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強勢碾壓手機廠商:覆滅者哀嚎,倖存者驚恐,餘承東完勝

2021-01-17 騰訊網

文 李曙光

編輯 成靜衛

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周鴻禕和雷軍還沒有去最愛的北海道滑雪;黃章沒在年底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改革,「魅族三劍客」已然一個都不剩;餘承東早早放下了全球第一的執念,2019年喜歡說的話變成了「共克時艱」;老羅在手機圈的相聲專場謝幕的突然,開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起伏,「老人與海」發布會不管是不是「行業冥燈」,但人們依舊懷念老羅的純真。

有一句貼切的描述:「2019年中國手機市場從hard(困難)模式直接跳到了hell(煉獄)模式。」 這個行業仿佛被誰按下了加速鍵:本來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大洗牌,要在一年內完成;本來要三年見分曉的戰爭,要立刻開始血流成河的決戰。 2019年,這個行業要徹底煉化出原本自己的面目,一切過往埋藏起來的小的趨勢大的憂愁,一切隱約的危險和妥協,都突然成為擺在眼前的荊棘。每個人都在這種加速中迷失,驀然分化出不同的生存狀態。

覆滅者的哀嚎

商業有一個線條,初期用戶懵懂,行業初起,要鋪供應鏈搶用戶樹品牌;後期用戶聰慧,產業鏈成熟固化,要靠產品靠創新。2019年,套路好像都不靈了,智慧型手機的競爭進行到後半場,比拼就開始變得純粹。 再花哨的弱者,也感覺到了覆滅的趨勢。 來自多個機構的數據顯示,Q3中國手機市場,除了前五名的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

其他所有品牌加起來的份額只有8%了,去年這個數字是11.3%。 一位錘粉感嘆到:「人生真他媽苦逼,二十年前羅永浩就開始上山背單詞,現在還是沒有賺到錢,反欠幾個億,我背著背著就一肚子氣。人生為什麼這麼辛苦?」 羅永浩回復到:別這樣,我中間賺了好多錢,只是後來想挑戰特別難的事情,才暫時出了現在這樣的狀況。老羅沒能挺過2019年,這既在意料之中又讓人無限唏噓。

羅永浩

危機在2018年底徹底爆發,先是供應商宇龍在11月一紙訴狀把錘子告上法庭,索賠450萬元貨款。接著成都辦公室解散、CTO 吳德周計劃離職的傳聞,讓錘子倒閉疑雲凝重。 高潮是網易科技的《錘子生死劫》和證券日報接連發聲稱錘子開始發不出工資,大量裁員。老羅在微博上手撕媒體造謠,並問候了證券日報的老闆。

但這已經止不住市場沸騰和質疑,激憤的供應商開始集體殺到北京錘科總部樓下拉橫幅,標語「錘子科技還我血汗錢」進行討債。 2019年,老羅沒有等來腳踏五彩雲的蓋世英雄,只有帶著金錢味的張一鳴殺價接盤,隨後黯然離開他心愛的、表演了七年的手機行業。 美國作家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說:「黃色的樹林裡有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重回2012年,不知道老羅還會不會決定做手機。 錘子一直呈現出一種有熱度沒銷路的狀態。

老羅進場的並不晚,2012年創辦錘子科技,先做ROM再做手機,和小米的路徑如出一轍。 2014年5月20日,錘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機Smartisan T1發布,現場紅旗招展,錘粉集體陷入狂熱,其熱度可與蘋果比肩。現在回望,當時智慧型手機處在增長的巔峰,觀眾們對著一款又一款的手機眼花繚亂,品牌之間沒有形成不可逾越的隔閡,銷量都是隨著一款款新機的發布而波瀾起伏。 T1採用前後玻璃加金屬邊框保留實體按鍵,這在當時獨樹一幟,業界早已全部採用虛擬按鍵,但老羅不,他喜歡物理按鍵帶來的反饋觸感,即使這樣的設計要堆高成本,讓手機的防水性和堅韌性下降。而錘子的敗相,不在於產品,不在於營銷,在於手機鏈條上的基本功。

