北京大學羅佗平課題組JACS:箭毒蛙毒素類似物的不對稱全合成

2021-01-08 騰訊網

導讀

箭毒蛙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生物鹼之一。同時,它也在研究一些疾病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因此,它的合成引起了無數化學家的興趣。最近,北京大學化學院的羅佗平課題組在JACS上報導了有關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的不對稱全合成,文章DOI:10.1021/jacs.9b12882。

跳轉閱讀化學加搜索:2萬多家企業,300多萬產品,1.2億條化合物數據……

箭毒蛙毒素( )-Batrachotoxin(BTX),因中南美洲的土著居民常用箭毒蛙的毒液製作箭頭而得名,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毒的天然毒素之一(跳轉閱讀:毒尖上綻放的玫瑰:箭毒蛙毒素)。一隻箭毒蛙身上的毒素至少能毒死十個成年人,而且無藥可解。箭毒蛙毒素可以使受體的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保持持續打開,從而導致受體因心力衰竭而死。與此同時,箭毒蛙毒素的作用機制也可以幫助人類更加清晰地認識因鈉離子通道失調引起的症狀如癲癇、心臟病等。然而,通過從箭毒蛙皮膚中提取的策略顯然不能滿足研究的需求。於是,化學家們紛紛嘗試合成該類型化合物。

1998年,哈佛大學的Kishi課題組首先報導了(±)-batrachotoxinin A的全合成(J. Am. Chem. Soc.1998,120, 6627)。201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J. Du Bois教授課題組通過串聯自由基策略在Science上率先報導實現了箭毒蛙毒素的不對稱合成(Science2016,354, 865)。北大羅佗平課題組也對該結構有極大的興趣。最近,他們通過光催化和區域去對稱化的策略,成功地構建了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一方面由於( )-Batrachotoxinin A可以通過一步簡單的酯化便可得到最終的箭毒蛙毒素;另一方面,箭毒蛙毒素的毒性比( )-Batrachotoxinin A強500倍。因此,該工作將( )-Batrachotoxinin A定為目標分子。

該分子的逆合成分析如下(圖1):化合物2可以由3經單線態氧氣-ene反應得到,而後者結構中的七元環內醯胺骨架可以由4經還原胺化、醯胺化、分子內環化三步經典的反應得到。而4可以由6經分子內環化、碳碳鍵斷裂得到,後者可以由α-溴代酮7和1,3-二酮化合物8反應得到。

圖 1:逆合成分析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具體的合成步驟如下(圖2):作者按文獻方法製備了化合物9。化合物9與烯基醚鋰試劑可以以十克的規模發生親核進攻、水解得到化合物10,後者可經在酸催化下形成縮酮1111也經由烯醇矽醚中間體與NBS反應,以1克級規模,89%的產率形成α-溴代酮7。於是,作者考慮從化合物78經SN2反應構建化合物6,考察了溶劑、溫度、鹼等條件,然而均沒有取得成功。最後,作者通過對文獻的調研和思考,嘗試採用MacMillan發展的光催化的策略將78連接起來(Science2008,322, 77)。最後,在釕光敏劑與當量的小分子胺協同作用下,能與7%的產率得到目標產物6,並且反應可放大到四克的規模。過程中當量的小分子胺的作用是與8的羰基作用形成烯胺中間體。6可發生分子內鋰滷交換、親核進攻構建六元環骨架5。需要指出的是,反應除了得到目標產物5以外,還可以得到異構體12和質子化產物13。該反應需要使用大量的叔丁基鋰,作者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發現,叔丁基鋰除了發生鋰滷交換,過程中還與另外兩分子羰基進行配位,從而決定了產物的優勢構型(詳情可參考文章SI)。5可經由烯醇矽醚化得到化合物14,後者可發生雙羥化、氧化碳碳鍵斷裂得到化合物16。然而,對16還原時,作者發現反應的主產物中C11的立體選擇性與目標產物相反。

圖 2:合成路線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於是,作者考慮從化合物14出發,嘗試新的合成路線。因為之前的失敗,作者考慮優先構建C11的手性中心。化合物14可在當量醋酸鈀作用下通過一步Saegusa氧化得到1818經DIBAL-H和LAH先後選擇性還原可得到化合物1919的C11的構型與目標產物是一致的。19經縮酮保護、臭氧化可得到化合物20。值得一提的是,臭氧化反應使用了甲醇作溶劑,因此甲醇參與了反應。2可在NaBH4還原下得到化合物2121經分子內重組縮酮化和Grieco Nishizawa消除得到化合物2222經脫保護、NaIO4氧化碳碳鍵斷裂得到化合物2424經還原胺化、醯胺化和分子內關環三步常見的反應得到化合物25。為了將25的末端烯烴轉化為二級醇,作者考慮單線態氧化的策略將烯烴先氧化為不飽和醛。空氣中的氧氣通常為三線態形式,與烯烴之間的作用是較弱的。單線態氧氣則遠比三線態活潑,可與烯烴、呋喃等發生反應。25在單線態氧氣的作用下可發生類似ene反應得到不飽和醛2626可與甲基格氏試劑反應生成二級醇27,後者經LAH還原、水解可以89%的產率得到目標產物( )-Batrachotoxinin A。

