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燕子育雛工地曾暫緩施工 雛鳥一個月後能飛行

2021-01-19 大豫網

一隻死去的燕子被沙土掩埋。

這隻雛燕還沒有睜開眼。

記者把雛燕救起來。

我們把它送到鳥類救助站。

餵了兩條麵包蟲,餵了點水,它頓時精神了。

燕子太小,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把它放到孵化箱內取暖。

30公裡外的工地上,燕子在安心育雛

站在這個讓人傷神的工地上,記者想到30公裡外的新鄭龍湖鎮一個工地。

5月20日,同城媒體報導說,新鄭市鄭新公路與祥雲路交叉口一個建築工地內,上萬隻燕子在地基坑斷面上打洞築巢。不遠處,轟鳴的挖掘機正在一點點蠶食燕子的家園。這是一個為附近村民建設的拆遷安居工程。

媒體報導後,新鄭市政府邀請鄭州市動物園副主任楊光誠、鄭州師範學院自然博物館館長李長看等野生動物專家赴現場商議保護對策。

經過查看,專家們發現,這些崖沙燕的幼雛已經孵出,能清晰地聽到洞內傳來的雛鳥叫聲。專家建議,對這些燕子原地保護。

新鄭市相關部門接受了專家意見,決定暫停施工至7月下旬,等到雛鳥學會飛翔能外出覓食再行建設。

據了解,這處安居工程在附近有多個工地,燕子築巢地點只是其中一個,因地基還未完工,停工並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

消息傳出,網友熱烈支持。網友「我是平」發微博說:「為了洞穴內嗷嗷待哺的雛燕,工地暫緩施工,這真是一個美麗的人與自然童話!」網友小強評論稱:「正能量,一個愛心工地,一座有愛的城市!」

5月26日《新聞聯播》也報導了這件事。

施工方:工期能向後推10天左右

但是,工地與工地不一樣。航海西路的南水北調工程關係著上億人吃水的問題。為了南水北調工程,很多人離開了故鄉。

那麼,這個土壩能否暫緩挖掘?

因為此處工程歸屬中原區,昨天下午,記者採訪了中原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管理局。一名姓徐的工作人員說,根據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到2013年底工程完工,2014年上半年驗收,2014年汛期後通水。

據介紹,根據計劃,這個土壩早該挖掉了,工期已經延誤。

「我馬上把這件事向領導匯報,愛護動物人人有責。」這名工作人員說,根據現在的情況,段莊橋雖然橋面修好,但是橋東西兩端的引橋還沒有修好。

「修好東西引橋還得好幾天時間。」她說。

該局另一位工作人員說,通往段莊的土壩比較厚,燕子窩在南側向陽的一面土壁上,他們將和施工單位商量,能不能先從土壩北側開挖,也能緩上幾天,總之,今後10天內還可以緩過去的。

「如果工期太緊,真的緩不過去,那麼,這些崖沙燕也只能搬家了!」這名工作人員說。

昨天,就這件事,@央視新聞說:鄭州千餘燕窩被「強拆」!請用科學方法讓它們「搬家」!

鏡頭記錄溫暖時刻

救援一隻倖存的幼鳥

昨日中午,在採訪中,記者在沙土中發現一隻埋著半個身子的雛燕,雖然被埋了一天半,小傢伙還活著。

記者從賣水果的劉先生那裡拿來一隻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去。此時才發現,這隻雛鳥雖然翅膀上長了絨羽毛,但因為太小,還沒有睜開眼。

在小燕的嘴邊,記者滴了一滴純淨水,小傢伙咂了咂嘴。

因為不懂餵養方法,記者開著車跑了10公裡,把它送到市人民公園鳥類生態園野生動物保護站。

野生動物保護站董朝偉站長說,崖沙燕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一是有益,二是有重要經濟價值,三是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中有益和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動物,還是候鳥。

