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鴛鴦在鴛鴦湖裡嬉戲。
「今年鴛鴦多,小鴛鴦也幾乎長成了成鳥,現在園裡的鴛鴦達95隻。」昨天,兆麟公園蘇副主任告訴記者,每天公園的飼養員和市民要向鴛鴦湖投食十多公斤,麵包蟲近1公斤。這還是鴛鴦「落戶」19年來公園第一次集體投食。
往年的夏秋季,從兆麟公園小鴛鴦出生到南飛的這幾個月裡,鴛鴦媽媽帶著小鴛鴦們學習覓食的同時,熱心的市民和鴛鴦粉還會買來一些麵包蟲、苞米麵、大米給小鴛鴦們加餐。去年秋天鴛鴦南飛前,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副研究員王強曾在兆麟公園隨機抓了7隻小鴛鴦,在給它們稱了體重,發現兆麟公園的鴛鴦明顯比在野外生長的鴛鴦大一圈,單只鴛鴦的平均體重達1.5斤左右,而野外生長的鴛鴦每隻重1斤左右。王強說,這說明了兆麟公園小鴛鴦的受寵程度,夥食槓槓的。當時,就有人擔心這些「小胖子」飛不動,加之這裡食物充足,還擔心野生鴛鴦變成留鳥。但經實際觀察發現,所有鴛鴦全部南飛,之前吃的食物為它們南飛積蓄了能量,「小胖子」也飛著飛著就瘦了。
今年,公園裡小鴛鴦的出生率、成活率均高企,隨著小鴛鴦長大,食量增加,為了讓小鴛鴦都能搶到食兒吃,公園飼養員製作了高粱、苞米、蘇子籽、草籽混合的食料,每天向鴛鴦投食10餘斤,外加1斤麵包蟲。除了公園的投食外,熱心市民和鴛鴦粉每天的投食量也達10餘斤,麵包蟲1斤多。儘管如此,每天鴛鴦湖裡仍會上演幾場爭食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