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香港當代流行樂的鼻祖,他創造的香港口語演繹法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對粵語歌的推行起到了裡程碑式的作用。許冠傑1974年推出的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1976年「買到要靠搶」的經典大碟《半斤八兩》標誌著香港粵語流行樂市場正式形成。他參演的電影無一不是賣座電影,從《鬼馬雙星》到《半斤八兩》、《天才與***》、《賣身契》,以及後來投身新藝城後與光頭佬麥嘉合作拍攝的《最佳拍檔》系列,包括後來的功夫片《笑傲江湖》與《紅場飛龍》,連續多次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他是許氏三兄弟中的老四,也是香港樂壇最具號召力的歌神!
提起歌神,很多80後可能一下子就會想到張學友,而90後則更多會想到陳奕迅,實際上,香港到目前為止僅出過三名堪稱歌神的人,張學友和陳奕迅只能排老二、老三,真正的一哥是當年在香港音影兩棲的傳奇人物阿Sam許冠傑,他在香港樂壇的至尊地位無人能及。
萬綠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在許氏三兄弟中,我最喜歡的是許冠傑,因為從女性的角度來講,當年的許冠傑風度翩翩,玉樹臨風,漂亮的雙眼皮底下總是閃動著一絲靈動的光,當初他作為Lotus樂隊主唱在各大酒店演出,可以說是無數少女心目中完美的「男神」,只要他一出場,必會引起全場尖叫,也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1966年他在格闌酒店演出時邂逅了他一生中的摯愛Rube,並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美麗誓言。
是美菲混血美女,當時只有16歲,還在美國讀書,此次來港只是度假,而那時候已經人氣很高的許冠傑也只有18歲,放在如今看來純屬早戀。誰也不知道那是怎樣的電光石火之間,兩個人的眼神就撞到了一起,而這一撞就是一輩子!
後來rube回美國讀書,而許冠傑留在香港攻讀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在接下來這漫長的5年裡,當初不被周圍朋友看好的兩人完全憑著鴻雁傳書延續了這段感情。
許冠傑最吸引人也最值得讓粉絲尊敬的是,他完全不像現在很多明星為了前途發展故意對自己的戀情遮遮掩掩,許冠傑一旦愛了,不僅不隱藏,還專門為Rube寫了一首情歌《ACarnationforRube》,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的戀情。兩個人高調示愛,不僅沒有將許冠傑的星途毀於一旦,反而呈勢不可擋之勢一路走高。
1971年,許冠傑從港大畢業,飛身前往美國,終於與Rube結束了長達五年的跨國戀,也就在這一年兩人在美國完婚。
在以後這漫長的四十多年中,許冠傑鮮有緋聞纏身,他一直忠誠地愛著自己的妻子,在公眾面前,他是那個高高在上的歌神,是以兩百萬的天價片酬(據說當年50萬港幣就可以在半山買一棟1000尺的豪宅)籤約新藝城的票房影帝,而在Rube的面前,他永遠像個孩子一樣緬甸,內秀,安靜,依賴。
在許冠傑的諸多電影中,與他合作過的美女簡直數不勝數,張曼玉,王祖賢,利智,李麗珍,張艾嘉,林青霞,毛舜筠,趙雅芝……隨便拎出一個來都是足夠在港臺兩地獨當一面的大美女,可他真正做到了「萬綠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些如今的一姐、大腕當初都以能和許冠傑合作而感到榮幸之至,容祖兒甚至因為在《大贏家》裡首次有機會與許冠傑同臺而激動得滿臉通紅。
她們對他來說,是段譽身邊那些需要悉心呵護的小妹妹,唯有Rube一人,才是他一直深愛且不離不棄的王語嫣。
做慣了樂壇浪子他深知急流勇退
如果說張學友是當之無愧的「情歌歌神」,那麼許冠傑就是深入社會底層的「平民歌神」,從香港流行樂曲發跡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歌手能像許冠傑這樣以「草根歌曲」出道並享譽歌神的稱號。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飛速發展,勞動人口佔了香港人口的95%,能得到這樣大一個圈子的認同與共鳴,非許冠傑莫屬。他將西洋搖滾樂配合粵語歌詞,唱出了無數香港社會底層人物的酸甜苦辣。
許冠傑的歌曲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市民階層的草根歌曲,也有人將其歸為哲學歌,另一類就是他的情歌,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但論其在樂壇上的價值,還是他的草根歌曲更勝一籌。想想那些如今聽來還依然振聾發聵的歌詞:
「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無知井裡蛙,徒望添聲價,空得意目光如麻,誰料金屋變敗瓦。」——《浪子心聲》
「我哋呢般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個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死比你睇),咪話無乜所謂。」——《半斤八兩》
「人皆尋夢,夢裡不分西東,片刻春風得意,未知景物朦朧」。——《天才***夢》
