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到底做什麼檢查好?聽聽消化科醫生的建議

2021-01-08 人民資訊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季剛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有胃部不適的現象。

有時你會覺得忍忍就過去了,或者是去附近的藥店買點常規胃藥了事,症狀緩解之後就不再去管胃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有可能就會由開始的淺表性胃炎拖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那麼得了胃病如何科學地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呢?

胃鏡檢查是胃病診斷「金標準」

胃鏡檢查是把前端裝有鏡頭的纖維導管直接插入胃和十二指腸, 用肉眼觀察胃腸內部情況。通過內窺鏡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並可經內鏡取活組織檢查,而且還可在內鏡下治療相應疾病。

胃部疾病的診斷,尤其內窺鏡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若胃部出現病變時,胃黏膜形態、排列及色澤等都會出現一些改變。適當的時候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分析,可以更加明確地診斷。

胃鏡檢查在臨床上也稱之為胃病診斷的「金標準」。

胃鏡檢查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點小小痛苦的,那麼無痛胃鏡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胃鏡本身帶來的一點點痛苦,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是完全相同的,只是,無痛胃鏡是給患者上了全身麻醉,麻倒了當然不會感覺疼痛了。如果對胃鏡檢查有恐懼感,也完全可以考慮選擇無痛胃鏡。

值得患者注意的是,一般大醫院,出於明確診斷和對患者負責的需要,做胃鏡的患者90%以上都會做活檢,因為只有做了活檢,才能細分和精確診斷是淺表性還是萎縮性胃炎,有無胃癌前期病變甚至胃癌。

還有潰瘍是普通潰瘍還是癌性潰瘍等,活檢是用來判別的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有人說胃鏡檢查「不做活檢等於不檢」,這句話雖然有點極端,但也反映了活檢的重要性。所以在做胃鏡檢查之前,可以向大夫要求儘量取活檢並作病理分析。

胃鏡應該多久複查一次比較合適?

1、非萎縮性(淺表性)胃炎治癒後1年做一次,或遵醫囑。

2、潰瘍病症狀消除後要及時複查,判斷潰瘍是否完全癒合。

3、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如伴有腸化或異型增生者應定期隨訪,萎縮伴有輕度腸化或異型增生也可每1年左右檢查1次。

4、中萎縮或伴有中度腸化的患者每6個月左右檢查1次。

5、重度萎縮伴有重度腸化或異型增生者每3個月查1次,必要時行手術治療或內鏡下的局部治療。

除普通胃鏡外,還有一種叫「超聲胃鏡」的,這個就是把超聲波探頭通過胃鏡送到檢查局部的一種診斷技術。主要適合於普通胃鏡檢查,發現胃內有隆起,性質又無法判斷的時候使用。

胃病的其他檢查方法

1、胃超聲靠譜嗎?

「胃超聲」診斷技術是用普通超聲波機器,在胃內裝滿水的時候,做一下超聲探測。

這項技術目前沒有被公認,一般民營醫院、個人診所等會用來對胃做一個很膚淺的形態評估,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診斷價值。

2、胃腸鋇餐檢查

是讓患者口服造影劑硫酸鋇,在X光透視及拍片時,利用鋇劑在胃腸道留下的影像來判斷胃和十二指腸內部的病變情況。

但是因為鋇餐檢查是很粗獷的檢查,也不能活檢組織,所以目前接受這種檢查的患者越來越稀少。

3、胃功能四項

胃功能四項檢測是對胃蛋白酶原(PG)的兩種亞型PGⅠ和PGⅡ,及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Hp)進行定量檢測,同時給出PGR(PGⅠ/PGⅡ)值。

可以反映胃黏膜正常與否以及胃黏膜受損程度和受損部位、Hp治療效果和預後觀察的敏感性、特異性指標;

可為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Hp感染、早期胃癌、胃癌高危人群的初篩提供有效依據。

