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詩歌為什麼不受歡迎

2020-12-05 語文追夢人

最近常常聽一些陝北民歌,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聽歌之餘,忽然想到現代主義詩歌,想到現代主義詩歌的創作。對現代主義詩歌,可能大多數人的感受是看不明白,看不出名堂來。現代主義詩歌創作與大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許多詩人認為詩歌是高雅藝術,他們鑽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脫離開生活實際,擠牙膏一樣在內心擠出一些自以為高明的詩句。他們鑽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像說夢話一樣的在構築詩歌的大廈。他們的作品常常晦澀難懂,華麗的語言裡面包裹在一顆蒼白到的靈魂,精巧的外表下面沒有什麼實際的內容。

我並不是說詩歌越明白越好,我只是認為,詩歌需要靈魂,詩歌的骨子裡應該有精神,有靈魂。一些流行的歌曲,特別是一些民歌,我們常常被一些新鮮的,活潑的,生動形象的語言所打動。這些來自於生活,發自於肺腑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了我們,靠的不僅僅是旋律的優美,主要還是這些詩歌內在的東西。這些詩歌靠的不是歌詞的質樸,而靠的是語言形象和濃鬱的生活氣息;靠的是作者深刻的生命體驗和生活體驗。

餘秀華的詩歌之所以受到廣泛的好評,重要原因就是餘秀華作為一個殘疾人,她有著一個健全人的心靈,她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而這些她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得到的。她對愛的大膽的描寫,都是來自於她靈魂深處,來自於她與自身命運的抗爭。

所以,詩歌是靈魂深處發出來的呻吟,或者說是詩人靈感的產物。詩歌不是寫出來的。蹩腳的創造者在寫詩,真正的詩人是在創造詩歌。不論什麼樣的詩歌作品,首先要有韻味,這種韻味不僅僅體現在詩歌的韻律之中,還在詩歌的情感之中,在詩歌的內容之中。

詩歌不是標語口號,不是大白話,不是口水,當然,詩歌也不是天書。詩歌是作者的內心與外在事物之間的一種高度的契合,是相看兩不厭的物我兩忘的境界。

詩歌不是散文,詩歌必然會有意境,詩歌是詩人受到某種情緒的影響,與外在的景物的相互映照,形成的一種情誼意結合的產物。觸景生情,這種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觸,而是在情感的激蕩下,詩人的情與眼前的景物發生同頻共振效應。此時的景物已經不是客觀的景物,而是詩人主觀情感中的景物,許多景物到了詩人那裡已經變形,變相,變質。

詩歌是一種發現,一種創造。詩人總是在用獨特的眼光來看事物,感受事物。這種獨特的眼光來自於詩人獨特的認識與獨特的發現。他們的各種感覺充分參與的對事物的再創造之中,形成通感。這時候,那些比較抽象的事物或者情緒情感,都會成為具體的可感的事物。

詩人的心扉是敞開的,他們總是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常常物我兩忘,彼此關照,彼此進行對話交流。所以,詩人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詩歌應該是乾淨的,清爽的,是抵達心靈深處的那種靈魂的悸動。

但是,現在一些詩人詩歌作品缺乏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特質。首先表現在詩歌的情感上,思想上的蒼白無力。我們從詩人的題目就可以看出來。詩人因為沒有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中,他們總是高高在上的樣子,似乎要拿自己的東西來塑造人的靈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靈魂首先就是蒼白的,無力的。拿這樣的東西來塑造人,大家都被塑造成傻子,塑造成白痴。

