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中旬,武漢大學櫻花進入盛花期,吸引國內外的遊客前來觀賞。武漢大學的櫻花不僅是武漢大學的名片,更是成為了武漢的城市名片。實際上,武漢大學的櫻花有著複雜的歷史背景,很多人並不清楚武漢大學櫻花的來歷,還只是停留在是當年侵華日軍栽種的那種認識狀態上的,甚至有人將武漢大學的櫻花視為「國恥花」。實則不然,他們都想錯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了解武大櫻花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都認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是日本特有的植物。實則不然,櫻花原產於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長,主要在日本生長。據史料記載,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的宮廷中栽培。到唐朝時,櫻花已進入了尋常的私家庭院。後來,大量的日本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將櫻花帶回了日本。我們由於花木品種眾多,櫻花並沒有得到特別的追捧。反而日本人對櫻花鐘愛有加,經過悉心栽培,在日本遍地開花,成為日本的國花。
實際上,武漢大學最初是沒有櫻花,武大的櫻花還真的與侵華日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938年10月,侵華日軍佔領武漢,日軍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收為軍用。以湯子炳(又名湯商皓)先生為首的五位教職工留守護校,他們在日軍入駐武大校園後,出面與日軍交涉,希望他們保護武大的一草一木,得到了日軍的承諾。後來,武漢大學的一部分校舍成為了日軍醫院,日軍是為了緩解住在這裡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日軍從國內運來了櫻花,開始在武大校園栽種。武大校園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大約在1939年前後,日軍在武大種下不超過30株的日本櫻花,最後成活了28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後來,抗戰勝利後,有人建議砍掉這存活的28株日本櫻花,但被當時駐守武漢的國軍將領張軫師長以保護武漢大學的一草一木為名,將從其保護了下來。1957年,武漢大學主管部門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實際上,1939年由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在50年代時已基本死絕,因此,我們今天在武大櫻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櫻花,早就不是當年侵華日軍種下的了。
不過,武大櫻花與日本的聯繫並沒有就此結束。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我國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其中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栽植於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隨後,在80年代和90年代先後有一些中日友好團體向武漢大學贈送了300餘株櫻花樹苗。
隨後,武漢大學的園林科更是引進和栽種櫻花樹苗600餘株,並且武大引進和栽種櫻花的行動從未停止。時至今日,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櫻花和紅花高盆櫻花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構成了武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無數遊客流連忘返。因此,武漢更是打出了「世界櫻花之鄉」的城市名片。
武大的櫻花美麗動人,但美麗背後是歷史的滄桑。武大的櫻花既是我們曾經屈辱史的見證者,又有中日友好的成分,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祖國繁榮富強的親歷者。勿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鑑。
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