T1讓用戶等了三個月,T2的代工廠從富士康換成了中天信,全金屬中框的 T2 美是美了,但製造難度實在太大,中間又經歷了中天信倒閉,再次讓T2跳票。 結果就是在如此之高的品牌熱度之下,錘子屢屢錯過發貨的最好時機。老羅是唯一一個敢讓用戶為新機等待3、4個月廠商。當時小米慣用的耍猴式飢餓營銷,也只敢在爆款手機中維持1個月。 老羅用白花花的訂單,印證了一個真理——用戶對於新手機的關注度不會超過3個月。

去年鳥巢發布會上老羅親口承認,錘子T2時期,預訂的用戶在3~4個月的發貨周期中逃單率達到了80%。在用戶最急切的時候,沒有人能拿到新手機。 2014年和2015年沒有紮實地做好供應鏈,打好銷量基礎,市場已經不給老羅時間了。2016年,錘子科技的淨虧損就達4.28億元,隨後融資懸而未決、資金鍊緊繃、高管離職,這一年,市場上有關錘子科技倒閉的傳聞共有6次,有關錘子科技被收購的傳聞共有5次。

老羅一直在用極致的美感顛覆商業規律,但理想主義以及文青氣息只是點綴,它不應該凌駕於手機的易用性、手感、堅固性等基本屬性之上,理想主義喧賓奪主,要顛覆商業規律是狂妄的大躍進。小米也就發燒了2013年、2014年而已,此後,對待用戶和市場感性深情,實則背後嚴苛按照市場規律,把控著供應鏈、渠道,默默鋪開銷量。

雷軍

手機是天然集中行業。 商學大師麥可波特在其《競爭戰略》一書中闡述關於天然分散的行業和天然集中的行業的概念。 某些行業具有「規模優勢」,具備市場集中要素,這些行業中大的企業有邊際成本低、質量高的特點,因此在競爭中,規模小的企業不會佔據任何優勢,最後只能被大企業吞併。 飯店、理髮店、醫院、美容院沒有市場集中要素,汽車、電腦、鋼鐵、手機則明顯具有。

因此手機行業走向集中是必然趨勢,只不過是剩3家還是5家。 中國手機業擠滿了中國最負盛名的商業名流:雷軍、羅永浩、楊元慶、周鴻禕、黃章,但無論多麼耀眼的名人商賈,無論有多少層出不窮的商業手段,在面對商業本質的淘汰規則時,都毫無還手之力。2019年,本來性格沉悶孤僻的黃章說的髒話格外多。數據機構Counter Point披露魅族Q2出貨量80萬臺,佔比1%,同比下滑62%。

5月5日,黃章在魅族論壇評論珠海國資委將成為魅族大股東的消息說:「如果可以,我不想做大股東,太累。」 下面立刻有網友回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初捨得股份的話就不會搞成現在這樣,也不會有今天的小米。如今說什麼不想做大股東,言不由衷吧?」 黃章回道:「小人當道,故事亂編,何必當真。」 「小人」是雷軍,黃章依舊在心裡藏著十年的怨恨,裝著十年前雷軍去魅族總部與其探討、偷師的舊事。 二月份小米9發布,因為定價低,黃章就評論到:賤人賤己賤行業。隨後小米高管盧偉冰回到:貴人貴司貴价格。這兩句成了2019年開年的一副春聯。

7月份魅族頹勢更盛,魅族三劍客的最後一位李楠離職,黃章在魅族論壇形容李楠「費財」。其實10年前,是黃章在論壇上看完李楠分析蘋果的文章後,大聲讚嘆李楠是人才,因此兩人相聚。10年過去了,人才變成了「費財」。

到底是誰變了? 李楠確實花了點錢。在被小米壓著打的時候,李楠掌控的子品牌魅藍成了千元機異軍突起的黑馬,直槓紅米,後來在其他品牌紛紛設立子品牌的時候,魅藍卻被黃章砍掉。