所以,詩歌應該成為時代脈搏的律動,是心靈經過之後而發出來的靈魂的吶喊。詩歌應該是心靈與外物之間的一種契合。蘊藉含蓄應該是詩歌的基本特點,詩歌應該貼近人的生活,貼近撲通人的內心世界,能夠給人插上飛翔的翅膀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西方現代主義的崛起,有受到我國書法和墨畫的影響
    開始引起創作方法變革的連鎖反應,開了現代主義的先聲談到現代主義,不能不提及與之關係密切的弗洛依德分析心理學他把人類一切活動歸結為性慾,過於從生物學中探尋社會河題的動因,自然是荒謬的。這無疑使人類對自身思維規律有了新的認識。
  • 林徽因:在詩歌中融入了中西文化,還有賞心悅目的建築美
    01.在新月浪漫主義和中國現代主義影響下,趨於成熟的詩意。對於林徽因來說,1931年無疑是一個值得記憶的年度,她的兩首浪漫主義詩歌,《誰愛這些不息的變換》《那一晚》發表在新月派的重要刊物《詩刊》的4月份第二期上,反映出女詩人自身純真的浪漫氣質。
  • 當代詩歌中的踽踽獨行者
    2020年8月12日之夜,北京、成都兩地電閃雷鳴、暴雨如注,不知為什麼,這夏日難得的清涼卻讓人輾轉反側、睡臥難安。13日上午近10點,沈浩波的微信圈裡忽然掛出一條消息:我的老師、著名詩人任洪淵先生,昨夜去世……這莫名的不安似乎得到了冥冥中的解釋。
  • 天水市印象系列之六:隴上江南詩意天水,詩歌的青年,詩歌的城
    這張命名為《詩歌報》的報紙,讓數以千計的天水青年成為詩人。與全國的詩歌流派相映成趣,天水雨後竹筍般誕生了幾百個詩歌(文學)社團,每個工廠有,每個技校有,每個大專院校有。這些詩人與當時特別新潮的「麻子隊」員迥然不同,他們蓄長發而不燙髮,他們戴墨鏡飈輕騎而不惹事生非,他們有詩歌沙龍而不是聚眾狂歡,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崇高的詩歌和文學,沒有色情。
  • 走出雨巷的戴望舒,在詩歌翻譯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我不知道譯者是否懂得俄文,可能他是通過其他文字轉譯的,那就更使人驚訝於他對葉賽寧的精神的體會之深了。 當然,他譯得最多的是法文和西班牙文作品。,因此要自己動手來譯;在戴望舒之後,又有一些人譯了《惡之花》,但這一次是我們不滿意了,因為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達到戴望舒當年的水平。
  • 詩歌與時代的對位《闖海歌》的兩個時刻
    《闖海歌》語言直白、擺脫了詩意雕琢,以粗樸的方式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側影,從這種詩歌表述中,我們能看到它和備受語言學轉向影響的現代詩歌之多義、含混、詞義漂浮、能指與所指斷裂的特徵之間刻意保存的距離。此詩的大刀闊斧跳脫出了「能工巧匠」的新詩範式,因此也需要還原出一種被歷史的厚度所疊加、淹沒的感受方式去追蹤其美感。
  • 詩歌來到美術館|西渡:中國詩人應該儘早拋棄大師情結
    去年9月,西渡的《新詩為什麼沒有產生大詩人》一文,引發了不小的爭議。9月12日下午,西渡做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詩歌來到美術館」,在回顧個人創作經歷的之餘,再次談及這個話題。西渡與張桃洲在西渡看來,第一大詩人不是自封的,第二是活的人最好不要成為大詩人,成為大詩人就意味著詩人的終止。
  • 詩歌 顧城:門前
    詩歌 顧城:門前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 為什麼高考時要求寫的作文,不能使用詩歌形式?四個主要原因
    為什麼高考時要求寫的作文,不能使用詩歌形式?四個主要原因讀書時代的時候,不少於800字的作文相信大家可沒少寫!頭也沒少疼!參加過高考的朋友們一定對高考作文有所印象,特別是那句「題材自選,詩歌形式除外」一定讓你印象深刻。那到底為什麼高考作文不能使用詩歌形式呢?高考作文寫詩歌,過去不能,未來也不可能。小編冷靜思考了下,個人認為原因有四:一、詩歌鑑賞較難,不好評分。詩歌和其他體裁不同,不管是學生還是閱卷老師,需要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和這方面的天賦。
  • 外國詩歌|巴勃羅·聶魯達詩歌《疑問集》欣賞
    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聶魯達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生中曾經三次到過中國。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關於詩歌,各有說法。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那次訪談,餘秀華並沒有說出詩歌對於她是什麼。不過,有零星的文字記載餘曾說過詩歌是她搖搖晃晃人生中的拐杖。她扶著詩歌拐杖站起來,走得更堅實、堅定,也走向遠方。詩歌是北島的信仰,當然這和海子熱愛詩歌是不一樣的,當我們放在時代裡讀北島的詩,會清晰地看到人類的追求。可是很多人認為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以理解的,唉,當歷史被蒙蔽時,一種意義要讀出來是多麼艱難。
  • 梅下:詩歌是一束光
