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堅持禪修行的好人反而會生病這個事情?

2021-01-08 禪通達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

禪通達每天將給大家帶來一篇優質文章!

本期問題:

佛說持戒得長命報、得少病報、得威勢報,學佛人生生世世持戒的話,為什麼還帶三分病呢?

正文

持戒得少病報、持戒得長命報,如果生生世世持戒的話能不能得三分病?按照佛經典的推斷是不可能。

從事相上,有人說:「佛難道不是生生世世持戒過來的嗎?」

「維摩詰居士也有生病,大眾去看望」。(維摩詰也是古如來倒駕慈航,普度眾生)。

還有很多的大修行人好像也有病,所以理論上生生世世持戒不可能得三分病,但事相上卻偏偏有。

理論上確實是生生世世持戒的話不可能得三分病,一分也不會得,因為無有來處,生病一定是有業障,既然是業障一定是有惡業,既然是惡業,造惡業就不叫持戒,持戒必然會遠離惡業,因為不持戒所以有惡業,有惡業所以有惡障、業障、業障病,理論上是這樣。

若是生生世世持戒,一定不帶半分病,莫說三分了,因為沒有生病的種子呀!

從事相上來講修行人還是會有三分病:

第一個原因:

持戒之前有無量無邊世,就算至今持了100萬世的戒,這100萬世半點戒都不犯,那100萬世以前呢?100萬世以前還有無量無邊世。持戒100萬世這是從時間上來推理,三分病必定是由過去世的三分業導致的,只是過去比較久遠而已。

另外,人生下來就先造惡業了,因為生下來時一定會哭,哭得人家心煩意亂,哭也是惱害人,惱害人時就沒有持好戒。

我們說10年的幼小時期頑皮淘氣,大惡業不犯小惡業不斷,出生後沒有持戒之前、沒有遇上三寶之前,也會造很多的惡業。

為什麼阿羅漢不敢來人間?因為這是五濁惡世,來了容易造惡業。

隔陰之迷讓人善惡不分,當善惡不分時,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這樣一來生生世世持戒,但同時又生生世世在沒持戒之前又造了惡業,事相上肯定是這樣的。

第二個原因:

若是真生生世世持戒其實一定要帶三分病,有這一輩子不持戒什麼病都沒有,身體槓槓的,然後瞬間死掉也沒受什麼罪。

正是因為他們不持戒,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這是什麼道理呢?持戒是你生病之因,但它是了因!

舉個例子,當年玄奘菩薩到那蘭陀寺的時候,有一位法師叫戒賢法師,有106歲了,身患怪病,痛苦萬分,他看看這個年紀也差不多可以走了,於是幾次自殺,前兩次自殺都沒有成功。

第三次自殺時,文殊師利菩薩現身,菩薩用圓光術在掌心把戒賢法師的過去幾世展示給他看,原來戒賢法師以前的很多世都是大將軍,是英勇蓋世的英雄,打起仗來一馬當先,殺人如麻,為國家建功立業,那一輩子天下平定之後,國王論功行賞時,因為怕他功勞太大,功高蓋主,所以國王就故意打壓他,其他功勞比他小的都升了大官,而他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小官,於是他覺得心灰意冷,出家去了,當時是因為氣憤、怨恨而出家。

世間之事好事背後有壞事,壞事背後有好事,就像道家的太極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一樣。

當時看起來那些功勞比他小的人當了大官,他這麼大的功勞反而給了他一個不值錢的小官,於是他就出家了。

出家後到藏經閣翻經典,看到經典中的甚深妙理,深知自己業障深重於是就開始持五戒不犯,那一世死掉後因為後面的業要先兌現的,《楞嚴經》上講人是生順死逆,死從滅有。

譬如說這一輩子前面是造做惡業,後來改邪歸正開始造善業了,死掉時反轉下一輩子是往生到人間來繼續修行來了,但是來到人間繼續修行時,你可千萬要小心,修了一半退轉的有沒有?有。大菩薩身邊都有退轉的,什麼原因?因為會有種種境界現前.....入惡道去了,因為有種種的惡因緣纏繞,所以你得堅持,堅持之後又可以把善業牽引出來,,再把善業增廣,進而把善心延續到修行這方面,就叫世世常行菩薩道,是從最初到最後都是行菩薩道。

但是這樣很難!因為有種種的惡因緣纏繞,所以當你修行時,行著行著就有讓你遠離修行的緣出現了,你就要知道一定是過去世曾經造作了種種惡業的緣故,因此更要堅持修行!惡因惡緣被牽引出來的時候會有種種的原因,並不是說直接把你拉出去,由外面的種種因緣給勾引出去,而是漸漸發生的,而且看似在當時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戒賢法師他那一輩子往生到下一世後,因前世後半輩子的出家經歷現前,於是下一世因為種種原因很小就開始出家、修學佛法,出家之後由於他的精進持戒修行,惡業障礙就沒有機會現前,後面下一世又這樣。

