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狗」背後的管理之困:如何破局流浪狗泛濫難題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徐行,一家菜市場裡賣滷菜的小夥子,無錫宣布放開領養政策的當天,11月23日下午兩點,他便趕到了犬留所。他來找一隻長著皮膚癬的流浪狗。這隻狗是一條土狗,十多年前流浪到市場,便由市場裡的街坊鄰居餵了下來。這次,他想把它帶回家養著。

  打狗,收容,允許認領或領養,承諾未來規範管理……11月13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一場對流浪狗的整治行動演變成轟轟烈烈的「打狗」運動,引起輿論熱議,歷經波折後,漸漸走向明朗。

  11月23日無錫市相關主管部門召開專門的發布會表態,目前下轄各區縣已新設了收容所,並且將新建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市級犬留所;同時允許市民在規定時間內領養或收養這些已經被收容的流浪狗;未來則會依據《無錫市養犬條例》,更加合情合法地做好寵物犬的管理。

  「如果這一風波能夠真正促使無錫市下定決心,從源頭開始治理流浪犬及養犬問題,那麼這一整治還算是一件好事,利大於弊。」一位在動物保護圈內浸淫多年的志願者說,「至少無錫開始從『犬證』入手,規範和管理養犬行為,而不是過去簡單粗暴的捕殺流浪狗了事。」

  多位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對待流浪狗問題,一些地方多年來習慣於簡單粗暴的「應付式」捕殺,每當大型活動、重要賽事和評比的前後,各地都會曝出集中捕殺流浪狗的消息,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浙江理工大學動物法研究所所長錢葉芳教授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國際上已經有科學、人道的流浪狗治理方式,可借鑑的經驗很多,政府應從源頭上做好犬只管理,與民間慈善組織合作,共同保障流浪狗的動物福利。

  集中整治後,「犬留所」迅速飽和

  兩段「打狗」與「搶狗」的視頻,成為無錫一個月來整治流浪犬等不文明養犬行動中最激烈的部分。

  視頻中,一名身著制服的人員,用棍棒持續擊打一條黑狗;另一個地點,一個老人哭嚎著,想要討回她的狗,但被一名特勤伸手攔住——狗被收繳到幾米遠的車上,周圍的人情緒激動了,「就是,就這一隻狗,真的是她養的。」

  兩段視頻也激起了圍觀者對這場整治行動的關注和擔憂。

  澎湃新聞多方核實到,打狗和被搶狗的事件確實發生在無錫。那位被「搶」狗的老人,今年70歲,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條狗原本是一個飯店老闆養的,那家飯店盤掉了,人走了,幾條狗就被扔在這裡。她已經餵了大半年了。

  「11月19日,(無錫)濱湖執法大隊來抓狗,我當時就跟他們承諾,馬上帶去辦狗證,但他們根本不理我啊,直接抓到車上,我急死了,都急哭了。」老人說。

  後來,這一幕被拍下來傳到網上,打抱不平的市民打電話給12345投訴。當晚8點多,狗被送回來了。老人也於前幾天辦好了狗證。

  當地動物保護志願者說,流浪犬及文明養犬整治有其必要,但這次整治行動並未按照12年前出臺的《無錫市養犬條例》對相關犬只進行抓捕、收容,而是擴大了收繳範圍、收繳方式粗暴,且沒有給予一定緩衝期。

  按照無錫市養犬條例規定,對於流浪狗,一律收容;對於遛狗未牽繩的,未辦狗證的,應先罰款,責令整改;拒不整改的、情況嚴重的再行收繳。

  澎湃新聞了解到,無錫新吳區鴻運苑、梁溪區振奮路風雷新村、周巷附近,均有一樓居民反映,家養的狗,就在家門口玩的時候,被抓走。「他們沒說原因,也沒講要罰款,只回了句『有問題去找派出所和城管反映』」。一位73歲的老人說,她養了兩年多的狗正好在大門邊玩,也被抓走了。當時他們兩人都在家。

