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們「食糞」竟是常規操作?科學研究發現,吃粑粑真會變聰明

2020-12-05 地球explore

小動物們的「食糞行為」居然是常規操作?

家裡養了小寵物的朋友都發現了:自己家的「寵物星人」,怎麼總是改不了「吃粑粑」這個壞習慣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吃粑粑」這件事,其實「吃粑粑」這件事情上,在動物界不僅不丟人,還非常流行!

蜣螂、蒼蠅等昆蟲就不必提了,兔子、老鼠等哺乳動物,也對糞便甘之如飴。就連猩猩、獼猴等非人靈長類動物,也有食糞行為!大猩猩會通過食糞獲得維生素,憨態可掬的考拉,也是從小就吃媽媽特供的「母愛營養粑粑」長大的。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呀?所以說「狗改不了吃屎」!這話還真的是有理有據的。

其實用學術的眼光分析,食糞行為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吃自己和同類的粑粑;二、吃別的動物的粑粑。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德華解釋道:吃其他物種的糞便,通常是由於營養或能量需求。而吃自己和同類的糞便,除了營養和能量需求外,則可能有特殊的生理學意義。

研究人員是怎麼發現的呢?

他們一方面,給布氏田鼠戴上長長的塑料脖套。讓它們的小嘴夠不到自己的小屁屁。另一方面,把鼠籠底部改造成鐵絲網,讓它們自己產生的粑粑直接從網孔中漏下去。雙管齊下,這些布氏田鼠,再也不能愉快地吃粑粑啦。

吃粑粑對動物身體又有影響是什麼呢?

研究人員,檢測了布氏田鼠腸道菌群的變化發現:它們的腸道菌群多樣性下降了!隨著食糞行為的恢復又發生了逆轉,此外他們還發現,被限制吃粑粑的布氏田鼠,雖然餓得更快吃得更多了,體重卻出現了下降。

如果說這些還是在意料之中的,那另一項發現則讓科學家們都大呼:「沒想到!」

那又是什麼呢?

科學研究發現,吃粑粑真的會變聰明?

熱愛看港片的朋友都知道周星馳的,一句經典臺詞:「食屎啦你!」

沒想到,這句話居然不是罵人的? 最近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不吃粑粑的小動物居然會變傻?

What?是真的嗎?

近日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吃粑粑不僅影響小動物的營養代謝,還會影響認知能力。前部分,我們提到的布氏田鼠的實驗中,科學家就驚奇地發現,不能任性吃粑粑的布氏田鼠,似乎變得比往日遲鈍了一些。

因此,科研人員決定對他們進行認知能力測驗。結果發現:相比想吃就吃的小夥伴們,禁食粑粑的布氏田鼠,更容易迷路。對熟悉的和陌生的事物傻傻分不清,辨認其他夥伴的能力也下降了。

看起來不太聰明的亞子!變傻了?那怎麼辦,還有救嗎?

科研人員給這些布氏田鼠,補充了一種叫做乙酸鹽的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發現它們的認知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這表明某些大腦功能必需的營養素,可能需要通過食糞作用來攝入。既然吃粑粑會變聰明,那人為什麼不會吃粑粑呢?

難道是人類進化後的文明傲慢?

如果人類也能屈尊吃一點粑粑,是不是也能變得更聰明?

其實對大多數動物來講,食糞行為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後天習得的。這種先天的行為,往往對動物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一旦改變會有不利影響,但我們人類並沒有這樣的行為。

從行為進化角度上看,動物的食糞行為是為了,維持體內微生物穩態和健康。但食糞行為本身,也會帶入一些致病菌或環境汙染物。 人類經過一次消化,基本能獲得足夠營養。而且隨著人類的進化,食物質量的增加和多樣化,以及文明的教化。人類本身,並不需要食糞行為,來彌補能量需求,所以為了變聰明而吃粑粑。

也太拼了吧!真的沒必要!