如此這樣世世持戒,到他納蘭陀寺的那一世是第五世,惡業、地獄業已經熟上來了,雖然他生生世世持戒修行,持戒修行能滅未來之惡業,不能滅過去世的惡罪。

比如你喝錯東西不小心中毒了,能把毒瞬間化解掉嗎?不能!毒已經進去了,你知道是毒,後面不會再去吃了,但是已經吃進去的無法改變,雖然可能大惡業變小惡業、小惡業變無記業,但是還是有罪。

再比如說上輩子我罵了你,後來我們兩個人都修行了,再遇到了之後兩個人也會開開玩笑,把過去的惡業化解成為無記業。

但是業還是當年造作的這個業,戒賢法師就是這樣,因為這個原理,地獄業結下了,沒有下地獄是因為生生世世持戒的原因下不去,下不去就得人間償還,異時異地來償還,不在地獄成熟就在人間來熟,那就是大業變小業了,雖然大業變小業了,但是業還在這裡,我們不能滅過去的惡業,只能滅未來的和當前的,正是因為你生生世世持戒就下不了三惡道,下不了三惡道那惡業就要在人間熟,在人間就把業熟出來兌現掉,其實是很划算的。

所以修行人,反而不像有些眾生那樣大吃大喝、百病不生,然後就到地獄裡去了,60個大劫吃盡苦頭,60個大劫刀山火海的煎熬有誰能知?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人只知道他吃喝嫖賭一輩子,身體也很好槓槓的!但是這個到惡道受苦又有誰能知?只有諸佛出世才能知道這種因緣果報的道理,才能講解出來讓我們知道。

生生世世持戒是讓你能生病的了因,了卻過去世惡業的緣。因為有這個因在,所以有些業可以重業轉輕業。

譬如說曾經有位老師在講課時,講著講著腳就開始抽筋痛了起來,對他來講這件事正是了因,可是卻有人就開始借這個事情來諷刺挖苦了。這表示這些諷刺挖苦的人根本就不懂得真正的因緣果報的道理。

第三個原因:

佛說諸煩惱惡友是修行道莊嚴伴侶。在一個三分病的狀態之下,你看凡夫三分病的時候是如何?菩薩三分病時又如何,生病是一種煩惱,是煩惱就會有苦,有病就能知苦,知苦就會思考苦是怎麼來的。

那麼要對治這種煩惱,自然會有智慧被引發出來,苦、集、滅、道。而這個煩惱惡友就為修行人提供了修行的緣。

比如跳舞也得提供場所,打桌球也得提供場所。修行也要有緣,有緣你就能增上。沒有種種的事實考驗,你會以為自己修得很好。

無病無痛、無錢財之憂的時候, 10年了從來不生氣,不一定是因為修行好,很可能是因為沒有生氣的機緣。

有個佛典故事說,有一位女主人名聲很好,大家都認為這個人是個老好人,從來不生氣,但是她的丫環為了證明她只是沒有境界現前而導致嗔心不現前,於是就故意違逆她,結果這位女主人拿著棒子追她打,直到追到大街上為止,這就是境界現前。

病就是一種惡境界,所以說你在惡境當中是能保持平靜心態,才是好的心境的體現。

在順境當中,即使脾氣非常暴躁的惡人,他也不發脾氣,只能說是境界很好並非是你的心境好,這個境界好,使你以為你心境好,這是一個假象。

所以修行人常帶三分病,這三分病都是一個修行的助緣。

上面所講是修行人還得三分病的三點原因,一個是生因,一個是了因,一個是助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示現。

有人問維摩詰居士你怎麼生病了?你修行這麼高怎麼會生病呢?

維摩詰居士說:「因眾生有病故,我也有病。」

如來藏有沒有病?如來藏有沒有染汙?沒有。但是為什麼說如來藏是不垢不淨的呢?為什麼說不淨呢?是因為五蘊眾生染汙,所以如來藏不淨。維摩詰居士是因為眾生有病,而他示現有病。

《涅槃經》中佛親口說,釋迦世尊無量世以前就已經斷除了生病這一種業障,無量世以前就已經斷除了,但因為要攝受眾生,度化眾生故就示現有病。所以八地以上菩薩到人間來如果有病,那叫做示現。戒賢菩薩有病那是因為前面的三種原因。

所以,生因、了因、助緣故、為示現故,四種原因修行人會顯現有三分病。

溫馨提示:

尋求皈依道場可以聯繫我們。

修學真正的念佛法門,靜坐法門,

或者學佛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評論。

禪通達,有問必答

相關焦點

  • 在家也可以修行成功,六祖大師為在家修行人說了這個方法(宣化上人)
    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韋公又問」:韋刺史又問:「在家如何修行」:在家人怎麼樣修行呢?「願為教授」:我願和尚您教授我。
  • 佛陀開示人生無常,這個世界最珍貴的是好人,一切平等的眾生
    忽然,有一條毒蛇爬到那兒子的跟前,將他咬死,然而那父親不但不管兒子,反而接著幹活,連頭也不抬。  這個婆羅門大覺驚奇,便上前問他原因。  耕種者反問道;「你從何方來,來此為何目的?」  這個婆羅門回答說:「我從羅閱祗城來,聽說你們國家多孝養父母、信奉三寶,所以打算來求學修道。」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一天,仰山慧寂問香嚴智閒:「師弟近日學禪的見地如何?」香嚴智閒說:「我之所見說也說不得,現呈一偈請教師兄:『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慧寂禪師說:「看來你只是得到了如來禪,而未得到祖師禪師。」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現代人每天都很忙碌,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應酬,忙著收拾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些事情佔據了我們每天的大多數時間,自己卻沒時間去歡喜和憂傷,沒時間停住腳步去看看路邊的風景,甚至都沒有時間痛哭一場,這個社會太浮躁、太吵鬧、太物慾橫流,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痛苦不堪,所以需要某種東西幫助我們在喧囂中尋得寧靜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同時,宗密禪師自稱是惠能門下荷澤神會禪師的第四代法嗣,並有意抬高荷澤系,強調達摩祖師之法流至荷澤,荷澤宗者全是曹溪之法,無別教旨,是「達摩遠來之意。」(《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意在說明自達摩祖師傳至神會禪師的禪法,是如來禪。事實上,如來禪無論是在印度佛教還是在最初的中國佛教中,一直是被奉為證得佛智的最上乘禪法。隨著惠能禪師南宗的興起和祖師禪的創立,才出現了貶低如來禪的聲音。
  • 《一禪小和尚》的師傅到底在說誰
    《一禪小和尚》第八集中說到好幾處,都有一些類似定義的詞語,比如說:慧根、辯經、真理、執念。這些詞語如果每一個都要拿來細說,估計需要很多字也未必能夠解釋清楚。如果有人看到這些文字,能夠決定去學習、修行,那我會更開心了。視頻的主題寫的是要有自知之明。這個主題相信無論是世間的還是出世間的,都有很多文章來敘述這個理論了,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我想主要來說慧根和辯經兩個方面。慧根到底是個啥?我想不是一般情況下所說的聰明,聰明和智慧還是有區別的,對吧?慧根是五根之一。佛教中有很多這樣的說法,叫做法相名詞。
  • 「內觀禪」與「修行解脫」
    談談內觀禪與修行解脫的關係。大家學習內觀禪,當然各自有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目的,各人背後所帶出來的故事亦不一樣。在這個節奏繁忙的社會裡,生活的步伐愈來愈快,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如何處理無盡的工作?如何對待生活的壓力?如何面對歲月的消逝?如何突破思想的困局?如何超越心靈的痛苦?如何安撫別離的愁緒?如何消除生命的無奈?
  • 《一禪小和尚》師傅最怕一禪唱歌,兩人賭氣結果都沒飯吃!
    這天,師傅正在打坐,而一禪剛好打水回來,估計是一禪在路上聽到了一個民謠,便急忙跑回來問師傅:師傅師傅,為什麼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反而水喝了呢?師傅聽到以後,略有思考以後,便回答一禪,這句話是外人對佛門中人的一種污衊的誹謗,這是不實的話,一禪不要輕易相信。而一禪繼續回答:他們還編成歌了呢!這時候,師傅知道一禪接下來要做什麼,便開始大驚失色。
  • 一年一度禪七來襲
    而禪堂為選佛堂,立限七日以資選佛,自宋以來漸成禪宗特則;精進禪七並與參禪一旨相合,而行於天下。禪宗叢林,每逢冬日農事已了,更無其它雜務,便舉行剋期取證的修行,以每七日為一期,叫做打禪七。後世各宗派,鑑於這種苦修方法的完美,就興起各種七會,如念佛七等。有這樣苦志勞形,精勤求道的精神,日久月長,無疑的,必能造就超格之人才。    「打七」是佛門中精進修行的一種儀規,隨著修行方法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名稱與內涵。
  • 《禪,蟬,蠶》林清玄散文賞析——單純+熱情+堅持