  29歲的吳雨,下班回家後才從鄰居那得知,她的狗被抓走了。她說,母狗二十幾天前剛生了兩隻小狗,還在哺乳期,她便在門口搭了個小狗窩,「狗窩和狗糧就擺在家門口,不可能看不出是家養犬」。當天她找到派出所懇求歸還,「但派出所說,狗被送到很遠的基地去了,找不回來了。」

  《無錫市養犬條例》規定,重點區域每戶限養一隻,多餘犬只將被收繳——但由於10年來該規定實際從未嚴格執行,如今突然要求嚴格執行「一戶一隻」,一些領養人和救助義工「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對住在鎮上的老夫婦,退休後救助了許多流浪狗,有生病的、被遺棄的、殘廢的,他們一隻一隻救下來,有些被送到基地,還有的自己養著。這些天,她們提心弔膽的,覺也睡不好,「就怕哪一天就這些狗被收繳了,送到犬留所」。

  作為體現慈善和人道精神的城市收容機構,犬留所的職責是,收容城市的流浪犬,經檢查治療後,健康犬開放領養,老弱病殘的,則留在所裡度過餘生。劉閭路89號,無錫市犬留所,位於一個農莊後面。

  劉閭路89號,無錫市犬留所,位於一個農莊後面。

  澎湃新聞記者多番打聽後,才找到了「胡埭鎮劉閭路89號」, 無錫市唯一的一個官方認證的犬留所所在地。該地距離無錫市區大約20公裡,門口未掛牌,而是一家已經關門的農莊。無錫犬留所就位於這家農莊的背後,被一片村居菜地和工廠包圍著。

  犬留所裡面,大約7間犬舍(狗籠),每個約10平方。此外,還有一個今年新建的大冰庫,十幾平米左右,兩個大冰櫃,一個實驗室、一個辦公室。

  據多位知情人士表示,無錫市犬留所最多500隻的收容量。今年10月份無錫迎接文明城市初查時,已經抓過一批流浪狗放進去,「不知哪還有什麼地方能收容複查收繳的幾百隻甚至上千隻狗?」

  該犬留所並不對外開放,希望領養的市民也被拒絕進入。犬留所毛姓負責人對此解釋說:犬留所一直以來都不對外開放,也從沒有「領養」一說。原來所裡有100多隻狗,11月14日運來一批狗後,就已經飽和了。

  後續新抓來的狗,於是一籠籠被直接「寄養」在了城市各個偏離人居的角落、廢棄廠房、工地等等。澎湃新聞找到了無錫梁溪區和濱湖區的3處臨時安置點。有的直接放在露天的工地上。有的則有個棚子遮擋,籠子裡的狗,也有相當部分是戴著脖套的,看起來清爽乾淨、有人打理。

  流浪狗為何會「泛濫成災」

  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2018年預估,按照國際人犬比例1:10的平均水平估算,中國目前的犬只數量為1.3億,其中流浪犬的數量約為8000萬-9000萬。

  棄養、無序繁殖以及走丟,是流浪狗「泛濫」的直接原因。

  浙江理工大學動物法研究所所長錢葉芳表示,狗原本就是人類的家養動物,同雞、豬、牛、馬、羊等一樣。不同的是,其他家養動物具有經濟價值,提供肉蛋奶等。但狗的主要功用不在於食用——剛開始作為看家護院,後來成為伴侶動物。

  「人們一時興起養了,後又因為種種原因遺棄,家沒了,狗就流落在外了。」

  同遺棄一樣「可惡」的是,無序繁殖。根據動物防疫法和市場監管法,動物繁殖要求「有證有照」,「證」是農業部門頒發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照」是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有證有照,意味著正規化運營、滿足防疫、動物福利等諸多條件。

