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開花、標粗是個技術活,每個培苗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培好開口餌料是培苗人的看家本領之一。淡水魚苗開口餌料主要以原生動物、輪蟲為主,開口餌料密度大、維持時間長,有助於魚苗開口,所以清塘後培養足夠密度的原生動物及輪蟲顯得尤為重要。漁行家傾情總結輪蟲土塘培育的三大模式。
1 何為輪蟲
輪蟲直徑約100微米左右,是大多數魚花的開口餌料,等魚苗長到口徑大點後才轉吃水蛛(直徑200-1000微米)。魚苗需要輪蟲作為開口餌料的時間長短視養殖季節和魚苗種類而定,生魚一般1-2天,泥鰍4-7天,筍殼魚10-15天左右,而加州鱸苗在當前水溫條件下也需要2-3天。
一般情況下,塘底都有輪蟲休眠卵存在,當條件合適時,休眠蟲卵被刺激而萌發輪蟲。如在藻類高峰期時、茶麩浸泡塘底後或茶麩吊水的魚塘(此時塘裡的酸鹼度都比較高),都容易刺激輪蟲萌發;此外,刺激魚塘底部也可使輪蟲休眠卵萌發,如返底、回水、攪動底泥等。
2 培養方法
培養開口餌料的方法多種,以下是常見的三種模式:清塘後茶麩肥水培養輪蟲、浮遊動物高峰期過後二次培養輪蟲以及回水培養輪蟲。不同的魚塘都有不同的培養輪蟲方式,下面提到的三種方式有時候需要因地制宜調整一下才能成功,當然民間還有一些其他培養方式。
模式一:清塘後茶麩肥水培養輪蟲
茶麩除了能毒殺野雜魚、殺蟲殺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肥水。一般用茶麩(50斤/畝)清塘過後5-7天是藻類高峰期(水濃、鹼度高),這時候開始起輪蟲,很多養殖戶會選擇在藻類高峰期放苗,藻類高峰期過後2-3天是輪蟲高峰期,正值魚苗開口攝食。輪蟲高峰期過後開始起水蛛(枝角類及撓足類), 後面如果調水合適,水蛛量充足,開口後的魚苗能攝食到足夠的、適口的餌料。也就是養殖戶常說的生物餌料發展與魚苗成長同步。如果天氣正常這種模式下魚苗成活率很高。
但是,此模式受天氣影響大,遇到陰晴不定或低溫天氣,藻類高峰期難把握,起輪蟲時間及密度掌握不準;再者藻類高峰期放苗,水質不穩定,魚苗應激大;還有容易暴發水蛛等。 對此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藻類高峰期前(茶麩肥水後水色開始轉濃時)活菌追肥平衡藻相;
2、開始起輪蟲時補充輪蟲餌料(如酵母、EM菌、胺基酸、發酵的飼料等)延長輪蟲生長時間,增加輪蟲數量;
3、需要推遲水蛛暴發時間的,可以在放苗前潑灑氯氰菊酯(份量及時間視水溫而定)控制水蛛繁殖,延長輪蟲生長時間。
模式二:浮遊動物高峰期過後二次培養輪蟲
茶麩肥水後,藻類高峰期時用活菌製劑(如EM菌等)拌花生麩及魚漿潑灑,目的是快速起水蛛及打好基肥。大量起水蛛後用水蛛網(40目)將大水蛛抽濾,水蛛被抽濾差不多後(連續幾天抽到水蛛每天不超過10斤),水自動轉肥,不能轉肥的施加追肥。放魚花前2天用新鮮的茶麩水(10斤/畝)全塘潑灑,刺激輪蟲休眠卵萌發,1-2天後可見到大量輪蟲。一般這時水質較穩定,藻相比較平衡,水較爽,浮遊動物以輪蟲及小型枝角類為主。部分養殖戶選擇用這種模式培苗,水質穩定,魚苗問題較少。
此模式準備時間較長,放苗後也容易二次暴發水蛛,可以根據情況用氯氰菊酯等控制
模式三:回水培養輪蟲
茶麩毒殺野雜魚24小時後,排乾塘水,抽進新水至0.8-1米深,抽進新水時用100目網兜住水管口,防野雜魚及魚卵、青蛙卵。回水後第二天能看到大量輪蟲,部分養殖戶選擇這時候放苗,放苗3-5天後潑花生麩培養水蛛。
這種模式培苗,快速、省事,管理得當魚苗成活率也很高。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
1、此法輪蟲食物匱乏,生長不穩定,起輪蟲後若能適當補充輪蟲餌料,對延長輪蟲生長有一定的作用。
2、單潑生麩對魚苗刺激較大,建議用乳酸菌將生麩發酵後少量多次潑灑。
3、水質不穩定,菌相藻相不平衡,水易變。可在放魚花後補充有益菌(如EM菌、酵母菌、光合菌等)穩定水質。
3 輪蟲培養注意事項
1、 輪蟲以攝食小型藻類為主,也攝食微小有機顆粒、細菌,為了輪蟲數量持續,需及時在塘裡補充輪蟲所需的營養,如發酵花生麩、酵母、菌類、胺基酸等,一般要求每天潑灑1-2次。不然當輪蟲大量繁殖而水體中缺乏食物時,就會產生休眠卵,沉底,直到下一次發育條件出現時才會再起輪蟲。
2、 適合輪蟲大量繁殖的水體一般透明度都較低(低於10公分),鹼度高(小型藻類為主)水色濃(濃綠色或暗褐色),但不是所有濃水都是能起輪蟲的,鞭毛藻為主的魚塘不容易起輪蟲。
3、 放苗前最好打水觀察下水中輪蟲生長情況,如果發現浮遊動物以掛卵的輪蟲為主(在繁殖期的輪蟲,尾巴上一般掛有1-5個卵),說明這種水體是適宜起輪蟲的,此時可放苗。
4、 水體中的水蛛與輪蟲會形成攝食競爭關係,而且水蛛對水環境的適應能力大於輪蟲,當水蛛量多的時候,輪蟲的量就會下去,培苗過程需注意平衡這兩者關係。特別是需要輪蟲生長時間比較長時,控制水蛛繁殖至關重要。
5、 育苗魚塘清塘時儘量不用漂白粉、硫酸銅等,容易抑制輪蟲卵萌發。
△內容源自農財寶典水產版,作者順德忠珊水產養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韋任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公眾平臺!!!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