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海軍——記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

2021-01-08 中國網

南北山分隊官兵正在巡線。陳曉雷/攝

很少有人知道,湘西群山深處駐紮著一支海軍部隊。

這裡懸崖陡峭,叢林茂密,山峰一座接著一座。最近的海岸線距離這裡超過1000公裡,獨特的砂巖地貌與連綿不盡的綠樹是山中僅有的風景。

50多年前,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某臺在這裡成立,一根根數千米長的天線,被橫架在兩座南北走向、相對而立的大山之間。如今,該臺南北山分隊的官兵們駐紮在山巔,守護著這條通信命脈,保障一條條電波傳送至馳騁遠海大洋的艦艇。

「我們維護天線,確保能夠『傳令千裡之外』,但其實遠洋的艦艇並不知道信號從何而來。和艦艇上的戰友不一樣,我們在大山深處當海軍。」在分隊服役時間最長的班長張俊毅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海洋遙遠而陌生,卻讓他們魂牽夢縈。

分隊官兵最喜歡一首名為《心如大海》的歌,其中一句歌詞寫道:「這裡沒有海水託起太陽,這裡沒有海風吹圓月亮……只有藍白相間的海魂衫,抒發我們對大海的聯想。」

南北山分隊戰士維修通信線路。葛愷悅/攝

比起想像中的海風和海浪,南北山分隊官兵更熟悉的是山中的雲海。

夏季的湘西潮溼悶熱,溧水支流穿過,整個山谷被籠罩在白茫茫的霧氣中。天線隱沒進雲層看不清,支撐塔立在懸崖邊,巡線時必須「小心再小心,仔細再仔細」。

「叢林裡什麼都可能發生,每一次巡線都是在『拓荒』。」楊俊毅解釋說,有時一段路幾天前剛剛走過,幾天後就被雜草和滾石吞沒。

山間荊棘遍布,毒蛇和野獸潛藏在看不見的角落。有經驗的老兵巡線時,會帶上一把砍刀開路防身。走到草多的地方,砍刀便發揮出「盲杖」的作用,伸出去試探前方是否有實地。

兩年前的夏天,18歲的新兵鍾華生第一次參加巡線,走過一段山崖時不慎踩空,後背貼著山石向下滑落。身邊的班長死死抓住他的胳膊,用力往上拽,這才得以死裡逃生。

楊俊毅11年前初上北山時,曾數過從山腰營區到山頂北山班一段公路的轉彎,一共48個。大車開不上來,只有越野車能走,但速度必須很慢,以免側翻墜入旁邊的百米深谷。

冬天巡線更困難些。大雪封山時,山頂氣溫低,天線容易裹冰發生故障。平時一周巡線兩次,這時必須每天檢查。

來自廣東湛江的中士黃智堅來到南北山後,第一次見到冰雪。「景色很美,但體驗感不好。」黃智堅笑著說,下雪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擔心天線受凍,裹上大衣衝出門,地面結了冰,整個人都會不受控制地往前滑。

如今,黃智堅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行走辦法」。「用腳後跟在冰面踩出一個坑,可以防滑。」這個被曬得皮膚黝黑的南方95後小夥站起身演示,翹起腳尖往土地裡狠狠跺下去,跺出一個腳印。

2014年年初,黃智堅在南北山過的第一個冬天就遇上了天線裹冰。天線因重量增加垂下來,擦過樹梢,隨時可能燃起火星。

黃智堅爬上旁邊的一棵樹,一隻手抱住樹幹,一隻手揮舞砍刀,砍斷與天線接觸的樹枝。20多分鐘的時間裡,冷風吹得他快要凍僵。在他身下,是幾十米深看不見底的懸崖。

儘管危險,但如今回想起來,黃智堅沒有絲毫後怕。「沒想過害怕,就覺得熱血,很激動。」這個已在南北山待了6年多的老兵自豪地指著巡線路說,「看,這就是我們的『航跡』。」

大隊組織全體新下連戰士參加「走南北山路,踐南北山魂」主題團日活動。秦亞洲/攝

黃智堅遇到過最緊急的特情發生在2018年。他清晰地記得那是1月4日深夜1點,他從睡夢中被電話鈴聲驚醒,收到山下大隊的消息,通知某號天線可能斷裂,需要立刻檢查確認。

