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又要火!又一個大型美食紀錄片來取材拍攝了!

2021-01-19 網易

2020-08-10 16:09:53 來源: 南澳海岸

舉報

  近些年來汕頭已經成為了網紅美食聖地

  要說起美食,少了汕頭這座「美食的孤島」

  那肯定是不完整的

  最近又有一個美食紀錄片前來

  用全新的方式記錄汕頭的美食

  

  《超級食材》,第一季共7集,攝製組將選取廣東7個城市的7種地理標誌產品,記錄地標食材及其背後的地理、生態和人文故事。該系列紀錄片採用微綜藝+紀實的全新節目模式,將深度應用4K、8K、VR、AR、多視角等傳媒新技術,向美食紀錄片內容注入硬體新活力,突破傳統,為觀眾帶來超高清、沉浸式、多視角的觀看體驗。

  7集,7種風味

  每一味,都是讓廣東老饕珍藏的味覺密碼

  這次來汕頭到底會拍些什麼呢?

  拍攝花絮感受一下

  

  1

  「舉步維艱」的拍攝之旅

  7月,《超級食材》第一集正式開拍

  跟我一起逛逛被牡蠣堆滿的神仙島——汕頭南澳縣

  

  在很多資深「吃貨」眼中

  潮汕=美食

  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

  靠海吃海,是味覺世界中獨屬於潮汕的風情

  

  南澳牡蠣,當地人也叫蠔

  我們這次專程為「蠔」而來

  

  攝製組滿懷期待出發

  BUT穿越10KM南澳大橋後登島的一刻

  全!體!懵!了!

  

  舉目眺望——木有樓?木有人?木有車?

  真想原地唱一首陳奕迅的《無人之境》

  

  於是,攝製組先後體驗了當地的

  徒步、共享單車、公交車……

  扛著4K設備在島上嬉(nu)戲(li)玩(gong)耍(zuo)

  

  

  但正因人煙稀少、遠離汙染

  攝製組又體驗了麥兜夢想中的「水清沙白、海鷗成群」

  

  

  南澳島水質優良、藻類豐富

  這裡是牡蠣們水費全免、吃食自助的天堂

  

  噔噔噔噔~終於等到登船~

  接近大海,一切都是新奇的世界

  

  

  在南澳船老大的漁網裡

  裝得下一整本海洋生物百科全書

  這裡有7000多種海洋生物

  但最值得期待的收穫依然是

  南 澳 牡 蠣

  

  2

  想不到你們是這樣的生蠔

  南澳牡蠣是太平洋牡蠣與皺牡蠣的繁育品種

  生長速度慢,但蛋白質含量高達13.5%

  半年就收的生長周期,帶來更嫩、更鮮的口感

  

  優秀的吃貨團(攝製組)不滿於「吃吃吃」(拍拍拍)

  為了探尋南澳生蠔的更多奧秘

  攝製組在島上開啟了「逮人就問」模式

  走訪了當地的

  「海洋管理所」

  「汕頭大學海洋實驗基地」

  甚至連「居委會「都不放過

  功夫不負有心人

  攝製組GET了一連串有趣的冷知識

  分享給各位好奇寶寶

  原來,牡蠣是雌雄同體的神奇物種

  兩隻牡蠣可能今天是姐妹,明天是兄弟

  是海的女兒還是海賊王?傻傻分不清!

  

  

  同樣傻傻的還有牡蠣的胃口

  在夏天藻類最豐富的時候

  牡蠣們會瘋狂的吃吃吃停不下來

  

  如果HOLD不住可能會撐死自己

  大概…也許…因為它們腦殼裡都是水吧

  

  3

  體驗生蠔的花樣吃法

  肥肥的牡蠣在充滿靈感的料理中升華

  一臺全蠔宴,是南澳人對生蠔的最高禮遇

  蒸、煮、炒、煎、炸、烤、湯、煲、鐵板、紅燒…

  探索南澳牡蠣,就是在探索想像力的邊際

  這次拍攝之旅,就是攝製組的蠔門之旅

  

  海邊隨時開場蠔無人性的BBQ派對,so easy

  不需要過多的調料,原汁原味足以鮮掉眉毛

  攝像大哥OS:拍完就吃,美滋滋~

  

  

  更講究的菜式由漁家媽媽親自準備

  

  爆炒生蠔做主角,乾貝、菱角做配

  在一煲大米粥中,綻放「海洋牛奶」的鮮甜靈魂

  

  好吃到內牛滿面

  媽媽!您還缺兒子嗎

  

  晚飯後南澳人繼續加班

  攝製組也繼續工作

  漁民們矯健的身板在漁船來來回回「跑酷」

  把新鮮的打撈發往全國各地的客人

  不清洗海泥的包裹,是護蠔一路平安的秘籍

  

  

  最遲隔一日,它們就將成為大酒樓菜單的C位

  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餐桌提供著美味

  

  日未出而作,日已落不息

  在廣東地理標誌食材——南澳牡蠣的故鄉

  新一批蠔苗穿繩、下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生命輪迴

  