  然而國內的繁育市場,幾乎都是地下的「黑產業」,沒有動物福利,作為種犬種貓的命運都很悲慘。

  「為什麼我們提倡領養來代替買賣?因為它們的父母都是地獄般的生活,不能生了,就會被遺棄。繁殖多了,品相不好的,賣不掉的,也會被遺棄。」錢葉芳表示。

  表面上看,流浪狗「泛濫」是源於上述遺棄和無序繁殖等原因。實際上,不負責任的棄養行為、逐利的無序繁殖等問題,而是制度缺失、管理缺位的直接投射。

  與流浪狗數量增多相參照的是,每年會有相當多的流浪狗,因狂犬病、文明城市創建等多種原因被捕殺。「但是流浪狗數量不減反增。為什麼?」

  多位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對待流浪狗問題,一些地方多年來習慣於簡單粗暴的「應付式」捕殺,將城市不文明、狂犬病威脅等,歸結於「狗」的問題——一有狂犬病暴發和文明創建活動,就大量捕殺流浪狗。但實際上,是管理放任的問題。

  就文明創城而言,根據江蘇省社會文明程度指數測評要求,文明城市評選指標中實際並無「流浪狗」指標,只有一項相關,「無不文明養寵現象」——要求「遛狗牽繩,路面無寵物糞便」。

  實際操作中,喪家的、當然也就沒牽繩的、隨地大小便的流浪狗,便成為了收容和「捕殺」的對象。

  而對於狂犬病防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認為,中國因狂犬病死亡人數目前仍高居全球前列,與大量流浪犬未得到妥善管理,狂犬疫苗接種率偏低、未能形成大規模免疫密切相關。

  「撲殺只能在短期內減少犬只數量,對狂犬病防控起到的作用並不持久。大規模、不加區分地撲殺,反而很有可能破壞已經形成的免疫屏障,影響狂犬病的防疫效果。「世界動物保護組織認為。

  解決狂犬病最有效的辦法,是對犬只進行科學管理,「給犬只接種狂犬疫苗」。錢葉芳教授說。

  城市流浪狗,如何回家?

  復盤無錫11月13日至今的「整治」,其引發輿論譁然的原因,或許既有地方政府過去欠帳太多的問題,同時亦與壓力下的應激反應相關。

  當地政府人士表示,粗暴行為可能是個別現象,網絡效應才將其放大。但他同時也坦言,無錫市政府一開始的部署確實比較嚴厲。「因為長期沒有重視管理,導致問題多、任務重、但經驗少,所以整治中出現了過激行為。」

  中國綠髮會反虐待動物立法促進組志願者負責人(彩色地球守護人)羅夏認為,整個整治過程中,一刀切式的懲罰查繳、收繳後動物去向的不透明等等,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引發了外界的諸多猜測。

  在經過了10餘天較為混亂的應對、調整和反思之後,無錫逐漸找到方向。

  11月23日,兩段「捉狗」視頻持續發酵進而引起各方關注後,無錫市犬管辦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了犬只的收容安置等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無錫方面介紹,下轄各區縣已新設了收容所,正啟動異地新建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市級犬留所,還邀請媒體參觀新建的無錫市經開區收容所。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在該新聞發布會上也表態,犬留所收容的犬只,自收容之日起7日之內可以被認領、領養。

  「如果這一風波能夠真正促使無錫市下定決心,從源頭開始治理流浪犬及養犬問題,那麼這一整治還算是一件好事,利大於弊。」一位在動物保護圈內浸淫多年的志願者說,「至少無錫開始從『犬證』入手,規範和管理養犬行為,而不是過去簡單粗暴的捕殺流浪狗了事。」

