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陽光女孩」:4年助近3000名殘疾人就業

2020-12-0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輪椅上的「陽光女孩」:4年助近3000名殘疾人就業

  近日,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名單公布。來自深圳市的辛鈞輝、張瑩瑩家庭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31歲的張瑩瑩是深圳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小時候罹患的小兒麻痺症讓她的下肢幾乎喪失了行動能力,從小到大都只能坐在輪椅上。但樂觀的張瑩瑩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大學畢業後,她通過自己創業,成立了專門的殘障者就業創業孵化基地,4年下來,一共幫助了近3000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

  「要幫助更多殘疾人」

  在張瑩瑩的記憶裡,她童年都是在地上爬行,那對她來說是一段難忘的回憶。但幸運的是,身邊的人都給了她足夠的關愛。

  張瑩瑩特別喜歡南方的氣候,所以大學也選擇在廣東就讀。「從小到大我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尤其是在上學期間,從住的地方到教室,每天都有我們班的男同學專門背我上學。下雨的時候,大家更是會小心翼翼地保護我。」

  張瑩瑩說,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要做一些事情,讓這個社會變得更溫暖。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不易,懷著這份初心,她決定大學畢業後也要從事助殘工作。2012年至2016年,張瑩瑩先後去過甘肅、四川、雲南、湖南等地開展殘障人士就業指導培訓,這讓她在幫助殘障人士就業方面收穫了豐富的經驗。

  在深圳,張瑩瑩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包容和對殘疾人的關愛。她更加堅定信心,要讓更多和她一樣因為肢殘面臨就業難題的群體能夠得到幫助。

  殘友就業也能「高大上」

  2016年,張瑩瑩與三位殘障朋友創辦了深圳市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為殘友們提供專業培訓、心理輔導、就業輔導等服務,並創辦科技助殘就業企業,員工90%以上是殘障人士和殘障兒童家屬。不過,創業初期是艱辛的,張瑩瑩經常自掏腰包貼補項目。

  好在當地有關部門及時向她伸出援手。2018年,張瑩瑩與深圳龍華區殘聯籌劃創建了龍華區殘障者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項目——「龍華IC愛創空間」,這個孵化基地專門針對殘障人士進行就業和創業培訓

  以盲人為例,過去,盲人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盲人按摩。「我和很多盲人交流過,多數人很不自信,他們不敢和更多人交流,因為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張瑩瑩決定打破這個規律,他們為盲人提供了盲人呼叫中心、化妝師、講師、程式設計師、話務員等10餘種崗位,讓很多盲人實現了多選擇就業。

  目前該孵化基地已經孵化殘障人士創業企業和社會組織13家,真正實現殘障者創業帶動就業。在張瑩瑩的推動下,有近3000名重度殘障者實現了居家就業,並有了穩定的收入。

  張瑩瑩說,網際網路給殘障人士提供了全新的就業途徑,只要肯學習,在網上輕輕點擊滑鼠,通過網際網路渠道,哪怕足不出戶,同樣可以實現就業並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

  此外張瑩瑩團隊還開展了殘障人士英語班,幫助殘障人士提升英語水平,走進外企。2年下來該班一共培養了50位殘障人士,其中有10位殘障人士順利進入外企工作。

  助殘路上收穫愛情

  「幫助殘疾人就業,關鍵是要打破他們的『心理魔咒』,首要的是讓他們獲得就業的信心。」張瑩瑩說,有時為了說服一名殘疾人出來工作,她要花上很多天;而要讓這名殘疾人具備就業能力,又要花上幾個月。一旦一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不僅個人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整個家庭也會變得陽光起來。每次看到這樣的案例,張瑩瑩都鼓勵自己,哪怕苦點、累點,也是值得的。

  這些年下來,張瑩瑩團隊積極為心理障礙人士提供心理諮詢,促進殘障人士主動融入社會,並開展殘障者創業服務、殘障者心理輔導、殘障者志願法律諮詢等行動,累計受益3萬餘人次。