從它們築巢的情況看,它們應該是在今年四五月份在此安家的,築巢期10天左右,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18天左右。

從救出的這隻雛鳥判斷,它的翅膀長羽毛了,但並不是所有雛鳥都長羽毛,有的可能早幾天,有的晚幾天。但總體估計,這批雛鳥7月上旬都能全部出巢,這些巢就沒了用處。

董朝偉建議施工方再堅持半月,暫緩作業,先選擇其他作業面先施工,節省出一點時間,保護上萬個小生命。

「我們只是建議,施工與否,還要以大局為重。」董朝偉說。

連結

崖沙燕又名灰沙燕,是燕科燕屬的一種鳥類,體長約13釐米。它們與家燕不同,喜歡在鬆軟、陡峭的崖壁上做窩。它們產卵需要5天,孵化10多天,半個月育雛。一個月後,幼鳥即可離穴飛行。

相關焦點

  • 「人鳥爭窩」燕群工地築巢 村民望施工方人鳥兼顧
    周小雲 攝    圖2:圖為5月24日,河南新鄭市鄭新公路與祥雲路交叉口南側300米處一居民樓建築工地內,密密麻麻分布著數不清的拳頭大小的燕巢。 周小雲 攝   中新網鄭州5月24日電(記者 周小雲)「如果能讓村民如期入住,又不打擾雁群生活,那就是最好不過了。」
  • 施工高速路現大量椋鳥育雛 當地為保護幼鳥停工一個月
    來源:觀鳥攝影愛好者為保護還在碎石縫中育雛的粉紅椋鳥,位於新疆伊犁尼勒克縣218國道194公裡處(墩那高速路段)的道路施工自6月26日起緊急暫停一個月,施工方築起圍欄保護築巢區域,並安設了提醒標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5、26日連發兩條微博關注此事,要求施工方儘快停工、當地林業部門督促跟進。工地今日在粉紅椋鳥築巢的堆積砂石處懸掛出宣傳標識。
  • 新疆伊犁:停工1個月 確保數千隻粉紅椋鳥安全育雛
    央廣網尼勒克7月15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伊犁臺記者李燕 尼勒克臺記者屈立龍) 承建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第三標段的新疆石油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在施工中,對一處山體進行爆破,不曾想,爆破後形成的碎石堆卻被數千隻粉紅椋鳥相中,並在此安家落戶準備育雛。
  • 專家:雛鳥學飛行不要盲目撿
    不過,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爾瓦說,這裡面不少「求助」比較尷尬,比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四起都是居民誤撿了正在學飛行的雛鳥。席爾瓦得知,這隻鳥是在距派出所10公裡外的蓮石西路北側一處工地撿到的。當時這隻紅隼在地上一蹦一蹦的,既不會飛,又不停地叫喚,熱心市民以為它受傷了。席爾瓦找到這處工地後,在密集的鳥鳴聲中,很快就辨聽出紅隼雛鳥的叫聲。「眼下正是繁殖期,雛鳥會喊破了喉嚨爭食。」循聲而去,幾隻紅隼雛鳥正立於牆頭張大了嘴巴。半小時後,大鳥歸巢餵食。「應該是這兒!」
  • 鄭州西郊一工地2000餘個燕巢遭毀 幼鳥屍體遍地
    □記者王瑋皓實習生任倩倩文   首席記者杜小偉攝影   閱讀提示5月下旬,新鄭市龍湖鎮一處在建樓盤工地,萬隻崖沙燕在地基坑斷面上打洞築巢,施工方為此停工保護,通過本報的連續報導,此事引發全國一片盛讚。
  • 鄭州一工地上千燕巢被毀 回應稱不動工會被重罰
