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英國《每日郵報》以「中國博物館宣布培育了世界最長的昆蟲——它有你的手臂一樣長」為題,大篇幅報導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繁育出世界最長昆蟲的消息,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最大昆蟲繁育人、該博物館館長趙力,講述關於最大昆蟲的故事!
這個引起轟動的昆蟲物種叫中國巨竹節蟲,屬於竹節蟲目,全世界的竹節蟲分為5科300多屬3000多種,我國已發現過4科300多種。大多數竹節蟲又細又長,非常像竹枝,中間還有節,三對細長的足好似竹枝的分叉,這身型簡直是對自己名字的完美詮釋。如果說「竹節蟲」這個中文名字形象具體、生動傳神,那它的希臘名「phasma」,則更讓人浮想聯翩,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幻影」。從竹節蟲惟妙惟肖的偽裝本領看,這名字的更具詩意。亞洲東南部地區是世界上竹節蟲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不少種類體型碩大、外形誇張、色彩奇特,觀賞價值很高,是昆蟲愛好者和收藏家渴求的目標。
巨蟲身世 從3年前說起
2014年8月,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一處海拔1200米的山區燈誘昆蟲時,邂逅到一隻巨大的竹節蟲。它身體長度達到36.1釐米,包括足全長超過62.4釐米。比過去認為世界最長的昆蟲,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保存的一條來自馬來西亞的竹節蟲長5.7釐米,而身體則比前者長0.4釐米。在與世界相關竹節蟲權威專家共同探討後,我將其命名為中國巨竹節蟲。之後,我館繼續對該種進行野外調查和人工繁育研究,發現了該種的許多生存奧秘。
昆蟲中的長壽者
這隻巨蟲帶回博物館後,產下了一些卵,讓我們有機會人工繁育這個神奇的物種。我們在人工繁育研究中發現,一隻雌性中國巨竹節蟲一生可以產下300-400枚卵,剛剛孵化的幼蟲身體長度就可以達到3.5釐米,全長6釐米左右,這個長度已經能夠和許多成年昆蟲相當。比世界上最小竹節蟲成年個體還大(最小竹節蟲種類為北美洲的Timemacristinae,成年個體僅1.3釐米)。與許多巨大的昆蟲相同,這種巨蟲也需要一個很長的生長周期,它的卵至少要半年才會孵化,然後需要6-9個月,才能成年。生長速度與溫度有關,在20-22攝氏度之間生長最為迅速,高於25度或低於18度就發育遲緩。成年以後,雄性在交配數次後就會死亡,生命只有兩個月左右,而雌性則可以達到5個月。就雌性而言,整個生命周期可以長達兩年,按孵化成為幼蟲開始計算也有一年以上,算是昆蟲中的長壽者。
雌雄擬態各不同
這種神秘的巨蟲晝伏夜出,白天隱藏在樹枝上一動不動,夜幕降臨後才爬動覓食。雖然擁有天生的大長腿,但是它們卻行動遲緩,大多數時候只像樹懶般緩慢移動,最快的爬行速度也比不上烏龜。儘管腳上有鋸齒般的尖刺,但這種「憨厚的巨人」並沒有任何攻擊能力,只是靠高度的擬態避免天敵發現。其雄性統一模仿枯竹枝,較粗的雌性,外形則酷似樹枝,而且在成長過程中,身體顏色和斑紋也隨著周圍環境變化。在對它們進行人工飼養時發現,剛剛孵化的幼蟲色彩鮮豔,翠綠的身體搭配上白色與紫紅相間的長腿,非常醒目。而在成長過程中,它們色彩逐漸暗淡下來,三齡以後變成綠色,成年後的雌性更是完全根據周圍環境決定自己的外觀。在嫩枝上生活的個體,身體是綠色的,背上還有一些淺棕色斑紋,模仿植物新抽出的枝丫。在老枝條上的個體,身體則是棕色的,而且會依據枝條顏色深淺調整濃度。如果在長有黴斑的枝條上隱藏,身體表面也會出現許多白點。要是在地衣覆蓋的樹幹上,它也變成褐色,並且配上一片片酷似地衣的白色雲斑,模仿水平直追變色龍。另外,它們在遇到攻擊時,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將六條長腿並成一條直線,像箭一樣穿過茂密的枝葉,垂直落向地面,這個招數往往能夠讓它們絕處逢生。
繁衍後代有絕招
我在野外調查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這種竹節蟲的卵酷似一個帶柄的小果子,這個果子的柄對於螞蟻而言,似乎味道不錯。螞蟻一旦發現卵,就會咬著柄搬走卵粒。而螞蟻在搬運一段距離後往往會發現對堅硬的卵殼無從下口,只有柄可以吃。於是在將柄咬下帶走後放棄卵粒。在實驗室中飼養發現,柄的丟失並不妨礙卵的孵化。這樣一來,巨竹節蟲就用小小的甜頭讓螞蟻幫助它把卵散布到較遠的地方,以擴大勢力範圍。這個精心的計謀讓著實讓人驚嘆。
明年計劃放歸野外
今年7月底,我館人工繁育出了一隻全長達64釐米,身體長度達38.2釐米的中國巨竹節蟲(拉丁學名Phryganistria chinensis Zhao )。因國際通行衡量昆蟲體型的方式系按照身體長度或翅展寬度,故該個體是世界已知現存最大昆蟲個體。身體長度位於第二的是我館2016年公布的另一中國巨竹節蟲個體,其全長為62.4釐米,體長36.1釐米。國際公認的現存昆蟲翅展寬度最大尺度物種為中南美洲的白女巫夜蛾Thysania agrippina,最大記錄為32釐米。遠古時期曾經出現過的最大昆蟲,巨脈蜻蜓Meganeura monyi雖然身體長度超過40釐米,翅膀展展開可以達75釐米,但是早在2.5億年前就已滅絕。
這種昆蟲看上去如此巨大,能夠與它相遇是我們的幸運。通過與這種巨大昆蟲的邂逅,見證了我們身邊這片土地的神奇。至少能夠讓我們知道,在眾多遠古巨蟲已經滅絕之後,它還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正在研究,並且保護這個物種。根據我館對我國南方多省的中國巨竹節蟲可能分布區野外考察時發現,該種只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北回歸線附近海拔1000-1400米的山地,種群數量稀少。考察隊在大範圍的人工搜索後,也只在5個點位發現14隻個體。我們計劃在明年,將人工繁育的該种放歸原產地,希望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護,這其實也是在保護我們自身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