與胃鏡檢測相比,具有無創無痛,有效避免潛在的醫源性感染,可廣泛應用於健康人群體檢,或作為不適合做胃鏡人群的胃病輔助診斷等優勢。

4、碳-13、碳-14呼氣試驗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造成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胃癌的主要誘因之一;所以,消化科醫生往往會建議你做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

呼氣試驗是最新、快速、無痛苦而且無輻射(輻射劑量很小)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技術,只需輕鬆呼氣,測定呼氣成份,立即能檢測出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結果準確度高達97%。

碳13相對於碳14輻射更小,更穩定,價格也稍高,可以適合於任何人群;

碳-14呼氣試驗沒有碳13穩定,有少量放射性,故不適合於13歲以下兒童和孕婦。

5、胃泌素測定

胃泌素是由胃竇部及十二指腸近端黏膜中G細胞分泌的一種胃腸激素,主要刺激壁細胞分泌鹽酸,還能刺激胰液和膽汁的分泌,也有輕微地刺激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等作用。胃泌素瘤、無胃酸的萎縮性胃炎和惡性貧血的病人,血清胃泌素會很高,所以測定血清胃泌素有助於這些疾病的鑑別診斷。

在患胃泌素瘤(卓-艾症候群)、惡性貧血、胃酸缺乏症和一些消化道潰瘍病時,血中胃泌素也會升高。

6、磁控膠囊胃鏡

"膠囊內鏡"全稱為"遙控膠囊內鏡系統",被譽為"完美胃部檢查的膠囊內鏡機器人"膠囊機器人另一個名字為磁控膠囊內鏡。它只需患者隨水吞下一粒膠囊內窺鏡,經過15分鐘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檢查。

通過這個系統,醫生可以通過軟體實時精確操控的體外磁場來控制膠囊機器人在胃內的運動,改變膠囊姿態,按照需要的角度對病灶重點拍攝照片,從而達到全面觀察胃黏膜並做出診斷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圖像被無線傳輸至便攜記錄器,數據導出後,還可繼續回放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它有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全方位無死角、檢查快捷、操作簡便、圖像清晰等優點;適合於大規模篩查。缺點是無法取活檢和鏡下治療,發現可以病變仍需要普通胃鏡處理;價格也相對高昂。