    詩歌,對我而言,是一束光。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我年輕的時候,正是八十年代,喜歡讀詩,雜誌上看到過北島、舒婷的詩歌,也買過一些詩集,比如泰戈爾,普希金等等。覺得寫詩歌很聖神,是與上帝的對話。 看到喜歡的詩,還經常摘抄在筆記本上,自己也捯飭過幾首,但不敢拿出來。一是無人指路無法著筆,二是那時很單純,沒有什麼經歷,不善思考,也沒有生活沉澱,文字很蒼白。模仿寫,更會蒼白。 然後工作、結婚生子。繁雜的生活瑣事已經忘記了曾經對詩歌的喜歡。長期三點一線的生活,身心疲憊。
  •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為什麼當代詩歌創作一片沉寂?
    有朋友問: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為什麼當代詩歌創作一片沉寂?詩是什麼?詩為心聲,詩以言志,詩是韻文。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這句話是有局限的。只要有語言,只要用來交流的時候帶入了韻腳節奏,那就是詩歌。老外也有古詩、現代詩的,同樣遵循詩歌的三大基本特徵:高低起伏、節奏感、押韻。
  • 用詩歌彰顯我們同疫情抗爭的壯舉——第六屆上海市民詩歌節·詩歌...
    而詩歌,這一富有精神感召力的文藝形式,激勵了廣大民眾,生動地記錄下我們同疫情抗爭的英勇壯舉。」在詩歌盛典現場,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社長仲立新在致辭中點出今年詩歌節的特別之處。「很驚喜,沒想到我的詩歌能夠脫穎而出而獲獎,很感謝詩歌節組委會對我作品的肯定,這將支持我以後更大膽更自信地創作詩歌,自由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和思想。」一等獎獲得者於雅萱在典禮現場開心地表示。詩歌朗誦演出是詩歌盛典最好看最精彩的主體環節,分為風月同天、春天迴響、海上暢想和遠望之歌四大篇章。
  • 走近俄羅斯詩歌中的「紫羅蘭」——丘特切夫詩歌漫談
    作為抒情大師,丘特切夫擅長對大自然外在的美進行獨到的詩意的描繪,同時他的哲學思考,又使他的詩歌對自然的規律和人類情感的內在進行深度挖掘。他的詩歌形式短小簡練,卻同時兼備豐沛的情感的深刻的內涵。因其典雅、高貴的格調,他為數不多的作品在俄羅斯詩歌中佔據特殊的地位,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百花園裡的「紫羅蘭」(屠格涅夫語)。他將描寫自然與思索哲理融合;長於描寫人類感情世界的波瀾,表現了深刻的情感與極端的痛苦並存的複雜感受;抒寫獨特的俄羅斯精神,對俄羅斯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徵進行了深刻的思索。
  • 為什麼學歷高,還是不受歡迎?
    國人的學歷越來越高,可是走出去反而不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在外受不受待見,只與個人修養有關,而無關乎學歷。過去大陸和海外同胞受的教育還是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本是同根生,血濃於水。在完成了世代的更迭後,現在走出去的中國人跟以前不一樣了。過去中國人雖窮,沒有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有一種知恥之心,保持著謙虛的態度,怕自己做出不體面的行為而被外國人看不起。即使言語不通,但精神面貌很好,有氣質,有信仰。跟現在國外看到的那些買愛馬仕的,穿著大紅大綠在街上旁若無人高聲喧譁的,在羅浮宮前跳廣場舞的人比起來,就像來自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一樣。
  • 家族與詩歌
    唐代杜氏文學家注重對家族文學的追隨,如杜甫對杜審言文學成就的認同和追隨,說「吾祖詩冠古」「詩是吾家事」;杜牧對杜甫的推崇,包括致君堯舜的思想、讀書萬卷的努力;杜牧對杜佑歷史學成就的認同;杜荀鶴則說,「吾宗不謁謁詩宗,常仰門風繼國風」「他日親知問官況,但教吟取杜家詩」。
  •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 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 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2016-12-16 12:04: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給大家。古典聖誕歌曲來自於基督教,基督教聖誕節歌曲有這些,一起來哼唱吧。  1. Ave Maria(聖母頌 Celine Dion Franz Schubert)  Celine Dion重新詮釋Schubert經典聖詩.
  • 《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什麼不受歡迎了,關鍵是這三點
    令導演們想不到的是,最受歡迎的羊竟然是懶羊羊,本來他們都以為喜羊羊會更受歡迎。或許懶羊羊的髮型比較佔優勢,再加上懶羊羊的性格和許多小朋友們都相近。明明這麼火的動畫片為什麼會消聲滅跡呢?想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剛開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導演們沒有認清楚這部動畫片的受眾大多數都是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又處於喜歡模仿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