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朵朵櫻花等在光影斑斕之中
晨光熹微片片粉白綻於惠風和暢之間
很遺憾 今年的珞珈山無人赴約
但沒關係 既然佳期已至
我便來把珞珈山櫻花的故事
講給你聽
親愛的朋友們:
展信佳。
三月的珞珈山,很久沒有如此安靜過了。沒有來往的遊人,沒有笑靨如花的姑娘,沒有穿著學士服的畢業生。珞珈山的櫻花如期綻放,發現來赴約的,只有和煦的風,呢喃的燕。
但花兒們知道,天涯海角的朋友們雖身不能至,卻都掛念著珞珈山。沒關係,從前都是一朵朵怒放的櫻花,安靜地立於人海之中來聽你們的故事,今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這裡櫻花的故事。
朋友們,請聽好。
圖為日軍入校前的武漢大學
1938年初的武漢正處在日寇入侵的威脅之下,來到武漢進行抗日宣傳的郭沫若發現了一個怪現象,武漢大學的校園正處在日軍轟炸機的航路之下,但日機卻從未在這裡投彈。當時他就猜想,敵人可能是想把這裡完整保留下來「讓自己來享福」。
30年代的學生寄宿舍外景
在武漢失守前,武大師生已經西遷至四川樂山,當時的校長王星拱留下了五名教職工護校,其中包括曾留學日本、有日籍妻子(鈴木光子)的講師湯商皓。
兒女尚幼的湯商皓,原本有些猶豫,但王星拱校長情辭懇切,說能保全一部分艱難締造的校舍就是替國家保留一部分寶貴的元氣,湯商皓臨危受命。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他仍然想盡辦法來保護學校不受破壞。
湯商皓與其妻小
在湯商皓40多年後的家信中,提及當時日軍旅團司令部駐紮在珞珈山。後經他「勸說」,司令部從珞珈山撤出,只留下了一個野戰醫院駐紮,武大校園得以保存。
最早出現在珞珈山的櫻花,在侵略者「以增情調」、慰藉思鄉之情的目的下被帶來了。不過,當年種的櫻花遠沒有今天這樣的規模,據當時留守校園的武大老一代園林工人回憶,那批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
山環水繞、九省通衢的重鎮武漢被炮火撕裂成破碎山河中的浮萍,1939年的校園面貌模糊,沒有目光清澈的師生,只有滿手鮮血的侵略者。曾經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不復存在。
1932年,武漢大學遷至珞珈山新校舍。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武漢大學西遷樂山。
1939,侵華日軍佔領校舍,並從日本運來櫻花,種在武大校園裡。(共28株)
圖為1947年武漢大學
一晃便是7年。硝煙散盡,珞珈山等回了西遷的師生。陽春三月,老齋舍旁的櫻花競相綻放,它們的去留在彼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論,後來大多數人主張保留。此後,它們安靜地站在校園裡,重複著一年年的生死枯榮,花開花落。
1946年,武大師生從樂山遷回校園。
1947年3月,武大師生在復員武昌之後,首次迎來了珞珈山日本櫻花的盛開。於是,曾留學日本的生物系主任張珽教授將自己的課堂搬到了櫻花樹下,他認為,這批櫻花應作為日本侵華的歷史見證和中國抗戰勝利的戰利品保留下來。
1949年初,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起義將領張軫師長認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裡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於是櫻花樹得以保存。
圖為1948年武漢大學
轉眼又是20多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身份特殊的櫻花成了一條交往的紐帶。不斷有新的同伴帶著和平的祈願從彼岸而來,散落至校園各處。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贈送給周恩來總理一批大山櫻。由於周總理曾經居住在珞珈山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於是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栽植於半山廬前。
