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珈儀 讀庫
▼
世界上多的是寫給乖小孩的書,還有更多教小孩怎麼變乖的書。事實上家長都知道,挑食、搗亂、撒謊、厭學、左耳進右耳出……在長大成熟之前,似乎不乖才是小孩的常態。小孩的心思和情緒沒有開關,可不會任由大人掌控。假如家中只有一個孩子,大人姑且應付得過來。現在來想像一個混雜著各種神奇生物的九口之家吧,天哪,家長們要忙到焦頭爛額了吧。
這樣的家庭真的存在,而且家庭成員還相處得很愉快呢。這就是全宇宙獨一無二的「瘋瘋之家」。人如其名,這家人都有些瘋瘋的。爸爸是製造稀奇古怪玩意的發明家,媽媽是一位品味奇特的裝潢設計師,父母如此與眾不同,養育出的孩子自然「超凡脫俗」。瘋瘋家有四個人類小孩,漂亮且早熟的姐姐多麗,想像力四溢的小妹捲毛,鬼主意不斷的弟弟鮑勃,還有才離開襁褓,卻頻頻語出驚人的嬰兒貝比。
這還沒完,還有一隻不知究竟是充氣玩具還是海洋生物的章魚皮克斯(天知道它是靠什麼在陸地上呼吸的!),一隻半貓半狗的寵物貓狗獸,和一臺像《櫻桃小丸子》中的旁白一樣總在暗中觀察、默默吐槽,致力於打破第四面牆的無人機,它的名字和黑武士達斯·維達一樣酷。
更別說還有科夫警長、皇室顯貴、遠古猛獁的友情客串。已經記不住名字了是不是,別慌,每一冊瘋瘋系列的扉頁都有作者弗朗索斯·布歇貼心繪製的家族樹。就算剛開始搞不清楚,讀完一整冊後,相信每位瘋瘋都會憑藉自己的獨特個性讓你過目不忘。
這套書的色彩也如內容一樣閃耀,時尚行業出身的布歇非常喜歡螢光閃閃的對比色,「我創作的時候就像一個醉漢,在地上鋪滿各種彩筆。我超愛螢光色彩傳遞的快樂感。」 翻開瘋瘋,你一定會被快要溢出紙張的色塊吸引,而畫風呢,根本就是小孩在塗鴉嘛!黑豆眼珠,糖果般的身體,隨意伸長縮短的四肢……還有身體拼合在一起的貓狗,滿足了愛貓護狗人士的心願。
畢卡索說自己用了一輩子才學會像孩子一樣畫畫,這對於養大了四個孩子的布歇女士來說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孩子的語言最容易抵達孩子心裡,也許讀了這套書後,小讀者也會忍不住畫下自己創作的故事(就連譯者本人也躍躍欲試)。
熱熱鬧鬧的瘋瘋家庭一刻也不會閒著,一家人不是正在冒險就是在前往冒險的路上。所謂的冒險既不是海底兩萬裡也不是八十天環遊世界,而是本該再普通不過的日常。咦,日常生活有什麼特別的呢?但他們就是有本事把一頓普通的晚餐、一次短途自駕遊、一次巴黎之旅變成難以忘懷的冒險,這大概是瘋瘋基因決定的吧。
瘋瘋一家沒有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小孩,爸爸媽媽也不是什麼道德楷模,大家要瘋就一起瘋,闖了禍就一起逃跑,有責任就一起承擔,這才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瘋瘋的故事中你很容易找到共鳴。譬如在《瘋瘋一家吃飯啦》中,瘋瘋媽媽就被「今天我們吃什麼」這個每天都困擾著全人類的終極問題搞得大發雷霆,以至於揚言要把貓狗獸和章魚皮克斯都烹了。
還好瘋瘋爸爸提前趕回來幫她下廚。好了傷疤忘了疼,在《瘋瘋一家開車玩》中的車子上,失去耐心的孩子們又接二連三地發問:我們什麼時候才到啊?不知每天有多少父母會為這兩個簡單的重複性問題大傷腦筋。可是又有什麼能阻止孩子提問呢,不如像瘋瘋媽媽一樣去洗個澡讓自己冷靜下來,聳聳肩一笑了之吧。
他們遇到的煩惱也是每個普通人的煩惱,不過樂觀的瘋瘋們總能迅速化解。一起去羅浮宮,卻才發現隊伍早已長到看不見尾巴,怎麼辦?爸爸靈機一動,全家扮成孕婦(夫)。
自駕遊途中想去服務區休息一下順便填飽肚子,卻發現零食價格高得離譜。
精打細算的瘋瘋爸媽當然不會輕易敞開荷包,索性就讓孩子吃點蛋糕多喝水咯,這樣蛋糕膨脹起來就能填滿肚子了。有這樣隨性灑脫的父母,孩子不想成為樂天派也難……
正躺在海邊享受微風與陽光,卻被突然襲來的大浪打成了落湯雞。沒關係,再體驗一次充足的全裸日光浴就好,何況還有章魚貼心幫大家晾乾泳衣。煩惱只是為旅途增色的插曲,保持嘴角上揚才不虛此行。
成為一個好家長要經過身體和心理的重重考驗,瘋瘋父母算不算好家長呢,看到快樂成長的瘋瘋們,每個讀者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瘋瘋父母幾乎不限制孩子的個性發展,只是適當引導。更重要的是,他們和孩子一樣喜歡瘋玩,熱愛都市的繁華,也享受自然的愜意。生活中點滴的美,他們都願意和孩子們一起探索。家長並非聖賢,都有缺點而且會犯錯。有時用來教育孩子的道理反而被對方用來將自己一軍。
譬如《瘋瘋一家在巴黎》中,大家一起去歌劇院看《天鵝湖》,鮑勃因為看不到真正的天鵝感到非常失望,忍無可忍的他在觀眾席大喊大叫,不但害得自己被保安趕走,還嚴重影響到其他觀眾。原本想教育他的父母反而被他「教育」得百口莫辯。既然孩子說得有道理,當然要尊重他咯。
