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皚皚的可可西裡。這片生命禁區裡,人煙罕至。
雪山、荒漠、草原等地貌在可可西裡並存。
可可西裡是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得最完美的地區之一。
嚴酷惡劣的自然條件,
使得人類無法長期居住,
被稱為「無人區」。
可能正是因此,
這裡才成了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藏原羚、喜馬拉雅旱獺、棕熊、猞猁、狼、雪豹、豺、藏雪雞、褐背擬地鴉、長嘴百靈、雪雀、大天鵝、兀鷲等野生動物的樂園。
在可可西裡草原上奔跑的藏原羚。
在可可西裡草原上生活的藏羚羊。
可可西裡能夠名揚天下,
多多少少與藏羚羊有關。
它們美麗的生命被無情殺戮,
這齣血腥的慘劇反而為可可西裡博得了「人間天堂」的名聲。
藏羚羊通常棲息於海拔3000米至6000米間的荒漠、高原草原和谷地。
它們生存的地域廣闊,
東西相跨約1600公裡,
所以季節性遷徙是其主要的生態特徵。
每年4月底,
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
未滿1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
到5—6月,
母羊與它的雌仔前往產羔地生產,
然後再率幼仔原路返回,
完成一次遷徙。
年輕雄性藏羚羊會離開群落,
同其他年輕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
直至母羊遷徙完成,
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的群落。
可可西裡草原上的藏羚羊群。
藏羚羊是我國的一級重點保護物種。
20世紀90年代初,
藏羚羊的數量還能達到100萬隻,
但到了1995年,
不到5年間就驟降到7.5萬隻,
1996年,
藏羚羊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
2000年又被列為瀕危物種。
雄性藏羚羊會因為爭奪交配權而相互鬥爭,落敗的一方只能逃跑。
藏羚羊不似大熊貓那般「嬌貴」,
它們是一種優勢動物,
這一點無需用數據和科學理論證明。
只要看到它精靈一般的身材,
美得像飛翔的奔跑姿態,
就知道這不是一種適應能力差,
因自身缺陷而瀕臨滅絕的動物。
它們在可可西裡生存了數千萬年,
還應該繼續生存下去。
但是盜獵者來了,
他們有槍,有刀,
有現代化的各類工具,
殘酷的殺戮,
只為了它們的絨毛。
可可西裡卓乃湖畔,是藏羚羊最重要的產仔區。每年7—8月份,可可西裡的絕大多數雌性藏羚羊都會集中到卓乃湖以南的草原上產仔,9月份返回越冬地,與公羊合群。
攝影/鄭雲峰
藏羚羊的絨毛被稱為「柔軟的黃金」,
以其為原料製成的披肩,
被稱為「沙圖什」,
又稱「戒指披肩」,
因為它可以輕易地從一隻戒指中穿過。
這是一種西方時尚界的頂級奢侈品,
是所謂高貴者身份的象徵,
但每條披肩都是以3隻藏羚羊的生命編織而成的!
