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2021-01-10 小夢說三農

大文豪蘇軾一生顛沛流離,似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因為他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帆風順;他的一生中去過多少地方,走過多少人未走過的路,嘗過多少人未嘗過的美食。

根據不完全統計,蘇軾一生中去過多達90個城市,放到現代也絕對是一位資深的旅遊達人,他每到一處都會留下一些傳奇和詞句。

儘管一生在仕途中沒有得到重用,也曾幾次被貶奔波,但他從不抱怨什麼,而是在有限的範圍內尋找屬於自己的精彩。

公元1091年,蘇軾與好友錢穆父匆匆相聚又匆匆別離,此時已是年過半百的他,已對人生有了足夠的思考和清醒,一時感慨萬千便寫下《送錢穆父臨江仙》一詩。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個詞是個送別詞,主要寫的是蘇軾和錢穆父兩人匆匆相聚,回首往事已不再,還沒等兩人細細敘舊一番,就需要匆匆離別,當蘇軾看著朋友離去的背影,心裡心滿意足,便有感而發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就是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所有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行人,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要停下來,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停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旅社,人生有太多的相聚與離別,但畢竟每個人都要繼續走下去,用自己的雙腳來衡量人生。

「人生如逆行,我亦是行人」,蘇軾的這句話充滿了韻味,也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似乎蘇軾在感嘆人生,其實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話,既安慰了蘇軾自己,又安慰了失意的人們。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軾詞!

人生在世必須要讀蘇軾的詩文,他的詩文透露了他獨特的人生觀,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他總能微笑不受苦難的打擊,蘇軾將人生的豁達與快樂,如果你不開心,一定要讀蘇軾的詩文。

這一段時間裡,蘇軾的詩歌經歷了政治上的多重磨難,經歷了多次的不被理解和貶抑,但他從未就此失意,而是在貶抑的道路上找尋有限的樂趣,將貶抑當作旅行,遊歷了90多個城市,在每一個城市都留下了精彩的詞句。

假如你想了解蘇軾的傳奇人生,想讀懂大文豪蘇軾的詩詞,下面小編就為你推薦這本《蘇軾詞傳》,它看起來並不枯燥,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故事,讓你通過生動有趣的文字了解一個血肉之軀的大文豪蘇軾。

不只是「古典情歌」這一組,還有《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等,六本詞傳讀起來朗朗上口,生動有趣,輕而易舉地就能了解到真實的歷史,成了暢銷書,妙語連珠。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將這套《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帶回家吧!