  犬證是犬只的身份證明,根據2008年出臺的《無錫市養犬條例》,相關部門通過犬證及年檢的方式進行犬只管理——包括犬只數量、是否接種疫苗,是否絕育,是否棄養,等等。

  據無錫11月23日新聞發布會透露,目前無錫累計新登記犬只近3萬條,審核籤發犬牌1.2萬隻。今年以來已免疫狂犬病犬只3.5萬餘條。

  「明年年審是關鍵,有多少人會再去打疫苗,是否絕育,是否會出現遺棄狗的行為,這些都要看明年年審情況。」該人士說。

  犬證辦理只是第一步。浙江理工大學動物法研究所所長錢葉芳教授認為,還應強調通過電子晶片管理方式,即對犬只植入帶有犬只和養犬人信息的電子標識晶片,對養犬行為進行監管,建立養犬人的信用制度等。

  立法層面,規範繁殖和活體交易市場,建立可追溯的養殖檔案。同時,立法保護伴侶動物,禁止遺棄和虐待。

  而對於流浪犬,應建立科學、人道的收容機構。

  動物留檢所的意義原本是對流浪動物進行人道收容,但是目前國內的不少地方都還是「有名無實」,由於其中財政撥款金額、去向、動物處理方式等並不公開透明,有些留檢所甚至成了動物的「黑暗地獄」,不過是把「公開捕殺」變為了「隱秘捕殺」。

  錢葉芳認為,犬留所等收容機構應當規範運營,接受公眾監督。對於政府無法承擔的部分,可以與民間慈善組織合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購買符合條件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而不是交給商業機構」。

  錢葉芳說,即便最後迫於財政壓力而不得不對動物進行處理,至少也應當保障人道的「安樂死」。流浪狗治理應是一個慈善公益行為,而不應是商業行為。

  眼下,上述志願者表示,他們的訴求是,能對真正救助流浪狗的人網開一面,給一段過渡期——這些領養人很多是自己家裡有狗,領養幾隻的。救助義工是專門做救助的,有生病的、被遺棄的、殘廢狗等由他們自己貼錢收養著,「狗的自然生命不過十幾年,希望允許這些人送它們生命中最後一程。」

  開放領養,釋放出民間愛心

  「狗是通人性的」。人們常說。狗是人類的朋友,忠誠、有趣、充滿愛心。狗由狼馴化而來,經過上萬年的馴化,狗成為唯一一種像人一樣會觀察人臉判斷人喜怒哀樂的動物。「如果沒有完成對狗的馴化,人類就不可能進入文明社會。」BBC《狗狗秘聞》紀錄片如此介紹。

  或許正是因為狗狗等伴侶動物的與眾不同,無錫這次整治流浪狗帶來的一個側面影響,可能也激發了一些寵物主人、愛狗人士、乃至普通市民對狗的情感和責任感。

  這些天裡,不斷有收繳後「寄養」在外的狗籠被發現。有人打電話給民間救助基地和個人求救,但他們已無力救助。

  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他們出於愛心收養救治了許多流浪狗,這一風口上,擔心被舉報整治而無能為力。但「放棄」的過程並不好受,傷心,無力感,夾雜著憤怒和埋怨,弄得老人夜夜難眠。

  這次有些殘忍的「別離」,似乎喚回了許多人心底的情感。就在無錫市放開領養政策後的幾個小時內,就有多人前去領養。

  徐行,在市場裡賣滷菜的小夥子,無錫宣布放開領養政策的當天,23日下午兩點,他便趕到了犬留所。他來找一隻長著皮膚癬的流浪狗,對方以手續不全為由拒絕了「進去找狗」的請求。胡埭派出所接到犬留所報警前來調解,把條件放寬到有狗的照片就能進去找,理由是「萬一你找一條名貴的狗怎麼辦」

  玲玲,一位新晉母親,11月22日以來,騎著電瓶車在梁溪區高鐵兩邊荒涼的工地裡尋找。「我從沒有這麼執著的做一件事」,她說,那條狗是流浪到小區樓下的,左右鄰居一直餵養著,20、21日兩天她出差沒喂,回來沒看見狗狗,才知道被抓走了。

