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通訊員佟山 孟瑩)在鄂州市鄂城區西山街道七裡界中心小學,胡丹被稱為年輕的「老教師」,今年35歲的她,已經在三尺講臺耕耘了17個春秋。
在很多人眼裡,胡丹是一個大忙人,如今她在學校擔任著兩個班英語課的教學任務,工作之餘她還忙著做公益活動。她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然而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勤奮可敬的女教師,卻長期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抗疫戰線的傲雪梅花
去年1月,新冠疫情暴發,鄂州市委文明辦、團市委和鄂州市心理諮詢協會開通12355心理援助熱線。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胡丹成為該市首批被召集的志願者到一線開展心理援助。
「從早上7點忙到現在,終於躺下了。大病初癒重返工作崗位,沒想到是線上主播和熱線援助的身份。」2月12日,她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這段話,並配上一枝梅花的圖片,此時已經當日晚上十點多鐘。
當時,胡丹剛接受手術不久,醫生要求她休息半年,但是疫情暴發後,一心想著要為抗疫做點什麼的她堅持走上志願服務的崗位。在兩個月熱線服務中,她接聽來電40餘次,諮詢時長達800分鐘,參與電臺直播4次。她所在的12355心理援助團隊也是第一批受鄂州市委市政府通報表揚的團隊之一。
在這期間,她的父親因意外受傷入院,生命垂危,最後做了開顱手術才轉危為安。但她依然堅守崗位,用心聆聽每一個來電者的求助,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和專業的知識鼓勵開導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一天凌晨三點多鐘,一位女士打來電話,向她哭訴自己內心的苦悶,胡丹通過了解判斷該女士由於受疫情影響產生了應激反應,為了穩住求助者的情緒,保障求助者的人身安全,她對求助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心理疏導。
城市解封後,有一天,胡丹騎著電動車去接聽熱線處值班。路上一輛摩託車將她撞飛了幾米遠。電動車破損嚴重,她身上也多處擦傷。在去醫院檢查確定沒有嚴重問題之後,她依然堅持完成值班任務,沒有跟任何人提起。事後回家她才發現,身上幾處擦傷出血腫痛。
疫情期間,她兢兢業業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擔起了兩個年級英語的網上授課任務,每天上兩節課,並批改作業。
2020年底,胡丹被評為愛崗敬業「鄂城楷模」,並成為「鄂州楷模」候選人。
熱愛學習獻身公益
「與其永遠為孩子遮風擋雨,不如教會孩子自己打傘。」這是2020年,胡丹考取了兒童安全教育認證講師資格後,寫在微信頭像上的一段話。
在這一年,她在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之外,還把自己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公益事業。為了更好地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她在疫情期間參加了五期線上心理危機幹預培訓。同時還參加兒童安全教育培訓,考取相關資格證書。為了考試過關,她甚至日夜奮戰一周進行學習。她調侃自己說「用生命去學習,熬過去就成仙了。」
在她過去一年發在朋友圈的圖文信息裡,大部分是她參加志願服務或公益活動的內容。有時候是她在講一堂女童保護安全教育課,有時候是她在開展一場「心理健康進社區」活動。在照片中,她神採奕奕,專注而樂觀。
去年,她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學校師生、家長開展了4場「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並進鄂州市社區開展了3場家庭教育講座。她主講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還被鄂州市教育局作為典型事例發表到湖北省文明網上。
2021年1月8日,鄂州團市委啟動「守護健康,益動起來」青少年健康守護行動,胡丹作為活動負責人之一,要定期到結對小學開展衛生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
雖然家人勸她多休息,甚至要對她發火,她最後還是接受了任務。因為她覺得自己做這項工作比較合適,「在自己能動的時候多做些事吧!」。
帶病堅守教學崗位
胡丹就是這樣,幹起工作來有一股子拼勁,有一股子韌勁。她說自己主要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導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004年9月,胡丹進入西山街道七裡界中心小學工作。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孩子。每年的各級調考大都名列前茅,其中2013、2014年的全市六年級期末調考中,她所帶的英語學科成績都是全市第一。她的教研論文先後獲國家級論文獎4次、省級3次、市級5次。此外,多才多藝的她還參加各類各級的徵文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獲得20餘個獎項。因為工作突出,她20餘次評為街道優秀教師或優秀黨員稱號。
2019年10月,她病倒在工作崗位,被確診為「骶管囊腫」,並接受了手術治療。其實早在三年前,胡丹就感覺腰部經常疼痛,剛開始以為是腰椎有問題沒有太在意,並堅持為學生授課。後來疼痛越來越厲害,發展到大小便失禁,無法正常行走才到省級醫院檢查。
這種病少見而複雜,且容易復發。2020年9月胡丹發覺自己腰部又開始隱隱作痛,隨後到醫院檢查,發現舊病復發,原來的囊腫又長到了2釐米。
「疼痛持續的時間很長,有時候站著感覺到痛,坐著也感覺到痛,」胡丹說。在這種情況下,她依舊堅守著自己工作崗位。雖然腰部疼痛,但是當她走上講臺,面對學生講課時,她依舊聲音洪亮,神採飛揚,好像一個沒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