「冥冥中都早註定你富或貧,是錯永不對真永遠是真。任你怎說安守我本分,始終相信沉默是金。」——《沉默是金》
許冠傑雖然自己是天王巨星,但是他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描寫鞭辟入裡、其刻畫入木三分,這與他童年時代的貧窮遭遇有很大關係。正是因為曾經歷過苦難,所以他特別能感受底層人物的艱辛,但是他又不像其他歌手一樣把這類歌曲唱得如二泉映月般悽涼,相反,他將充滿歡快風格的西洋鼓點樂與充滿諷刺意味的哲理歌詞相結合,反而唱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正能量和新鮮感。就像他自己說的:「其實我的歌曲呢,有一套許冠傑自己的哲學,就是樂觀,活潑,幽默,鼓勵人勤勞就會有收穫。香港人一直是樂天的快活人,懂得自食其力不會怨天尤人,所以香港市民基本都喜聞樂見我的歌曲。反倒是現在,香港歌壇的年輕歌手,動輒喜愛罵人,罵政府,罵世界,歌曲中充滿了負面情緒。」
他將大量的廣東俚語夾雜到歌裡,一下子就拉近了與香港市民的距離,尤其是他的《打雀英雄傳》,堪稱俚語歌曲裡的代表作,小小一桌麻將,居然能被他以一首歌描繪得如此傳神。我們聽許冠傑的歌,旋律一起,心就會不自覺地跟著飄起來,即便是諷刺歌,他也唱得無比歡快,比如《天才***錢錢錢》、《今朝有酒今朝醉》、《半斤八兩》、《佛跳牆》等等,他的歌涉獵題材廣泛,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每首歌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也許是玩的,也許是吃的,也許講某件事的,但都會有很深入人心的東西在裡邊。他沒有無病呻吟,也不會去講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全曲下來沒有半句廢話。因為許冠傑自己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唐詩宋詞,所以他對歌詞的斟酌非常精煉,要求以最少的字傳達最精確的含義,並且他的歌都非常注重押韻,聽來朗朗上口,所以他的歌曲傳唱率相當高。
許冠傑不僅在感情上很專一,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裡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拿得起放得下。從1974年《鬼馬雙星》系列唱片開始,他的唱片銷量一年比一年走高,1974年《鬼馬雙星》唱片在東南亞銷售達十五萬,破當年紀錄,1975年《天才與***》系列銷量達20萬,1976年《半斤八兩》銷量35萬,1978年《賣身契》系列在東南亞銷量達七百八十多萬。他獲得過無數次音樂獎項,並且竭力提攜後輩,我們耳熟能詳的張國榮、梅豔芳等實力唱將當年都是由他一手提攜起來的,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阿Sam許冠傑就是香港流行樂壇屹立不倒的標杆,只要他一出場定是萬人空巷。
可是,就在他事業上風生水起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1992年他忽然宣布隱退,舉辦「許冠傑光榮隱退群星」,當時,香港幾乎所有知名歌手全部到場送祝福。也許是父母親的突然離世對他造成了太大的打擊,也許是80年代中期偶像歌手的崛起對他的音樂影響力造成了衝擊,也或許是他真正看透了人生,正如他在《急流勇退》中所唱:「名成利就人人想擁有,誰料此刻只嚮往自由。留住這光輝,今天不再等候,奮勇地退出這急流,求名逐利時常多爭鬥,嘗盡圈中的歡笑淚流,人在那高峰,始終都不免跌後。」從此,阿Sam帶著他的妻子Rube開始過上了週遊世界的自由生活。
但事實並沒有外界傳言得那麼簡單,每一份光亮的外表下總隱藏著一顆百轉千回的心。據許冠傑自己回憶說,在最初退休的12年裡,他其實非常害怕,非常寂寞,,每天不知道幹什麼,就想去跳樓,想出來唱,可是又不能復出,因為害怕被人說「老餅」不給新人讓道,後來是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度過那段鬱悶期。也許,正是因為曾經經歷過那樣巨大的繁華,才會使得他在隱退後的那些年裡顯得那樣焦躁與痛苦,對於一個以唱歌為生的人來說,即使「金盆洗手」也無法阻隔音樂在他心中流淌的腳步。
他既是一個傳奇,又是一個普通的人。
(左起:許冠傑、利智、張國榮)
正是有了這十二年的厚積薄發,2004年,一代巨星張國榮、梅豔芳相繼去世,香港爆發禽流感和非典,許冠傑高調復出,十萬演唱會門票一夜之間被搶購一空,再次掀起了許冠傑熱。
是的,這一刻大家等得太久了,阿Sam的隱退對歌迷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從小聽著他的歌長大的那幫香港歌迷們,整整等了他十二年,能再次聽到他的歌聲,就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些年少輕狂的歲月,因為,那是一代香港人最永久的回憶,也因為,阿Sam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裡。
2015年6月13日,許冠傑在深圳體育館開演唱會,只可惜我再一次錯過。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在許冠傑的有生之年(不要奇怪,因為以他的年齡比我老爸還要大9歲)能夠親眼見他一面,所以,下次如果他再開演唱會,無論在哪,我一定不會錯過了!
