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遇到驚嚇時,常說「把我的心臟病都嚇出來了」,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句玩笑話,心臟病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尤其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心臟功能出現不斷下降的表現,而且心臟疾病患者的年齡不斷年輕化。一些年輕人對身體的關注少,即使心臟出現不適,也容易忽略,這也給心臟疾病留下了埋伏。
心臟健康對身體意義重大,一旦發現心臟出現不適的症狀,就應該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常見的檢查心臟的項目主要有哪些呢?
一、心臟超聲波
心臟超聲波是唯一能夠直觀地觀察到心臟瓣膜病變的檢查,醫生可以通過超聲的檢查和測量,了解瓣膜的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病變、病變的程度等情況。
做心臟超聲波時,通過探頭的移動,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心臟內部的各個結構,並且顯示出心臟的搏動和血流的速度情況,而且心臟超聲波檢查還可以發現心肌的增厚、心肌運動快慢等問題,這對於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臟疾病的發現有著重要意義。
患者到醫院做心臟超聲波時,不需要空腹,但如果還需要同時做其他需要空腹的檢查,還是應該禁食。有些患者在檢查的時候,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這種情況會導致心跳加速,因此,應克服該情緒。除此之外,在檢查的時候,應該選擇左側臥位的方式,因為心臟在人體左側,這種臥位有利於超聲的穿透。
二、心臟磁共振
心臟磁共振也是心臟病患者經常做的一種檢查,通過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診斷心臟的結果、功能以及心肌活力等情況,獲得不同角度的圖像,是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方式。
心臟磁共振能夠檢查出包括原發性的心肌病、高血壓、主動脈瓣病變等問題導致的心臟病,
另外,心臟磁共振也常用來診斷各種大血管疾病、心包疾病、心臟腫瘤、心臟瓣膜疾病以及心臟功能的測定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力衰竭患者、內置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以及體內有金屬異物的患者是不能做心臟磁共振的。在進行心臟磁共振檢查時,也應該去除身上的手機、鑰匙等金屬物質和電子產品,否則會影響磁場均勻性。
三、心電圖、負荷心電圖、動態心電圖
說到檢查心臟,很多人都會想到心電圖,因為心電圖是最常見的心臟病檢查項目,操作簡單,也不貴。不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電圖也是個大家族,包括常規的心電圖、負荷心電圖以及動態心電圖,這三種心電圖負責的工作大有不同:常規的心電圖是監測休息時的心電信號;負荷心電圖則監測運動時的心電信號;而動態心電圖是監測日常生活中的心電信號。
常規的心電圖操作很簡單,可以快速捕捉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信號,能夠篩查出多數的急性心肌梗死等問題,但是並不能精準地測量出心肌肥厚等數值,患者如果在做心電圖的時候沒有出現心律失常,也檢查不出問題。
負荷心電圖,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監測患者在運動的時候心電信號的變化情況,患者在進行負荷心電圖時,需要作出劇烈運動,以此增加心臟負擔,因而可以診斷出勞累型的心絞痛、以及與運動相關的心律失常,對於一些疑似勞累型心絞痛,或者是患病的可能性比較小的人,醫生常選擇負荷心電圖進行檢查。不過,該種類型的檢查不適合不穩定型的心絞痛患者。
美國科學家Holte發明了動態心電圖,讓患者隨身攜帶一個可攜式的數據終端,無時無刻對心電信號進行檢測,可以發現隨時可能出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除了這幾種檢查方式之外,還有一種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也是常用的項目。
四、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造影的作用是評價冠狀動脈血管的走行、畸形和數量,評價有無出現冠狀動脈病變以及病變範圍,適用於不明原因的胸痛、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等症狀的患者檢查病因,也適合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瓣膜病等患者在手術前的檢查,另外,一些高危職業疑似冠心病,也可以做個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不過,對碘和造影劑過敏、有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電解質紊亂的患者不能做冠狀動脈造影,以免出現意外。
以防大家遺漏重點,給大家來個總結:
心臟健康決定著機體健康,平時一定要多留意心臟狀態,尤其是發現心臟出現不適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就醫。
參考資料:
[1]《心臟病檢查,心電圖三劍客(常規、動態、運動負荷試驗)如何選擇?》.醫格心領域.2018-07-31
[2]《心臟病患者需做的檢查有哪些?》.石家莊心腦血管病醫院.2019-07-11
[3]《養護心臟,4個方法很管用》.濟南市天橋區大橋鎮衛生院.2019-09-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