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做滷食的朋友都知道,香料在滷食製作中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增香,二是去異味。關於增香這一塊,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來給滷肉增加特殊的香料味道;而對於去腥或者說去異味,很多人還是一知半解,並沒有理解其中真正的原理。
下面重點就對香料的增香和去異味原理,做一下全面的介紹,做到「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明白其中的原理了,才能更好地運用香料,做出味道更好的滷食。滷食製作中,香料起到的兩個作用,以及香料的三種分類,值得收藏。
一,香料起到的兩個作用
1,香料的增香作用,從感官上來說有兩種
滷食的特殊之處,除了工藝比較特殊之外,主要就是因為有了香料的參與,從而使各種食材帶有了香料的特殊味道。香料的香型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但是單從感官上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帶的香味,比如說桂皮、白豆蔻帶來的「頭香」,就是能聞到的香味;另外就是嚼在嘴裡的香味,比如說草果和白芷帶來的這種香味。
但是滷菜中對於香料的運用,有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香料的味道,一定不能完全掩蓋住肉本身的肉香味,不然那吃的不是食材,而是香料了。好的滷肉有一個標準:顏色好看,聞著香,吃著香,肉香味特別明顯,並且還伴有淡淡的香料味道,這個一定要知道。
2,香料的去腥作用,其實是通過三種方式做到的
第一種方式,化學反應去腥
肉類等食材裡的腥味物質,主要是一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低碳脂肪酸等,而有些香料中含有醇、酚等有機物質,比如說白豆蔻裡有芳樟醇,姜類香料裡有姜醇、有機酸,草果裡有香葉醇,這些物質與腥味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腥味物質就被中和掉了,從而起到了去腥作用。
第二種方式,香味遮住了腥味
這是香料去腥最主要的體現,香料本身就是各種中草藥,本身就帶有濃鬱的藥香味,我們在吃滷肉的時候,如果香味稍微濃一點,然後再和肉香味一結合,就把腥味恰到好處地遮蓋住了,這是香料去腥最大的功勞。換句話說,「香味遮住了臭味」。
第三種方式,香料麻痺了味蕾,感覺不到腥味了
這個就比較特殊了,很多人以為香料的作用就是純粹散發出香味,其實不然,它還有麻痺味蕾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花椒和辣椒,花椒和辣椒除了有本身的香味之外,還分別有各自的麻味和辣味,這種味道能夠刺激味蕾,舌頭被麻痺了,腥味就感覺不到了。這裡多說一句,為什麼四川火鍋被人詬病,就是這個原因,食材再不好,有時候因為麻辣的原因,也吃不出來了,就是因為味蕾被麻痺了,吃不到異味了。
二,香料的三種分類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了香料有兩個作用,一是增香,二是去腥,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來給香料做一下大概的分類,大概分為三類。不過這裡有個前提,並不是說某種香料只屬於某一類,這三類香料裡,可能都有這種香料。
1,單純去腥味的香料,味道濃烈,適合給腥味重的食材去腥
這種去腥味的香料,就是單純地去腥味,一是與腥味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達到給食材去腥的目的,二是香味很濃,或者麻辣味很濃,能夠完全遮住腥味,比較典型的香料是:白芷,香葉,高良姜,花椒,胡椒,草果,陳皮。這些香料別的作用暫且不說,去異味的作用很明顯。
2,單純增香的香料,增香效果最好
這類香料,也是說別的作用暫且不說,單從增香上來說(包括聞著香,吃著也香),效果是最好的,具體如下:給肉類增香的,八角,桂皮,小茴香,香葉,丁香,肉豆蔻,陳皮,香菜籽,花椒;給禽類增香的,八角,桂皮,白芷,小茴香,香葉,草果,丁香,陳皮,砂仁;給水產類增香的,八角,肉豆蔻,小茴香,胡椒。
3,本身能增香,但香味不濃,能恰到好處地遮住腥味的香料
這類香料,既能增香,也能去腥,但是這個去腥,和第1條完全一樣,它雖然是通過香味遮蓋的辦法,達到去腥的作用,但主要針對的是水產類和牛羊肉,為什麼這樣說呢?裡面是有原因的:水產類的食材和牛羊肉,最大的特點就是本身的鮮味很濃,用香料時一定要慎重,香料味一定要淡一點,稍微遮蓋一下腥味即可,千萬不能奪了它們本身的鮮味。
這類香料具體如下:給牛羊肉增香、去腥的香料,孜然,丁香,白豆蔻,肉豆蔻,桂皮,小茴香,花椒,香菜籽,山奈,生薑,紫蘇,這些香料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去除羶味的效果很好;給水產類食材增香、去腥的香料,桂皮,丁香,肉豆蔻,生薑,山奈,小茴香,香菜籽;給有豆腥味的食材增香、去腥的香料,桂皮,丁香,肉豆蔻,白豆蔻,香葉。
最後的總結
上面說了這麼多,這裡做一下總結:1,香料增香,有一個原則,這個香味絕對不能掩蓋住食材本身的香味;2,香料去腥,上面介紹了三種情況,但是有一點要明白,這些都是起輔助作用,給食材去腥的根本辦法,還是清水浸泡;3,不要太迷信所謂的香料配方,知道原理了,再去合理搭配。滷食製作,關鍵是自己的實踐,自己實踐出來的東西,叫做經驗,而經驗在滷食製作中,是最重要的。希望上面介紹的,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