    我躲在屋子裡百無聊賴,隨手抽出一本林清玄的散文集《發芽的心情》,看作者寫的自序《禪,蟬,蠶》,一下子就被他那優美而浪漫,質樸而豐富,深刻而又溫潤的文字所吸引。忙從客廳搬把小凳子到房間,將書攤在床上,坐下細細的品讀。第一篇《禪,蟬,蠶》三個同音的字組成的四個短篇,編成一組,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 佛教:在家人該如何修行?家是淨土,公司是道場,眾生都是菩薩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各位師兄都知道大乘佛法有八個宗派,不過經歷「三武一宗」法難,再加上千年時間的磨礪之後,如今還比較昌盛的只有禪,淨,藏密這三門了,其餘的都極為式微,甚至失傳。
  • 貓不能按時吃飯,按時吃飯,反而會讓貓生病
    貓自古以來都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古時候,一些西方國家甚至將貓奉為神靈,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在貓身上看到了很多超乎人們想像的事情,例如從高空跌落安然無恙。即便到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貓咪身上仍然有很多人類看不懂,乃至跟人類行為習慣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例如吃飯!
  • 「好人不長命,壞人已千年」,如今這個社會,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好人不長命,壞人已千年」,如今這個社會,好人真的有好報嗎?現在這個社會,什麼樣的是好人,什麼樣的是壞人根本就看不出來,其實在每個時代好人壞人都有獨特的標誌,在戰爭的時候好人是中國的野心家,而壞人則是天生的叛徒,不過在這些年來,好壞之間的區別也變得越來越恍惚,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好人不長命,壞人已千年」,如今這個社會,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 《一禪小和尚》師傅午飯想吃一禪,師徒為了兩文錢鬥智鬥勇
    一片樹葉掉到了一禪的頭上,一禪拿下頭上樹葉,疑惑地問師傅。師傅,長安的風何時能吹到汴梁呢?師傅並沒有睜開眼睛,只是搖搖頭說了兩個字,不知。一禪聽了以後接著問師傅,那達摩一葦渡江的時候,他害不害怕呢?師傅想也沒想,直接說不知。一禪連問了兩個問題都得不到答案,便很無奈地問師傅,師傅,那你知道什麼呀?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在三皈五戒中,並未有說修行人一定要吃素的規定。佛陀時代,託缽乞食,也是眾生施什麼就吃什麼,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果僧人那時候挑三揀四隻要素食,反而給眾生增加了煩惱。佛陀制定戒律時就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如果硬性規定,首先會斷送了很多人進入佛門的機緣。比如有些人也想禮佛修行,但暫時真做不到完全素食,這時候如果有強硬的規定,那這人就可能失去了親近佛法的機會;其次,就是某些特定情況下,不吃肉不足以活命。但,有一個情況,那就是只是為了貪圖口欲去吃肉,這個和直接殺害眾生其實區別不大。
  • 臺灣禪者:大陸和尚比富忙 自己異化令眾生顛倒
    公共知識分子扮演拉車的角色,讓這個社會更合理。但公共知識分子與社會之間應該是一直互補、一直調整,也就是動態而有機的,否則副作用就出來了。」「關於自由,龍應臺和陳映真曾經有一次筆仗。陳映真當然是多年來的社會主義主張,龍應臺則是自由主義。這個論戰很火藥味,最後怎麼結束的呢?是一個教授把它總結了,這個教授的核心觀點是:當人類面對生存問題時,其他價值都是次要價值。
  • 禪的意義就在於什麼?
    留下的案例,就是公案一、鮮花與微笑禪,是佛教的一個宗派,而且是中國佛教的。不過,禪宗自己不這麼說,也不能這麼說天花亂墜,拈花示眾。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佛祖(釋迦牟尼)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禪宗初祖,第一代掌門)二、衣缽傳人學佛是要修行,修行就要有結果。
  • 「你是好人」成拒絕表白神器 你被發「好人卡」了嗎
    數據表明,超六成的單身男女會用「你是個好人」來拒絕表白。「你是個好人,可我們不合適。」「你真的很好,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相親時不妨觀察對方的小動作  一項調查數據表明,超六成的單身女會用「你是個好人」來拒絕表白。
  • 《楞嚴經素解》卷八:十地菩薩,如何一地地修行?
    【解釋】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佛又說道:「(十回向之後,有四種加行,修行菩薩方契入十地,由此可見十地的殊勝,此講歡喜地)阿難。此善男子,此修行的菩薩,求無上大菩提,到此地已經能夠善得通達,通達於無上菩提,覺悟已經通於如來,雖然沒有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但是已經內證知曉佛的境界了。因此內心生起極大的歡喜,起名為歡喜地。」
  • 禪宗修行,境界有變化,體會不一樣的自己
    法師的開示,以及法會中的持咒、誦經、禮懺等,才使自己覺性現前,獲得內心的平靜、明朗,作「心」的主人,而使煩惱不易生起,這種潛移默化的助力,真讓自己驚訝!有一次同修問我:「你參加禪修,與我們自己在家修行討論有何不同呢?想了之後告訴他說:確實有幾點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