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羅漢、天神

2021-01-08 五臺山晉哥

佛教諸神有著龐大的體系,在五臺山的寺院中常見的有佛、菩薩、羅漢、天神。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好境界。覺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羅漢和天神卻最後兩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是三項俱全。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指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佛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大乘佛教認為,三界十方到處有佛。在五臺山寺院中供奉的佛主要是釋迦牟尼佛,另外還有過去六佛(七佛寺)、五方佛等。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他的職責是協助佛普度眾生,除此外要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起從苦難中救度出來,而得到徹底的覺悟,這種人便叫做菩薩。菩薩在佛國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五臺山寺院中常見的菩薩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龍樹菩薩、韋陀菩薩、伽藍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等。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佛教認為每個人因修行的功夫不同,故取得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種成就就叫做一個「果位」,果位有四個階段,斷除見感的叫須陀洹果、即初果;進而斷除思惑,按照其深淺粗細不同而有斯陀含果和阿那含果,最後到阿羅漢的果位。」阿羅漢果「是小乘佛教中修行達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則低於佛、菩薩,是第三等。佛教稱,獲得這一果位就可熄滅一切煩惱,進入涅槃,永遠不會再投胎轉世,受所謂的」生死輪迴「之苦,獲得阿羅漢果位的人叫」阿羅漢「,簡稱羅漢。在五臺山寺院中常見的羅漢有十八羅漢。據經典說,他們受了佛的囑託,不入涅槃,常駐世間,受世人的供養,為眾生作福田。