圖 3:合成路線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綜上所述,北京大學化學院的羅佗平課題組報導了有關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的不對稱全合成。文章採用了光催化碳碳鍵構建和區域去對稱化這兩種關鍵的策略。未來作者還考慮將該策略用於其它具有較高氧化態的天然產物的合成中。

文章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2882

撰稿人:疾風勁草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毒「箭毒蛙毒素」已人工合成:1毫克秒殺20人
    不過,學界還是傳來佳話,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合成箭毒蛙毒素的方法,連它的對映異構體(enantiomer)也一併得到了。對映異構體與其原分子的元素組成一樣,就是分子構型不一樣,但是就像照鏡子一樣,和原分子是對稱的。看到這些你也許會說:「誰Care這些個鬼化學名詞啊,你們這些理科生真討厭。快給我看萌萌的蛙總!」小編表示,嗯,金色箭毒蛙的圖就在後面,不過化學課還是要上。
  • 科學家成功合了成箭毒蛙毒素,可能是最毒的東西
    不過,學界還是傳來佳話,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合成箭毒蛙毒素的方法,連它的對映異構體(enantiomer)也一併得到了。對映異構體與其原分子的元素組成一樣,就是分子構型不一樣,但是就像照鏡子一樣,和原分子是對稱的。看到這些你也許會說:「誰Care這些個鬼化學名詞啊,你們這些理科生真討厭。快給我看萌萌的蛙總!」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催化不對稱合成P-手性膦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近十年來,化學家們發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的去對稱化反應。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 毒尖上綻放的玫瑰:箭毒蛙毒素
    (圖1: 塗有箭毒蛙毒素的竹箭 圖片來源:影視作品《啟示錄》)箭毒蛙毒素具有和叔胺相類似的剛性甾體結構,能夠靶向的作用於電壓門控的Na+通道,並且持續激活心肌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鈉離子不能被釋放出來,結果就會導致心臟驟停。
  • 兩篇JACS一篇Angew!南開大學資偉偉課題組研究新進展
    資偉偉課題組JACS:基於雙功能氫鍵膦配體的氧烯丙基鈀反電子需求不對稱(3+2)環加成氧烯丙基正離子(Oxyallyl cations)是一類同時含有帶正電荷的烯丙基部分和帶負電荷的氧原子活性中間體,文獻報導其具有很強的親電性。
  • 你知道藍箭毒蛙毒素的來源嗎
    這類毒蛙是非洲地區土著人運用的動物之一,這一兩用動物絢麗多彩寶藍色的肌膚下掩藏著致命性的毒素。 大家都清晰,在大自然之中,這些顏色非常豔麗的動物與植物。由於顏色越發豔麗就越發非常容易被獵食者所發覺,這個時候要是沒有毒素做為維護的話,這一種群毫無疑問會迅速就會被絕種。
  • 箭毒蛙活體被截獲 能夠分泌一種毒性極強的神經性毒素
    箭毒蛙活體被截獲 能夠分泌一種毒性極強的神經性毒素時間:2016-04-20 07:25   來源:99健康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箭毒蛙活體被截獲 能夠分泌一種毒性極強的神經性毒素 繼2015年9月9日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截獲黃帶箭毒蛙後,今年4月15日,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再次截獲全球劇毒性物種箭毒蛙活體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2019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以長文形式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名為LEAPER的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
  • 毒素從食物中獲取,為什麼箭毒蛙不會中毒,還能反殺其他動物?
    箭毒蛙吃毒不中毒的原因是,它的神經系統結構跟其他動物的有點兒不一樣,毒素不會影響到箭毒蛙自身的神經傳遞功能。箭毒蛙,熱帶雨林裡的小不點,個頭還沒有一枚硬幣大。雖然個頭小,但在森林裡卻不容忽視。箭毒蛙的色彩很鮮豔,赤橙黃藍,全是引人注目的亮色。一身色彩也是警告色,提醒其他動物切莫靠近,它身帶劇毒。箭毒蛙的皮膚上裹了一層帶毒的黏液。
  • 猜你不知道 | 為什麼箭毒蛙不會毒死自己?
    我們很難說,在這個世界上哪種動物是最毒的,但是毫無疑問,原產於哥倫比亞的金色箭毒蛙絕對能排得上號
  • 猜你不知道|為什麼箭毒蛙不會毒死自己?
