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有一天,和一個朋友在香港逛誠品書店時,她要我幫她為3歲的寶貝選書。我可以毫無壓力地為成年人推薦讀物,但關於兒童領域,我真是不夠了解,更不敢造次。
我已不止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年輕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的閱讀?為什麼她們得不到好的解答?父母可以給孩子們讀什麼、看什麼、玩什麼、學什麼?怎樣為兒童創造一個「有趣」的、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自由舒展的環境?這不僅是兒童節這一天我們的發問。
著名兒童繪本畫家蔡皋說:一個國家的先進程度就看兒童教育,看整個社會有多關心兒童的成長和心靈,這種關心應該從0歲開始。從社會最小的細胞家庭開始,重建健康的、富有創意的、讓孩子自由成長的親子生態,這是兒童基礎教育建設的第一步,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基礎工程。
我們的關注,就從孩子讀什麼開始。
小調查 我和寶寶的閱讀故事
主持人語:
給孩子們讀什麼?怎麼和孩子一起閱讀?首先看看我們身邊的一些年輕父母們在怎麼做。我從大量的調查回饋裡截取了下面幾條。看到他們的做法,你有何感觸?你和孩子如何進行親子閱讀?你是否有更好的經驗和體會?你以後打算怎麼做?歡迎發郵件告訴我們:graces8000@163.com,也可以回復發送都市周末公眾微信號,分享你的親子閱讀故事。
黃小燕,80後媽媽,江西玉山某網站編輯,寶寶3歲半
晚上睡覺前給寶寶講故事。手機客戶端下載過「口袋故事」,買書基本都是亂買,不知道如何選取。
高林,80後爸爸,西安某醫院B超醫生,寶寶4歲
我經常給孩子講一些老故事,比如小紅帽和大灰狼、河馬醫生等。前後買過兩本童話書:《媽媽講故事》和《格林童話》。目前還沒有關注過公眾微信號和下載客戶端。
陳曉娟,85後媽媽,廈門某中學語文老師,寶寶1歲半
我和老公好像都沒有時間給她講故事。平時陪她的時間就特別少,一般都是我媽媽在白天時把故事機放她旁邊循環播放,但她好像不是很感興趣,可能與我們和她講得少有關係。她好像更愛聽我們講話。
丁杭杭,80後媽媽,深圳某國際會展銷售人員,寶寶2歲半
我都是在寶寶睡前給她講故事,因為那個時候她最安靜,也最願意聽。我買了一些圖文並茂的童話書,讓她自己拿著書看圖畫,我講文字給她聽。我也在手機上下載了一些兒童閱讀及學習軟體,我想我的方式更接近親子閱讀吧,就是和孩子一起玩一種智力玩具。我覺得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陳徵宇,75後媽媽,湖南衛視導演,寶寶7歲
我給女兒講的第一個故事是《三隻小熊》。我把她設定為故事的主角——那個因為在森林裡迷路而邂逅小熊一家的小姑娘,我扮演故事中的熊爸爸、熊媽媽。整個故事讀下來,就像我們一起經歷了一場的森林大探險。從那以後,我和孩子的每一次親子閱讀都有自己的聯想和發揮,我們盡情地在書海裡進行著我們娘兒倆特有的「奇幻漂流」。
後來,女兒要求我為她配置了一個書架,在家裡開起了自己的繪本館。她自己取名為「小丫頭繪本館」,自己設計LOGO,排列各種書籍的位置:小孩閱讀區、大人閱讀區、免費玩樂區。還像模像樣地拿出一個本子,按月份記錄下每個月小丫頭繪本館要開展的活動。
關注
「童話」新媒體·一個微信公眾號的生長
主持人語:
前段時間,我偶然關注了一個童話微信公眾號,那時他們剛好在推送卡爾維諾。我有點好奇這個搭配,但仔細想想,卡爾維諾不正是接近童話氣質的作家嗎?
童話是打開人生魔法城堡的一把鑰匙。當孩子還不具備自主選擇能力時,應該由成年人引導他們找到這把鑰匙,教育孩子之前,先拓展自己的想像力。這些近期逐漸冒出來的親子閱讀公眾號,旨在影響成年人,因為手機是這些年輕父母當下最依賴的生活工具。這個創想激起了我的興趣,又陸續關注了幾個童話微信號,看看在這個有著巨大需求的市場面前,「童話」世界如何在新媒體領域再傳播、再拓展、再定義。無一例外,它們的粉絲群體都在極短的時間內「暴漲」,其中一個是結合童書閱讀和親子教育心得於一體的「魔書堡」。
關於兒童閱讀,我們會在下周繼續講述。屆時,著名兒童繪本畫家蔡皋、兒童文學家鄧湘子、書評人塗志剛,將和大家共同探討親子閱讀,以及親子閱讀渠道更新的得與失。
「粉絲」數量在極短時間內「暴漲」
媽媽對6歲的女兒多多說:「這幾個圖案,你最喜歡哪個呀?」
多多仔細觀察著紙上的圖畫,指著一個有書本、有城堡的淡紫色圖案:「我喜歡這個!」多多的解釋是:它看起來有很多變化,很魔幻,是個有趣的世界,而閱讀也是有趣的事情。
這位媽媽叫付立平。半年前,她建立了一個關於親子閱讀的微信公眾號「魔書堡」,定期與訂閱者分享親子閱讀書單和教育心得。她決定設計一個LOGO,在設計師朋友提供的幾款圖案中,她和其他幾位志願者的孩子非常一致地選擇了這個淡紫色圖案,雖然與自己的意見完全不同,但她們還是決定用孩子喜歡的。
付立平一直從事兒童教育方面的工作。當身邊的朋友開始結婚生子,大家沒事就喜歡打她電話:「給我推薦幾本童書唄!」剛開始,付立平會整理各種書單和表格一一回復。慢慢地,朋友們「轟炸式」的求教,讓她應付不過來了。付立平發現,還有幾個朋友有著同樣的「薦書」經歷,她們決定做一個微信公眾號,針對孩子不同的性別和年齡段,將更豐富的內容分享給更多的人。
公眾號於去年12月正式創立。一開始付立平只是想更加「省事」地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並沒有進行特別的推廣。但她發現,「粉絲」數量在極短的時間內「暴漲」,現在已有21000多人,其中女性訂閱者佔70%左右。這讓付立平覺得,應該更有責任感地去對待這個微信號,「現在每周兩、三篇推送頻率,其中一篇是分享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長教育心得,另一篇是分享親子閱讀書單。」
為年輕父母們提供一個分享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
「閱讀對孩子來說,是打開通向未來之門的一把鑰匙。」付立平要求自己,必須從自身的體驗出發,推送能真正觸動和幫助到訂閱者的內容,「目前很多微信分享的內容都是轉載的心靈雞湯,價值不大。形成有價值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要讓他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公眾號。」
白天忙完工作,下班回家後要好好陪伴多多,付立平推送微信號的時間,一般只能在9點半女兒睡覺以後。「但很多訂閱者還是覺得很不夠,希望我們分享更多。其中一名百度工作的訂閱者提出,願意提供技術支持,為我們做一個APP,這樣能突破微信號的一些局限。所以,我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開發一款『魔書堡』親子閱讀APP。」
現在,付立平得到了很多兒童圖書出版社的支持,作為公眾號的贈書互動回饋。她說,訂閱者中有很多有才華、有想法、有資源的朋友,大家在這裡進行資源共享。「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為有強烈訴求的爸爸媽媽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內容,一個分享、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這是我們的心願。」
■文/三湘華聲全媒體
記者 李婷婷 實習生 汪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