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這部影片一經上映就打破中國華語電影的票房記錄,在內地、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拿到了共六項獎項的提名,而且還拿到了年度最佳電影這個分量如此重的獎項。為什麼這部影片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因為是星爺演的?這也算是原因之一的,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這部影片真的是太好看了。它能讓你在享受視覺衝擊的同時帶給你心靈上的感動。
我第一次直觀、具體領會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個道理是看舊版《射鵰英雄傳》。我對武功的見識,從楊鐵心、郭嘯天名將之後的祖傳絕技到武學正宗初級代表丘處機先生,然後靈智上人、彭連虎、沙通天,最後乃是東西南北中五個絕世的高手站在華山頂上,體會1/5的寂寞。而我的神情,從睜大眼睛到拉長了舌頭再到拉長了的舌頭怎麼也縮不回來了。
影片開頭,功夫二字的出現,初看,以為是一座雄偉的山峰,但是隨著鏡頭的升高和展開,卻發現原來不過是刻在地面上的功夫兩個字,這時候一隻彩蝶飛舞而過。很明顯,這表明了山外有山的道理。彩蝶在功夫中直接影射周,實際上代表一種高於世俗的視角。在影片結尾周被打上天,從而使出如來神掌也是一個道理,不同的水平和角度,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有天壤之別,能力自然也有天壤之別。
《功夫》有別於唐伯虎式的誇張搞笑,也不全是尹天仇、至尊寶那樣的笑中帶淚,但他依舊是觀眾所熟悉的「周星馳作品」。美國首屈一指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把它形容為「當成龍和勃斯特基頓遇見塔倫蒂諾」,姜文也說《功夫》是我們一直等待的「壞逼電影」。
《功夫》的原名是《高手又見高手》,那麼誰才是真正的高手?是真正依次出現的是十二路譚腿、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六指琴魔、太極拳、獅吼功、蛤蟆功和如來神掌嗎?很顯然這些功夫的出現並不是要證明唯快不破天下武功誰更是真正的高手。人世間萬中無一的高手在《功夫》中有精準的表達,就是周星馳被火雲邪神重創之後,那根輕輕敲向火雲邪神木棍背後的勇氣。這看似搞笑的輕輕一擊,是他在經歷啞女年少記憶喚醒之後的自我掙扎,也是他的生身父母所言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點化,他在最關鍵的時候選擇了背叛他一直都沒有真正擁有的「惡」,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所一直索擁有的善的力量。
《功夫》花費三年時間以及幾千萬元的資金沒有白費,與好萊塢相比毫不遜色。層出不窮的神奇武功經過翻新後,渙然一新的出現在影片中,讓人過足眼癮;奇思妙想的點子,天馬行空的形象,讓人應接不暇。許多細節可以感受到周星馳的良苦用心,每個演員也仿佛都是為了角色而來,各自特點分明,將漫畫人物般的喜劇效果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部優秀的電影絕對不能沒有成熟的世界觀,它可以是從影片想要展現的內涵思想而來,也可以如託爾金一般再造出「中土世界」,星爺則近於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以現實為依憑,再疊加全新的人物和原本不存在的因素。前後對應,《功夫》的基礎風格和世界觀便搭建完成,以實輔虛後的產物便是星爺想要的、足夠他展現想像力和功夫夢的最佳平臺。
周星馳的電影,就像一瓶新鮮出爐的頂級波爾多紅酒。你不能像對待可樂那樣,隨便晃一晃就喝光,然後罵它「氣不足」。你得先把它放上幾年,讓它歷經歲月的考驗,才能知道它是否真那麼爛。
經典的電影是經得起推敲的 回憶起來 好像星爺的每一部電影 我都看過很多遍 這源於他的認真 從對一個角色的認真 到對整部電影的認真 這會讓他成為一個很好的導演。因為他的故事從來沒有太複雜 如果用文字概括 可以很簡短 。他的電影更多在於反覆咀嚼都還有味道的各種細節 和天馬行空的故事設定。
這部功夫好象就是周星馳電影的分水嶺,自此之後,星爺好象就從巔峰時期慢慢回歸,那個無釐頭的喜劇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那些經典的鏡頭跟橋段再也從大屏幕上看不到了,有的只是對之前無數經典的複製與拷貝,這可能是最後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周星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