    這裡是南水北調工程,施工方稱,4月份停工,就開始有崖沙燕在此築巢。工地上的崔師傅說,崖沙燕數量比較多,每天傍晚都會飛出來。但從6月18日下午起,這樣的場景不復存在。有目擊者說,機器逼近時,有的幼鳥甚至還不會飛。河南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會員郭先生說,被鏟掉的巢穴至少有上千個。
  • 上海野生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育雛金剛鸚鵡三胞胎
    圖片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新民網·獨家報導】6月19日,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上海野生動物園裡迎來了5羽初生的琉璃金剛鸚鵡,其中,3羽還三胞胎。據飼養員介紹,通常金剛鸚鵡每窩產卵1-3枚,在野生狀態下能孵化成功三胞胎很難,若能把三胞胎育雛成功更是十分困難。此次,園內的金剛鸚鵡三胞胎由親鳥自己孵化,考慮到鳥媽媽顧及不暇,飼養員已把3胞胎託付給育雛經驗的「奶爸」進行人工育雛。
  • 好心救雛鳥,可別幫倒忙
    不過,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爾瓦說,這裡面不少「求助」比較尷尬,比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四起都是居民誤撿了正在學飛行的雛鳥。(7月3日 《北京晚報》)前兩天,石景山區五裡坨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說市民撿到一隻鳥,不知如何救助。席爾瓦趕到現場一看,這是只紅隼,屬於城市裡比較常見的小型猛禽。不過,這隻紅隼並沒有外傷和中毒跡象,仔細看其飛羽雖已長齊,但身長不過20釐米,明顯是只幼鳥。
  • 鄭州西郊一工地上千燕巢被毀 幼鳥慘死巢內
    中廣網鄭州6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鄭州西郊的一個工地,為了趕工,上千個燕巢被鏟土機毀掉。幼鳥慘死在巢穴裡。數千隻成年崖沙燕不斷在空中盤旋、哀鳴。  該標段負責人宋先生稱這是沒辦法的事,工期逼近,不動工,就挨罰。所以,時間不等人,更等不得雛鳥長大。
  • 網絡問政|花溪騰龍灣小區 工地夜間施工擾民問題已解決
    【市民反映】花溪區騰龍灣小區工地夜晚施工擾民。【部門回復】花溪區平橋街道辦事處:經查,系當晚機器故障導致,已提醒施工單位嚴格執行施工噪音標準以及按施工時間進行施工。3 月 9 日,市民吳先生向貴陽市網絡問政平臺反映,花溪區騰龍灣小區工地 3 月 8 日夜晚施工擾民,直到凌晨 1 點噪音才停止,希望有關部門能管一管。平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現場核實接到市民反映的問題後,花溪區平橋街道辦事處於 3 月 10 日前往騰龍灣小區工地核實。
  • 如何飼養雛鳥 要細心觀察和了解雛鳥的習性
    因此,即使情緒穩定了,也要單獨把它們飼養在各個籠裡,觀察一段時間後,再和其他鳥混在一起飼養。怎樣進行人工飼養餵雛鳥 人工育雛可增進玩賞籠鳥的繁殖。「養鳥不容易,育鳥就更難。」雛鳥的哺育雖然比較困難,但很多觀賞鳥必須從雛鳥開始培育才能得到良好的觀賞效果,如有名的八哥、海南鶉哥、百靈、繡眼鳥、相思鳥、文鳥、芙蓉鳥等都是靠人工飼養哺育而成的。
  • 施工人生|我在工地的那些破事,真心難忘!