  狗媽媽剛生小狗沒多久。也許同樣是初當母親,亦或有母愛的原因。22日找到夜裡2點過,雨下起來了,氣溫降了許多度,凍的直哆嗦。工地遠離人居,漆黑一片,很是嚇人。同行的妹夫勸說白天再找,她沒吱聲。範圍已經越來越小了,大約就是這附近,於是自己一個人又往裡邊走了很遠。

  終於在第三天,狗找到了。

  11月14日,無錫市複查整治第二天,40歲的林波親手將小區樓下的四隻流浪狗(狗媽媽和三隻一個月大的小狗)送上了警車。狗媽媽阿黃也才一歲大,由樓道的幾戶人家看著長大。但「阿黃」平時有個壞習慣,總喜歡追著電瓶車跑。

  那天上午,收到小區居民舉報,派出所的車找到了小區樓下。

  11月23日下午,開放收養的新聞發布會3個小時後,林波以最快地速度辦好手續趕到犬留所,當著犬留所負責人的面打電話給無錫市農村農業局(開放犬留所領養的部門),才爭取到了進所找狗的機會,並被要求「不能帶手機」。但他在巴掌大的犬舍來來回回找了幾遍,最終還是沒有看到那熟悉的眼神。

  11月26日,他又開了20多公裡,到無錫市犬留所去找,還是沒找到。

  下雨天,回家途中,正好看到一隻狗在樹底下被拴著,全身溼透了,「了解到主人也不想養了,我們就幫他找了一個領養人」。「也相當於是做了一點點救助吧」。

  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實習生 羅世潔

相關焦點

  • 調查|無錫「捕狗」背後的管理之困:如何破局流浪狗泛濫難題
    他來找一隻長著皮膚癬的流浪狗。這隻狗是一條土狗,十多年前流浪到市場,便由市場裡的街坊鄰居餵了下來。這次,他想把它帶回家養著。打狗,收容,允許認領或領養,承諾未來規範管理……11月13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一場對流浪狗的整治行動演變成轟轟烈烈的「打狗」運動,引起輿論熱議,歷經波折後,漸漸走向明朗。
  • 「輔警小白」變成「捕狗達人」 逮流浪狗有時不能僅靠「人海戰術」
    天橋區養犬管理稽查隊共有十個人,年紀最大的48歲,最小的26歲,輔警侯福漢就是其中一員,自加入輔警隊伍以來,便一直在一線參與犬只巡查、管理,逮流浪狗也成了日常的工作。「所有抓捕的流浪狗我們都會送到專門的飼養基地或是找愛心市民領養,不僅能減少居民的安全隱患也能給流浪狗一個好歸宿。」
  • 流浪貓狗泛濫何處安置成難題 市民籲建官方收容所
    救助之困:流浪狗泛濫哪能安置  本報調查,瀘州主城區沒有一家正式的流浪狗收容機構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車輛為避讓流浪貓狗而造成的事故明顯上升。  狗一年中可以兩季懷孕,而一次生育大多都在2隻以上。
  • 滬一小區流浪狗攻擊路人 傳言有人要「捕狗煮食」
    萊頓居委會書記徐女士說,「捕狗煮食」的傳言令萊頓小城的業主一夜間成了眾矢之的,實際上這只是個別業主的玩笑話,背後折射出的是小區流浪狗所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該小區的流浪狗多時有八九隻,少時有四五隻,還曾發生過流浪狗攻擊孩子,導致孩子不得不注射狂犬疫苗的險情。目前,針對該小區存在的流浪狗傷人隱患,屬地派出所和松江區犬類管理辦公室已介入處置。
  • 458隻流浪狗的第二個家!走近常州犬只留檢所:揭秘流浪狗泛濫之殤
    抵達目的地後,捕狗隊員帶上「傢伙」,跟隨聯繫人確認傷人的流浪狗。 捕狗隊員將看過地形後流浪狗趕入一條巷子裡
  • 城市流浪狗隱患如何終結
