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啥雜交黃顙魚感染小瓜蟲會死亡量較大?
,但許多人卻因為小瓜蟲的問題對雜交黃顙魚失去了養殖的信心。2017年初,更有個別養殖雜交黃顙魚的魚塘,感染了小瓜蟲,致雜交黃顙魚全軍覆沒,養殖戶血本無歸!為何雜交黃顙魚感染小瓜蟲會死亡率這麼大?編者分析:第一,因為養殖普通黃顙魚及全雄黃顙魚沒有感染小瓜蟲而大量致死的案例,所以許多養殖雜交黃顙魚的養殖戶沒有做好防治工作,甚至許多養殖戶並不知道自己的魚死亡原因;第二,小瓜蟲繁殖相當快,用藥難以控制;第三,小瓜蟲寄生在魚鰓,致魚鰓出現白點、充血、壞死,造成雜交黃顙魚呼吸受阻。而雜交黃顙魚缺氧極容易致死,這也是雜交黃顙魚死亡大的原因。
-
黃顙魚小瓜蟲病治療起來不再是難題,用它?
隨著黃顙魚養殖的病害頻發,寄生蟲病已嚴重危害黃顙魚的生長,尤其是小瓜蟲和車輪蟲,其中小瓜蟲正在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瓶頸。小瓜蟲主要爆發於冬季和春季低水溫期,病情嚴重時,全身布滿小白點,體表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好像身上撒了一層鹽的結晶,且粗糙不平,鏡檢會發現鰓部和皮膚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小瓜蟲,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
及時安全有效防控,解決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問題!
春天來了,氣溫和水溫不斷上升,各種病原生物活動加強,在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容易感染的小瓜蟲病,也是這幾年一直困擾各位養殖朋友的難題。黃顙魚在感染小瓜蟲後,我們常常採取各種治療措施,然而,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收效甚微。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情況?要如何進行寄生蟲的防治?
-
學會這幾種方法,尤其是最後一種,黃顙魚小瓜蟲將不再是煩惱!
隨著黃顙魚養殖的病害頻發,寄生蟲病已嚴重危害黃顙魚的生長,尤其是小瓜蟲和車輪蟲,其中小瓜蟲正在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瓶頸。小瓜蟲主要爆發於冬季和春季低水溫期,病情嚴重時,全身布滿小白點,體表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好像身上撒了一層鹽的結晶,且粗糙不平,鏡檢會發現鰓部和皮膚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小瓜蟲,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
小瓜蟲病的病原症狀診斷流行規律及防治方法
小瓜蟲病的病原症狀診斷流行規律及防治方法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12-30 16:01:00 五、防治方法 治療此病的藥物較多,主要有硝酸亞汞、醋酸亞汞、孔雀石綠、福馬林、硫酸銅、高錳酸鉀等。但前三種會造成藥殘而危害人類健康,國家已明文禁用於食用魚,只限用於觀賞魚。後幾種療效逐年減退,甚至無效。 1.預防措施。目前對於小瓜蟲病的防治尚無特效藥,須遵守防重於治的原則。清除池底過多淤泥,水泥池壁要進行洗刷,並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
-
很多黃顙魚朋友每年因為小瓜蟲損失嚴重,那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
小瓜蟲病的危害性十分大,主要爆發時期在早春、晚秋和冬季,一般寄生在黃顙魚的體表和鰓部,吸食魚體營養,刺激魚體分泌大量黏液,在魚體表形成白色膿皰,即肉眼所見的小白點。這時進行鏡檢的話可以發現鰓部和皮膚上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的小瓜蟲,黃顙魚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
小瓜蟲感染魚體的症狀及防治方法
全球小瓜蟲病流行季節不同,我國每年4-5月、10-11月、水溫為15~20℃時是小瓜蟲的流行盛期。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幾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魚類,對體表光滑的無鱗魚、鱗片不發達的細鱗魚以及熱帶魚類的危害尤其嚴重。此病發病快,死亡率高。魚種、成魚階段均會因此病造成大批死亡。溫室內熱帶魚類在27~28℃水溫條件下,小瓜蟲也容易大量發生。
-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
,魚病都是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發生的,一般低溫常見的魚病有斜管蟲病、小瓜蟲病、粘孢子蟲病、口絲蟲病、膚黴病、錨頭蚤病、三代蟲病、豎鱗病等。    小瓜蟲病的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多子小瓜蟲身體柔軟可塑,當它鑽進魚的皮膚或鰓組織內時,剝取寄生組織作營養,引起組織增生,形成膿泡,肉眼可見許多小白點,同時還產生大量的粘液引起死亡。
-
斑鱧小瓜蟲病治療有妙招,看看我們如何防治?