掀開被子,黃智堅立即跳下床,披上大衣便與兩個戰友衝了出去。寒氣撲面而來,夜晚的山林黑漆漆一片,只有呼嘯的風聲讓人心慌。

好在冬天沒有毒蛇出沒,黃智堅只需擔心不要滑倒滾下山去。路面結冰,作為班長的他走在最前面,到了最難走的路段,他用嘴咬住手電筒,手腳並用爬過去,再讓戰友踩著他的腳印通過。

那天,平時三四十分鐘走完的路,黃智堅和戰友們走了兩個多小時。等再回到宿舍時,黃智堅打著哆嗦,大衣裡的衣服全被汗溼透了。

「回來後反而不覺得冷了,有些熱血沸騰,畢竟是讓我們去做這麼重要的事啊!」黃智堅自豪地說。經過檢查,天線的確斷裂,而及時確認情況為搶修爭取了時間。

張俊毅隨後加入了這次特情處置。當天天亮後,他和幾個戰友徒步向山林進發,尋找斷裂垂落的半截天線。

「全是平時沒走過的路,就像真正的原始森林。」他們散開分頭尋找,為了防止有人遭遇不測,相約每走幾步就互相喊口號。喊著喊著,真的有人沒了回聲,大家嚇壞了,衝過去才發現,是山石擋住了聲音。

途中,他們遇到過一處近乎垂直的山崖,除了爬下去沒有其他路可走。那時張俊毅的孩子剛出生幾個月,這位年輕的父親看著陡峭的懸崖,頭一次感到有些害怕。

但任務當前,天線必須找到。張俊毅和戰友們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咬牙大喊一聲:「走!」他們蹲下來,將後背緊緊靠在石壁上,一點點蹭著向下挪去。

張俊毅至今能回想起那個場景,山谷和密林就在腳底下,不能低頭看,「看一眼就腿軟。」「當時我就想,如果犧牲了能不能評個烈士。」如今他笑著回憶說。

天線在第二天下午被找到,這次特情處置也成了分隊歷史上一次「大事件」。官兵們用「玩兒命」的勇氣證明,「山裡的海軍同樣可以上『戰場』」。

「我們就像艦艇的眼睛,到了遠海,我們的信號就是指引他們一舉一動的方向,所以絕不能出差錯。」張俊毅說,這是一代代南北山官兵的共識:務必守好通信陣地。

2008年特大冰雪災害襲來,南山的某點天線從支撐塔上跳槽。當時的南山班班長玄豐文頂著風雪爬上塔架,進行搶修。為了保持手感,他摘掉了手套,等下來時,雙手已被寒鐵粘得血肉模糊。

兩年前,南北山官兵的堅守與奉獻終於得到來自大海的回應。一名在艦艇上服役的班長前來交流學習,他動情地說:「每次在海上孤零零飄著,收到你們的消息都像吃了顆定心丸,覺得特別安心。」

這句話成了分隊官兵們最自豪的事。每每和人提起,他們都爭先恐後地「炫耀」,那位班長還把一瓶山裡的泉水帶到了軍艦上,跟隨戰艦遠航。

艦艇班長的到來,印證了分隊長楊力心中「堅守深山的意義」。

原本,楊力嚮往的是海軍陸戰隊。他渴望槍林彈雨的部隊生活,2009年下連隊時,他坐車進山,「越走越絕望」。

「到海軍誰不想上艦艇?在山裡一點也不威風!」楊力記得,下連的第二年他上南山班,大年初二的晚上水管壞了。他和戰友們搶修到深夜兩點,正巧看到很遠的縣城上空在放煙花。站在寂靜的山間,楊力感到格外落寞,心中怨道:「老子怎麼當兵到了這麼個破地方。」

一位老班長改變了他。上山第二年,那位班長退伍,臨走前拉著楊力把每一個天線點細細檢查了一番,邊走邊交待注意事項,整整說了半天。

「事無巨細,就像媽媽一樣嘮叨。他把這些託付給我,我答應他會守下去,讓他放心。」楊力被觸動了,他感到一種「堅守的責任」。那天之後,他決定轉士官留下,「守好遠方的海」。

「這就是傳承,一代人影響下一代人,心甘情願地守在這裡。」張俊毅明白這種感受。初來南北山時,內陸地區長大的他抱怨看不到海。老班長張順祥指著天線告訴他,這裡直通遠海大洋,「沒有我們,軍艦去不到海上。」