相關焦點

  • 「吃屎」,在動物界竟是一種常態!它很補腦,可為啥人就不能吃呢
    小動物們的「食糞行為」居然是常規操作?家裡養了小寵物的朋友都發現了:自己家的「寵物星人」,怎麼總是改不了「吃粑粑」這個壞習慣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吃粑粑」這件事,其實「吃粑粑」這件事情上,在動物界不僅不丟人,還非常流行!
  • 新發現!吃便便會讓田鼠加倍快樂並保持思維敏捷 網友:突然有一個...
    據悉,「食糞」是布氏田鼠與生俱來的習慣。這種先天行為,往往對動物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平均而言,約有五分之一的糞便被布氏田鼠吃掉。為了弄明白這種行為究竟有何意義,科學家想辦法讓布氏田鼠吃不到自己的糞便。研究人員一方面給布氏田鼠戴上長長的塑料脖套,讓它們的嘴夠不到自己的屁股;另一方面把鼠籠底部改造成鐵絲網,讓它們自己產生的糞便直接從網孔中漏下去。
  • 為什麼荷蘭豬要吃自己的粑粑?
    歷史上,人類吃過不少奇怪的東西,但有一樣東西我們幾乎從沒吃過,那就是 然而,對許多動物來說,那只是它們的家常「便」飯。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動物保健科學高級主管Bryan Amaral說道:「這種行為在動物中是相對正常的,在很多不同的物種中都有發現。」
  • 動物園「鏟屎官」揭秘:大象便便如何用20天「變糞為寶」
    今年,紅山動物園成功開展動植物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動物「粑粑」不出園門就能變廢為寶,加工成優質的有機肥和營養土,化作春泥更護「花」。考拉一家食用的桉樹葉就是用這些特殊的肥料施肥的,效果不錯。 大象成了「變糞為寶」主力軍 動物們雖可愛,但產生的糞便垃圾不少。
  • 李大夫食療養眼第三期: 吃魚的寶寶最聰明,吃魚的媽媽最漂亮
    吃魚能治療弱視嗎 我們去很多魚類餐廳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標語:吃魚的媽媽最漂亮,吃魚的爸爸最帥氣,吃魚的孩子最聰明等等,那麼魚真有那麼好嗎?能不能起到養眼護眼的效果呢?
  • 尿液變紅、粑粑變白…別慌!你可能是吃了這些藥…
    疾病我們都知道,像腎損傷可能出現血尿、痔瘡可能出現鮮紅色粑粑、膽管堵塞可能出現灰白色粑粑等。食物我們也可以理解,喝了甜菜尿液泛紅、吃了火龍果粑粑變紅、吃了綠葉菜粑粑偏綠等。生活中尿液和粑粑顏色改變我們首先就會回想自己前一天吃過的食物,其次我們會去考慮自己是否患有某種疾病,但我們很少會想到藥物也能使尿液和粑粑變色。那麼,哪些藥物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下面就由專業藥師來告訴你!
  • 初三男孩英語突然變好秘密竟是養小動物
    原標題:初三男孩英語突然變好秘密竟是養小動物 從初一起,徐風起養過的小動物不下上百隻,僅僅各種各樣的龜就有二三十種,有的買來只有銅板大小,要一直餵小魚;有的龜個頭大,要餵食小白鼠呢。 徐風起的家就在吳山花鳥市場附近,他會經常去逛一逛,但他的大多數小動物,都是從網上購買的。「很多小動物市場上沒得買,需要自己上網買,有些還要通過熟人介紹才能買到。」
  • 自然科普:重口味的昆蟲不僅吃便便,還會擅長「裝屎」
    蟲生五件事:吃喝拉撒睡,可見拉粑粑的重要性,昆蟲也不例外。而且,昆蟲們比人類對於便便還有更深層次的追求:吃和模仿。是的,你沒有看錯,除了狗兒之類哺乳類動物,昆蟲也愛吃便便。此外,為了保護自己,還會冒充便便。奇怪的排便方式健康的小蜜蜂幾乎不在蜂窩裡拉便便,它們習慣在巢穴外邊飛邊拉。
  • 虎林:小動物們的冬天
    下雪了,住在虎林市珍寶島溼地深處的小動物們也偷偷出來覓食了。珍寶島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溼地深處分別安置了多個紅外線相機,這些隱藏的相機,悄悄記錄下長居此處的小動物們的冬天。溼地大部分保持原始狀態,溼地深處,人跡罕至的地方,特別適合小動物們居住,在溼地深入,白雪覆蓋的草地和還未完全結冰的沼澤連接處,一隻小松鼠正在尋找松果,俏皮的跳過鏡頭,奔向遠處的小松樹林去。
  • 自然科普:重口味的昆蟲不僅吃便便,還會擅長「裝屎」
    蟲生五件事:吃喝拉撒睡,可見拉粑粑的重要性,昆蟲也不例外。而且,昆蟲們比人類對於便便還有更深層次的追求:吃和模仿。是的,你沒有看錯,除了狗兒之類哺乳類動物,昆蟲也愛吃便便。此外,為了保護自己,還會冒充便便。
  • 「粑粑藝術家」,全球唯一一種拉出來「立方體粑粑」的小萌物!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小袋鼠漏出腦袋看到的是大千世界,而袋熊寶寶從育兒袋裡探出腦袋看到的會是——一坨碩大的屁股(袋熊媽媽的大屁股)。袋熊的育兒袋和袋鼠、考拉不一樣也是經過一番進化而來的,袋熊本身是喜歡打洞的,如果育兒袋衝前開的話,打洞的時候勢必會影響到小袋熊,而且袋熊平常都是四肢著地走路,所以衝後開小袋熊並不會掉出來,而且也會避免打洞時土塊禍及小袋熊。
  • 狗狗食糞真不是天性,它可能是在控訴主人
    如果狗狗身體缺乏這些元素的話,狗狗會吃糞作補充。但很多時候,狗狗吃屎是出於行為問題,這與生活環境和主人照顧方法有莫大關係。1.情報收集狗狗可以從糞便中獲取糞其它動物的信息。狗有一種人類缺乏的嗅覺器官,叫做犁鼻器。這使它們能夠檢測出,它們聞到的任何東西的化學成分,狗狗可以通過糞便檢測出信息源的各方面信息。