相關焦點

  • 《走河》走過的是生命之河: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直到隨著年齡增長,從書中知道的天下事催生了一顆驛動的心,踏出了故鄉在多個城市遊轉,看遍風俗人情,體驗時光變幻,用生命浸潤人生旅程,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因為世俗牽絆、經濟困擾、人生格局等綜合影響,我的流浪之夢只能是一個夢。所以,我非常羨慕那些能徒步冒險的人,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用腳步丈量風景,記錄所見所聞,朝著目標堅定前行,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 蘇軾的這一首詞,寫盡人生無常的感慨,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和老朋友久別重逢隨後又匆匆各自的小故事,儘管全詩看起來灑脫豪爽,但在其中也隱含對塵事聚散無常的一種無可奈何。《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然而,在此大背景之下,卻是多少個小局破滅,個體消亡。湖北電影製片廠對外聯絡部主任常凱一家四口17天內連續去世。妻子仍在與新冠病魔抗爭。兒子遠在英國留學逃過一劫,卻也只能在異國他鄉承受痛苦煎熬。常凱在留下的遺書裡寫了這樣的話:「除夕之夜,遵從政令,撤單豪華酒店年夜宴。自己勉為其難將就掌勺,雙親高堂及內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觸。
  • 蘇軾極富哲理的3句詩,說透了人生的意義,讀完整個人都通透了
    這首詩特別有意思,初學的時候,聽老師在講臺上說個不停,但我就是不明白他到底在講個啥玩意兒,同時又覺得這個蘇軾真厲害,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這就叫不明覺厲。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如果說《題西林壁》是蘇軾國民度最高的詩,那《和子由澠池懷舊》中這一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大概就是文藝青年最愛的一句詩了。你看這首詩,起筆就開始議論:人生在世,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是做生意、還是當官、或者求學,反正你都會東奔西走,像什麼呢?
  • 蘇軾用這10句詩,說盡了「所有人」的人生,有經歷的人看過想流淚
    蘇軾用這10句詩,說盡了「所有人」的人生,有經歷的人看過想流淚大家好,這裡是文化宮,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蘇軾。蘇軾是一個一生都非常波折的人,但是又因為他本身的灑脫,留下的詩詞多是感悟,而不是憤世嫉俗。對我們現代人來說,蘇軾這樣的感悟卻比杜甫那樣的大破大立、為國擔憂的詩句更加讓人感觸頗深。很多人都說,看過蘇軾的詩就像走完了一輩子,想流淚。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就是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忙短促。他說,人生就是一次很倉促的路程,我們都是行人,人生也只是路過,留下不了什麼,所以不要太執著,執念太深反而會徒增煩惱。2、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 十句蘇軾詩詞:句句經典,寫盡人生百態
    ——蘇軾《水調歌頭》越長大,我們越會明白蘇軾這一句的經典。人生,就是悲歡離合組成的。當我們越來越成長時,明白這一句,更理解這一句。坦然面對人生的離別,淡然面對生命的悲歡,這是人生常態。惟有這樣,我們才會成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人生如逆旅 漂泊讓伊布與託雷斯懂得回家的意義
    再見之時,猶記那時年少。當38歲的伊布回到闊別了7年的聖西羅球場,滿眼都是自己29歲的模樣。8年前捧起意甲獎盃的那刻依然歷歷在目,那是他來到米蘭的第一個年。一年之後,米蘭成績略有下滑,但依然以4分之差拿到亞軍。
  • 詩詞丨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州,憂愁無處說,他來到赤壁磯,看江水奔騰,驚濤拍岸,一時間胸懷大開,心中也漸漸釋懷。
  • 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作為24節氣之首,立春對中國人來說向來有特殊的意義,而2020年這個立春對我們來說顯得格外重要。「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冬天要過去了,春天要開始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天其實適用的地域僅是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嶺南地區,從氣候上來說,我國93%的陸地面積上還是嚴冬。
  • 蘇軾為什麼叫蘇東坡?短短28個字的答案,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真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現代學者林語堂曾經說過:「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這在後來也演變為了另一句話: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 灑脫的蘇軾,在送別好友的宴席上,寫了一首詞,同歌女較起了勁
    時間在一點點向前,萬事萬物都有輪迴,人事物都隨著季節隨時更替,最欣喜的是與人相遇,最痛苦的是舊相識的離開。但生活還在繼續,沒人能夠阻止「聚散終有時」,坦然接受才是釋懷的最好辦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蘇軾比蘇轍大四歲,兄弟二人一起成長,一起讀書,又一起進京趕考,又一起考中進士,感情非常深厚。此次,蘇軾到鳳翔做官,離別父親與弟弟,子由依依惜別,傷別之情難以釋懷。
  • 蘇軾歷經生死,醒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
    蘇軾的豪放宋詞我們已經讀過很多。對於其中的詩詞名句,我們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那著名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詩酒趁年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是其中經典之作。很多人都說蘇軾是那個5000年來活得最精彩的人,因為他總能在現實的挫折生活當中尋求到哲理知識,尋求到更加曠達自由的內心生活。他的生活境界是今天的我們很多人所嚮往的。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我們來品鑑一番:早已是春天了,但是蘇軾在城中,並沒發現春季之美,「可能是東風不肯吹入東城門吧」,蘇軾如此想著。自然,蘇軾如此的想法肯定是不切實際的,春天既來,則無處不是春天,他如此寫,是其性格善諧,喜開玩笑,其心如赤子,故愛作純真之語。第二句點出自己故地重遊,去年他亦曾來女王城遊玩,所以說尋「去歲春」,「走馬」就是現在的自駕遊了,騎馬去的,非常愜意。
  • 蘇軾最豪放的一首宋詞,堪稱豪放之祖,句句奔放曠達,無人超越
    43歲(元豐二年)時,蘇軾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政治上失意,雖然一時感到懷才不遇,情緒也很低落,但由於他天生豁達的胸懷,又讓他因事因物而激發出一派豪情,此詞就是代表。這一首詞生發懷古幽思,寫出蘇軾本人日漸消磨的心態,如果只是這樣,蘇軾的詞也將不堪一讀,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在急轉而代之以曠達之心。那是對人生對歷史的追問,是對生命的體驗。
  • 筱青讀詩詞: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那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直被人誤以為是寫給戀人的詩!最深情的是那首《獄中寄子由》「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這首詩寫於嘉祐六年(1061)。這一年蘇軾由汴京赴鳳翔任籤判。弟弟蘇轍(字子由)將他送到鄭州後返回汴京,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 蘇東坡:我的琴聲嗚咽,我的淚水全無
    在蘇軾從徐州調任到湖州時,蘇軾到任湖州後作《湖州謝上表》以些神宗,可這道謝表被御史臺監察御史裡行舒亶結合其他詩文找到了把柄,上奏彈劾蘇軾「至於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未有如軾也」、「應口所言無不譏謗」。接著國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腳後腳殺到,他們歷數蘇軾的罪行,聲稱必須因其無禮於朝廷而斬首。李定舉了四項理由說明為什麼應當處蘇軾極刑。
  • 席慕蓉的一首悽美之作,開篇兩句成網紅詩句,現代詩也能這麼美
    曾經不懂,為何古人有那麼深的送別情結,後來有人說古代「車馬很慢,書信很遠」,很多人一轉身就可能是一輩子的不復相見。所以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雖豁達地說出了千古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其內心的不舍只有東坡自己知道;而白居易在《南浦別》中寫的「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又道出了多少痴情人的心傷;哪怕一向灑脫的李白,在《勞勞亭》中也無奈地寫出了「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的傷心之語。到了現代,我們以為送別不會再那麼痛苦,畢竟這是一個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
  • 蘇軾很出彩的一首詞,雄渾蒼涼,語意高妙,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
    但自中唐逐漸,詞在文藝創作中佔據很重要的影響力,不斷湧現很多出色的詞作,如白居易的《憶江南》、劉禹錫的《瀟湘神·斑竹枝》等。晚唐五代時期,詞興起,出現了詞自選集,如《花間集》。進到宋朝後,詞成為文學類的具體方式,名家人才濟濟,極其興盛。在宋朝諸多詞人中,蘇軾是最璀璨奪目的1位,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