黃智堅在湛江見過軍艦,但從沒上去過。成為海軍後,有親戚朋友不解,笑著調侃他:「去山裡做海軍,連艦艇都沒碰過嗎?」

「他們笑就笑吧,我也不會去解釋什麼。」黃智堅說。事實上,連附近縣城裡的人都不知道這裡有一批海軍,「有人衝鋒在前,就有人隱於幕後,我們做個『幕後英雄』就好啦」。

但這群深山水兵最牽掛的依然是海洋。沒事的時候,他們就看看短視頻新聞,最喜歡看艦艇出訪的畫面。黃智堅在手機上下載了一部《紅海行動》,戰艦撤僑的一幕他反覆刷了10多遍,「每一次都看得想哭,那是我們送出去的艦艇啊。」

分隊所屬一營營長周笑認為,是一種難言的認同感打破了山與海的界限。「穿著這身海軍軍裝,我們用我們的方式馳騁海洋。」他用一句話總結,「我們『與有榮焉』。」

今天,中國海軍的航跡正在向更遠處的深藍海域不斷延伸,而南北山分隊官兵的腳步卻一直走向大山深處。

快遞無法抵達這裡,只能寄到山下,再由外出回山的車捎上來。山頂的南、北山班幾乎沒有信號,只有一臺電視,能夠收到兩三個頻道。

在山上待了11年,楊力下山的次數屈指可數。除了休假回家路過縣城,他很少來逛。

「沒什麼好逛的,下一次山太麻煩了。」楊力說。從山上坐車到最近的縣城,最快也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

更多的時候,漫長山路帶來的是與外界的脫節。一年大雪封山,張順祥與三個戰友在北山班待了3個多月,回到半山腰的營區時他興奮地大叫:「好多人啊!」另一名戰士曾站在縣城的公交站牌下茫然不知所措。兩年沒下山,他早已忘記了熟悉的公交路線。

「有時和以前的同學聊天,發現他們討論的電影我都沒看過,慢慢就不想聊了。」楊力開玩笑說,「大家好像有了代溝,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裡。」

南北山帶給了楊力另一種「成長」。儘管不了解流行文化,但他現在會自己修水管、修電視、刷牆、養雞和羊……輪值南、北山班時,他給班裡的戰士們做飯,如今分隊官兵們的手藝,幾乎都是跟他學的。

張俊毅的變化則更大一些。初來時,他靦腆、害羞、不願講話,山中的寂寞時常讓他憋得難受,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很快,張順祥發現了張俊毅的苦悶。這位以「話癆」著稱的老班長開始拉著張俊毅聊天,從出生聊到現在,專挑自己的囧事講。慢慢地,張俊毅被張順祥的快樂情緒感染,也學著敞開自己。如今,他是分隊最「能聊」的人之一,哪個新兵話少,他就主動湊上去關心問候。

「這是老班長告訴我的道理,學會和環境相處,我們才能戰勝自己。」現在的張俊毅慶幸當初來了南北山,「在這裡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

楊力認為,在山中待久的人會有一種共性。「我們能吃苦,能忍耐,用自己的方式適應生活。」他解釋說,「是這個地方塑造了我們,將來如果要離開,大家也會記得南北山的精神。」

他們討論過離開南北山後的生活,大多數人想的第一件事,是去「看一看大海」。

「很多人到退伍了都沒看過海,這似乎是大家的執念。」張俊毅說,但他承認,在山中待久了會衝淡對海的嚮往。「比如剛來時就想去海上,現在希望能在這裡多待幾年。」

每年退伍之際,是南北山最傷感的季節。臨行的老兵痛哭流涕,參加完最後一次巡線,一定要親手在山上栽下一棵樹。

很少有人分得清哪些是「告別樹」。老兵們會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在樹上掛一個小卡片。有時,張俊毅會在幾個月後的巡線途中發現這些樹和卡片,卡片上有的寫著抱怨班長批評自己的話,有的則是一句很簡單的囑託:「替我照顧好狗。」

一年,一位老兵因工作調整離開了南北山。北山上僅有的一戶農家要來他的電話,老奶奶哭著在電話這頭問:「你什麼時候回來?」老兵在電話那頭泣不成聲。

張俊毅不敢想自己退伍時的場景,「太難過了,不能提這個事,我好像已經和這裡融為一體了」,這個愛笑的大男孩忽然紅了眼圈,聲音有些哽咽。

周笑是為數不多「還沒退伍就見過海」的人。前年結婚度蜜月,他專門去了趟青島海邊,但「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水不是深藍色的。」

