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類與胎盤類和有袋類一起,是三種主要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
單孔類動物的典型特徵是,它們的大腦、下顎、消化道、生殖道和其他身體部位的結構與較常見的哺乳動物不同。單孔目生物沒有分肛門、尿道及產道,而是共同開口於一個肛門孔。此外,它們是卵生的,但和所有哺乳動物一樣,雌性單孔目動物用乳汁哺育幼崽,四腔心臟,單根骨頭,三根中耳骨都是哺乳動物的特徵。單孔目動物的頭骨外形近似鳥類,有長長的喙和光滑的外表。 現代單孔目動物在成年時沒有牙齒,化石形態和現代鴨嘴獸幼崽具有磨牙的「摩擦學」形態(咬合面由三個尖頭排列成三角形),這是現存哺乳動物的特徵之一。
短嘴針鼴骨架
單孔目動物可能在中生代的某個時候,與其他哺乳動物分離開來。 它們通常被歸入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的亞綱,原獸亞綱。 歷史上還有另外兩個科,不過已經滅絕了。僅存的單孔類動物都是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土著,有鴨嘴獸和四種針鼴(我們前面兩篇就有說到鴨嘴獸和針鼴,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翻一翻)。
單孔目生物-鴨嘴獸
鴨嘴獸是半水生動物,針鼴都是陸棲動物,它們各自的分布和棲息地如下:
鴨嘴獸——局限於澳大利亞東部和塔斯馬尼亞;淡水小溪、河流和一些湖泊。
短喙針鼴——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大多數棲息地,從半乾旱到高山。
長喙針鼴——紐幾內亞;山地。
單孔目生物-針鼴
與爬行動物和有袋動物一樣,單孔動物缺乏連接結構(胼胝體,它是聯絡左右大腦半球的纖維構成的纖維束板),而在胎盤哺乳動物中,胼胝體是左右大腦半球之間的主要溝通途徑。前連合確實提供了兩個半球之間的交替溝通途徑,但在單孔動物和有袋動物中它攜帶來自新皮質的所有連合纖維,而在有胎盤的哺乳動物中,前連合只攜帶其中的一些纖維。
中間部分是胼胝體
按照哺乳動物的標準,單孔目動物的代謝率非常低。鴨嘴獸的平均體溫約為31°C,而有袋類動物的平均體溫約為35°C,胎盤類哺乳動物的平均體溫約為37°C。這是一種逐漸適應惡劣、邊緣環境的表現,使得少數單孔目動物得以生存,已經滅絕的單孔目動物沒有這一類特徵。
單孔類動物的體溫調節能力可能不如其他哺乳動物,所以短喙針鼴只有在活動時才保持正常溫度;在寒冷天氣,它通過「關閉」溫度調節來保存能量。
單孔目動物的乳汁含有一種在其他哺乳動物中沒有發現的抗菌蛋白,可能是因為沒有乳頭而進化的乳汁攝入方式。
鴨嘴獸和針鼴的後肢都有刺。針鼴的刺是沒有毒的,而鴨嘴獸的刺含有毒液。鴨嘴獸毒液的主要成分在鴨嘴獸和針鼴分化之前就有,這表明它們的共同祖先也可能是一個有毒的單孔目生物。
會下蛋的哺乳動物-單孔目生物
這期的單孔目生物的知識就分享到這裡啦!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生物科學的知識可以關注一下,不定期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