因此,探究小瓜蟲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鑑於此,筆者總結了2017年正大水產斑鱧苗種培育過程中小瓜蟲病成功防治的有益經驗,以期為魚類健康養殖提供一定的參考。我們發現: 升溫(31℃)、藥物(幹辣椒和生薑水)潑灑以及掛瓶(蟲蟲草、纖滅和聚維酮碘)結合治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淡水鯊魚的無公害養殖技術及常見病防治方法
淡水鯊魚的無公害養殖技術及常見病防治方法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李侃權 水產養殖網 2015-06-17 16:33:00 作者:廣東省平遠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李侃權/文圖 淡水鯊魚又稱蘇氏圓腹、虎頭鯊、巴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為近年新引進的淡水優良品種。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寄生蟲性疾病由於季節、地區存在差異,烏鱧會感染各種不同的寄生蟲性疾病,包括車輪蟲病、小瓜蟲病、嗜子宮線蟲病、孢子蟲病、碘泡蟲病及水蛭病等。車輪蟲病烏鱧車輪蟲病的病原為寄生在其鰓絲和體表上的車輪蟲。車輪蟲生命力極強, 繁殖速度快,主要危害烏鱧魚苗。(1)流行特點:每年4~8月為發病高峰期,水溫在20~28℃時容易引發此病。
-
新手飼養金魚攻略——金魚白點病的發病原因、症狀和防治方法
金魚的白點病,很多魚友都碰見過,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並發產生水黴病和細菌感染,致死率很高。嚴重時藥物就會無效,金魚會大批死亡甚至團滅。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金魚白點病的致病原因、症狀和防治方法。
-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_水產快訊(水產養殖)_水產養殖網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2008-12-05 11: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樂清日報 瀏覽量: 8292 次 我要評論     魚類越冬期指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同時,這也是冬季魚病流行的季節,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況下,魚病都是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發生的,一般低溫常見的魚病有斜管蟲病
-
黃顙魚腹水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辦法你都清楚嗎?
細菌感染引起的腹水病、裂頭病、爛鰓病、潰瘍病等是黃顙魚養殖中最令人頭疼、危害最為嚴重的一類疾病,特別是黃顙魚腹水病和裂頭病,是影響成活率的最主要疾病。今天我們先來分析黃顙魚腹水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
湖北瓦氏黃顙魚養殖技術
瓦氏黃顙魚此時期最常見的病為出血性水腫病,除池塘用消毒劑消滅細菌外,還要在餌料中添加四環素投喂,每天一次,連續3-5天。三、瓦氏黃顙魚成魚池塘養殖池塘養殖瓦氏黃顙魚是近兩年才興起的新型養殖方式,具有投資小,不受面積大小的限制,收益大,生產穩定等特點。
-
過氧乙酸對小瓜蟲幼蟲和包囊的殺滅效果
對小瓜蟲病的防治措施可以分為物理學方法、免疫方法和藥物防治。物理學方法主要利用紫外線和通過增加水溫等,雖然對小瓜蟲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但不適合在大水體中應用。小瓜蟲的疫苗研究有組織疫苗、亞單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但現在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短期內很難在生產上使用。目前,藥物防治仍然是控制小瓜蟲病的首選。
-
小瓜蟲病防控新局面:傳統中醫藥學理論之根發出的魚病防控新苗
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彭開松教授從事水產藥物藥理學和病理學研究多年,在中醫藥防治魚病方面有著獨到見解,並成功運用「中藥內服預防」方法打破以往「外用潑灑」治療小瓜蟲病的模式。小編今天帶著疑問來向彭教授一探究竟,中醫藥在水產行業有何應用前景?到底有中國特色的水產病害防控之路該怎麼走?1.
-
黃顙魚一個多月不長個,魚塘水還變色了?藍藻惹的禍,高溫天要巧管理
高溫天 黃顙魚巧管理保健康看完了小杜魚塘裡藍藻過剩的解決辦法後,接下來,我們要給全省養黃顙魚的鄉親提個醒了,高溫天氣下,要想保證魚兒健康長大,賣個好價錢,魚塘的管理該重點做好的工作一個都不能少。杜師傅是村裡養黃顙魚的老手了,村裡的鄉親,大多以養黃顙魚為主,和養四大家魚不同,黃顙魚相對嬌氣,尤其在投苗後的這幾個月,管理上一點也不能放鬆,他最怕的是水裡缺氧,魚苗死亡。宜昌枝江市馬家店街辦 拽車村 養殖戶 杜昌品:本來溫度高,怕黃顙魚翻塘,因為氣溫變化後,我們是高密度養殖。
-
金魚病防治五法*星星論道
這裡介紹幾種金魚常見病的防治,或許能夠幫助到你。 1.白點病 是由小瓜蟲侵入魚的皮膚或腮組織內所致,嚴重感染時,皮膚和鰭上有一個個小膿泡,表現為一粒粒小白點,故一般稱為白點病。治療方法:可將病魚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萬分之一到千萬分之三的醋酸亞汞溶液浸洗30分鐘。原來魚缸內的水應當徹底換掉。 2.
-
小瓜蟲病無藥根治 只有預防和輔助治療
小瓜蟲病無藥根治 只有預防和輔助治療2009-05-16 09: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方農村報    自4月下旬開始,當地出現的小瓜蟲已經給鯰魚苗種造成了嚴重損失。據趙飛分析,這主要與當地養殖環境和氣候特點有關。上海水產大學楊先樂教授也表示,按照現行的國標漁藥,小瓜蟲暫時沒有好的治療藥物,只能從預防和輔助治療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