  身殘志堅的張瑩瑩也在深圳工作期間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的丈夫辛鈞輝出生在江西一個農村家庭,2歲時面部燒傷留下了疤痕。他努力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做起了律師,同時積極為殘障群體和遭受工傷工人提供法律援助,7年時間累積服務殘障者1萬餘次。張瑩瑩與辛鈞輝在一次助殘活動中認識,因為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和共同的話題,兩人走到了一起。如今,他倆組建起了幸福家庭,有了兩個孩子,生活幸福美滿,夫妻倆相互扶持,一起投身公益事業。

  「要把正能量帶給全社會」

  張瑩瑩經常跟殘友們說,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但首要的是,殘友們要能邁出第一步——走出家門。

  張瑩瑩經常拿一名年輕女孩小麗(化名)的故事來鼓舞其他殘友。小麗是一名重度致殘人士,她的父親聽力殘疾、奶奶肢體殘疾,她自己又因車禍致殘,這樣的經歷給她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常年把自己關在家裡。

  張瑩瑩決定幫助小麗走出陰影,她主動走近小麗,帶她一起走出家門,並參加社區活動,在活動中小麗逐漸發現,原來很多肢殘人士不僅可以照顧好自己,還能就業,甚至能參加公益活動幫助到別人。在張瑩瑩的鼓勵下,小麗接受了半年的就業培訓,最終找到了一份物業公司的工作。家庭有了收入來源,小麗也走出了曾經的心理陰影,變得自信、陽光起來。「一個家庭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沒有比這更讓人開心的事情了。」 張瑩瑩說。