1983年,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武大生物系教師王明全受贈100株垂枝櫻苗,轉贈給學校後栽植于楓園三舍南側公路旁及櫻園附近。
1992年,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武大受贈200株櫻花樹苗,現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多來自於此。
圖為70年代櫻花
而學校也在不斷引進,培育樹種,最終將武大櫻花的隊伍擴展到今日的一千多株。曾經烽火連天中的一小片殘破顏色,終成了和平年代裡漫山的雲蒸霞蔚,同時珞珈山的櫻花們也去到了武大以外的地方,將春櫻散布到全國各處。
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短,第一代日本櫻花到1950年更新時基本死絕。1957年以來,武漢大學多次對校內的櫻花樹進行更新,時至今日,武大校園內已有櫻花樹1000多株。
武漢大學還將櫻花樹快速繁殖後贈送給其他兄弟院校和園林部門,1988年將16株垂枝櫻花贈與當時的中南財經大學,1991年轉讓200多株櫻花樹苗給北京玉淵潭公園。
武漢大學櫻花種類、特點及分布
來源:《武漢櫻花栽培歷史和特點》
圖為80年代櫻花大道
近年來,每年三月的景色從朝氣蓬勃的學生變成了浩浩蕩蕩的人海。期間武大的櫻花也受到過傷害,引發過爭論,但隨著預約制的實行和管理的不斷規範,文明賞花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武大的櫻花也成了一塊文化的印記,出現在120周年校慶的紀念郵票上。
2013年,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紀念郵票發行,背景為櫻花與老圖書館。
2016年,武漢大學推出網上免費預約制度,當年累計114萬用戶訪問了賞櫻預約頁面。
來源:中國郵票目錄網
賞櫻預約遊客入場通道
「到武大看一場人海」,成了每朵櫻花的夢想。很遺憾,今年的花兒們,沒有等到夢中的人海。
武大的櫻花,是滄海橫流中的一抹驚豔。有著歷經滄桑的堅韌,有著和而不同的包容,見證了歷史,續寫著和平。
武大的櫻花,是三月春來的訊號。燕子回時,陌上花開,「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
武大的櫻花,是文景相融的美好。巍峨黌舍旁,碧簷紅窗前,文滲於景,景彰於文,在鏡湖枕麓處,兀自開放。
武大的櫻花,是和你許下的一個約定。這座英雄的城市正在甦醒,萬朵櫻花都有著共同的心願:美好必如約而至,平安定重回人間。來年相見時,願我們能深深凝視,互道一聲:「好久不見!」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大學實施封閉管理,轉為採用5G網絡「雲賞櫻」的方法,將盛開的櫻花通過直播展現給公眾。
2020年,為感謝援鄂醫療隊員和湖北省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武漢大學韓進書記、竇賢康校長發出邀請信,從2021年開始,連續三年為他們開設免預約賞櫻綠色通道,並將儘可能為他們提供好賞櫻服務。
肆虐的疾病絆住了人們赴約的腳步,美麗的江城成了這場「風暴」的焦點。誠然,短暫但極致的絢爛渴望觀眾,但近百年的風雨使武大的櫻花更加珍惜安寧。侵略的痕跡早已隨著自然消亡,現在與之根系相連的,是和平與安定的見證。
此次的分離,雖令人失落,但喜愛武大櫻花的人們都能遠離災禍,平安喜樂,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你的朋友:
珞櫻
所謂春景 不過三月珞櫻
無論發生什麼
這一樹樹粉白都會跨越一年光陰
在江城三月
與你相會
雖今年無法親身與繁花相伴
不妨透過鏡頭
珞櫻與你
共享春景
此役之後
一願珞珈平安順遂
二願江城無災無虞
三願家國海晏河清
今年 珞櫻與你「雲」端見
往後我們不見不散
武漢大學
-luojia1893-
資料來源:《武大櫻花史略(種植史)》
《武漢櫻花栽培歷史和特點》
《武大櫻花的來歷》
《紀念抗戰時期湯商皓與鈴木光子夫婦捨身守護武漢大學》
部分圖片來源:武漢大學融媒體中心圖庫
中國郵票目錄網
攝影:彭敏 何蓮 向暉
視頻:曹海鋼
文案:王夢恬
編輯:何逸芳 王依銘 馮子健
審核:邢知博
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