因為人類對沙圖什的貪求,
可可西裡每年至少有2.5萬隻藏羚羊被獵殺。
人類無休止的欲望像沉重的烏雲一般,
遮蓋了這片美麗的土地。
作為高原之舟的犛牛在山間行走如履平地。
如果說藏羚羊是精靈,
那麼野犛牛就是天生的武士。
它黑褐色的毛髮垂地有餘,
如同武士的一身玄衣。
一對犄角,
宛如尖刀。
皮膚厚實(最厚處可達兩寸),
韌性極強,
是天生的盔甲。
一旦受到傷害,
不論雌雄,
野犛牛都會拼命攻擊敵人,
直到力竭身亡。
野犛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極耐嚴寒。它們一年四季住在山坡上,喜歡群體活動,通常二三十頭組成一個群體,在草原上遊蕩、覓食,有時也會結成兩三百頭的大群。
攝影/鄭雲峰
有人曾目睹野犛牛被槍擊後的慘烈場景:
它一路瀝血,
腸子拖地直奔獵手,
衝至獵人馬前,
將角尖戳入馬腹,
把馬的肚腸拖拽而出……
野犛牛體形龐大,
力大無比,
模樣與家養犛牛並無不同,
但身形更魁偉壯實,
體重可達400公斤左右,
是家養犛牛的兩倍以上,
出類拔萃者甚至可達600公斤。
如此體形重量,
卻能以時速40公裡的速度飛奔,
發起飆來無異於一輛疾馳的坦克。
一頭犛牛正在休息。
野犛牛的外形雖然無比兇猛,
但實際上性情是極溫順憨厚的,
甚至有些羞澀。
它以草為食,
從不主動攻擊人和其他動物,
只是在受到侵犯時才會奮起自衛。
作為典型的高原動物,藏野驢棲居於海拔 3600 至 5400 米的地帶,過著群居生活,多半由五六頭組成小群,大的群體有 10 餘頭,最大的群體可達上百頭。
攝影/鄭雲峰
與野犛牛相比,
藏野驢則顯得可愛許多。
因大小外形與馬相似,
所以有人稱其為「野馬」。
它們可愛、單純,有好奇心;
它們強壯、靈動,有無窮的精力;
它們固執、倔強,有點兒蠢萌;
它們機警、敏感,有點兒膽小……
藏野驢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攝影/鄭雲峰
藏野驢不喜歡孤獨,
所以常常是群居生活。
它們經常混入牧人的馬群,
一同啃草飲水,
因太過相似,
牧人一時無法分辨。
待到暮色將至,
馬群迴圈,
有的藏野驢居然玩興未盡,
便隨馬群入圈。
等晚間牧人清點馬匹數量時才發現這些調皮莽撞的藏野驢。
奔騰的藏野驢群。
藏野驢天真有趣,
不太怕人。
遠遠的,
一輛越野車馳過荒原,
它們先是害怕,
在感覺這個怪物沒有威脅後,
就駐足觀看。
待車駛近,
它們便隨車一起奔跑。
這種奔跑很快就變成了一場比賽,
當然,贏家是藏野驢,
因為先減速並且停下的,
總會是車。
藏野驢回頭觀望,似乎在炫耀勝利,
抑制不住的興奮和得意,
那樣子讓「失敗者」都忍俊不禁。
可愛的藏野驢也有安靜的一面。
雪豹站立在巖石上。
雪豹,地球上最美麗的高山動物。
它的名字很美,
身體很美,
皮毛很美,
長長的尾巴很美,
奔跑的姿態很美,
臥在雪峰上的畫面很美,
傳奇的身世很美,
甚至孤獨的樣子也很美。
國際動物學界給它了諸多頭銜:
「促進山地生物多樣性的旗艦」
「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顯著象徵」
「促進跨國界的國家公園或保護區建立的環境大使」
「健康的山地生態系統的指示器」……
不過高傲如它,
想來也不會在意。
雪豹小寶寶正在往外探頭。
雪豹全身灰白色,
布滿黑斑。
頭部的黑斑小而密,
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形成不規則的黑環,
越往身後黑環越大。
它的巢穴設在巖洞中。
幸運的話,
還能看到它在巖石間迅捷而優雅地出現又消失。
巖羊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對象之一。
夏季,
它們居住在海拔5000至5600米的高山,
冬季則隨主要食物——巖羊,
下降到相對較低的山上。
雪豹四肢矯健,
行動機警,
善於跳躍,
十幾米寬的山澗可一躍而過,
三四米高的山巖能一躍而上。
有力的尾巴作為掌握方向的「舵」,
使它在躍起時可在空中轉彎,
雪豹性情兇猛異常,
捕食能力極強。
無愧為雪山中的王者。
可可西裡上架起的青藏鐵路,也充分考慮到保護當地動物。
如果你只是在文字中讀到過,
在攝影圖冊和電視風光片中瀏覽過,
你會怎樣想像這些生命?
如果你曾親身到達、觀賞過,
你又會怎樣形容這片最靠近天空的土地?
神奇!當然是神奇。
這片神聖之地,
這些充滿野性的生命,
深沉而遼遠,
充盈著無窮的力量,
但又不缺少詩性的溫柔與靈動、慈悲和福佑。
可可西裡的河流和高山。
創作團隊
撰文:彧卿
圖編:HonYi
審校:有刺客
部分圖片及文字來源:
《三江源》,青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