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摸底調查完成 不足500隻

2021-01-08 環球網

原標題:不足500隻!歷時四年 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摸底調查完成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孔雀分為藍孔雀和綠孔雀兩個品種。其中比較珍稀的綠孔雀是我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特有的品種,純種的綠孔雀極為罕見。近日,我國科學家通過數年調查研究,摸清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在我國全境的分布情況。

本次綠孔雀全境摸底調查歷時四年,通過問卷訪問、路線調查、標圖及紅外相機監控等方法,首次在我國全境範圍內,系統地對綠孔雀野外種群數量進行調查。收集到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你看,在這個河灘地,有這麼多綠孔雀在活動。

記者:這非常少見吧?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非常少見。這些小孔雀在吃蟬。

記者:有多少只小孔雀?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在這些林地裡,往往有十幾隻孔雀在一起活動。

專家介紹,這樣大的綠孔雀群體在我國境內已不多見。這次全境摸底調查收集的資料,將為今後對野生綠孔雀的行為習慣和生存環境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從外觀上辨別綠孔雀

我們平時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孔雀通常都是藍孔雀,或者是雜交後的綠孔雀。那麼,要如何從外觀上辨別綠孔雀,而在人工飼養的孔雀中,又是否能找到純種的綠孔雀呢?

綠孔雀與藍孔雀的主要區別是:藍孔雀的羽冠是呈扇形展開,每一根羽毛像一個羽毛球拍。而綠孔雀羽冠是簇形的,羽毛好像柳葉。此外,綠孔雀面部顏色是黃色的和藍色,胸頸部有銅錢一樣的鱗狀斑。

專家介紹,在做綠孔雀全境調查的時候,研究團隊也專門對一些動物園和其他機構進行了解,希望可以找到人工飼養的純種綠孔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記者:它很難拿到這個樣本嗎?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現在有一些地方是有一些號稱是純種綠孔雀的,但是往往說不清它的來源。如果要是說你說不清來源的時候,很難判斷它是不是真正純種的。

在四年多的野外調查中,團隊發現一隻綠孔雀死體,並從中提取了DNA做基因分析。等分析結果出來,今後將可作為參考,與人工飼養的綠孔雀做比照。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如果要是有真正的純種,我還是希望能做一個綠孔雀的保育中心,把純種的綠孔雀集中起來,然後進行飼養、繁殖,再野化之後能做到放歸到野外,這樣也是保護綠孔雀很好的一種方式。

野生綠孔雀生存狀況堪憂

經過數年的摸底調查,專家發現,由於人類活動的幹擾和棲息地環境的破壞,目前,我國野生綠孔雀生存狀況堪憂,數量可能已經不足500隻。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90年代調查的時候,文獻上有41個縣有綠孔雀。而到了我們(2014年)做調查的時候,現在有綠孔雀的地點只有雲南22個縣。

目前,除了兩個縣的綠孔雀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並略有增長外,其他分布區的數量都在減少,本次調查到野生綠孔雀數量僅有194到248隻,專家估計,全國境內現存綠孔雀數量可能已不足500隻。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 楊曉君:實際上綠孔雀面臨的影響因素是非常多的,但真正(主要)影響它的是棲息地的改變和破壞。

楊曉君教授介紹,綠孔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歡在河谷地帶的河岸河灘或林間草地以及林中空曠的開闊地帶活動,而這正是人類活動活躍的區域。人類活動極大壓縮了綠孔雀的生存空間。

目前,我國已將野生動物棲息地納入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範圍,如果把綠孔雀的活動範圍和棲息範圍用重要棲息地的標準保護起來,就可以達到保護綠孔雀的目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曉君:因為綠孔雀本身繁殖情況挺好,如果我們注意保護就可以使種群得到發展。第二個,綠孔雀的人工繁殖相對而言是比較好做,要是經過幾年積累,慢慢中國的綠孔雀(數量)就會得到恢復。(央視記者 王溪 徐小龍)

