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上演的經典歌劇《奧涅金》堪稱莫斯科大劇院最引以為傲的「鎮院之寶」。
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 由莫斯科大劇院帶來的的柴科夫斯基經典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4月24日晚向北京觀眾展示了"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的精良水準,也由此開啟了莫斯科大劇院有史以來規模最盛大訪華演出的序幕。
絕對驚喜:最新版本不落俗套
莫斯科大劇院素來以「俄羅斯舞臺藝術的博物館」的稱號而聞名於世,其深厚的藝術積澱和海量的劇目儲備令人嘆為觀止。24日晚上演的經典歌劇《奧涅金》最初的首演之地正是在莫斯科大劇院,堪稱該劇院最引以為傲的「鎮院之寶」。但是,可千萬別以為莫斯科大劇院此番帶來的是一個老掉牙的「老古董」,殊不知,此次上演的《奧涅金》乃是俄羅斯新銳導演迪米特裡·契亞尼科夫於2006年執導的最新版本,而這個誕生僅4年的新《奧涅金》一舉取代了過去上演了40年的老《奧涅金》,並在巴黎、東京、義大利的多次巡演中獲得極大成功,此番更為北京觀眾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新版《奧涅金》中沒有了以往不斷變換的客廳、宴會、臥室、樹林等等場景,而是將所有戲劇衝突放到了一個宴會大廳中進行,整個舞臺從臺口開始被封的嚴嚴實實,演員上下場都是通過客廳一側和後方的門進出,而舞臺中央則被一個巨大的桌子佔據。在這樣一個相對集中、封閉的空間內,觀眾的所有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到了演員身上,對於一部著重表現內心情感的歌劇,如此的設計也為演員的表演拓寬了空間,沒有了過多的舞臺程式化動作,每一個角色都呈現出如電影般自然、真實的表演方式,讓人很容易與故事本身拉近距離,與故事本身融為一體。雖然將故事的情境「化繁為簡」,然而這一版《奧涅金》被評論界認為是「最貼近柴科夫斯基精神內涵的版本」,一個抽象濃縮的「彼時彼地」也正是新版《奧涅金》的絕妙之處。
獨一無二:導演給故事蓋上封印
雖然所有的故事發生在同一個場景中,然而舞臺布景的設計卻是可謂「簡約不簡單」。正如導演契亞尼科夫所言:「這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舞臺,模糊了時間、歷史和環境,展現出外部世界不曾存在的美好生活,讓故事如同被蓋上了封印一般在這個大廳中發生,柴科夫斯基的歌劇不僅僅是對普希金小說的複述,而我們新版本也不僅僅是對柴科夫斯基的複述。」觀眾在演出中看到,舞臺四壁的窗扇儼然成了燈光師手中的調色板,變幻無窮的燈光與投影營造出俄羅斯四季的不同質感,以及晨曦、午後、傍晚、雨夜的自由轉換,讓觀眾恍若就在故事的舊夢之中。而看似簡單的桌椅也成為了導演的「利器」,出色的空間調度將導演的深厚功力展現無餘。尤其是人物在舞臺上所處的位置,也因為那一張大餐桌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具有戲劇性。這個桌子被導演稱為 「世俗之桌」,是當時社會規則的絕妙暗示。當女主角達吉亞娜從最初的遠離桌子而站到最終從容自如的落坐,似乎正暗示了一個女人脫胎換骨的成長與蛻變。導演契亞尼科夫對此的解讀是:「那個真實的達吉亞娜,仍然深深地隱藏著自己,在其新生活中還是或多或少地屈服於某種壓力,仍需要同其他所有人一樣,圍桌而坐。」
可圈可點:演員表現出色
劇中的幾位演員同樣有不俗表現,無論是唱功還是表演都可圈可點。特別是女主角達吉亞娜的扮演者艾卡特琳娜·謝爾巴申科,她的音色明亮、細膩,在溫暖中又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張力,讓聽眾仿佛聽到了在平靜海面下面潛藏的洶湧暗流。作為BBC卡迪夫聲樂大賽2009年的新料冠軍,謝爾巴申科再次完美的向中國觀眾展現了自己的演唱實力,而她的表演同樣遊刃有餘,從少女時代的懵懂、羞澀到成為貴婦人後高雅、從容、淡定,在不落痕跡中完成了一個女人的華麗轉變。在那段著名的長達13分鐘的「寫信場景」詠嘆調中,她精湛的表演更是讓人為之動容。
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在演出中也展現出成熟而從容的一面,音色溫暖,表現張弛有度,將柴科夫斯基的這部鍾愛之作演奏得分外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擔任指揮的亞歷山大·波利亞尼什科,正是在大劇院開幕演出中擔任馬林斯基劇院訪華演出的指揮,此次他的激情與實力也再次為歌劇《奧涅金》增添了亮色。
據悉,莫斯科大劇院特別為此次演出配備了兩套主演班底,《奧涅金》將一直持續演到27日。在之後的歌劇節中,國家大劇院還將陸續推出《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等一系列經典劇目的全新版本。如果說《奧涅金》的到來是國家大劇院與世界頂級劇院間的一次難得的交流與對話,那麼接下來的幾部歌劇則將匯集全球各國的一線藝術家共同打造,在歌劇的製作方面更好的實現同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