  

  4

  導演微日記

  這裡大海沙灘美景如畫

  這裡詩意南國漁船燈火

  這裡鮮味無窮蠔門盛宴

  ……

  這裡有南澳人用一串串牡蠣串起的故事

  來源:汕頭生活

  

  

  

  免責聲明

  文章所涉及的相關視頻、音頻、文字及圖片等內容均為創意展示,僅作參考信息,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央視大型紀錄片攝製組來襄陽拍攝啦!將在2021年春節期間播出...
    央視大型紀錄片攝製組來襄陽拍攝啦!將在2021年春節期間播出...咱襄陽又要在央視露臉啦~《記住鄉愁》這部大型紀錄片正在咱襄陽拍攝計劃2021年春節期間在央視播出!
  • 如何「烹飪」一部美食紀錄片
    談及創作,陳曉卿表示,「第2季我們不僅在拍攝手法、場面調度、影調控制上精益求精,也在故事講述方式上加強了戲劇性和衝突感。不少喜歡BBC紀錄片的觀眾或許會覺得親切,因為片中使用了自然歷史類紀錄片的手法。其實,我們正是借鑑了自然類紀錄片的專業拍攝手段和故事講述方法,才讓我們的故事更加起伏跌宕。借用他山之石,為美食紀錄片增色,也是我們專業主義的一種探索方向。」
  • 龍舟競渡南澳月亮灣 美食飄香客聚海港頭
    通訊員 劉亞莎 徐偉婷 5月27日,南澳月亮灣,來自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本土、珠三角和港澳地區的18支「蛟龍」海上競渡,角逐第十七屆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龍舟邀請賽冠軍頭銜。首屆南澳「旅遊·美食節」同時啟動,從即日起至5月30日,南澳辦事處海港路雲集了地道美食和特色手工藝,還將有精彩紛呈的中外表演,讓遊客們大飽口福之餘更大飽眼福。
  • 美麗的南澳,究竟有多少美食傳說?
    南澳島物產豐富,尤其以海鮮類為主,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本地特色飲食,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當地頗具代表的美食!南澳金薯南澳「金薯」的皮呈粉黃色,肉為橙黃色,主要盛產於南澳島雲澳、隆澳、深澳等地方,其肉質清甜,大小均勻,口感甜潤,深受人們的喜愛!
  • 因為美食 成都又在美國火了!四川美食紀錄片CNN熱播
    據學校烹飪系系主任韋昔奇介紹,與廣大美食愛好者一樣,波登對「魚香肉絲」這個名稱感到好奇,魚香肉絲是不是要用魚做原材料呢?對此,四川省商務學校還專門為波登安排了一堂理論學習課。「魚香肉絲,這裡的『魚』指的是鮮美,而並非是真正的魚。這道菜的原材料裡是不會使用到魚的。」老師們的解答讓波登恍然大悟。
  • 1985版"舌尖"重見天日 日本紀錄片展現中國食文化
    原標題:1985版"舌尖"重見天日 日本紀錄片展現中國食文化 5年前,《舌尖上的中國》首播,人們對美食和生活的追求,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著實讓人驚豔。近日,一部三十年前日本拍攝的《中國之食文化》被細心的網友找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家常便飯和頂級烹飪技藝,從「民以食為天」的角度展示出一個不一樣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片中展現的一些菜式,現在已經不再製作。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啊
    TOP09:《新疆味道》豆瓣評分8.2《新疆味道》由石峰、李志民聯合執導,歷時一百五十天,行程兩萬多公裡,十多個民族,近八十種美食,是新疆首部大型美食紀錄片 。節目一共15集,第一集25分鐘,將各種新疆的特色美食一網打盡。
  • BBC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計劃在下半年重啟,拍攝成本或增高
    在特殊時期不僅是生化系列電影重新走紅,還有一類電影也重新走入了人們的視線——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說起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影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好萊塢的大型電影,而是BBC的紀錄片。BBC這些關於大自然動物的紀錄片,其拍攝的質量以及效果,絲毫不比好萊塢的大製作電影差。
  • 十部美食紀錄片分享給大家,部分配有菜譜說明
    馬上要到今年最長的假期了,一般長假都是我在家惡補紀錄片和劇集以及電影的最佳時間,因為不喜歡人多的時候出門,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選擇宅在家裡,為了愉悅地度過這幾天,我特意整理了一個超長的美食紀錄片推薦清單分享出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十足的吃貨,不僅愛吃,愛研究吃,喜歡下廚,收集跟廚房相關的周邊,並且還愛搜集一切與吃有關的書籍、電影、劇、和紀錄片。