黃章認為機海戰術讓品牌線混亂,主打性價比的魅藍有銷量沒利潤,魅族不應該陷入價格戰的泥沼中。 但砍掉魅藍,精簡品牌線的後果是魅族被慢慢遺忘了。 魅族前12大股東中排名第一的黃章擁有49.08%的股份,其餘11位都是機構投資者。早期跟隨他的核心高管白永祥、楊麟和楊顏等幾乎不持股。 黃章和丁磊有點像,不參與競爭,信奉小而美,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商業變革正劇烈,小而美最後只能被歷史丟在角落裡。2019年,被遺忘的還有三星中國。

今年二季度三星在中國的出貨量80萬臺,和魅族在同一個水平,三星徹底把中國工廠關了,三星手機從此再無中國製造。 橫掃全世界的高端品牌三星,卻在世界最大的手機市場落荒而逃,原因是不尊重,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的訴求,不尊重中國對手的強大。Note7爆炸風波中,中國是最後一個被召回的市場,三星一度想在中國漠視這件事,最終導致了頹勢的加大。

而糟糕的本土化,放不下的姿態,終究讓國產手機慢慢佔領了高地。

你可能想不到,2019年金立還在掙扎。負債200多億元,債主648家。 金立二股東盧光輝卻並不想放棄金立的品牌,盧光輝覺得金立的品牌還在,渠道還有,一部分流失的用戶能回來。

新發了一款手機叫K3,主打5000毫安電池,售價799元起,9月19日開啟預約的時候,當天預約量為500多人。2019年,老羅沉默、黃章暴躁,三星中國敗退,金立垂死掙扎,還有聯想、中興、360手機的奄奄一息,那些覆滅者和即將覆滅者的哀嚎,是這個行業殘酷,卻最真實的聲音。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數據中心的監測數據,今年九月手機銷售旺季剛過,前五大手機廠商合計增量市場份額已超過98%,其他品牌增量僅餘1.7%。 增量市場的份額接近0,代表著沒有新用戶在換機的時候考慮自家的品牌,自己在手機行業消失就只是時間問題。老用戶的換機周期最長不過兩年,這猶如被判了死緩,又像是割肉的凌遲,抱有希望卻毫無希望。

愈加強大的市場集中性,必然會使越來越多的品牌滅亡。式微的公司其實都有一種共性,在錯過前幾年搶佔市場的窗口期後,就失去了在戰爭後半場創新期的出牌資格。

勝利者的戰歌

按下加速鍵的是華為。 華為不得不按,4月份, 餘承東還在發微博喊著華為單品牌要做到全球第一,榮耀要成為中國前二,全球前四。還在喊著延續2018年的增勢要拿到世界第一份額。 6月份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就預計海外市場智能機出貨量將面臨40%至60%的下滑。反差之大一時讓人無法接受。 頹勢來得很快。 數據機構Canalys在11月23日發布的歐洲2019年第三季度智慧型手機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該季度歐洲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5250萬臺,同比增長了8%。出貨量排名前五名的品牌分別是:三星、華為、蘋果、小米、HMD(諾基亞)。 華為出貨量同比增長為0。

三星出貨量為1870萬臺,同比大幅增長了26%,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市場份額也一舉提升了超過5個百分點。 好在蘋果在歐洲表現的更差,出貨量只有980萬臺,同比下跌了4%,單季出貨量跌破1000萬臺關口。所以華為才保住了第二的位置。 但是在整體市場上升,華為增長為零的情況下,代表著在增量市場,新的換機用戶已經開始不再選擇華為了。

