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高洋洋
「城市是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超過60%,建設健康城市,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近期公開表示,伴隨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城市在面臨一系列「城市病」問題的同時,人口老齡化、亞健康及慢性病蔓延等問題也接踵而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讓加快建設健康城市顯得更加迫切。
究竟該如何建設健康城市?在頂層設計層面,自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後,2020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提出要「全面開展健康城市建設」。
從「重要抓手」到「全面開展」,上述兩份文件針對「健康城市建設」表述上的重大變化,足見「健康城市建設」之於當下及未來中國的重要性。在具體措施上,《意見》提出要「因地制宜開展健康城市建設,打造衛生城市升級版,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建設樣板。修訂完善健康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將健康中國行動相關要求納入評價範圍,探索開展基於大數據的第三方評價,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落地見效。推動各地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
在探索開展基於大數據的第三方評價方面,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等單位基於2019年的相關城市大數據,以「健康服務、健康行為、健康設施、健康環境、健康效用」為一級評估指標,對我國80個主要城市綜合健康水平進行了全面評估考核,並聯合發布了《清華城市健康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採取「分級別」(引領型、優質型、平均型、發展型、追趕型)方式,從區域位置、人口規模、經濟水平等多個角度進行城市間的橫向比較和研判。
從報告的評價結果來看,目前全國城市整體健康情況並不是很理想。引領型城市只有5個(深圳、杭州、南京、北京和上海),且全部為中心城市,優質型、平均型、發展型和追趕型城市分別為14個、26個、26個和9個,平均型及以下城市佔比達76%,大部分城市的健康水平都相對較低。
此外,報告還指出,雖然深圳、杭州、南京、北京、上海5大城市並列引領型城市,但在汙染控制、居民經費保障、居民生活習慣和核心健康設施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平均型城市的共同短板是居民健康行為和健康服務水平相對較低,發展型城市在健康服務、健康行為、健康設施方面較為落後,追趕型城市整體指標都很落後。
從單個一級評估指標評估結果來看,健康環境、健康效用兩大指標位於「優秀」級別的城市數量相對較多,超過15個,健康服務、健康行為、健康設施三大指標位於「優秀」級別的城市數量相對較少,僅為5~8個。針對城市健康設施短板問題,報告指出,各城市的養老設施、體育健身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相對薄弱,是未來需要重點推進建設的內容。中心城市需重點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並提高社區醫療設施使用率;一般地級市則需在醫療設施、心理諮詢機構等方面加強建設。
從空間格局上和人口規模上比較,報告還顯示我國健康城市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明顯,出現「中部塌陷」現象,特大、超大城市雖然相對領先,但兩極分化嚴重。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表示,健康城市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評價標尺也在做動態調整。「『清華城市健康指數』將通過長期並持續更新的評估監測,為城市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引導城市建設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鍛長板。」
總體來看,雖然距離健康城市建設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都更加重視城市的健康發展,且一直在加快推進中。2018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將健康城市建設納入「健康無錫」建設,從更高層面、更大範圍以更大力度推進,建立了11個專項工作組;上海市建設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進一步提升健康城市建設的社會動員和支持能力;江蘇省南通市也提出,要將建設健康城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謀劃,從全生命周期、全健康服務、全人群保障等多方面發力。
伴隨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近年來其他城市也抓緊開始行動。2020年12月,《中山市建設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正式出臺,涉及生活環境、職業健康、食品安全、基層就醫、養老服務等內容;陝西省渭南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市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建設;深圳市衛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日前也表示,2021年起《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開始施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融入所有政策。
監 制:肖正華 主 編:程小紅 責 編:高洋洋
關鍵詞 >> 健康城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