他還去了海軍博物館,想要看一看艦艇長什麼樣。但看了後又有些後悔,「媳婦兒問我艦艇上的零部件,我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周笑害羞地笑了,承認「有點尷尬」。

為艦艇保駕護航11年的張俊毅至今沒見過大海。離海最近的一次是在杭州,他去西湖玩,覺得「水質不好,沒我們山裡的乾淨,人也多」。

如今,張俊毅收藏了一塊巡線時撿來的山石,黑色的,很漂亮。「等到退伍後可能會去看海吧,我要帶著這塊石頭去。」張俊毅偶爾也想像以後的日子,「這塊石頭能夠證明,我曾在山裡當過海軍。」

相關焦點

  • 海軍某訓練基地靶標保障大隊聚焦實戰構設演訓環境
    前不久,南海某海域,一場實兵對抗演練激戰正酣。參演艦艇發現空中目標後,迅即進行處置。此時,又有兩架「敵」機從不同方向呼嘯而來。特情接踵而至,艦艇指揮員只能臨機變換策略緊急應對。「3架『敵』機突襲的背後,是大隊運用新型靶機模擬空中攻擊的新突破。」
  • 有志青年,海軍參謀部向您發出「邀請函」
    有志青年,海軍參謀部向您發出「邀請函」 微信號:rmhjwx
  • 海軍參謀部組織領導幹部開展警示教育
    9月4日至11日,海軍參謀部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和駐京直附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分7批赴北京市全面從嚴治黨警示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引導大家充分認清逾規破紀的嚴重危害,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嚴格律己修身、強化使命擔當。展覽以「總書記的告誡」開篇,以總書記重要論述為主線,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偉大成就。
  • 中國海軍陸戰隊特戰隊員抓繩攀爬上艦
    中國海軍陸戰隊特戰隊員抓繩攀爬上艦 (1/3) "← →"翻頁
  • 臺媒:臺「海軍司令部」證實美海軍陸戰隊已經抵達臺灣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司令部」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已經應臺軍邀請抵達臺灣,今天(9日)起連續四周,將在高雄左營教授臺海軍陸戰隊、兩棲特勤中隊有關突擊舟、快艇滲透作戰的課程。報導稱,這是臺軍與美軍等軍事互動因新冠肺炎疫情管制中斷後,恢復運作的首例,預計美軍各項在臺小部隊操演可能按照這一模式逐步恢復舉行。
  • 「魚鷹」替代「灰狗」,美國海軍艦載運輸機上新了
    據美國海軍官網6月23日報導,美國海軍首架CMV-22B「魚鷹」已經抵達北島海軍航空站,正式開始服役。美國海軍計劃從2020年-2028年,將目前承擔艦隊遠程運輸任務的C-2A「灰狗」全部替換為CMV-22B「魚鷹」。
  • 1700人、8個海軍基地,寮國海軍,是怎樣橫掃「蒙古國海軍」的?
    相信很多人聽過,「于謙的老丈人是蒙古國海軍總司令」這個段子。蒙古國由七個人組成的海軍編制,網友戲稱為「七武海」。當然,所謂的「蒙古國海軍」其實壓根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軍,蒙古國是傳統意義上的內陸國家,別說沒有海洋,就是連通往海洋的航道都沒有。
  • 「歐洲野牛」已成中國海軍利器
    文 | 笑 飲 「海軍某登陸艦大隊拓展氣墊艇作戰使用邊界條件——突破極限 向戰衝鋒」,這是昨天(8月16日)《解放軍報》頭版的一條特寫,配的圖是一艘高速奔襲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
  • 海洋日報|中國海軍西安艦與埃及海軍舉行海上聯合演練
    國內時事1.中國海軍西安艦與埃及海軍舉行海上聯合演練當地時間8月19日上午,中國海軍第三十二批護航編隊西安艦圓滿完成為期4天的技術停靠,駛離埃及亞歷山大港,並位亞歷山大港以北海域與埃及海軍「阿拉法特」號護衛艦舉行了海上聯合演練。
  • 英國海軍遠東艦隊覆滅記:日本損失3架飛機,幾乎全殲皇家艦隊
    12月10日,在馬來亞海戰中,日本以損失3架飛機的代價,覆滅了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馬來亞海戰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單獨的飛機,來擊沉處於公海上並處於戰鬥狀態的主力艦,這一仗讓所有人明白原來巨艦大炮不如飛機,制海權不行了,海空權才是王道,航母才是王,這個戰役爆發的關鍵原因在於,沒人知道世界上居然有航程400海裡的飛機。
  • 組圖:海軍某航空兵師運8反潛機巡邏海疆
    組圖:海軍某航空兵師運8反潛機巡邏海疆 2020-12-31 軍網英文