丟失谷歌服務是致命的因素之一。硬體層面上,無論是晶片、存儲、屏幕還是攝像頭,這些核心元器件「脫美」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的。只有作業系統不行,因為軟體需要應用生態建設,無論安卓還是iOS都歷經十幾年的生態建設,被市場選擇而留下來。 華為無法立刻把所有的軟體和服務移植到鴻蒙系統中去。 谷歌停止為華為手機提供GMS服務意味著海外的幾個超級APP:Google Play商店、Gmail、地圖、YouTube等應用和服務,也不再能使用。 這幾乎是一夜之間,手機殘廢了一半。

這次風波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整個中國手機市場都應該反思,想要將手機產品完全具備脫美化的能力,必然要正視生態系統建設的問題,否則將會被永遠制衡。西方不亮東方亮。2019年,華為手機銷量在中國市場幾近翻倍了。

多家機構的第三季度手機市場統計數字顯示,除了華為逆勢暴增66%,其他所有品牌出貨量幾乎都大跌2到3成。 華為集中爆發的原因很多,這種勢頭甚至不是今年才有的,只不過川普的黑天鵝事件灑下了催化劑。

首先是雙品牌戰略帶來的機海效應的全面成功。華為和榮耀雙品牌讓華為手機在售價上從百元機跨越到了萬元機,價格跨度高達十倍,這在國產手機中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什麼樣的價位,什麼樣的機型,都能在華為產品中找到。 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廠商迫於營收壓力,砍斷機海戰略,專注學蘋果,做單一爆款,這固然可以集中精力拿出及格的旗艦產品,但勢必會丟失市場份額也是實實在在的。 華為當年一邊要擺脫低端,一邊要面臨小米等網際網路手機的衝擊,最後在2013年選擇咬牙成立榮耀兩頭一起開幹。

今天華為成功了,再回顧這個決策時當然是正確無比,這個策略為今年華為的爆發打下了基礎架構,如果今天華為是單品牌運營,將會很難達到這個輝煌時刻。未來,華為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0%看起來也已經不難完成。其次是川普和美國給華為打的廣告就不說了。這可以堪稱史長最強廣告,並且效果滿分。很多消費者今年直接去專賣店點殺華為,小米ov蘋果的線下店看都不看。

最後華為主動從抱著運營商大腿的安逸窩中跳出來,堅決做自有品牌和衝擊高端市場,亦是奠定今天勝勢的關鍵。 餘承東確實是一名福將,在多個轉折點,帶領華為做出具有巨大的前瞻性決策。

餘承東

2012年,餘承東毅然決定砍掉運營商爸爸的貼牌手機和非智慧型手機的型號,扔掉3000萬臺出貨量,致使華為的收入塌方,遭受到了華為終端內部的元老的齊聲反對,弄了一個「倒餘運動」。最後任正非說,「不支持餘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才讓風波平息。 餘承東在掌管華為手機時,得了個餘大嘴的稱號,因為當時在手機市場混戰,各家前景不明,華為還在泥沼中掙扎的時候,餘承東經常大放厥詞懟來懟去。

比如2015年,餘承東在華為國內市場份額還只有5.7%時候說:未來三到五年,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將消失,市場上將剩下三家手機廠商,而華為是其中之一。我們的主要對手將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

同一年,餘承東又說:未來,榮耀品牌將會超越小米品牌,華為品牌將會超過蘋果和三星品牌。 當時他這些話都被當作奇聞來看。

三年多過去了,人們赫然發現餘大嘴說的話竟然都成了現實,餘大嘴變成了餘誠實。「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華為內部稱餘承東去哪個部門哪個部門就富得流油,有充足的事實依據。 但國內雖然取得勝利,華為的危機依舊沒有解除。海外市場的弊病並沒有完全暴露,自己的財務數據也與蘋果、三星有一定差距。

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013億元(約583億美元),同比增長23.2%,淨利潤率為349億元(約51億美元),利潤率為8.7%。蘋果營收1118億美元,淨利潤216億美元,利潤率為19.3%。三星因為半導體業務導致淨利率暴跌,營收927億美元,利潤只有9.5%,依舊比華為略高。賺錢然後投入研發,然後再賺錢,是手機行業被驗明的正確發展之道;低價換市場,沒有盈利的模式,漸漸被證偽。華為依舊需要在量的基礎上打磨產品質量和財務質量。寒冬來的時候,唯有現金流是最厚的棉衣。