更多防癌檢查科普,癌症預防方法

本文首發「胃腸病(ID:wcb000666)」,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

本文編輯: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

相關焦點

  • 消化科專家:冬季養胃好時機,少碰2物,做3事,胃不疼胃口好
    看著這麼多食物被自己給親手醃製好了,小奇孫大媽沾沾自喜,心想自己怎麼會如此聰明又能幹,一下子做了這麼多食物,可以吃到過年了。孫大媽每天都會往桌上擺一兩道她醃製的菜,然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就在前天孫大媽又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肚子不舒服,於是她去醫院,醫生讓她做了個胃鏡檢查,當醫生看了她的檢查結果以後,馬上嚴肅了,立馬讓她接著做檢查,這時候孫大媽心裡有點慌了,他隱約感覺到有一些不好的事情會發生,果然,檢查的結果出來了,她得了胃癌,幸運的是現在還處在初期,孫大媽萬分疑惑自己怎麼會的了胃癌呢?
  • 胃食管反流做胃鏡能不能看出來?想確診需要做什麼檢查?醫生科普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最近有很多粉絲諮詢我有反酸、燒心難受、我有咽喉難受如何確定是反酸、燒心導致的,如何確定我有反流性咽喉炎?做胃鏡能不能看出反流性食管炎?如果胃鏡不能確定該做哪些檢查才能確診我有反流性食管炎?
  • 消化科醫生:3種行為是給胃「埋雷」,幽門螺桿菌飆升不受控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胃病近年來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了,並且發病的人群越來越廣泛,什麼職業什麼生活水平的人都有發病的人,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原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吃的追求也不一樣了,老一輩人常說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吃肉,而現在好像每天吃肉也是常態,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我們才會這樣或那樣的胃不舒服。
  • 消化科醫生:胃不好的人,儘量不要有這3個習慣,你可能不聽勸
    導語:胃是我們身體裡面特別重要的消化器官,胃液分泌是否充足和胃蠕動,直接決定了我們的腸胃是否健康,現在患有胃病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是因為平時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導致的,胃部如果不舒服有人會選擇吃藥來緩解疼痛,但是長期服藥會使我們的胃部變得更脆弱,藥物還有刺激胃黏膜的副作用,從而加重胃部疾病進一步惡化
  • 經常打嗝噯氣就是胃不好?消化科醫生分析了幾點原因,對你有用
    那打嗝噯氣,和胃間有什麼關係呢,下面消化科醫生帶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第一點,胃腸道裡有氣體,邊吃飯邊說話、吃飯過快都會讓氣體的產生。而正常的飯後打嗝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氣體,對人體有益。如果排除胃、食道的病變,常打嗝可能是得了吞咽障礙,這種病症是屬於胃腸道消化不良引起的,這種患者常常會覺得胃中有氣體膨脹,只要把嗝打出來就好了。
  • 消化科的醫生,對此有著不同的見解
    胃有問題的人在飲食方面會特別小心,無論是水果還是冷飲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危險」食品,只要一不留神吃多了,就會引起胃不舒服,嚴重的會影響學習和工作。人們會告訴你,胃有問題少喝牛奶,因為牛奶會「寒」脾胃,給胃部增加負擔。這牛奶對胃不好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胃鏡檢查呢?
    胃鏡是一種科學的醫學檢查方法,通過胃鏡,醫生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的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情況,尤其是微小病變。胃鏡檢查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檢查胃腸疾病的方法。通過胃鏡檢查,醫生可以直觀的了解到患者的病變情況,以便確定疾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 經常胃不舒服?中醫建議:飯前牢記4句話,少做1件事,胃慢慢變好
    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身體器官衰老等因素都會造成胃不舒服,胃不舒服會影響食物的攝入,無法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物質,影響身體健康。經常胃不舒服,中醫建議,飯前牢記4句話,改善胃部消化不良,減少胃部毒素和細菌,少做1件事,可以減少胃部負擔,讓胃慢慢變好,有助於日常養生。
  • 胃不舒服,就要做胃鏡?無痛一定好嗎?揭秘胃鏡4大真相
    1、近期經常感覺燒心,出現反酸,是不是就要進行胃鏡檢查?這種不適的出現,要提防是「胃食管反流症「的發生,最好去進行胃鏡檢查。2、之前的2次體檢,都已經做了胃鏡。後續如果再做的話,會影響胃部健康嗎?實際上,胃鏡檢查對於人體是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在進行胃鏡檢查的時候,會對咽喉、胃黏膜產生一定的刺激,短時間內會感覺不舒服,但是基本在一周內就會恢復正常。
  • 胃不舒服別拖著,試試這4件事,胃或許會慢慢變好
