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衡山,雄踞天南,為中華五嶽之一,自古以「五嶽獨秀」、「中華壽嶽」著稱。
南嶽衡山是「火文化」的發源地,祝融為火正官,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赤帝峰(即祝融峰),被當地尊稱南嶽聖帝。
鄴侯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以及文定書院,作為湖湘文化的肇始之地至今弦歌不斷、文風蔚然。
作為宗教聖地,南嶽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封禪祭祀和民間祭祀之聖山,特別是南嶽儒、釋、道三教長期共存一山,共融一廟,為世界宗教史上之奇觀。
天子山牌坊以「火文化」為核心,以儒釋道文化為主要設計構思來源,結合傳奇鎮鮮明的建築特徵,形成有別於其他的牌坊特色。
牌坊設計效果圖
天子山牌坊頂端鑲有火神鳥朱雀的雕塑,代表「火神祝融」。牌坊中軸為儒家圖案和人物代表,代表積極有為的入世文化。正面為佛文化,代表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背面為道家人物及圖案,代表人與自然和諧的出世文化。
牌坊建築實景圖天子山牌坊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副描金楹聯。
文肇九州,聖境如來傳八瑞;
宗開五葉,南山揭諦譽三千。
上聯說的是:南嶽是九州大地火神祭祀文化和湖湘文化發展的肇始之地,高僧大德雲集於此,傳播道法,普渡眾生;
下聯說的是,南嶽乃「天下法源」「禪宗聖地」,禪宗六祖慧能「頓悟法門」開創南宗後,又傳法於南嶽懷讓與青原行思,最後形成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佛教史上稱為「一花五葉」,譽滿三千世界。
牌坊背面楹聯為:
斯民鍾火德,時渥仙風法雨;
於世頌真君,長逢舜日堯天。
這副對聯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融合。上聯說的是:黎民百姓敬畏天地,尊崇火德,感恩火神以火教化、開啟文明,仙風法雨護佑蒼生福祉、國泰民安。
下聯說的是:如今天下百姓感銘天恩,奮發圖強,共圓中國夢,以期長治久安,開萬世之太平。
真君:宋代蘇軾《告五嶽文》云:「天為真君,帝為真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