倖存者的恐懼

小米上半年研發費用為33億元,佔比3.4%;華為沒有公布上半年研發費用,但是華為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1200億元。 不用看佔比,從這一組數字中大概就能看到令人窒息的十倍差距,而這些數字最終將會呈現在手機等產品上。 所以華為的柔性摺疊屏手機已經上市開賣,小米的Alpha還在玻璃罩中靜靜躺著摸不著。這是一種把雷軍和羅永浩捆在一起做營銷都無法彌補的物理差距,而被教育得異常聰慧的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到其中的差別。

在華為的高壓下,最憂心的是小米、OPPO、vivo。2019年華為增長的份額,就是他們丟失的訂單。在國內被華為捶得鼻青臉腫的三家,目前來看重點押注了兩個賽道。一個是海外市場,另一個是5G可能帶來的換機潮。 華為在海外遇挫,這三家藉機走出去,雖然有點趁人之危,但這是它們為數不多的增長機會,華為空出來的海外市場、應該加速搶奪,否則會被三星、蘋果鑽空子。

尤其是小米,在國內被打得滿地找牙,小米9pro修修補補,小米Alpha隔在玻璃殼中摸不著,小米cc9的一億像素看起來很唬人,但這款手機不是旗艦,而是定位於次級旗艦啊,用戶期待的真旗艦mix4毫無蹤影。所有的狀況都表明,小米創新乏力了,跟不上華為的出牌了。小米三季報中,手機銷量為3210萬部,比去年同期的3330萬部下降了120萬部,首次出現負增長,並且小米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1006.5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052元。

量價齊跌引發市場擔憂。好在小米已經變成了「國際大廠」和「家電大廠」。小米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境外市場收入為人民幣261億元,同比增長17.2%。來自境外市場的收入已經佔到小米集團總收入的48.7%。 而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表現強勁,156億元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44.4%。其中,智能電視的全球出貨量達到310萬臺,同比增長59.8%。

三季度小米的全球市場份額為9.2%,排名全球第四,在國內市場份額大跌,卻在全球市場同比只微跌了3%,說明小米第三季度海外出貨量是增長的。

其中小米手機在歐洲的出貨量達到550萬臺,同比增幅高達73%,增速在前五大品牌中鶴立雞群。小米在歐洲的市場份額提高到了10.5%。

能夠徵服收入頗高的歐洲人,小米的殺手鐧其實依舊是低價。小米9的6+64G版本起售價449歐元(合約3400多元),歐洲智慧型手機售價普遍上千歐元,小米的定價極具競爭力。 此外小米的本土化渠道確實玩得好。線上電商網站,線下商超和實體店,以及和本土運營商的合作滿地開花。在進入西班牙市場時,家樂福、MediaMarkt(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Phone House(歐洲數一數二的運營商)渠道同時上線,在14個國家總共開了700多家門店。 在線上和Cdiscount、亞馬遜、歐尚、Boulanger、FNAC和DARTY等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小米手機成了歐洲市場的常見消費品。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和李嘉誠的CK Hutchsion(長江和記)也達成戰略合作,CK Hutchsion旗下的電信運營商Three Mobile將在英國、奧地利、丹麥、義大利等地負責銷售小米的手機和智能設備,幫助小米在較短時間內快速覆蓋歐洲市場。在海外,老鄉合作確實事半功倍。小米的印度徵程大概都已經熟悉了,小米已經連續9個季度在印度市場第一。

小米在印度幾乎複製了初期在中國的瘋狂景象,網際網路渠道、飢餓營銷耍猴、高配低價、雷軍上臺飆英語,當初國內的手段一個都沒少,但是真的管用,直接把深耕印度市場多年的三星給趕下了大哥寶座,甚至為了配合政策還把手機工廠和電視工廠都搬到了印度。 從印度延伸到東南亞各國,小米都取得了排名前列的市場份額。小米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已排行前三,在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三個市場排在前五,而緬甸更是排在第一。