    那時還不會用全站議,只會立三腳架,幫忙記個數,水準儀到是能用。而且發現原來傍晚也能測量。到天黑怕第二天重新立鏡子,就拿著燒的秸稈放在稜鏡旁邊,讓全站議找到位置,把光打到鏡子上。水準儀更是晚上常用,以後晚上澆灰的時候可以用來抄平。  當時只記得每天5點就起來,一人一個草帽,一個軍用水壺,裡面裝滿綠豆湯,坐上車到工地附近,然後開始徒步。7月份的大熱天的愣是搞完了。
  • 【施工人生】我在工地的那些破事,真心難忘!
    那時還不會用全站議,只會立三腳架,幫忙記個數,水準儀到是能用。而且發現原來傍晚也能測量。到天黑怕第二天重新立鏡子,就拿著燒的秸稈放在稜鏡旁邊,讓全站議找到位置,把光打到鏡子上。水準儀更是晚上常用,以後晚上澆灰的時候可以用來抄平。  當時只記得每天5點就起來,一人一個草帽,一個軍用水壺,裡面裝滿綠豆湯,坐上車到工地附近,然後開始徒步。7月份的大熱天的愣是搞完了。
  • 工地施工造成地基沉降 對面小區房屋多處開裂(圖)
    「你看,這陽臺歪了,裂開的口子一個拳頭伸進去都可以,還把上面的防盜窗都拉歪了。」一戶居民指著陽臺告訴記者,原來好好的地基下沉後,向外歪,把陽臺與上面相接的牆體撕裂。而在居民吳先生家裡,他指著家裡陽臺處長達十幾米的裂縫告訴記者,有十幾釐米寬,有好長時間了,老鼠、蟑螂都跑進來了,沒有辦法,只能自己掏錢叫人修補了一下。
  • 強抓安全文明施工 工地升起「雙子星」
    2020年12月31日,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表彰2020年度成都市建設工程安全文明工地(一批次)的通知,中建一局一公司成都鑫苑五彩城住宅項目獲評「成都市建設工程安全文明工地」。項目部自開工以來,始終把安全文明施工放在重要位置,每日嚴格開展工人班前班後安全教育,每月評選「安全行為之星」,提高工人安全文明工作意識;重視揚塵治理,設置圍牆噴淋、塔吊噴淋等裝置,並隨時進行揚塵檢測;在施工現場,嚴格從出入口衝洗設備、樓層臨邊防護、臨時施工用電、現場材料堆放、大型機械設備、精準防控及危險源識別等方面加強管理和控制,做好現場文明施工。
  • 燕鷗育雛的天堂!
    這種小巧玲瓏的鷗鳥看上去輕得好像會被一陣狂風吹走似的,然而它們卻能進行令人難以置信的長距離飛行。燕鷗交配成親後,便會雙雙築巢。雌鷗產卵2至5枚後開始孵化時,雄鷗也不會袖手旁觀,每天輪流參與孵鳥育雛。幼鳥破殼出來後,只要羽毛一晾乾就站立行走,常蹲在巢中抬頭張口叫喚找大燕鷗要食物吃。大燕鷗不厭其煩每餐都會叼著小魚來餵養。        幼鳥一般出殼兩三天就能下水在島邊遊泳。當小鷗鳥學會飛行不久,就會由大鷗鳥帶著離開繁殖島嶼,飛到魚蝦豐厚的水域覓食。
  • 鸚鵡雛鳥各階段飼養方法 寵物鸚鵡幼鳥護理注意事項
    隨著年齡的增長,鸚鵡的飼養方式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雛鳥時期是其最脆弱的時候,所以也是飼主最需要關注的一個階段。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最好不要養年齡太小的鳥。  出殼一周內的雛鳥,眼未睜開,全身披著在卵內已經形成的稀疏絨羽,頭部牽強能抬起,還不能發出乞食聲,食後即垂頭而睡,這時期的雛鳥最難養,尤其剛出殼的2-3天雛鳥,切記不要驚嚇。
  • 雛鳥孵化前必不可少的準備!
    請務必先接受過健康檢查後在進行繁殖。產卵-育雛時,必須注意雛鳥的營養管理。在飼料碗之外,可以準備另一個容器盛裝鈣質,但不建議無限量供應雌鳥食用。同時並給與營養品補充維他命D。虎皮鸚鵡每次可以產下五至六顆蛋,因此請深思你是否能對所有小生命負責。相親-交配先隔著鳥籠讓兩隻鸚鵡見面,如果沒有問題便可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