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睡覺有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謂大睡,就是晚上的正式睡眠,小睡,則是指午休時的小憩。用於大睡的家具比較正式,一般放在臥室,常見的有架子床或拔步床等;用於小睡的家具稱為榻,擺放位置不如床那般固定,可以在臥室,也可以在書齋亭榭中。
由此看來,古人在睡覺在這件事情上遠比現代人講究。除了用不同家具應對不同的睡眠場景之外,古人甚至還將家具按男女性別作了區分。比如,供婦女小憩用的榻,稱為美人榻;供男性休息用的榻,稱為羅漢榻。
女士優先,我們先來介紹美人榻。
美人榻大約出現在清中期以後,南方多於北方,因為南方的天氣暖和,更適合小憩。美人榻可坐可臥,製作精緻,形態優美,又名「貴妃榻」。和羅漢榻相比,美人榻的尺寸明顯更小,而且後者只有後圍板,在兩側或一側的頂頭,要設置用藤編或木質的榻枕,供貴婦們隨時休息臥睡。
美人榻也是一種緊跟時代潮流的家具。在造型上,它吸收了西式家具(長椅)的形式,有時會將長椅的扶手改成枕頭,在廣式家具中,這種改變特別常見。美人榻是古代女性專用的家具,她的造型工藝和羅漢榻正好相反,一個纖細,一個龐大,一個靈秀,一個粗碩。
造型輕靈的美人榻有著十分考究的製作工藝,用材也更加優良,古人的憐香惜玉由此或可管窺一斑。現代中式沙發也有貴妃榻的說法,一般只是在主沙發的一側,垂直擺放一張尺寸更短的沙發。和傳統的貴妃榻相比,現代家具的貴妃榻只是尺寸更小,在造型、用料和工藝上顯然不如前者。更重要的是,傳統的貴妃榻只擺放在貴族小姐或女主人的閨房,現代的貴妃榻已經擺進大眾的客廳中了。
羅漢榻是中國傳統家具中最著名的榻類,也是傳統家具中的典型品類。
羅漢榻的「羅漢」二字,並非是說它的器形象羅漢,或者是羅漢使用的家具,而是封建社會中大男子主義的體現,因為羅漢榻多為男子所用,可在榻上會客,也可在榻上休息。羅漢榻常被置於客廳中的顯著位置,基本造型是兩側和後方設圍欄,後圍欄常呈山峰狀,兩側圍板要低於後圍板。
羅漢榻的榻面大小尺寸如床,可寬可狹,高度也和床相仿,為方便上下,羅漢榻前還常置踏幾或榻凳。因為需作待客用,羅漢榻上會放置榻幾,在空間上起分隔作用,如果再鋪上坐褥、隱枕等,使用起來既方便又舒適,和現在的沙發+茶几有些類似。
明清兩代的羅漢榻在造型上有明顯區別,一是圍板,二是榻身。明代羅漢榻的後圍欄為通長的矮花板,而清代羅漢榻多為三塊屏風組合,中間一塊最大,凸出左右兩側。兩側的圍板,明代羅漢榻為一塊花板,而清代羅漢榻為兩塊屏風組合,且屏風多嵌雲石,以增情趣。
榻身方面,明代羅漢榻以穩重大方為風格,床足為內彎香蕉腿,較為古雅。清代羅漢榻則以雕刻氣派,體態碩大為崇尚,如鼓牙鼓腿等,但由於過度裝飾,常顯得較為笨重。
最早的榻,出現在西漢後期,是一種沒有圍欄的、平面的、四足落地的家具。榻在《釋名》中的解釋是:「長狹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榻,可以理解為「塌」的通假,到了明清,隨著高足家具的流行,榻增加了圍欄,可以讓人休息的更加安心。#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