小米在中國手機市場的情況如果進一步惡化,海外市場將成為小米的承重之地,現在或許已經是了。OPPO在2018年5月4日專門為海外市場打造了realme品牌,首先進入印度,然後進入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市場。

北京,realme新品發布會

realme主打潮流設計和強性能,這個和小米的定位非常像,價格上在印度售價折合人民幣都在千元左右,是印度市場比較受歡迎的價位。 realme區別於OV以線下為主的渠道,主打電商渠道。 realme在印度市場增幅驚人,從2018年Q2的1%的市場份額,增長到了2019年Q2的9%。 realme 在今年Q2手機出貨量位列TOP10,全球出貨量大漲848%,成為史上最快進入前十的手機品牌。 印度市場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為數不多的增量市場,確實能夠容納更多的新品牌。vivo在海外的成績沒有小米、OPPO亮眼,但也保持著擴張節奏,沒有掉隊太多。vivo今年壓注的是5G,vivo NEX 3 和子品牌IQOO都有不錯的手機上市,在前期的5G手機銷量統計中,vivo也佔據優勢。

其實5G在手機上不會引起和4G一樣的移動網際網路大變革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是在全行業看破不說破的情況下,5G也會在未來幾年成為手機行業的一大換機動力。5G能夠引起多大程度的換機潮,現在還需要打個問號,這要看能不能有殺手鐧的5G應用誕生了。小米、OPPO、vivo是2019年手機圍剿戰的倖存者和變量,這個格局或許還能維持兩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十年爭雄,無數品牌來來去去,如果總結來看,所有的粉絲經濟、品牌營銷、社區培育都應該站在產品優質的基礎上。

單純的篤信品牌忠誠度,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沒有哪個消費者會在你的產品變差時還守著不走。 從錘子到小米,從三星到蘋果,用戶從來都是跟著產品走,而不是跟著品牌走。細數它們的崛起和隕落雖然有市場變化的因素,但無一不是因為某一款產品而崛起或衰落。 在這個創新匱乏的存量年代,能夠拿出用戶認可的手機才是搶蛋糕的正確之道。別整虛的,別玩套路,用戶已經變得越來越聰明,罩在玻璃殼中摸不著的東西,再夢幻也是白費功夫。 不實用的瞎創新,雖然吸引眼球,但吸引過來的注意力,轉化不成產品,會被嫌棄的更深。 2019年,手機市場變得更加殘酷了,但也更加正常和健康,所有浮華的套路都不靈了。