    流浪狗問題,並非只是我們這座城市的困擾,自2005年以來,狗患已經成為我國許多城市的夢魘。如何才能人性、理性地解決城市狗患,包頭一群愛狗的年輕人用他們的智慧與行動再一次掀開流浪狗的救助之旅。今年5月份,包頭唯寵志願者聯盟曾經通過微信平臺號召過愛狗人士救助留檢所裡的流浪狗,一下來了上百人;今年6月份,包頭市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得知他們的義舉後,也積極提供過期的主食,有效緩解了1800隻流浪狗吃不飽的難題。  但送吃送喝送愛心,並不是李永潔這群年輕人救助流浪狗行動的終點,和過去「救助為主」觀念不同的是,他們想的是如何徹底根治城市狗患,讓人與狗可以和諧相處。
  • 流浪狗被套鐵箍,鐵絲已長進肉裡,疑似偷狗人所為
    愛狗人士介紹,小狗身上的鐵絲是狗販常用的狗套,這只應該是幸運逃脫了,偷狗賊在野外設置陷阱,在流浪狗經常出沒的地方安置這種鐵圈,狗狗一旦被困,等待他們的只有屠殺,慶幸這隻狗狗被人發現,已經送往寵物醫院進行救治。
  • 民間流浪狗救助如何合法?夫妻賣房救狗常被投訴
    民間流浪犬收容站能否「合法化」,如何「合法化」?此事再度引發了社會對相關話題的關注。  現狀 救助站多次被迫搬家  5月8日上午11時許,在深圳市龍崗區環山路與陳屋路交叉口附近,記者找到了卓瑪的養狗地點。這裡是一個3層高的破舊廠房,周邊被人用鐵絲網圍了起來,大門口還張貼著「阿哈拉救助站」的字樣。
  • 流浪狗鬧重慶大學校園 如何處理成校方難題(圖)
    流浪狗鬧校園 如何處理成難題  由於校園流浪狗數量突然增加並發生傷人事件,近日,重慶大學保衛處無奈之下不得不開設「校園110」應對危急情況。  重大校園鬧起狗患  「保衛處接到群眾舉報和校醫院反映:『校內有兩條無主狗到處遊蕩並已咬傷了人』。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正在採取相關措施……發現無主流浪狗或遇危急情況,請撥打保衛處值班電話65100110求助。」日前,一則校園提醒帖子發到重慶大學校園網。據了解,寒假期間,該校流浪狗數量激增。
  • 流浪狗 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據統計,今年以來,僅江南醫院平均每月就接診被狗咬傷者217人次,雖然患者並非都是被流浪狗咬傷,但流浪狗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以及城市衛生、食品安全等關聯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民的安全感,也不利於文明城市的建設。本報對此曾多次作過報導,政府相關部門和不少街道、社區、小區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近日,泉州晚報記者再次深入調查,以期為破解這個難題提供思路。
  • 2020迷惑行為大賞:派捕獵犬,治理流浪狗……
    可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黃色狗狗是被居民投訴的流浪狗,因其捕捉困難,有訓練員攜專門訓練的捕獵犬前往,將流浪黃狗抓獲了!知道對流浪狗的管理很難,但用獵犬去捕獵流浪狗的方式本身就存在爭議,而且視頻中的人在黃色狗狗被抓獲後,為何繼續放任黑狗撕咬?
  • 城市流浪狗該怎麼管?瑞安設立流浪狗收容救助場所
    溫州網訊 備受關注的瑞安城市流浪狗管理問題,眼下有了讓各方都比較滿意的解法——瑞安不僅設立了的環境良好的流浪狗收容救助場所,而且積極和民間動物保護志願者及團體攜手,計劃通過僱請專業捕狗隊把狗抓到該場所後,再請民間志願者協助政府做好後續流浪狗體檢、免疫、絕育、領養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 流浪狗跌下輕軌站臺被困半月 靠乘客投食生存(圖)