  「我希望把這份正能量不只是帶給我們的殘障朋友,更是帶給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張瑩瑩表示,自己的助殘之路不會停止,她希望幫助越來越多殘友實現有尊嚴地就業,實現人生價值。為此,她還有一個3年規劃,希望3年內能幫助1萬人參加就業培訓,並讓至少80%的人員能實現就業。「我們也希望探索出一條更適合殘障朋友們就業的道路。」 張瑩瑩說。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輪椅馬拉松「長」跑 殘疾人上演「速度與激情」
    紅網時刻長沙12月3日訊(記者 胡芳)寒風冷雨中,30餘名殘疾人選手,在2公裡的賽道上你追我趕,奮力向前,划動輪椅衝向終點……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一場「輪椅量天下,暢行無障礙」輪椅馬拉松健身賽在長沙市雨花區拉開帷幕。
  • 盤州市:「陽光工程」助就業 黃粉蟲變「致富蟲」
    近年來,為維護社會治安,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盤州市下大力度開展禁毒工作取得成效,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難點,實現吸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戒毒所內脫毒、所外脫貧。」  為有效降低復吸率,解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的就業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 融合賦能,天橋為殘疾人澆開「幸福花」——濟南市殘疾人「閉環式...
    在基層黨委和殘聯組織的支持配合及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下,天橋殘聯打破思想壁壘,吸納轄區近百家企業,創造性地建立了濟南市首家助殘聯盟——天橋區(金鳳凰)助殘聯盟。助殘聯盟堅持「助殘共促、事務共商、活動共辦、公益共助」的工作方針,聯合工商聯商會協會、愛心企業、社會組織、文藝團體等力量,定期開展共辦活動,就近服務、就近發揮作用,在社會層面打造公益助殘服務體系框架。
  • 129個「殘疾人之家」幫扶千人就業,小康路上的希望之家
    過去幾年時間裡,有著24.4萬殘疾人的常州市共建成「殘疾人之家」129家,直接幫扶千餘名殘疾人穩定參與輔助性就業;打造的資源調配中心已與30家企業溝通項目,不斷擴充適合殘疾人的生產加工項目。在廣泛聽取殘疾人心聲和訴求的基礎上,市殘聯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創新性打造「小菜園」扶農助殘就業項目,將扶持農村困難群眾和幫扶困難殘疾人就業深度融合。目前已成功布點15個試點經銷站,81名殘疾人實現就業,人均月增收1000元左右,實現了扶農、助殘、惠民三方利益最大化。「我是殘疾人,深深知道殘疾人求職就業的艱辛。」
  • 開州區中和鎮三舉措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
    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96萬元,惠及一二級重殘人員6209人;實施醫療救助842人,補貼參保資金21萬元,發放藥物救助金4萬元;籌資3020元為302名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實施大學生生活救助1人3000元。發放殘疾人機動車燃油補貼3戶780元,開展防汛救災應急幫扶3戶,捐贈資金5700元。二是改善生活條件。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2戶,補助資金2萬元。發放輪椅22輛,盲杖1根。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吉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近年來,農安縣殘聯圍繞殘疾人創業就業和脫貧增收的需求,結合縣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實際,委託社會培訓機構,對全縣有各類培訓需求的殘疾人,開展了種植業、養殖業、手工製作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培訓。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60萬元,培訓3000餘人,達到了「培訓一人,受益一家,帶動一片」的理想效果。藉助在40個貧困村發展的43個產業扶持項目,共安排230名貧困殘疾人就業。
  • 9名殘障人士進站受阻,「電動輪椅」能否上地鐵
    原標題: 9名殘障人士進站受阻,「電動輪椅」能否上地鐵11月13日上午9時,9名依靠輪椅出行的脊髓損傷殘障人士,在駕駛裝有電動車頭的輪椅進入上海軌交3號線寶楊路站時遭拒。這番遭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駕駛裝有電動車頭的輪椅能不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申城軌交拒絕其進站乘車是否有依據?殘障人士的無障礙出行如何保障?
  • 鄧梅:雖然殘疾但不當「廢人」 輪椅上辦起家政公司
    資料圖    華龍網11月24日18時30分訊(記者 李華僑)10年前一場意外交通事故,導致本來是公司白領的鄧梅高位截癱、一級傷殘,讓正在事業上春風得意的她受到嚴重打擊。最終,在家人的悉心照料和她的頑強堅毅下,她接受了現實。在接受近16個月的治療後,鄧梅堅強面對,重新「站」了起來。近日,鄧梅入圍了2015「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評選。
  • 湖南建成第一家村級殘疾人康復綜合服務站
    全省建成第一家村級殘疾人康復綜合服務站不用去省城,深山村裡做康復 20多件康復器材可免費使用和租借(9月23日,邵陽市綏寧縣唐家坊鎮小鄉村女孩楊鑫放學後,在小鄉村殘疾人康復綜合服務站進行康復訓練。自從村裡今年4月建了殘疾人康復綜合服務站,楊鑫每周到服務站做3次康復訓練,幾個月下來,因腦癱致殘的肢體功能恢復良好,上學再也不用家人背送了。據了解,這是我省目前建成的第一家村級殘疾人康復綜合服務站。小鄉村(原鹽井村)是省供銷社定點幫扶村,位於綏寧縣北部最高峰寶鼎山東部,位置偏遠,平均海拔近千米。
  • 殘疾人乘機的這些常識你竟然都不知道?
