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因其營養價值較高,具備較高經濟價值及市場潛力,養殖區域遍布全國各地。但由於黃顙魚自身屬於無鱗魚,沒有鱗片保護魚體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蝕和養殖過程中管理疏漏、養殖密度增大等原因而導致黃顙魚病害時常發生, 給養殖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小瓜蟲病更是令養殖戶們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小瓜蟲的危害!
小瓜蟲病的危害性十分大,主要爆發時期在早春、晚秋和冬季,一般寄生在黃顙魚的體表和鰓部,吸食魚體營養,刺激魚體分泌大量黏液,在魚體表形成白色膿皰,即肉眼所見的小白點。這時進行鏡檢的話可以發現鰓部和皮膚上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的小瓜蟲,黃顙魚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為何小瓜蟲為何如此難處理!
黃顙魚屬於無鱗魚,沒有鱗片的保護,體表有一層粘液,當小瓜蟲寄生在黃顙魚體表或者鰓部時,由於魚體體表粘液的阻礙,藥物便很難發揮作用。而且現在的殺蟲藥一般都是高毒性、高刺激性的農藥、重金屬離子等藥物,尤其是對黃顙魚這種無鱗魚危害性更大,因為黃顙魚對藥物的忍受力更低,在養殖池塘施放殺蟲藥的時候,濃度往往達不到殺死小瓜蟲的效果,如果加大濃度反而因為過高的濃度殺死一些小瓜蟲,但是魚也被殺死了。所以一旦小瓜蟲爆發了,便很難進行治療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做好提前的預防工作。
我們該如何預防黃顙魚小瓜蟲?
1、注重水質,水質清瘦是可以使用有機肥及有益菌改善水質情況,預防發病。
2、正常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進行改底消毒工作;
3、定期用樂暢做防控,樂暢安全無毒無藥殘,不傷魚不傷水。
4、剛出現小瓜蟲症狀也可以內服樂暢起到驅蟲作用,樂暢桉樹精油有較好的滲透作用,以驅代殺,同時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和食用鹽交替改底,食鹽的作用改變滲透壓加速小瓜蟲脫落。
小瓜蟲病是黃顙魚養殖過程中較大病害之一, 但因小瓜蟲本身的最適水溫在15~25℃, 蟲體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 而在水溫高於25℃時, 一般不感染宿主, 因此小瓜蟲病暴發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文章來源龍昌動保,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