    流浪狗跌下輕軌站臺被困半月 靠乘客投食生存(圖) 2014-07-31 09:50:24記者詹松 攝獲救前,流浪狗被困在站臺下。  網友爆料  流浪犬被困站臺下  29日,愛心網友「花-顏樰」連發4條微博代一隻流浪犬求救,希望有人能將一隻困在地鐵1號線軌道上長達半月之久的可憐流浪犬解救出來,並配發了數組圖片。
  • 全民創城丨「捕狗神器」助陣新城城管整治狗患
    流浪狗擾民和影響市容環境等諸多問題,一度成為舟山市創城的短板。自從該局在全市率先嘗試使用這款「捕狗神器」,20來天抓捕流浪狗154條,日抓捕效率比以往提升7.7倍。「神器」讓城管隊員成「捕狗能手」3月22日上午,勾山中隊隊員丁俊傑正在執勤中,遠遠看見一條流浪狗,便拿起手中的「捕狗神器」迎了上去。
  • 以狗治狗?為了清理流浪狗,竟然在小區裡放出獵犬
    如何管理流浪狗,可能是很多城市管理者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城市管理得很嚴,發現一隻抓捕一隻;有些城市的流浪狗則處在與人類「和平相處」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傷人報告才會主動採取行動,搜捕傷人的犬只,但搜捕的方式並無統一的規定,也就「見仁見智」了,前不久在江蘇無錫就發生了一件殘忍的「以狗治狗
  • 捕狗大隊到處抓流浪狗,卻有5隻狗不怕被抓,原因令人心疼!
    狗是人類最忠心的朋友!馬來西亞加影市本月20日實施「捕狗行動」,派出抓狗大隊到街上捕捉流浪狗,不過正當所有流浪狗看到人類而倉皇逃跑時,竟然有5隻流浪狗完全不怕被抓,反而是圍著一名睡在地上的遊民,選擇留在主人身旁保護他不會被欺負,照片被拍下後上傳到網上,引發熱議。
  • 當藏獒成了流浪狗:從身價百萬到無人問津
    正是因為對狗的深厚感情,以及很多牧民們所信奉的宗教中「不殺生」的理念,在流浪狗成災的藏區,除了在自衛時採取的必要措施,大部分牧民在生活中對於這些泛濫的流浪犬,仍以投餵和保護的態度為主。一部曾在2017年引起關注的紀錄片《背棄藏獒》中,描述了藏區流浪狗的兇猛。
  • 西安:流浪狗「連環作案」咬傷9人 村民洩憤打死12隻狗
    據新店村村委會高村長,村委會治安隊隊長描述,從2018年4月初至8月13日,新店村發生多起流浪狗咬傷人員事件,截至目前共導致九人受傷,其中有兩位老人傷勢嚴重,已住院接受治療。村民:打狗以絕後患造成流浪狗在新店村泛濫的主要原因還要追溯到2017年的後衛寨拆遷,由於整村改造,不少家庭因各種原因,將自家寵物狗遺棄。加之流浪狗繁衍迅速,導致其數量激增。
  • 流浪狗擾民遭「投訴」,特巡警緊急開展「捕狗行動」!
    但是狗狗一多,社區周邊的衛生環境問題、小區管理問題和流浪狗問題也就接踵而至了。最近,南湖公園附近有小區居民反應,這幾天在附近出沒的流浪狗特別多,且存有傷人跡象。行動前,隊員們精心準備好各種工具,有捕捉網,鋼叉等。
  • 日本預防狂犬病的背後,流浪狗的現狀讓人深思?
    關於日本的狂犬病消滅和預防的背後,也來自對流浪狗以及寵物狗的看顧,大的社會環境裡,在對流浪狗的管理方面,官方和民間社會機構以及公眾愛狗的公益人士,齊心協力才得以消滅和控制狂犬病。但是如今,一些流浪狗的生存現狀,卻讓人對此產生的深思,生命與生命,究竟該如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