相關焦點

  •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燒股民的錢做手機遲早會崩盤 Type-C接口...
    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餘承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手機市場正在進入「血海」,靠營銷、靠渠道的手機廠商,沒有產品能力的品牌會逐漸消失。
  • 華為徹底拋棄谷歌了?餘承東表示華為P40已經沒有谷歌的東西了
    近日華為P40系列正式在國內發布,延續了P系列一貫以來在拍照方面的強勢,DxOMark在華為P40系列全球新品發布會之後已經更新了華為P40 Pro的拍照測試結果,這款手機憑藉128分的超高得分成為當之無愧的智慧型手機拍照王者,這個分數比第二名高了整整4分。
  • 餘承東:華為會是中國手機廠商僅存一兩家之一!順豐改借殼方案,7億...
    4、 樂視20億美元全資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Vizio樂視今日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發布會,宣布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機廠商Vizio。樂視創始人兼CEO賈躍亭和Vizio創始人兼CEO王蔚均出席了發布會。這樁交易還將有待監管部門審核,預計在未來6個月完成。
  • 餘承東說可以縮短華為P30下巴卻沒有這麼做,網友:藐視蘋果公司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接受採訪時,對於華為最新旗艦機P30系列手機的寬下巴問題就像了回應,他說:華為P30系列手機可以從技術上縮短下巴,但是沒有必要,所以沒有選擇這麼做。在全面屏手機時代,各家廠商都在努力最大化屏佔比,儘量縮小正面屏幕的周邊區域。
  • 餘承東:麒麟晶片9月後無法生產 華為手機出貨量可能下降
    :44 驅動中國2020年8月7日消息  今日,由華為協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 華為工程師微博吐槽:餘承東縮頭烏龜
    華為非常想在手機行業有一番作為,老總餘承東也是異常高調,天天跑出來宣傳這吹噓那,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在手機質量和用戶服務方面還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就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昨天深夜,微博認證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軟體工程師」的@滄海一書生就大發牢騷,指責餘承東對網友反饋的手機問題不聞不問,自己都淪為客服了,如此怎麼跟蘋果三星去競爭?
  • 華為初露「獠牙」!餘承東朋友圈宣布:華為「殺手鐧」不止是晶片
    餘承東朋友圈宣布:華為「殺手鐧」不止是晶片去年,華為就在海外市場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好在華為的技術實力,依舊讓華為在最困難的時候拿到了數十個海外訂單,這樣的成績,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也再次證明美國的這些行為是不正當的,違反市場規律的。
  • ...餘承東:鴻蒙系統華為手機或明年發布,小米將發布5G手機|雷鋒早報
    餘承東:華為鴻蒙系統基本準備就緒,手機或明年發布華為終端CEO餘承東在IFA展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麒麟處理器目前依然只供他們自己使用,但是華為在考慮對外銷售。至於華為手機是否會使用鴻蒙系統,餘承東指出,「事實上我們的鴻蒙系統已經基本準備就緒,但我們不會先去使用它,因為我們還考慮到相關決定和合作。如果我們的手機繼續不被允許使用谷歌服務,我想我會考慮使用我們的鴻蒙系統。所以第一款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產品可能是明年3月發布的華為P40。」
  • 華為海思 2020 生死劫:若非迴光返照,則是涅槃重生
    更沒勁兒的是,連餘承東也沒有來。是的,華為 9 月 3 日在德國柏林進行的 IFA2020 演講,幾乎沒有什麼亮眼的發布。要是在往年,餘承東都會親自出席,然後面向全球底氣十足地宣布最新一代的麒麟 SoC 處理器——當然這背後主要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的功勞。
  • 華為餘承東年終致辭:做智慧全場景產業的王者
    PingWest品玩12月29日訊,今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發表年終致辭,餘承東表示華為已經完成了7年前定製的7個戰略決定。麒麟980晶片、GPU Turbo圖形處理加速技術、徠卡三攝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海外眾多國家實現了規模銷售。
  • 過去一年裡,餘承東「吹的」三個牛全都沒實現!他盡力了嗎?