相關焦點

  • 全國不足500隻,「百鳥之王」綠孔雀逼停雲南玉溪最大水電項目
    綠孔雀有「百鳥之王」之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目前,中國僅在雲南省有分布,數量不足500隻。陳氏蘇鐵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屬於極危物種。 自然之友總幹事張伯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判決結果可以理解為,法院對該水電站摁下了暫停鍵,項目未來是否會復工還有待觀察。
  • 中國本土原生綠孔雀,脖子羽狀如龍鱗,數量不足300隻!
    歷史上曾廣泛分布在四川、雲南、兩廣兩湖等地區,而現在僅分布在雲南,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EN)。根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境內綠孔雀數量不足300隻,狀態岌岌可危。 在上世紀90年代的調查數據,當時的綠孔雀數量還約有8800到1100隻。而根據科研保育人員通過走訪、紅外相機調查等方法相結合得出的最新數據,我國境內野生綠孔雀的實際數量不足300隻。 科研保育人員認為,棲息地的碎片化是綠孔雀瀕危的主因之一。
  • 我國瀕危物種:綠孔雀的生存現狀及困境
    綠孔雀屬雞形目雉科,是體型最大的雉科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IUCN 認定的瀕危物種。綠孔雀在全世界範圍內有3個亞種,分別是:爪哇綠孔雀,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馬來西亞;緬甸綠孔雀分布於印度阿薩姆東南部和緬甸西部;和印度支那綠孔雀分布於緬甸東部、中國西南地區、泰國和印度支那地區。
  • 全國不足500隻的「百鳥之王」綠孔雀,逼停雲南最大的水電項目
    二、鳥類愛好者意外發現綠孔雀,保護瀕危動物迫在眉睫原來就在水電站籌建期間,有這麼一位學者的偶然路過,改變了整個水電站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一個種族,拯救了一種動物,他就是顧伯健。他是一名業餘的鳥類愛好者,常年潛伏在熱帶雨林中觀察稀缺鳥類,同時致力於保護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
  • 地球的故事|這種比大熊貓還瀕危的生靈全國已不足500隻
    在中國,大家經常見到的孔雀,是從頭頸到胸部都是藍色的藍孔雀,不同於綠孔雀呈鱗狀的銅綠色頸部,藍孔雀原產地在印度和斯裡蘭卡,只有綠孔雀,才是中國真正的原生種群。這一物種在中國僅存不到500隻,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瀕危物種,因棲息地規劃建設水電站而備受環保組織和社會各界關注。
  • 全國不足500隻,"百鳥之王"綠孔雀逼停雲南玉溪39億水電項目
    在《杏花孔雀圖》中,那只在杏花樹下有著華麗的尾羽,有著令人流連的回眸的正是綠孔雀。在名篇《孔雀東南飛》中所描寫的孔雀也正是綠孔雀。綠孔雀在人們的眼中不僅是一種生物,更是美好的象徵。可見綠孔雀在現實中,人們十分地珍重它。但綠孔雀數量稀少,目前僅在雲南有分布,數量不足500隻。
  • 綠孔雀VS水電站:一場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博弈
    新平縣發改局局長王定周介紹,戛灑江一級水電站核准動態總投資38.87億元,「新平公司」通過發改部門監控的帳戶,已累計完成投資12.25億元。其中,徵地移民補償費為1.92億元。截至2017年7月末,全縣累計完成淹沒區與樞紐工程區土地徵收徵用協議籤訂,分別為8279.21畝與2000餘畝,移民搬遷安置2戶9人。「當時,老百姓已經同意了。
  • 公益訴訟為野生動物保護撐腰:雲南綠孔雀案二審維持原判,要求被訴...
    「在我們看來,此案只是整個保護行動的一部分,能夠永久保住這一片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寶貴區域,才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張伯駒說道。一場修建水電站與保護綠孔雀的「紛爭」2013年,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攻讀碩士學位的顧伯健前往雲南綠汁江河谷做季雨林調查。一個偶然的機會,顧伯健從當地村民那見到了一片輕薄漂亮的綠色羽毛,自此,一場修建水電站與保護綠孔雀的「紛爭」拉開帷幕。
  • 孔雀的迷你版本,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關於孔雀家族的科普,我們做的已經非常全面了,從正統的孔雀(綠孔雀、藍孔雀),到綠孔雀的亞種以及藍孔雀的變種,我們都分別進行過介紹,甚至連剛果孔雀也都做了專門的科普(註:藍孔雀、綠孔雀是屬於孔雀屬的,而剛果孔雀是屬於剛果孔雀屬的)。
  • 即使是一級保護動物,也瀕臨滅絕,我國瀕危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已經瀕臨滅絕,很多國家都會把瀕臨滅絕的動物劃歸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的保護。可是由於人類之前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即使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還是一直在減少。那麼我國的瀕危動物有哪些呢?
  • 不能讓綠孔雀 只存在古詩中
    現在只有一省還有連續數年的野外調查,使得我國綠孔雀的家底有了大體眉目。今年5月,國際期刊《鳥類研究》上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論文。論文表明,綠孔雀主要分布在我國和東南亞的熱帶和亞熱帶森林裡。論文第一作者、昆明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孔德軍說,通過調查,共記錄到綠孔雀數量183隻到240隻。