    具體為:航班座位數為51個~100個時,為2名;航班座位數為101個~200個時,為4名;航班座位數為201個~400個時,為6名;航班座位數為400個以上時,為8名;載運殘疾人數超過上述規定時,應按1?誜1的比例增加陪伴人員,但殘疾人數最多不得超過上述規定的1倍;載運殘疾人團體時,在按1?誜1比例增加陪伴人員的前提下,承運人採取相應措施,可酌情增加殘疾人乘機數量。
  • 黔西南多部門合力持續幫扶34628名貧困殘疾人實現同步小康夢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黔西南州積極做好邊緣人群脫貧鞏固工作,將殘疾人列入重點幫扶對象,多部門合力持續幫扶,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方面著手,著力幫助殘疾人發展生產、增加收入,34628名貧困殘疾人因此實現同步小康夢。
  • 如常集團濟寧市殘疾人基地「迎新春·慶元旦」聯歡會盛大召開
    伴隨著冬日裡溫暖的陽光,滿懷著喜悅的心情,2021年元旦如約而至。為豐富殘疾人文體生活,營造扶殘助殘良好氛圍,迎接2021新年的到來,2021年1月1日,濟寧市如常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舉行「迎新春·慶元旦」聯歡會,濟寧市如常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殘疾學員、教職員工和基地工作人員共同參加了聯歡。
  • 中國有八千多萬殘疾人,但我在街上總也見不到他們
    坐落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的殘友培訓就業孵化基地,是王紹軍上班的地方。每天早上,鬧鈴聲響起,陪護小哥熟練地趕來幫王紹軍換好衣服,再抱他離開床,坐上輪椅,去上班。常人眼中很近的一段路程,對於在這裡上班的人來說,都要頗費一番周折。這個由王紹軍一手創辦的培訓基地,先後為四千餘名殘疾人提供免費培訓,直到他們技能測試合格,成為一名雲客服。
  • 男子助16萬殘疾人 受習主席接見
    腿腳不便的張銀良還在為他人調試輪椅 河南商報記者高瞻展文/圖 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是全國殘聯先進工作者、2014年感動中原人物張銀良最為自豪的事情。 張銀良只是駐馬店市打造「好人之城」的一個代表,據統計,僅2014年,駐馬店市就先後有22人次入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其中7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感動 跛著腳為殘疾人奔走 因為小兒麻痺症給右腿留下殘疾,今年52歲的張銀良走路時仍步履蹣跚。
  • 「2015年度中國輪椅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第八名:英維         康英維康康復器械(蘇州)有限公司第九名:康尚         江蘇康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第十名:悍馬         天津市悍馬電動車有限公司第一名:上海威之群機電製品有限公司(威之群)上海威之群機電製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電動輪椅和代步車,在老年和殘疾人市場具有相當影響力
  • 陝西實施「福康工程」「民康計劃」 為深度貧困地區殘疾人免費配置...
    「裝上了假肢就能下地幹活了,雖然大強度的勞動還是不行,但是鋤地、給樹木剪枝這些活都能幹,給家裡也減輕了負擔,而且政府免費給安裝假肢,負責調試、更換,對殘疾人來說非常實在,非常好。」據介紹,「福康工程」項目中,陝西省民政廳為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殘疾人配置假肢、矯形器和輪椅、拐杖、助行器、護理床等康復輔助器具,從中篩選具有手術適應症的肢體(脊柱除外)畸形患者進行手術矯治,並進行康復訓練。「福康工程」項目資金資助範圍為:醫療費和假肢矯形器配置費。醫療費為受助患者住院手術及康復的費用,不包括患者的營養費、夥食費及陪護費。
  • KK直播聯合眾心網 打造殘疾人網際網路創業就業新模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網際網路時代,運用直播、短視頻等新技術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已經成為新趨勢。  2021年1月5日,在杭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指導下成立的數字助殘服務平臺眾心網舉行了2.0版本發布會,會上眾心網公布了七大助殘體系,緊跟「上雲、用數、賦智」的社會經濟發展大趨勢。
  • 慈善之光照亮江蘇大地|肇恆君:輪椅上搖出的公益夢
    四年前,他在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創辦「君子殘疾人之家」,專門幫助腦癱、自閉症等肢體及心智障礙的孩子,先後為近百名殘障孩子提供託養、康復、文化教育及輔助就業等服務。他給自己取名為「君子」,多年來,君子精神鼓舞並影響了無數人,那些被幫助過的孩子都親切地稱他為「君子爸爸」。
  • 辰谿縣首個基層殘疾人康復服務站投入使用
    紅網時刻5月22日訊(辰溪分站記者 鄧慕蓉)5月22日,湖南省「福彩助殘健康行」辰溪站聯合助殘行動暨辰谿縣第二十八次全國助殘日系列活動啟動,辰谿縣辰陽鎮龍頭井社區殘疾人康復服務站同時正式投入使用,70餘名殘疾人與助殘志願者參加啟動儀式。活動現場。
  • 插上隱形翅膀 助力鄉村振興——山東省臨朐縣殘聯強化農村殘疾人...
    為進一步提升貧困殘疾人就業技能,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實現就業脫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臨朐縣殘聯結合「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走訪活動和年度鄉村振興培訓計劃,10月15-16日,舉辦了2020年第一期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來自全縣的42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參加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