  • 5隻小貓齊聲求收養,來到新家卻亂拉粑粑,緬因貓還真會「教貓」
    無論是在收容所的桌子上親暱擁抱,還是在車上好奇看著窗外,小貓們給卡麗娜女士的第一感覺都挺乖巧,全然不像流浪的小野貓。然而來到新家後,也不知是5隻小貓變了性子,還是對新家甚為好奇,全都一窩蜂地到處跑,一點都不配合卡麗娜女士。
  • 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
    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種聽起來可愛又可憨的小動物——蜜獾。這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中的小動物有哪些特點呢?您慢慢往下看。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出去覓食,這種小可愛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也可捕食劇毒蛇,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三類動物之一。它們見到毒蛇稍微對峙下就會撲上去一頓狂咬,它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吃掉1.7米的蛇。吃到蛇的毒液它們也會中毒,但睡一覺後蜜獾就又能完好如初了。
  • 清道夫魚到底吃不吃魚糞?是吃了,不過並不能幫忙清潔魚缸
    清道夫魚到底會不會吃魚糞?如果清道夫魚不吃魚糞的話,那麼哪一種觀賞魚會吃魚糞呢?相信類似的問題應該非常多養觀賞魚的朋友都會關注,無論養魚新手,還是說養了一段時間的半老手。其實咱們《養魚說》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連同清道夫魚在內的異形魚,包括其他的觀賞魚,它們都不會吃魚糞。那麼問題就來了,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親眼看著它們把魚缸底部的魚糞給吸到嘴裡去啊,為什麼說它們不吃呢?這個時候建議大家就要多觀察一會兒了,如果多觀察一會兒,大家就會發覺,被它們吃進去的魚糞,會被它們嚼碎了之後吐出來。
  • 泰迪吃自己粑粑怎麼辦,狗為什麼不吃狗肉
    狗主人會有疑惑為什麼泰迪吃自己的粑粑但是卻不吃狗肉,其實泰迪是不會吃同類的肉的,這只能說是因為泰迪的舌頭下的分泌腺會分辨狗肉。泰迪吃自己粑粑也是不好的,有時候可能會對身體不好,而且也不雅觀,那麼狗主人就要注意幫助泰迪解決這個問題了。
  • 屎,對於這些動物來說,真香!
    在科學術語中,吃屎這種行為被稱為「食糞行為」。 1882年,就有科學家觀察到家兔的食糞行為並進行了描述,隨後科學家們開始對這種行為進行持續的研究。 這些研究發現,食糞行為在中小型植食性哺乳動物中最為普遍,而且這些動物甚至還有規律性食糞的習慣,比如家兔、褐家鼠等。
  • 漲姿勢|兔兔辣麼可愛,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粑粑當早飯!
    (突然覺得這話有點怪怪的…)   【屎殼郎和它的小夥伴們:食草族們真浪費,好好的屎扔了怪可惜的…】   屎殼郎和與它一樣同為昆蟲的一些無脊椎動物,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被觀察到食屎常客。   於是,豚鼠們常常會時不時地就吃點自己的粑粑:   美好的食物,值得反覆品嘗!   這個反覆到底有多頻繁呢?   這麼說吧,有研究觀察過,一隻豚鼠最多的時候,可以在一小時內吃50次自己的粑粑...   這個過程發生的實在是太快,乃至於普通人不注意觀察根本看不到它們吃屎的動作…
  • 愛偷雞吃的黃鼠狼,為何會怕鵝?黃鼠狼踩到鵝糞,真會爛腳趾嗎?
    摘要:愛偷雞吃的黃鼠狼,為何會怕鵝?黃鼠狼踩到鵝糞,真會爛腳趾嗎?文/農夫也瘋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古詩了,其中描述的對象就是農村常見的大白鵝。農村的雞都是散養的,其在早上吃飽了就出去了,到了天黑了又會回來,然後餵食以後就進入雞舍了。因為是散養的,有時候也會有雞丟失的情況,比如被一些動物偷吃了,其中黃鼠狼、老鷹就常常偷雞吃。民間還有歇後語: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黃鼠狼在民間也被稱之為「黃大仙」,這種動物相當的狡猾,在食物短缺的時候就會去農戶家裡偷雞吃。然而,愛偷雞吃的黃鼠狼卻害怕大白鵝。
  • 男子買只寵物竟是瀕危復齒鼯鼠 糞便是中藥五靈脂
    一個月前,開縣市民黃先生買了一隻外形奇特的小動物當作寵物養,後來無意中才發現,小傢伙竟是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復齒鼯鼠。本月2日,在當地森林公安幫助下,黃先生將它放歸縣城旁的森林公園。沒想到第二天小傢伙竟又跑回城裡,被好心市民抓獲。  目前,頭部受傷的小傢伙正在黃先生家養傷,待傷愈後再送到滿月山區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