    我們很難說,在這個世界上哪種動物是最毒的,但是毫無疑問,原產於哥倫比亞的金色箭毒蛙絕對能排得上號。圖自Wikimedia Commons/Micha L.Rieser這種蛙看起來甚是可愛,但在它們皮膚腺體中存在一種生物鹼毒素,這種毒素可以打開神經細胞上的鈉離子通道,並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永久性地阻斷神經信號向肌肉細胞傳遞,從而導致肌肉持續緊張不能放鬆。而心臟更容易受之影響,最終導致中毒者心臟衰竭而死。一隻金色箭毒蛙體內的毒素能夠在三分鐘內毒死十名成年人。更可怕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解藥能夠抵抗這種毒素。
  • 北京查獲劇毒箭毒蛙 金色箭毒蛙
    箭毒蛙科的成員並非全部有毒和色彩鮮豔,有毒的成員彼此之間的毒性也有差異,其中毒性大的種類一隻所具有的毒素就足以殺死兩萬隻老鼠。箭毒蛙多數體型很小,最小的僅1.5釐米,但也有少數成員可以達到6釐米。   許多箭毒蛙的表皮顏色鮮亮,多半帶有紅色、黃色或黑色的斑紋。這些顏色在動物界常被用作一種動物向其他動物發出的警告:它們是不宜吃的。
  • 蜈蚣之毒:毒腺之外有10倍的毒素及類似物
    此前,人們對蜈蚣的研究,重點在於解析其複雜的毒液成分,以及相應的藥理和毒理活性,但幾乎沒有關注到這些毒素或類似物作為生理元件,在動物體內的表達和分布。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少棘蜈蚣毒液中所含的毒素蛋白多肽,在其體內各種組織中存在並廣泛分布。
  • 從釙210到箭毒蛙毒素
    該元素是一種強電離α發射器,密封起來實際上是相當安全的,其放射性連一張紙都穿透不了。然而,如果被吸入或攝入,它就會損害胃壁,破壞血液中的白細胞並導致貧血,還會破壞幹細胞使其無法增殖,因此受害者會在幾天或幾周內死亡。蓖麻毒蛋白報導稱,蓖麻毒蛋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毒素之一,可以從蓖麻油植物種子中提取。
  • 世界最毒動物——箭毒蛙!1mg毒液毒死上萬老鼠
    ,因當地土著用箭毒蛙的毒沫到箭上毒殺捕獵而得名箭毒蛙。:箭毒蛙毒液中含很多自然合成的生物鹼,毒性來源是當地的昆蟲,因此,圈養環境下箭毒蛙毒性非常弱。箭毒蛙毒液中有batrachotoxins,pumiliotoxins,histrionicotoxins,gephyrotoxins。其中batrachotoxins和pumiliotoxins是毒性最大的成分。特別是batrachotoxins在結構上不同於其他箭毒蛙毒,毒性是由於離子滲透的選擇性作用,導致神經肌肉不可逆的去極化。
  • 瓶蓋兒大小金色箭毒蛙,不到3粒鹽質量的毒素,足以讓人喪命
    但它其實是深藏劇毒的金色箭毒蛙。變色是它們用來求偶的獨特手段,亮眼的顏色或許更容易吸引異性,但很顯然,蛙界不懂得「迷人的動物最危險」這個道理。說它身藏劇毒,其實是毫不誇張的說法。金色箭毒蛙是毒性最強的一種箭毒蛙,比一般箭毒蛙的毒性強20倍。一隻金色箭毒蛙體內所含有的生物鹼毒素大概有2毫克。雖然這樣的含量聽起來非常微小,但就是這2毫克的毒素,足以造成20000隻實驗所用老鼠死亡。
  • 仲胺通過與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的高選擇性結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
    仲胺通過與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的高選擇性結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37:35 美國哈佛大學Daniel Kahne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浙江截獲箭毒蛙 最強品種一次毒液能殺死10個人
    箭毒蛙(資料圖)記者14日從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浙江首次截獲4隻活體箭毒蛙,是全球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浙江檢驗檢疫局蕭山郵辦的現場工作人員11日在對進境郵寄物進行查驗時,從一件來自香港的郵包中查獲4隻活的類似蛙科動物。經初步鑑定為箭毒蛙。而寄件人在面單填寫上採用了虛假申報的手段,聲明內容物為布公仔。這是浙江省首次截獲箭毒蛙。目前,這4隻箭毒蛙已被送往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種類鑑定。資料顯示,箭毒蛙,即箭毒蛙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青蛙,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
  • 箭毒蛙到底是何方神聖?
    一隻箭毒蛙的毒汁,可以塗抹50支鏢、箭,用它們狩獵,可以使獵物立刻死亡。它們很古怪,是蛙,卻與其他蛙類不一樣,放著空中來來去去的飛蛾不吃,水中遊弋的魚蝦不理,白天專門抓地面上的螞蟻、蟎、蟋蟀、蜘蛛等當食物。它們嘴大,食量也大。一隻兩釐米長的箭毒蛙,能一口吞下1釐米多長的蟋蟀。
  • CCS Chemistry | 天然抗生素這麼容易全合成?全靠核心骨架的高效搭建
    華東師範大學高栓虎課題組發展了匯聚式合成策略,基於分子間PEDA反應,實現了三類生物活性相關的聚酮類天然抗生素及其類似物的多樣性合成。合成路線具有高效性和靈活性,通過6-9步轉化,分別實現天然產物核心骨架的高效構建,然後通過選擇性官能團化和後修飾,實現14個天然抗生素的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