  • 全國不足500隻,「百鳥之王」本土綠孔雀,逼停雲南最大水電項目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隨著社會的發展,破壞的生態平衡事情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很多生物滅絕從這個世界上永遠的消失,所以人們有了保護意識,特別是保野生動物方面。目前在中國的雲南,由於水電項目的建設,破快了綠孔雀在當地的生態平衡,使其數量開始變得特別稀少,於是當地的人們為了保護它,將水電項目停工。
  • 10種端莊優雅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並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華白海豚,是哺乳類動物,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 賓西示範林場救助一隻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
    9月5日下午13時許,黑龍江省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賓西示範林場接到一通救助電話,經了解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綜合服務隊張世君同志拾到一隻野生飛禽。在接到張世君同志的求助電話後,賓西示範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劉思源高度重視,親自部署並帶隊趕赴現場,將其接回黑龍江省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賓西示範林場進行救助。據悉,被拾飛禽疑似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雌性),接下來賓西示範林場擬邀請禽類專家進行鑑定和保護。
  • 我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一審勝訴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歷時三年的中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自然之友「綠孔雀棲息地保護公益訴訟」一審勝訴。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昆明中院)一審判決被告停止戛灑江一級水電站建設項目。案件原告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等4家組織今天向生態環境部遞交申請書,請求生態環境部 依法撤銷這一項目的相關環評批覆。
  • 水電站威脅綠孔雀棲息地 環保組織提起訴訟
    「這是自然之友首例獲得受理的預防性公益訴訟案,其訴訟目的是避免綠孔雀種群關鍵性棲息地毀於水電站工程。」自然之友法律與政策倡導部總監葛楓表示。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2013年~2014年的調查發現,綠孔雀數量已不到500隻。
  •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綠孔雀?
    03-30 21:55:19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BOOK微信公眾號 中國「土著」的綠孔雀,長什麼樣?2020年3月20日,全國首例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公益訴訟「雲南綠孔雀」案一審勝訴。這是一場裡程碑式的勝利。
  • 我國擬將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8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的穿山甲保護救護交流會上獲悉,穿山甲將有望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
  • 代表建議海龜升為一級保護動物 南海現存不足2000頭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今年提交了十幾個建議,除了她多年來一直提及的人口、旅遊管理方面的建議外,今年她還將目光投向了海龜資源的保護。她建議,為了挽救寶貴的海龜資源,應將海龜科所有種類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細花說,以惠東海龜保護區為例,歷史上年上岸海龜曾多達500頭,但近十年上岸產卵的海龜年平均數僅約3頭。2015年,只有2隻海龜上岸產卵,而孵出海龜的畸形率達到10%。
  • 雲南綠孔雀棲息地水電站被判停建,二審維持原判
    對戛灑江一級水電站的後續處理,待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新平開發有限公司按生態環境部要求完成環境影響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並報生態環境部備案後,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視具體情況依法作出決定。宣判後,雙方均提起上訴,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以戛灑江一級水電站應永久性停建為由請求改判支持其全部訴訟請求,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新平開發有限公司以項目已無再建可能為由請求駁回對方全部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