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年虧損到畝賺萬元,高郵湖王俊說他失敗的次數要比成功的次數多得多,從水產經銷商到高郵湖大閘蟹品牌的領軍人物,王鮮記用15年的堅持打造一個螃蟹的「王國」。大閘蟹產業近年來高速發展,各地都崛起了一批代表性人物,從以前的「陽澄湖大閘蟹」一枝獨秀,到現在的百家齊放,各地品牌的紛紛崛起,形成了大閘蟹產業的百家爭鳴,現在又是一個商品過剩的時代,在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使產品具有更大的溢價空間,今天讓我們看看高郵湖王俊如何玩轉他的螃蟹人生!
名不正則言不順 王鮮記的由來
坐落在高郵湖邊的王鮮記就是當初的王記魚行,如今取舊「王記」字號,中設「鮮」字,以示行業,遵循「鮮道」祖訓,以真、誠、信、實為立業之本,傳承百年老店文化精髓,將之發光大。
王俊:我們祖祖輩輩四代人都生長在高郵湖邊,祖輩以前張網捕魚,為了保持漁獲新鮮,晚上挑著擔子把魚拿到揚州市集上賣,早上6點以前就要到達,幾乎每天都要跑60公裡路,健步如飛,練就了他們強健的體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跑鮮」。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濟的發展也改變了漁民的交易方式。如今的王鮮記的成立與發展也是一路磕磕碰碰,經歷艱難險阻,逐漸壯大,達到如今的規模。
王俊:我們夫妻二人都出生於「跑鮮」世家,這一輩子都在和水產打交道。10年前我們決定在這邊養螃蟹,剛開始的時候這裡就是一片荒涼,連摩託車都進不來。開始的前兩年我都沒有親自到養殖場來,以致管理不善,虧本近1000多萬。後來我就駐紮到這邊來,親力親為,才慢慢的扭虧為盈。前幾年虧錢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希望可以樂觀地看待生活。想著來到這裡,雖然虧錢,沒有退路,但我們住的既不是茅草屋也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我們有漂亮的房子,美好的環境。我們在這搞垂釣、種菜園果園,過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生活。
王鮮記是以中華絨螯蟹的繁育養殖、初級產品的深加工銷售、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營的現代農業發展企業。公司目前規劃面積是5000畝,生產端現有養殖面積3000畝,其中成蟹2500畝,扣蟹500畝,是高郵湖地區最大的中華絨螯蟹養殖基地。還有2000畝淡水養殖和糧食種植的區域,包括稻漁、稻鴨共生、蔬菜種植區等等。公司擁有從蟹苗繁育、成蟹養殖到成蟹深加工、產品服務、技術支持等完整的產業鏈條。
夫妻拍檔,「扁擔姐」成為了新農人網紅
王鮮記由「扁擔姐」張玉鸞管理的銷售團隊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同時抓,線下專賣店主戰場在揚州,全國各地遍布銷售合作點,讓王鮮記的蟹美味輻射全國。進軍天貓、京東商城、微店等實力電商平臺,搭上電商「順風車」,建立起完善的生鮮電子商務運營體系。另外,靠口碑攢起來的社群營銷也是王鮮記銷售團隊的驕傲。如今的「王鮮記」電子商務擁有專業的策劃團隊、營銷團隊和設計團隊,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運營也很有影響力。
現在直播帶貨形式橫行的時代,王鮮記也緊抓機遇,打造直播間,直面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把王鮮記的產品推廣出去。
誠信質量是根本,樹立精品蟹的經營理念
王俊:當初是作為水產經紀人,幫別人挑選螃蟹。客戶相信我選蟹的專業,認為我買的螃蟹個大肥美,質量好。最忙的時候需要僱4個人專門為客戶挑選螃蟹。後來我們反思,現代的消費者對產品的優劣沒有甄別能力,需要專業的人群幫忙挑選,更看重在產品身上的附加價值。所以我們開了專賣店,銷售精品的螃蟹,並給予一定的專業服務,比如介紹怎麼吃、如何保存等,這樣我們的產品就更加有溫度。事實證明,當初的決策是正確的,目前專賣店產品的認可度很高,客戶都信任我們。