兄弟上陣可稱霸獨當一面猶為王
許冠傑英俊瀟灑的外表不僅為他在歌壇樹立了屹立不倒的地位,還使得他在影壇上也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明星。
許冠傑的首部電影是與臺灣女打星上官靈鳳合拍的《馬路小英雄》,但在裡邊他只是類似於一個跟班的角色,加上他早期的作品如《龍虎金剛》、《小英雄大鬧唐人街》或《綽頭狀元》,並沒有完全展示出他的自身特色,多是以小人物為主線,拙劣的投機取巧術雖然贏得了票房,但我個人認為這些作品只能算他進身影壇的嘗試。真正讓許冠傑一炮而紅的還是要感謝他的哥哥許冠文,正是他們開了香港無釐頭喜劇的先河。
(許冠傑和李小龍)
說起無釐頭,可能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周星馳,然而論起無釐頭搞笑劇的鼻祖,非許氏兄弟的系列電影莫屬。1974年,由許冠文執導、許氏三兄弟合演的《鬼馬雙星》上映,票房收入達六百萬,排名第一,成為當時開埠以來香港最賣座的電影。後來,由許氏兄弟齊上陣出演的《天才與***》、《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等電影,都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無釐頭搞笑片。2004年,由韋家輝執導,古天樂、劉青雲、陳小春主演的《鬼馬狂想曲》正是向許氏兄弟的《半斤八兩》致敬的作品,也正是從這部電影我才開始深入了解許氏兄弟的輝煌時代。
(左起: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
然而,或許是許冠傑並不甘心一直站在哥哥的身後做一個配角,也或許他想在影視方面有更大的突破與發展,1982年,許冠傑離開一直提攜他的哥哥許冠文,以兩百萬的天價片酬加盟新藝城,與光頭佬麥嘉合作的《最佳拍檔》系列電影,刷新了之前許氏電影的票房紀錄,成為他事業上新的高峰。片中許冠傑一襲緊身皮衣,時不時外露的性感肌肉,詼諧幽默的打鬥場面,以及當時很難見到的摩託車炫技,再加上本就一副搞笑本色的光頭佬麥嘉作為搭檔,為影片贏得了無數讚譽,觀影人次達260萬之多(當時香港也就500萬人)。
後來,許冠傑又以主角身份拍攝了《全家福》、《打工皇帝》、《笑傲江湖》、《衛斯理傳奇》和《紅場飛龍》五部影片。許冠傑可以說是李小龍的接班人,正是有了他和兄長許冠文,才使得嘉禾能與六十年代的邵氏電影抗衡,也正是有了他的加入,剛「出爐」的新藝城才能在嘉禾和邵氏的擠壓下迅速成長起來。
也許很多人都忘不了《笑傲江湖》裡女扮男裝的林青霞,但我們更應該為飾演令狐衝的許冠傑送上最熱烈的掌聲!也正是這一部電影,許冠傑開始為內地觀眾所熟知。
由於拍攝《衛斯理傳奇》患了高原反應症,許冠傑大病一場,後來容貌開始走樣,然而看看如今全身豹紋的阿Sam,在舞臺上的他依然那麼神氣活現充滿動力,讓眾多歌迷情難自製!
不管歲月如何飛逝,不管他的容顏如何改變,誰也不能抹殺他在我們心目中留下的永久回憶,誰也不能否認他為上個世紀香港樂壇和影壇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才是真正劃時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