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死去的燕子被沙土掩埋。
這隻雛燕還沒有睜開眼。
記者把雛燕救起來。
我們把它送到鳥類救助站。
餵了兩條麵包蟲,餵了點水,它頓時精神了。
燕子太小,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把它放到孵化箱內取暖。
30公裡外的工地上,燕子在安心育雛
站在這個讓人傷神的工地上,記者想到30公裡外的新鄭龍湖鎮一個工地。
5月20日,同城媒體報導說,新鄭市鄭新公路與祥雲路交叉口一個建築工地內,上萬隻燕子在地基坑斷面上打洞築巢。不遠處,轟鳴的挖掘機正在一點點蠶食燕子的家園。這是一個為附近村民建設的拆遷安居工程。
媒體報導後,新鄭市政府邀請鄭州市動物園副主任楊光誠、鄭州師範學院自然博物館館長李長看等野生動物專家赴現場商議保護對策。
經過查看,專家們發現,這些崖沙燕的幼雛已經孵出,能清晰地聽到洞內傳來的雛鳥叫聲。專家建議,對這些燕子原地保護。
新鄭市相關部門接受了專家意見,決定暫停施工至7月下旬,等到雛鳥學會飛翔能外出覓食再行建設。
據了解,這處安居工程在附近有多個工地,燕子築巢地點只是其中一個,因地基還未完工,停工並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
消息傳出,網友熱烈支持。網友「我是平」發微博說:「為了洞穴內嗷嗷待哺的雛燕,工地暫緩施工,這真是一個美麗的人與自然童話!」網友小強評論稱:「正能量,一個愛心工地,一座有愛的城市!」
5月26日《新聞聯播》也報導了這件事。
施工方:工期能向後推10天左右
但是,工地與工地不一樣。航海西路的南水北調工程關係著上億人吃水的問題。為了南水北調工程,很多人離開了故鄉。
那麼,這個土壩能否暫緩挖掘?
因為此處工程歸屬中原區,昨天下午,記者採訪了中原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管理局。一名姓徐的工作人員說,根據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到2013年底工程完工,2014年上半年驗收,2014年汛期後通水。
據介紹,根據計劃,這個土壩早該挖掉了,工期已經延誤。
「我馬上把這件事向領導匯報,愛護動物人人有責。」這名工作人員說,根據現在的情況,段莊橋雖然橋面修好,但是橋東西兩端的引橋還沒有修好。
「修好東西引橋還得好幾天時間。」她說。
該局另一位工作人員說,通往段莊的土壩比較厚,燕子窩在南側向陽的一面土壁上,他們將和施工單位商量,能不能先從土壩北側開挖,也能緩上幾天,總之,今後10天內還可以緩過去的。
「如果工期太緊,真的緩不過去,那麼,這些崖沙燕也只能搬家了!」這名工作人員說。
昨天,就這件事,@央視新聞說:鄭州千餘燕窩被「強拆」!請用科學方法讓它們「搬家」!
鏡頭記錄溫暖時刻
救援一隻倖存的幼鳥
昨日中午,在採訪中,記者在沙土中發現一隻埋著半個身子的雛燕,雖然被埋了一天半,小傢伙還活著。
記者從賣水果的劉先生那裡拿來一隻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去。此時才發現,這隻雛鳥雖然翅膀上長了絨羽毛,但因為太小,還沒有睜開眼。
在小燕的嘴邊,記者滴了一滴純淨水,小傢伙咂了咂嘴。
因為不懂餵養方法,記者開著車跑了10公裡,把它送到市人民公園鳥類生態園野生動物保護站。
野生動物保護站董朝偉站長說,崖沙燕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一是有益,二是有重要經濟價值,三是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中有益和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動物,還是候鳥。
從它們築巢的情況看,它們應該是在今年四五月份在此安家的,築巢期10天左右,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18天左右。
從救出的這隻雛鳥判斷,它的翅膀長羽毛了,但並不是所有雛鳥都長羽毛,有的可能早幾天,有的晚幾天。但總體估計,這批雛鳥7月上旬都能全部出巢,這些巢就沒了用處。
董朝偉建議施工方再堅持半月,暫緩作業,先選擇其他作業面先施工,節省出一點時間,保護上萬個小生命。
「我們只是建議,施工與否,還要以大局為重。」董朝偉說。
連結
崖沙燕又名灰沙燕,是燕科燕屬的一種鳥類,體長約13釐米。它們與家燕不同,喜歡在鬆軟、陡峭的崖壁上做窩。它們產卵需要5天,孵化10多天,半個月育雛。一個月後,幼鳥即可離穴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