做父母的都想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如果不能以身作則,還被孩子抓了把柄,在瘋瘋家會是怎樣一幅情景呢?瘋瘋爸媽因為不想帶孩子去迪士尼樂園玩,就謊稱小美人魚溺水了,唐老鴨生病了……卻被孩子一眼識破。作為懲罰,他們就被咖啡店服務生變成了兔子!而且提要求不加「請」的話,魔法可是不會被徹底解除的。再怎麼不甘心,也要盡力在孩子面前保持禮貌啊。
讀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感受到了這套童書的與眾不同。天馬行空的想像後面藏著一顆怎樣的頭腦呢?瘋瘋之母——弗朗索斯·布歇是法國暢銷童書作家,在開始作家生涯前,她是著名時尚品牌的負責人。從業的十五年間,她與愛人孕育了四個孩子。第四個孩子出生後,她給了自己放了六個月的假。
在此期間,寫作的念頭「就像泡泡一樣咕嚕咕嚕冒了出來」。「一開始我只是隨意寫下腦子裡零零散散的句子,就像俳句。我會記下遇到的各種事情。」 積累了一些素材後,布歇女士開始逛大大小小的書展,她從中獲益良多,並接觸到一些作家和出版人。
儘管周圍的朋友都告訴她,書可不是這麼出的,熱衷於另闢蹊徑的布歇女士依舊我行我素。沒想到很快便被運氣砸中,法國著名老牌出版社Édition du Seuil看中了她的才華,她的第一本書《我的真實生活》(Ma Vraie Vie)得以出版。
「我的第一本書是寫給大人的,和我現在作品的風格完全不同。」 後來她開始集中創作適合孩子閱讀的作品,這些作品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包括廣受好評的瘋瘋系列和《一本讓你愛上書的書》《這本書會告訴你為什麼孩子那麼棒!》《讓本書告訴你有關男孩和女孩的一切》《一本讓你變得超級無敵快樂的書》等等。單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布歇女士對生活的熱情,孩子氣的她好像總是有著用不完的靈感,「我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受到了啟發,靈感好像一直在那兒,我只需要將它們轉化。」
布歇非常高產,我們總可以在法國書店童書區的醒目位置發現她的最新作品。「雖然我的書經常被歸類到兒童區,但我的觀念是:我為一切年齡的讀者創作,無論是小孩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人覺得我像個孩子(笑),甚至覺得我有點傻,有些瘋瘋癲癲。事實上我非常喜愛自己幼稚的那一面。我能在五分鐘內從7歲跨越到95歲。我身上同時有輕盈和沉重的一面。」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在瘋瘋一家無釐頭的對話背後,我們也能讀出一些人生哲學,感受到藏在細節中的詩意。「我喜歡講一些不合情理、莫名其妙、荒誕無稽的故事,通常孩子們很容易接受這些東西,大人則未必。沒想到有些大人經由孩子接觸到我的作品,還寫郵件告訴我很喜歡。」
「很高興知道大家都愛我的書,小孩、家長,還有和小孩沒有直接關聯的大人。可能因為每個人身上都保留著一部分童年吧。」 自由、快樂、孩子的成長、個性的形成還有人類自身的發展,這些都是布歇最在乎的東西。
「我的孩子、我的愛人、我的朋友,他們對我來說不可或缺。我需要和其他人之間的聯結,這非常非常重要。我可以獨自書寫、獨自創作,但我不能失去這些情感聯繫,我需要和他人分享。」
將無邊無際的想像與真實生活情感融合,這正是布歇作品的獨特魅力所在。這也讓我們想到著名的《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繪本故事,但比起艾特與賽娜系列的憂傷底色來,《瘋瘋》無疑是玫瑰色的。從圖畫到語言,瘋瘋系列的字裡行間洋溢著無憂無慮的快樂,對瘋瘋們來說,煩惱與憂愁才是一戳即破的肥皂泡。而童年時期積累的快樂,則是一個人用以抵抗往後挫折的最佳武器。
傳遞快樂也是布歇女士創作的初衷之一。誠然,她也有許多煩惱,「我知道麻煩事總是會過去的,即便在當下我看不到,但我知道前方總有一個光亮的出口。我並不想要一個完全光滑無阻的人生,我也喜歡灰暗的部分,這讓我的生活更酷(笑)。」 但她選擇去分享活著的快樂。「在現代社會,人類更不容易建立與快樂之間的聯繫了。」布歇說道。
如今講給大人的童話似乎越來越多,小王子和狐狸讓我們學會馴養,千尋和白龍教我們告別,艾特熊和賽娜鼠帶我們仔細體會苦澀裡的甜蜜。有時是作者的本意,有時則是我們自己想要翻看童話的背面。也許是時候去閱讀一些純粹快樂的作品了,和孩子一起進入瘋瘋的世界,用幽默把生活的褶皺熨平。
參考資料:
htt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96OhGsfhw
▲
本文作者:李珈儀
原標題:《不乖的小孩在想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