在佛國中,不但有佛、菩薩、羅漢,而且還有天神。天神的「天」,是佛國世界中管理一方的尊神,其主要職責是保護佛法弘揚廣大,在五臺山的寺院中屬於護法神,是佛的護衛者,數量最多。著名的護法神有二十四諸天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陀等。「天龍八部」諸天鬼神,以護持佛法為天職,,另外還有密跡金剛和伽藍神。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神、仙、佛、聖、菩薩、羅漢都是神仙,到底有何區別?
    比如「天」與「地」被人格化,奉為超自然的存在就稱為「天神」、「地祇」。上古傳說中的女媧,有造人及補天之功,被稱為福佑社稷的「正神」。《論語》裡孔子說「不語怪、力、亂、神」,何晏解釋說「神」指的是「神鬼」,也指人死後之靈。「神」的地位可高可低,除了「天神」、「正神」這樣的高級別神,民間也有「灶神」、「財神」這樣級別不算太高的神。
  • 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都是什麼?
    《紅塵說禪》系列第6篇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上述的這些概念大家應該都經常聽說和提起,但是實際上都是什麼含義呢?很多朋友可能還有些模糊,今天紅塵君就來詳細說明一下。其實這些概念都是源自於佛道儒這三教文化,咱們一一來談。
  • 「佛門觀察」:「佛菩薩暴露身份就要入滅」是邪說歪論
    2、「暴露身份,即刻入滅」實為邪說歪論,而非佛意是的,《楞嚴經》中佛陀留下遺訓,末法時期羅漢菩薩不能以羅漢菩薩自居,不能透露身份,除臨命終時。但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有云:「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這不是矛盾了嗎?
  • 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
    佛菩薩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去示現、去度生,都會先用法眼觀察那裡的眾生。眾生該以何種形象得度,就示現何種形象;該以何種方式得度,就運用何種方式。已成熟眾生,令其得度;己種善根者,令其增長;無善根者,令種下善根。佛菩薩智慧無量,善且方便無量,示現救度方式也無量。佛菩薩是有緣則現;無緣則隱。我們末法眾生,多是無緣之人,愚痴之輩。
  • 實際還是被佛界打壓
    孫悟空在走完西天路取得了真經之後被如來授予了一個稱號——為佛而戰,這使得孫悟空被稱作鬥戰勝佛。其實鬥戰勝佛並不能說是一種佛,而是在爭奪佛陀地位的戰鬥中戰勝了佛。但是其他的佛陀對孫悟空評價高嗎,孫悟空畢竟是「半路出家」。
  • 羅漢的四個果位分別叫什麼?都有何殊勝之處?
    《紅塵說禪》系列第4篇前兩天紅塵君分別簡單介紹了一下縱橫三世佛和四大菩薩,今天我們再來聊聊羅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文。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位佛?分別又有何殊勝?羅漢其實是和菩薩相對的,乃是小乘佛教的最高得道者——從這個標準來看的話,佛其實也是大阿羅漢,只不過是「大」到了極點而已。而大乘佛教也被稱為「菩薩教」,這裡面最高得道者十地菩薩也被稱為「法王子」或者「一生補處」,通俗點說就是佛的接班人,現世佛一旦涅槃就由他們補上,文殊觀音普賢地藏等四大菩薩都是這個級別。
  • 寺院的大雄寶殿前面是佛像,後面都是觀音菩薩,這又有什麼含義?
    為什麼每個寺院的大雄寶殿前面是佛像,後面都是觀音菩薩,這又有什麼含義?達照法師答:這個也不是每個寺院都這樣。因為觀世音菩薩他是正法明如來示現。那我們一般的大雄寶殿是代表這個羅漢、菩薩、佛三個層級,羅漢在兩邊代表自覺;菩薩再進來一點,代表覺他;佛功德圓滿,代表覺行圓滿。所以佛的含義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孫悟空的鬥戰勝佛,到底是什麼佛?地位比觀音菩薩高嗎?
    就比如小編這次要講的這個故事: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的地位憑什麼高過觀音菩薩一頭?如來佛祖因為愛徒金蟬子輕慢佛法,將他貶下界來,託胎唐僧,以示懲戒。然而,如來佛祖內心真心喜歡金蟬子。於是,只能許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十世輪迴,戴罪立功,將大乘佛法三藏順利送往東土大唐,勸化眾生,以擴張靈山勢力這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助其服眾,重新上位。
  • 佛說彌勒菩薩上生經
    其光明中,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於此中有千菩薩,最初成佛名拘留孫,最後成佛名曰樓至。」說是語已,尊者阿若憍陳如即從禪起,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訶迦葉,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大目犍連,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舍利弗,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其眷屬千比丘尼俱。須達長者與三千優婆塞俱。毗舍佉母與二千優婆夷俱。復有菩薩摩訶薩,名跋陀婆羅,與其眷屬十六菩薩俱。
  • 佛菩薩加持你的方式,你了解嗎?
    我們向佛菩薩祈求力量,他卻給我們困難;我們克服了困難就擁有了力量。 我們向佛菩薩祈求智慧,他卻給我們問題;我們解決了問題就擁有了智慧。
  • 怪不得孫悟空是最差勁的鬥戰勝佛,你看上一任鬥戰勝佛是誰
    孫悟空,一路斬妖除魔,立下汗馬功勞,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靈山的眾多職位其實早已設定好了,就像如來佛祖的前任是燃燈古佛一樣,孫悟空的鬥戰勝佛也不是憑空出來的,那麼孫悟空的前任是誰呢?若想知道上一任的鬥戰勝佛是誰,我們就必須先了解鬥戰勝佛的地位是什麼,他的工作內容有哪些。佛教中對佛的解釋是「覺悟者」。按照佛教的等級排,最高等級的是佛,其次是菩薩,最後是羅漢。
  • 都知道佛菩薩,那麼知道脅侍菩薩的來頭嗎?如何識別她們?
    所謂脅侍菩薩,就是當佛說法時,分列在左右起協助作用的菩薩,他們是菩薩中修行層次最高的。在脅侍菩薩中,又有「八大菩薩」之稱。觀音菩薩最主要的標識是:冠上有化佛。大多數的觀音菩薩造像冠上都有一尊化佛,而這尊化佛,正是大名鼎鼎的西方教主——阿彌陀佛,可謂是把boss頂在了頭上。
  • 家中觀音菩薩擺放位置哪裡好 這裡面的講究有很多
    很多人家中都會供奉一尊觀音菩薩的神像,以祈求菩薩保佑家庭和睦、萬事如意,其實觀音菩薩的擺放是非常有說法的,並不是隨隨便便一放就好了,這樣是對菩薩的大不敬。   第一,觀音菩薩是以慈悲為懷,戒殺生,戒邪淫,所以不能朝向著廚房,飯桌,廁所,房門。
  • 孫悟空被封了鬥戰勝佛後幹什麼去了?
    5.修行圓滿,受封西方極樂世界鬥戰勝佛。西遊記最後的排名如下: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淨喜佛。南無毗盧屍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婆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
  • 佛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談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在唐朝時期,由實叉難陀翻譯而來,這本經是佛在忉利天講的,這忉利天,在哪裡,在須彌山的頂上,,是欲界第二層,在忉利天講啥呢?是由佛陀講給自己的母親,以及文殊師利,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無數菩薩,無量鬼王,天人,阿修羅,夜叉,等等眾生,講什麼呢?
  • 向諸佛菩薩祈願,真的那麼容易嗎?
    作為一個剛接觸和學習佛法的凡夫,要是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事業當中,如果遇到問題,那麼無論大小,是不是都應該向諸佛菩薩祈願,祈求諸佛菩薩密佑加持我們,來幫助我們成就所願?記得當我第一次站在佛菩薩的聖像前祈願的時候,很羞愧,認為自己是懂道理的人,卻這麼不懂事,像個普通人一樣為了自己的事情,不斷去勞煩諸佛菩薩,實在是不應該啊。但我很快反觀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的心念呢?因為我們早己經習慣相信自己了,總是認為無論遇到任何事,我們都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得到解決,其實下秒鐘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 大黑天神供養訣竅鎖談
    因為童子和大黑天神有宿世的緣份,自供養其法身以來一直得到天神的慈悲護佑,所以當看到有朋友發心供養真是隨喜讚嘆。畢竟要供養大黑天神不是件普通的事,的確要具備一定的福德資糧才有緣份供養。特地整理這篇文章為大家釋疑,當你看了這篇文章覺得自己心生歡喜的時候,那要恭喜你了,你必定在某一生某一世和大黑天神結過緣,所以才在今生會再度得聞其神跡之事。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你的苦,佛菩薩都知道!
    同樣的,佛菩薩也確實存在,並且對待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子女,我們的痛苦,佛菩薩也能感受到。 佛心無念,但是知道一切眾生的念頭;無相,能夠顯現種種的形象救度眾生;無心,以眾生的心為心。我們要了解,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無量無邊的佛剎當中,諸佛如來都在憐念我們這些流浪的、痛苦的眾生,就好像一個慈母憐念她的子女一樣。
  • 迷人禪宗,心如死灰未必是佛,談情說愛也是菩薩
    佛常勸人學習放下萬緣,莫要執著於情愛,卻不是要人無情無愛。愛總渴望曾經擁有,也期盼天長地久,卻不知緣分早已天註定。曾有一書生,與愛人約好日子結婚。結果到了那一天,愛人卻嫁給了別人。書生一時想不開欲尋短見,恰遇遊化僧人慈悲,拿出一面鏡子給他看。鏡子中先是茫茫大海,再是海難上的一名遇害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