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王的指環》,(美)康拉德·洛倫茨 著,劉志良 譯,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為什麼人工孵化出來的小野鴨很膽小怕人,而人工孵化的小灰雁就不怕人呢?康拉德·沃倫茨決心弄清這個問題。經觀察發現,灰雁會將出生後所看到的第一個生物視作母親,信任它,並一直跟著它,如果人(飼養者)來扮演母親的角色,可以「騙」得小灰雁的信任。但剛剛孵出來的小野鴨則會無一例外地從人身邊跑走。
一番費勁的努力才讓康拉德·沃倫茨弄清,要讓小野鴨信任人,人必須得像野鴨媽媽那樣呱呱叫,並且只能蹲下,慢慢往前挪走。如果已經獲得信任的人站了起來,小野鴨會感到恐懼,開始「哭」起來,就是那種尖厲的叫聲。為了科學,康拉德·沃倫茨曾數小時陪著一群小野鴨散步,正洋洋自得的時候,突然發現,一群遊客正滿臉驚恐的看著他——「他們看到一個長著鬍子的大男人,蹲在草坪上,一邊走著8字形路線,還不聽地扭頭往後看,一邊呱呱叫」。
飼養動物,研究動物,毫無疑問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快樂。但人們通常有所不知的是,儘管人想盡辦法周到照顧所養的動物,但這些動物實際上遭受著難耐的痛苦;而另一方面,人們為另一些動物創造的良好環境,其實它們並不需要。康拉德·沃倫茨基於長期跟蹤觀察與系統研究而指出,獅子是一種比較慵懶的動物,如果不存在食物危機,不會自主產生運動的欲望,換言之,動物園裡為獅子搭建的佔地面積極大的獅圈,本無必要。真正需要較為寬鬆飼養環境的動物,是那些相對比較聰明、進化水平比較高的動物,「它們心智活躍,渴望活動,囚在籠子裡無法發洩它們的欲望」。恰恰是後一類動物,往往獲得的是不科學管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鸚鵡和猴子,卻被人們關在籠子裡甚至拴在棍子上,形同人類的囚犯一樣,因為無聊而感到痛苦。
康拉德·沃倫茨是奧地利著名動物學家、現代動物行為學的創始者,並因其在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獲得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康拉德·沃倫茨已於1989年辭世,被譽為現代的法布爾。在他留下的作品中,原書出版於1949年的《所羅門王的指環》堪稱佳作中的佳作,是在世界範圍內一直受到普遍好評的科普讀物,被美國紐約圖書館評定為20世紀最佳自然科學著作。《所羅門王的指環》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引進推出簡體中文版。
《聖經》故事傳播中,訛以傳訛,演繹出一個動人的傳說:所羅門王會講動物的語言。康拉德·沃倫茨據此將這本書定名為《所羅門王的指環》。他解釋指出,不藉助科學工具或者超自然力量,只要用心、持續、真誠,人們其實可以具備所羅門王與動物溝通的本領,「從動物夥伴身上獲得最美的故事」。
在書中,康拉德·沃倫茨記述了多年研究而發現或證實的各類動物的個體行為特點、群體行為機制,特別是許多與人相似的動物特性,揭示了人們對動物的諸多偏見和傷害。可以說,閱讀這本書,一方面可以加深普通讀者對動物行為學、各種各類動物生長生活特點的了解,讓人得以更恰當的與動物相處;另一方面,在動物保護思潮、運動勃興的當下,動物行為學科學知識的傳播,有助於避免「出於善意的傷害」。
當代社會,人們變得越來越孤獨,許多人試圖通過飼養寵物來找到心靈慰藉,並且越來越多選擇常見的貓狗之外的其他動物作為寵物。這就讓挑選、飼養寵物成為了一項技術活兒。《所羅門王的指環》書中第七章就專門就此作了深入介紹,對新手們開出了詳細的建議。康拉德·沃倫茨提醒指出,如果決定飼養寵物,人們首先要弄清目的,究竟是為了找到樂趣,還是為了「眼前擁有一片自然的色彩」,抑或是因為孤獨,「希望得到親密的接觸」;其次要根據各類動物的生命周期、成長特點、生活方式、與主人可能形成的感情程度等情況,特別要注意動物的食物類型和排洩規律,確保自己有能力為所養的寵物提供適當的生存條件,「使其能夠真正地或者,而不是緩慢地死亡」;第三,要權衡主人自身的作息時間和寵物的作息時間;第四,要弄清楚主人自己對飼養寵物帶來的快樂之外的各類幹擾的忍耐程度。這最後一點可不能忽略,動物會生病,並且許多在室外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特點(如鳴叫),一旦換到了室內,常常就成為人所難以忍受的幹擾。
文/鄭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