    不過餘承東「吹牛」的本事是非常的厲害的,比如在2015年MWC上,餘承東說:未來華為的主要對手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未來三到五年多數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將消失,華為將成為市場領軍者。不得不說,如今再看這句話確實是神了!
  • 華為蓄勢待發,Mate40將如期而至,餘承東:還需要再等等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10月份會正式發布華為Mate40,到時候各方面的配置也會曝光,Mate40的真機也能正式揭曉,所以華為Mate40的發布會的確很有吸引力。餘承東也回應了華為Mate40的發布消息,並且表示會如期而至,說實話華為這次的保密工作很到位,到目前僅外觀和晶片基本可以確定,其他配置信息並不能確定。
  • 餘承東透露華為P20小心機:能一鍵抹掉iPhoneX臉
    而就是這樣一項頗具爭議的設計,沒想到國產手機最終還是選擇了跟隨,再加上一直以來「蘋果做什麼國產手機就做什麼的傳統」,有一部分網友對國產品牌的這一做法是失望的。這下,不少網友一方面繼續吐槽這一設計不好看,另一方面也覺得國產手機是在抄襲、模仿,讓人不齒,所以,已經成為全球前三品牌的華為手機發布了同類新機之後,不免受到了更為激烈的批評。然而,沒想到劇情在最近發生了神逆轉,原來華為在設計P20和P20 plus時,對「劉海」屏留了一手。
  • 餘承東曬華為P30 Pro超級月亮實拍樣張:四攝確認!
    昨晚元宵節,手機大佬圈掀起「拍月亮」攝影大賽,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在微博上曬出了一款華為新機的實拍樣張稱:「研發的同學給大家的祝福,他們拍了今晚的月亮,人月兩團圓,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餘承東故意抹去了左下角的新機型號部分水印,但不難腦補該樣張正是即將發布的P30 Pro。
  • 華為一路高歌猛進,p20四個月出貨900萬,餘大嘴卻低調起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2018年上半年業績溝通會在華為總部舉行,餘承東介紹了截止目前的相關表現。華為Mate10系列突破1000萬臺,P20系列上市四個月全球發貨量900萬臺。而p9兩年的時間才1200萬,預計生命周期在2000萬左右。nova累計超過5000萬臺。
  • 歷經兩輪制裁,餘承東罕見發聲:華為已無退路!我們能笑到最後嗎
    迄今為止,華為已經歷經了兩輪制裁,一次比一次傷筋動骨。第一輪制裁,斷了GMS服務的支持,相當於直接砍掉了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第二輪制裁,卡了臺積電的脖子,幾乎直接斷了華為的自研晶片之路。第一輪制裁打的是市場份額,第二輪制裁打的是華為的命脈——晶片。國內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廠商,能承受如此猛烈的打擊,但華為就是挺住了。有數據顯示,2020年4月,華為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1.4%,事實上已經超越了三星,成為了全球第一。注意,這還是在沒有海外市場的情況下,華為所取得的成績。
  • 手機攝影哪家強?廠商集體曬出「超級月亮」樣張比拼
    不少手機廠商也趁著這個機會曬出自家手機拍攝的月亮樣張。向來以拍星星宣傳口號的努比亞手機率先曬出超級月亮,該照片使用努比亞X拍攝。有網友在評論中發出疑問是否使用外設輔助拍攝,努比亞官微進行澄清並表示,這是正兒八經對著真實的月亮拍攝的。
  • 華為餘承東表態今年不發布鴻蒙手機 網友:鴻濛鴻蒙,連哄帶蒙
    不過前不久,華為官宣將於北京時間9月10日至9月12日在東莞舉行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官方網站還放出了「我們將與您分享HMS Core 5.0最新進展,解開Harmony OS和EMUI11的神秘面紗」等信息。根據華為官方規劃,此次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將會發布鴻蒙OS 2.0版本。這讓不少人以為華為可能會透露鴻蒙手機相關進展,因為網友們已經期待鴻蒙手機太久了。
  • 華為財報出爐!前9月實現營收6713億元 同比增9.9%
    來源:網易財經華為發布的2020Q3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7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9%,淨利潤率8.0%。2020年前三季度業務經營結果基本符合預期。華為稱,「下一階段我們將充分利用華為在AI、雲、5G、計算等ICT技術的能力,聯合夥伴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發展行業應用,釋放5G網絡紅利,幫助企業實現商業成功,幫助政府實現興業、惠民、善政的目標」。餘承東:其他廠商剛推出5G手機 華為已推出第三代華為22日晚間舉行全球新品線上發布會,推出了新一代旗艦華為Mate 40系列。
  • 2021年,小米將接替華為成中國市場第一大手機廠商
    智慧型手機哪一家最強?相信大家都會說華為,華為加上榮耀這樣的模式一直是國內最強的出貨廠商。其實華為不僅僅是國內第一的智慧型手機出貨廠商,同時在全球排名也第二,遠遠超過了蘋果。而且華為距離三星其實也不遙遠了。如果華為的這種模式能夠繼續下去,今年華為就可能超越三星,但是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