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荊常亮 張小蜂
灘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由於潮汐的作用,灘涂有時被水淹沒,有時又出露水面。這裡兼有海洋和陸地兩個生態系統特徵,動植物以及土壤、水等環境因素同時具有海洋環境和陸地環境的雙重屬性,受陸地和海洋環境的雙重影響,是地球生態系統中最有生機的部分之一,但同時也是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的地帶。
青島海岸邊的灘涂地帶 攝影/張小蜂
鳥兒的天堂
無論是地表或地下涇流帶來的有機物,還是潮起潮落帶來的海洋中的營養物質,都會在灘涂中不斷匯集沉積下來。這些營養物質很難被營養關係更高一層的物種所利用,而種類繁多的底棲動物卻在幫助這些營養物質的循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潮水退去之後,許多的小螃蟹從泥巴中鑽出來活動。表面看上去它們什麼也沒做,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竟然在取食泥巴。然而,事實上這些蟹類並不是真的在吃泥巴,而是將泥巴放進嘴中,把其中的有機物如藻類、浮遊生物等濾食掉後,再將泥巴扔掉。看似細小的動作卻是將泥巴中的營養物質累積到自身體內,用於生長發育。而這些小螃蟹再被鳥類等大型捕食者捕食,便是將營養物質傳遞到更高層的營養關係中。
除此之外,許多灘涂蟹類生活在灘涂的泥巴中,它們的打洞行為可以幫助疏通深層的泥巴,讓新鮮的空氣或水到達這裡,而這對於生長在灘涂上的植物(比如紅樹林等)至關重要。
生活在灘涂的螃蟹主要以相手蟹科和沙蟹總科的物種為主,常見的有弧邊招潮蟹、短身大眼蟹、斯氏新脹蟹、短指和尚蟹和臺灣泥蟹等。很難想像,這些不起眼的小螃蟹對於灘涂的生態系統有這麼重要的作用。
短身大眼蟹 攝影/張小蜂
斯氏新脹蟹 攝影/張小蜂
高鹽鹼度之謎
雖然灘涂有豐富的物種資源,但你肯定很難想像,這裡是怎樣一種環境。隨著中國對海洋的利用,人們將目光投向了這片沃土。灘涂被圍起來進行開墾,而圍墾的灘涂則成為了高鹽鹼地。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圍墾後的灘涂土壤脫離了海水環境,土壤的鹽分和pH則因水分的蒸發而開始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從而造成沿海土壤的鹽鹼度過高。然而灘涂土壤的鹽鹼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在降雨和蒸發作用下,土壤鹽分在剖面上下遷移,呈現季節性的變化特徵:每年的1—6月處於積鹽期,而7—9月則處於脫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