  • 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司令員名單 簡歷資料
    這位昔日的戰鬥英雄擔任此職,直到今年8月被任命為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  今年8月31日,據媒體報導,陸軍司令員韓衛國出席北京衛戍區第九次黨代會並講話,這是他首次以這一新職務亮相。  沈金龍,1956年10月生,上海浦東人,擁有海軍中將軍銜,曾任海軍旅順保障基地司令員、大連艦艇學院院長、海軍指揮學院院長等職務。2014年8月,由他擔任編隊指揮員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美國夏威夷參加了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同年12月,他出任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直至今年成為第一位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海軍司令員,而由艦隊司令員直升為海軍司令員,也是歷史上首次。
  •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Navy Seals)資料(組圖)
    2004年4月16日,海軍特種部隊指揮部計劃在佛羅尼亞海灘建立現代化的海軍兩棲基地,其職能是為海軍特種部隊的任務做戰前準備,分派行動任務,以及研究特種兵作戰理論和戰略戰術科學。由於隊徽很像某啤酒廠牌的標籤,所以海豹隊員都戲稱它為"百威徽章"。海錨代表美國海軍,老鷹則代表美國自由的精神,槍象徵著捍衛美國的堅定信念,魚叉則代表海豹蛙人在海上戰鬥的本能。起源海豹特種部隊的起源可追溯至二戰時期的偵察與突擊部隊(S&R)和海軍戰鬥爆破隊(NCDUs)。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他說,要做好教育扶貧,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後,學一技之長才能有更好保障。山與海的距離有多遠?打開地圖,距離安徽省金寨縣最近的海岸,也在千裡之外。曾幾何時,對於生活在大別山腹地的貧困群眾來說,山的那邊還是山。走出大山,是一代又一代山裡人的夢想。山與海的距離有多遠?
  • 俄羅斯為何在蘇丹設立海軍基地
    新設基地用於保障俄羅斯海軍  根據俄方公布的協議草案,俄羅斯將在蘇丹設立海軍保障基地,主要用於艦船維護和物資補給,最多允許停泊4艘艦船,且常駐基地俄軍不得超過300人。  在他國領土上設立海外軍事基地,基地所在國出於國內和國際政治考慮,都會對基地的用途、規模等方面作出明確限制,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 海軍也潮流!微博微信霸屏 傳播海軍正能量
    編隊接令後千裡駕艦救漁民,當直升機運送醫護人員至漁船上方,機組救生員戚德柱安全有效保護醫護人員索降的畫面被海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發布後,一時好評如潮,有形的激勵也讓戚德柱工作幹勁更足了。通過海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展示護航官兵風採,也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了萬千學子。4月中旬,大慶艦通過網絡陸續收到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學生的來信,信中都表達著同樣的心聲:「為中國點讚!為中國海軍點讚!
  • 群鷹展翅獵海天 海軍某團組織大型特種機開展飛行訓練
    連日以來,我國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組織多機大型特種機開展跨晝夜飛行訓練,積極探索自身裝備的戰鬥力極限,努力提升打贏部隊航空反潛作戰能力。 長航時、跨晝夜飛行訓練對空勤人員的技戰術水平和裝備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極高要求。訓練之前,空勤人員利用座艙實習和地面演練等時機加強機組協同配合,針對海空可能出現的特情進行預演預測,並制定處置方案。
  • 美國海軍陸戰隊確認參與「下一代班組武器」計劃 取代M27步槍
    近日,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確認,將參與到美國陸軍主導的「下一代班組武器(NGSW)」計劃。此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曾經口頭表示參與NGSW計劃,通過對未來作戰任務進行自上而下的理論評估之後,認為單兵武器系統進行變更後,會提高步兵分隊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