  • 美食紀錄片: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這一主題也逐漸被媒體市場發掘和記錄,從2012年開始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到家喻戶曉的「舌尖三部曲系列」,中國美食紀錄片的變革者陳曉卿堅持把家鄉美食甚至中國味道帶到世界,舌尖系列的成功成為了紀錄片製作行業一個閃閃發光的新方向。 而今年的美食紀錄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數量大大增加,種類也越加豐富。
  • 南澳給你一個最完美的袋鼠島
    大家好,今天小編跟朋友們聊的是南澳袋鼠島,在南澳眾多景點之中,我最為偏愛的還是袋鼠島。兩年前第一次到袋鼠島的時候就被驚喜了一臉。8個新加坡的大小,開車從這一頭到那一頭差不多要2個小時。傳聞這個島剛被發現的時候沒有人類居住,只有袋鼠在蹦躂,故取名袋鼠島。
  • 換個季節,來杯南澳大利亞味的紅酒
    與國內的陰雨連綿不同,此時的澳洲正值秋高氣爽,陽光與美食成為最大的動力。而當澳洲的美景成為腦海裡的「過眼雲煙」的時候,澳洲的美食與美酒的韻味卻仍然繚繞舌尖。    線路設計    澳洲遊屬於長線,建議請上兩天假期,就可以拼出一個七天假期。
  • 大型海洋主題紀錄片《蔚藍之境》今晚8點播出第五集!精彩內容搶先看!
    大型海洋主題紀錄片《蔚藍之境》今晚8點播出第五集!精彩內容搶先看!澎湃號·政務 今晚8點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大型海洋主題紀錄片
  • ​5年50萬公裡拍攝,成就央視紀錄片巨製《自然的力量》
    最近BBC有部新節目《Spy in the Wild》刷了媒體頭條,他們用一些特別的偽裝相機來拍攝野生動物的私密行為。影視工業網很榮幸能採訪到《自然的力量》紀錄片總導演李文舉,導演原媛,和攝影指導王路,記錄下他們關於拍攝的構思、技巧和努力。操作這部宏大的紀錄片,是要有怎樣的最強大腦,這一路他們認真走過。分享與你。策劃篇:中國拍攝的自然紀錄片非常少咱們國家,自己拍攝的自然紀錄片非常少。
  • 大型紀錄片《信天翁》觀影會
    有人說,你去看看紀錄片《ALBATROSS信天翁》(原名《中途島》),紀錄片拍攝者Chris正是這張照片的作者,在影片中你會找到答案。      那天在裕明農場,我們5個大人加3個孩子(最小四年級)迫不及待觀看了這部紀錄片,即使沒有字幕沒有中文翻譯,但唯美的畫面一點也不影響我們來獲取記錄片所想傳達的意思,「這將是非常不同的一部紀錄片,無關乎數據,而是以藝術和詩意的方式寧靜地展現悲劇。」      記得那晚外面下著雨,我們安靜地看完記錄片,一片沉靜,而內心卻翻江倒海。
  • 知乎熱門:有哪些適合假期看的紀錄片?
    這是一個多集的紀錄片,記錄了包括患者、護士、理髮師、視頻博主、憨豆先生、汁原醫生、記者、口罩製作工人在疫情期間的生活。有努力挽救生命的醫生,為醫護人員放棄春節做防護物品的老來夫婦,有給人平凡生活的視頻博主,憨豆先生也用自己的力量支持中國。
  • 10部被指控歪曲事實的大型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被指控誤導公眾關於出生地點的信息,實際上是在德國的一個動物園裡出生的。而且,這部電影還被剪掉了北極熊在動物園的鏡頭,再一次給觀眾一種它們是在野外出生的感覺。消息傳出後,BBC迅速指出,拍攝過程是該行業的標準做法,在野外拍攝是根本不可能的。該公司還透露一個數據,在1200萬觀眾中,只有50人對這一場景提出了質疑。
  •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 91歲紀錄片祖父阿爵爺打造BBC開年紀錄片...
    而在這部紀錄片中,主角更加豐富,它們雖同屬貓科這一族類,但卻呈現出四十餘張不同的面孔,突出和詮釋了紀錄片的主題「一個家族,四十餘張面孔」。《大貓》是紀錄片「祖父」——91歲高齡的大衛·阿滕伯勒(阿爵爺)帶領團隊全心全意打造的作品。他們花費了兩年多時間,到14個不同的國家取景,最終拍攝到31種貓科動物。
  • 大型脫貧攻堅紀錄片《激越怒江》今晚播出第四集《峽谷迴響》
    大型系列紀錄片一仗接著一仗打,一個難點接著一個難點攻。大型系列紀錄片《激越怒江》以雲南省怒江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通過兩年的跟蹤記錄、拍攝製作而成。大型系列紀錄片
  • 攝像機也賣萌 偽裝企鵝拍攝BBC紀錄片
    2月11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最新的野生動物系列——3集紀錄片《企鵝間諜》(Penguins - Spy in the Huddle),節目播出後立即引起了觀眾的熱捧,有觀眾直呼:「動物賣萌也就算了,連攝像機都開始賣萌了!」原來為拍攝這部紀錄片,劇組製作了17臺機器企鵝,並在它們身上安裝了50種不同的「眼睛」(鏡頭),然後將這些「企鵝間諜」放入野生的企鵝群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