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就是說: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保證自己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但是,人生的很多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正如「費斯汀格法則」所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剩下的90%則因你的情緒、態度和應對方式決定。」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福禍無門,唯人自招!所以,老祖宗告誡我們「悔前莫如慎始」,即: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免得事後後悔。
曾國藩也有意思相仿的話——「事前加慎,事後不悔」,只有事前小心謹慎對待,事後才不至於後悔不已!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做人不要一意孤行,聽人勸吃飽飯,我們要多學習老祖宗留下的良言。
明代呂坤的《呻吟語》是一部啟人心智、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處世奇書,書中有很多慧言慧語。其中,有這麼三句話,告誡大家要小心慎重對待三件事,免得後悔!
1、人休不擇就交,
釋義:做人,不要不加選擇的交朋友;
人是社交動物,交友也是本能,就像吃飯和走路一樣;但是飯不能亂吃,路也不能亂走,同理交友也不能濫交。君子慎交,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有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所以,我們要多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少交諂媚逢迎的朋友、陽奉陰違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
「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這是曾國藩的交友觀,所以他一輩子堅持「交際之道,與其失之濫,不若失之隘」(朋友在精不在多)的原則,而且他從交好友過程中受益無窮,成就了朋友,也成就了自己的功名利祿。
常言道「成也蕭何敗蕭何」,朋友可以幫助我們,也可以害我們。所以,人休不擇就交,要慎重交友,有所選擇的交友!我們可以借鑑一下古人的「八交九不交」原則:
八交: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佔便宜者。
2、話休不想就說,
釋義:說話,不要不想就說出來;
人,長著兩個耳朵,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卻只有一張嘴,為什麼?有一種解釋:造物主想讓人類少說多聽,這樣才能福多災少。當然,這只是一種玩笑話,但細思還有些許道理。
老祖宗一直苦口婆心告誡我們要少說話,因為言多必失,禍從口出。比如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鬼谷子·中經》:「言多必有數短之處」,《治家格言》云:「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等等。
曾國藩甚至說「多言」是招致失敗的兇德,所以他極力提倡「群居守口,獨居守心」:與人相處時候要管好自己的口,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千萬不能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管控好自己的私心。
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因為吃錯飯只是吃小虧,而說錯話,得罪了他人,很可能招致大禍。所以說,事前慎重,事後不悔,說話前要多過過腦子,三思而言,免得招來禍患而後悔!
3、事休不思就做,
釋義:做事,不要不假思索就去做;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我們越是著急忙慌,不假思索做事,越是漏洞百出,越是錯誤連連;我們越是心平氣和,不急不慌,百步穿楊,反而能夠將問題思考清楚,有的放矢,然後一做一個準!
古人非常講究「定靜安慮得」五字,即:「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個人,志向堅定了,做事才能沉靜不急躁;做事沉靜不躁,心態才能安定平和;心態安定,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最終才能有所收穫。
遇到事情,先不要急於去做,思慮周詳,找到關鍵點,然後再去做,正如曾國藩所說「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企業家雷軍說:「不要用戰略上的勤奮掩蓋戰術上的懶惰」,這句話讓那些「低質量勤奮」的人們醍醐灌頂,真可謂是一針見血。做事,不光要靠勤奮,還要多懂腦子,想好後再做,比盲目做事更合理,更事半功倍。所以,人們常說「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選擇大於努力」等等!
打仗,要「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做事,要深思熟慮後再去行動,千萬不能不假思索就去做。人類有兩件法寶:第一是時間,第二是腦子,帶著腦子去做事,做事效率更高,結果往往也更好!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做長遠的考慮,那憂患一定近在眼前!所以說,我們要熟記老祖宗的良言——話休不想就說,聽人勸吃飽飯!
《省心錄》:「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即:少說話、慎重說話,慎重交友,就可以沒有悔恨,可以避免憂愁和屈辱。三思而後行,也可以少犯錯和少悔恨!所以,請大家記住老祖宗的三句話——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想就說,事休不思就做,事前慎重,事後不悔!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最欣賞那句智慧古語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