    胃部是非常嬌弱的,只要有點不舒服,就會發出各種求救信號,建議大家腸胃不舒服的時候,儘早去醫院做檢查,避免越拖越嚴重,同時也不要亂吃藥,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一、胃病是如何來的?1、消化系統引起的胃病消化不良等消化類的疾病,可能就會引發急性腸胃炎,最後造成胃病。
  • 胃不好左側臥睡覺好還是右側好?不要糾結,消化科醫生詳細告訴你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今天繼續給大家科普一個粉絲經常提問的問題。就是正常人睡覺左側臥位好還是右側臥位好,胃不好的人睡覺要左側臥位好還是右側臥位好?為什麼有的人說左側臥位好,有的人又說右側臥位好,甚至有些人從小到大喜歡趴著睡?
  • 消化科醫生:得了胃炎就要吃藥?養胃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1.感染幽門螺桿菌如果長期在外吃飯,突然有天你發現自己口臭特別嚴重,連呼吸都不有異味,那可能就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耐酸性極強,很難通過飲食治癒,時間久了會導致患上胃潰瘍護十二指腸潰瘍,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及時去醫院檢查,通過吃藥治癒。2.
  • 只是查了個大便,沒想到確診胃癌,胃不好,要做哪些檢查?
    胃癌產生和飲食有巨大關係,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疾病的爆發力卻大大增加,不良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不利,比如:三餐不規律,早中餐隨便吃一口,晚上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這些行為都是非常傷胃的,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病,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胃癌,現在大多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胃病,胃不舒服。
  • 早期胃癌可以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
    去醫院做了一個胃鏡檢查,胃鏡發現胃裡面有一片大約5*3釐米的黏膜紅腫和糜爛。給他做胃鏡的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內鏡醫生,儘管沒有潰瘍,醫生覺得這些黏膜和正常的不一樣,有可能是早期的癌變,給他在多個部位,取了很多個活檢,就怕漏診。不出所料,病理結果出來了,低分化腺癌。接下來,醫生給他完善了CT,超聲內鏡等必要的檢查。
  • 從發病到去世才14天 年輕人胃不舒服該長點心了!
    核心提示:近日,不少醫生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條不幸的消息刷屏:年僅36歲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閔行中心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許劍峰在被查出胃癌後,僅14天就離開人世,據悉,10月5日,許醫師在值班時發現自己肝臟有個腫塊,3天後,被確診為胃肝性腺癌,且已轉移到肝臟、骨骼、淋巴。10月19日,他因搶救無效去世,什麼是胃肝性腺癌?為何會如此致命呢?
  • 做過才知道有多難受!醫生不信邪 拿自己做實驗 結果嘔吐聲不斷
    做過胃腸鏡檢查的網友應該都知道,這個胃腸鏡檢查,多多少少會讓自己的身體非常不舒服。但是到底有多不舒服?是什麼樣的感受呢?恐怕很多的醫生也未必能說得上來。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南昌市洪都中醫院的一位醫生,前兩天就給自己做了個胃腸鏡檢查體驗體驗。
  • 總感覺心臟不舒服,該做什麼檢查?醫生給出4個建議
    心臟健康對身體意義重大,一旦發現心臟出現不適的症狀,就應該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常見的檢查心臟的項目主要有哪些呢?一、心臟超聲波心臟超聲波是唯一能夠直觀地觀察到心臟瓣膜病變的檢查,醫生可以通過超聲的檢查和測量,了解瓣膜的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病變、病變的程度等情況。
  • 消化科醫生:胃不好的人,這4個習慣不要有,常吃3種東西或可養胃
    導語:現在生活中許多人或多或少的患有胃病,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其實這就是大多數人都不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所導致的。他們經常暴飲暴食或者經常不吃飯,這樣導致胃酸分泌不平衡,從而使胃部黏膜受到破壞導致胃部出現了很大的損傷。
  • 胃腸科醫生:養胃很簡單,1種「零食」多吃,胃不疼,氣色好
    原來,23歲的小亮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熬夜打遊戲,半夜餓了就叫外賣吃,因為熬夜,導致早上經常起不來,早餐也不會吃。其實小亮知道自己的胃不舒服,但是沒有一直沒有重視,平時胃不舒服就吃點胃藥忍一下。但是在昨晚,小亮正在遊戲中玩得酣暢淋漓的時候,腹部傳來的劇烈疼痛導致他直冒冷汗,甚至倒地打滾。
  • 吃阿司匹林胃不舒服怎麼辦,可以用氯吡格雷替換嗎?醫生講清楚
    有的朋友建議:如果出現胃出血,可以換成硫酸氫氯吡格雷。這是不對的,氯酸氫氯吡格雷雖然對消化道的副作用小,但對於已經存在胃部出血問題的朋友,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會加重出血症狀。所以,這個辦法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