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
宋寧華/文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上海正經歷著「霸王級」寒潮。這一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的市場經營狀況也如同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經歷過「速凍」模式、在春暖花開中漸漸復甦、到如今「逆勢飛揚」,箇中甘苦冷暖,讓人百感交集。
前天下午,以「深耕共贏四十載 擴大開放再出發」為主題的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座談會舉行,10位外商投資企業負責人結合企業在上海的發展實際,分享成長經歷、暢談未來設想。不少外企用「真金白銀」加大投資、將總部搬遷到上海、提升上海總部功能等實際行動「表白」。
如此情勢下的「表白」,對於外資企業實屬不易,因為環顧世界,蘊藏各種暗流湧動。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對於外資企業而言,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如何審時度勢,海外市場如何落子布局、選擇未來?分析、預判市場前景是最重要的「分值」。
今年4月,全球第三大建築設備製造企業——沃爾沃建築設備投資公司作出重大決定,將亞洲總部從新加坡「喬遷」到中國上海。企業負責人坦言,儘管中國在跨境交易方面和新加坡仍有些許差距,但巨大的市場、美好的前景,加上自貿區的制度創新紅利,讓瑞典總部作出這個決策;而多得「飛起來」的訂單,也讓企業信心滿滿,預計3年後,就可實現營業額再度翻番。
細究企業選擇紮根上海背後的因素,固然有客觀的市場因素,還需相關政府部門主動作為,不斷自我加壓,讓企業吃下「定心丸」。自2020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正式施行。同年9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並於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為外商投資法實施後地方人大出臺的首部外商投資條例。連續第3年,上海將「開工會」鎖定「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則從1.0版、2.0版升級到今年的3.0高階版。尤其在面臨疫情的「大考」時,能否獲得企業打的「高分」,無疑是最好的試金石。
今年5月,中國最大的山姆會員旗艦店在浦東外高橋保稅區正式開工建設。從籤約到開工僅用兩個多月,「山姆速度」甚至趕超「特斯拉速度」,刷新上海外企籤約落地新速度,成為上海營商環境的典範。原來,為保證開工開業時間,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與外高橋集團股份、客戶方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工作推進機制,靶向服務「24小時零時差」、單部門協調「360度全方位」、創新體制「520式全天候」等「神秘數字」,成為創下「山姆速度」的密碼。
2019年11月,在上海城市推介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經對八方來客力薦上海:「選擇上海,就是選擇了更好的未來!」幾天前,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最新的統計數字:2020年上海實際吸收外資預計將創下新高,首次突破200億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超過2700億美元,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67家,是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城市。李強書記的熱情邀約在1年多後,有了「用腳投票」的事實佐證:「投資中國、投資上海依然是最優選擇。」
在2020年「歡樂大結局」中,人們對新的一年寄託更多期許。「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要在新徵程上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要把國內國際雙循環能量交換的文章做足,打造吸附全球要素資源的引力場、融入全球產業鏈的橋頭堡、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試驗田,努力成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進來」的前沿陣地,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贏得開放發展的戰略主動。不拒眾流,方成江海。要打通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的「大動脈」,離岸貿易的每個「堵點」能不能暢通、跨境資金池的「清泉」能不能讓水「活起來」等,都需要對標國際、遵循國際管理規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020年,上海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2021年,這顆全球矚目的東方明珠,將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