精品的螃蟹是王鮮記經營的基本,為了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王鮮記也積極尋求多方位提升品牌的價值。
王俊:在做產品的時候會有一些想法和反思,以往我們消費產品的時候注重的是產品本身,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習慣的改變,消費群體的逐漸年輕化,對產品的需求開始轉移到產品的附加價值,比如外觀、文化屬性、便攜性等等。因此我們在產品的包裝上會考慮更多的元素,比如包裝的外觀、節日元素、物流保鮮措施等。另外,我們設計包裝都是自己的員工,他們了解產品,才能設計出最合適的包裝。
對蝦蟹產品本身的高標準不是王鮮記的唯一追求,在養殖環境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到過農場的人都知道,這裡不僅僅只有養蟹的池塘,還有絢麗花朵、科技長廊、休閒垂釣、小菜園、荷塘、別墅;這裡沒有叢生的雜草和汙染的水源,而是竭力限制農藥的使用,處理養殖的汙水,讓環保農場做到極致。
王俊:為了讓我們的產品更具信任度,我們時刻高標準要求自己的養殖行為不對環境造成汙染。設置循環水、處理水、水質監控的設備,犧牲一部分的養殖面積,專門種植水草和養螺絲,建造養殖水處理區域,要求經過處理的養殖水標準要高於外源水。因此我們的養殖水一般不會排放出去,可以循環利用。
塘邊的雜草以前長勢旺盛的時候,我都堅決讓工人手工割,不能使用殺草農藥,雖然耗時耗力,但這是對環境的保護,我們必須要堅持。現在我們使用鋪膜,阻止雜草生長,這樣既環保美觀又省時省力,雖然前期鋪設要投入很多成本,但縫縫補補可以用上10年左右,還是很值得的。
有賴於「跑鮮人」的堅持,王鮮記的口碑越來越好,王俊夫婦也因此結識了很多不似顧客,勝似知己的朋友。
王俊:每年螃蟹上市前,就有很多回頭客會提前預定我們的蟹。我們的社群、團購非常火爆,很多客戶都是經介紹來買蟹的,有的客戶覺得我們的蟹好,會團購回單位做福利等。有一個客戶,是一名畫家,每年都會買我們家的螃蟹,吃完後還會給我們回贈他畫的螃蟹,直接還原,很有意思。
王鮮記發展至今,養殖的模式技術一直在影響著周邊農戶的發展,除了自身品牌建設和養殖技術改進,還堅持設立職業農民培訓班、農業技術培育夜間課堂,定期開辦培訓,帶動周邊養殖農戶,推廣養殖經驗技術,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王俊:多年來的專業誠信經營,累積的良好口碑是不容置疑的。我們的蟹苗養出的螃蟹個頭大,品質優,周邊農戶都很信任王鮮記的蟹苗。我們的高郵市湖畔水產專業合作社,承載著原住漁民、本土養殖戶實現振興鄉村,共同富裕的願望。公司培育蟹苗,周邊的農戶買我們的苗,我們會提供養殖服務,成蟹收成後我們也會按市場價格收購,分類加工銷售。今後我們作為龍頭企業希望把養殖模式形成一個標準模範,以盈利的範本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近年來,王鮮記一直不遺餘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自身的保鮮技術、物流能力,希望能走遍國內,還能走向世界,讓遍布世界各地的幾百萬華人都能在當季時吃到家鄉味道的螃蟹。
王俊:我們每年都會到國外和港澳地區參加一些推介會,為的就是把高郵湖的河蟹品牌推向世界,讓國外了解我們河蟹產業的發展,了解我們的產品,以往的螃蟹出口都是鮮活的,將來可以推進加工熟食產品出口貿易。河蟹一般在中秋節前後上市,在這個團圓的節日,如果在外華人能品嘗到中國的河蟹,也是一種溫暖。目前國外疫情嚴峻,這個推進的工作只能暫時擱置。
談到心中的夢想,王俊感慨萬千:儘管年年投入成本幾千萬,可以說是傾盡所有投入到養蟹中,但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往後可能還有幾十年,總要留下點東西,財產是帶不走的,但留下來的「財富」卻可以造福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