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簡七小助手
還有一個月不到,就要回家過年了,昨天我接到媽媽的電話,直切主題:
「又到年底了,你今年存了多少錢?」
「馬上30了( 實際26歲 ),想過買房嗎?什麼時候結婚呢?」
「你都工作3年了……」
每到年底這個時間,都逃不開家裡的念叨,之前總有各種理由搪塞過去。
但這次,我沉默了。
感覺這一年過得好快,是不是一眨眼,真的就30歲了呢?工作已經3年,不僅沒有存款,還有一屁股分期的帳單。
「存了一點,存了一點,我有事先掛了。」
掛掉電話後,我開始慌了。
01
給銀行「打黑工」,就是我本人
想想大二的時候,我有穩定的實習工作,月入4000,基本都不用找家裡要零花錢。
畢業轉正後,工資也漲一點了,感覺賺錢也不難嘛,於是開始了無節制地花錢。
先是辦了好幾張信用卡,過著「偽精緻」的生活,接下來又掉進了遊戲的坑,開始「氪金之路」。
過了1個月,想起來要交房租了,現金歸零,但怎麼也不能找家裡要吧。
於是,微粒貸、借唄、信用卡,閉著眼睛花,閉著眼睛分期,各種騷操作……
給銀行「打黑工」,就是我本人了。
02
這一個月,我白來了
給自己的錯誤復盤總結,誰不會呢?但沒有行動,並沒有什麼X用。
好,行動吧。
最近基金這麼火,我要多養幾隻好基,一夜「變富」!
於是,我厚著臉皮,追著艾小白,「我該買哪只基金?我今天可以買嗎?教我理財吧!」
「你這一個月,白來了。」
先問問自己:
你有閒錢嗎?
你還清信用卡了嗎?
算過還有多少期能還清嗎?
「你現在最主要的目標是,先理清自己的負債狀況,再來考慮投資理財。反思一下,你的錢,到底去哪了?」
我不知道,真的。
最近兩年,好像長大了一點,不再追求看似「精緻」的生活,也不會為遊戲拿頭氪金。
可明明「節流」了,為什麼感覺信用卡一直還不完呢?
03
面對疾風吧
「別想了,數據會給你答案。」
第1步:整理年度帳單
「支付寶年度帳單」的截圖,每年都會在朋友圈掀起一場「凡爾賽大賽」,我先打開看了看,給我總結了啥。
我的年度詞:自在人生,還蠻諷刺的。
支付寶搜索「年度帳單」即可查看
帳單還是比較合理的,我一般用支付寶來點外賣,淘寶買些日用品(還有1臺免息分期的手機),點開支出分類,也能夠清晰的知道錢主要花在哪裡。
而「轉帳紅包」中,大部分只是資金流轉,沒有真正的消費。算下來,支付寶的年度消費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不過,2/3的消費是通過「花唄」。
重頭戲來了,我打開了「微信年度帳單」,吃了一驚。
(打開微信-我-支付-錢包-帳單-統計-年帳單,即可查詢)
微信帳單只粗略的分了4類,點開無法看全年的消費明細,直接進入了12月度消費詳情。
點擊「其他」,查看個人資金流轉詳情。(不計入收支統計)
這兩個數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2020年光「信用卡還款」就有將近6萬。
另一個數字,零錢通轉入3萬。
雖然設置了每月工資日自動轉入2000,但每月信用卡、花唄的還款壓力,加上零錢通中的錢,花起來太方便了......
有「存款」意識,但實際存款0,很真實了。
第2步,算清信用卡帳單
這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氣。
之前,每月到了帳單日,就會習慣性「分期」,也不看條款,直接選3個月到24個月不等。
結果,2元的消費也被分了6期,產生了大量的手續費。更重要的一點是,一直在「欠錢還款」的狀態。
算了下,發現:
信用卡1:1.7萬元分了6期,還剩2期,手續費768元。
信用卡2:1.2萬元分了6-12期不等,最多還剩3期,手續費698元。
花唄:1.3萬元分了6-12期不等,最多還剩11期,手續費90.36元。
光手續費高達1556元!
「閉眼」花錢、分期的慣性,一旦養成,它帶來的延伸效果就是加長了「負債」的行程。
這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樣的慣性在你意識不到的時候,就在悄悄瘋狂滋生,一旦剎不住車,就很容易駛向財務懸崖。
我立馬製作了自己的還款計劃表:
(後臺回復」譁啦啦「,獲取表格)
同時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每月拿出可用工資的10%,堅持定投極簡組合。當作是一個不可直接消費的儲錢罐。
信用卡雖好,可不能再分期了。
04
原來,我已經在理財了
下午剛和媽媽攤牌了,終於有底氣告訴她這一切。
掛了電話的我突然意識到,這樣一個動作,不正是理財嗎?
理財並不只是「賺錢」而已,把錢理清楚,才是理財最關鍵的第一步。
先明確一個理財目標,再付出行動,簡單、有力。
就現在,和我一起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