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白雲區不斷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惠民政策措施,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逐步優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三甲醫院優質資源下沉
區屬公立醫院競爭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間,白雲區加快推動醫療資源均衡發展,以大刀闊斧的魄力推動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
截至目前,白雲區有5家區屬公立醫院升級三級醫院,南方醫院太和分院一期住院樓、區第三人民醫院穗和樓、區中醫醫院新住院樓等醫療衛生建設項目完成並投入使用。白雲區還大力推進南方醫院白雲分院(原區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圍繞白雲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高質量區屬公立醫院。
▲ 南方醫院白雲分院
30個臨床醫技科室,800張規劃建設編制床位,42張病床規模的重症ICU,14間一級手術室……作為市、區重點民生建設項目,南方醫院白雲分院(原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目前已正式開診,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 南方醫院白雲分院設施
▲ 南方醫院患者正在就診
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去年白雲區頻頻與優質三甲醫院「聯姻」,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去年5月,白雲區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方醫院籤訂協議,委託它們分別託管區中醫醫院和區人民醫院,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推動東中西醫療集群格局逐步成型。
▲ 2020年5月25日,白雲區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籤約,委託廣中醫一附院管理區中醫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
▲ 2020年5月28日,白雲區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籤約委託南方醫院管理白雲區人民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三五」期間,白雲區在加速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同時,還逐年增加對醫療衛生的投入,謀劃推進均禾大道南、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廣中醫一附院白雲醫院周邊醫療用地收儲工作。目前,鍾落潭鎮衛生院時代愛心樓、良田公共衛生服務延伸點、均禾街石馬衛生站等一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項目基本完工。在持續加大醫療衛生投入的保障下,白雲區醫療衛生事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全區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
▲ 鍾落潭鎮衛生院時代愛心樓
截至目前,白雲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2間,其中醫院56間(含1間婦幼保健院),包括公立醫院17間(區屬公立醫院7間、其他公立醫院10間)、民營醫院39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59間,包括鎮衛生院4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間、社區衛生服務站25間、門診部234間、村衛生站116間、衛生所與醫務室77間、診所272間、護理站15間。
構建緊密型醫聯體新格局
全力推進4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
「十三五」期間,白雲區持續穩步實施分級診療,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逐步優化全區層面高水平醫療資源的配置。其中,區第二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以及廣中醫一附院白雲醫院(區中醫醫院)城市醫療集團已掛牌成立。
▲ 廣州市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掛牌成立
城市醫療集團成立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特別是人才、技術等縱向流動、下沉基層,整合先進的醫院管理經驗、群眾認可的重點專科專病向基層醫療機構輻射,不斷提升基層醫療單位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最終形成並有序運作「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實惠的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白雲區通過整合專科資源,引進省、市高水平醫院,共建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骨科、婦產兒科等25個專科聯盟,搭建區域協同救治網絡。
去年9月,石井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通過國家級基層胸痛中心示範基地驗收,是廣東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基層胸痛中心示範基地。該院在全區先行先試,率先啟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或將為地區分級診療模式的推廣實施,提供切實可行的經驗和依據。「加入胸痛救治單元的建設,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們醫護人員的救治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區域的群眾獲得更好的治療,是個好事。」白雲湖街夏茅社區衛生服務站相關負責人鄭孝和說,對當地居民來說,胸痛救治單元建到了社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石井人民醫院胸痛中心
廣中醫一附院白雲醫院通過認證,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心臟康復中心;通過引進南方醫院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構建腦卒中防治體系,區第二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中國卒中中心;石井人民醫院、江高鎮衛生院等建立卒中靜脈溶栓綠色通道……這些專科聯盟成立後整合資源,在急救、婦兒、康復等領域精準施策,高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打通群眾看病「最後一米」
回顧「十三五」,白雲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加大醫療投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和服務。
一方面,白雲區大力推進「一街道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建成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白雲湖街、鶴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開業,城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漸完善。
▲ 鶴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於2020年底投入使用
白雲區還積極推進均禾街石馬衛生站等一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建成具備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服務功能的城市社區衛生站,為周邊群眾,特別是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提供保健服務。去年12月1日,均禾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石馬院區揭牌,村裡停辦了十年的老舊衛生站被改造成基本醫療設備、電梯一應俱全的衛生服務站。「石馬院區的正式運營,是對人民群眾『小病不出村』願望的積極回應。」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均禾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石馬院區開業,為附近群眾服務
另一方面,白雲區積極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太和鎮衛生院等4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申請2020年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單位,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不斷加強農村地區衛生站服務能力,守好農村居民健康管理和就醫的第一道關口。
去年5月,江高鎮大石崗村的中心衛生站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承擔了周邊地區基本醫療和部分公共衛生服務,成為集中醫康復、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為一體的醫防融合的衛生站。去年8月,大石崗村中心衛生站正式推出「一元錢看病」項目,在醫保門診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僅需一元錢,真正把惠民服務落到實處。
▲ 大石崗村中心衛生站推出「一元錢看病」項目
通過推行白雲特色「中心衛生站」管理模式,白雲區實現了4個鎮片區服務全網格覆蓋,著力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順利完成人和鎮崗尾村、大巷村等9家中心衛生站建設,努力打通了基層群眾看病的「最後一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也是小康生活的鮮活註腳。
▲ 在人和鎮大巷村中心衛生站,醫生為村民看診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大力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疫情防控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白雲區圍繞以衛生應急體系和核心能力建設為主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大力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衛生應急工作實現高速高質發展。
目前,白雲區已建立以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為龍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依託,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站、門診部為「網底」的傳染病防控基本網絡,通過強化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建立醫療機構攔截屏障,完善醫療救治運行機制。
▲ 疫情期間,區疾控中心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做好應急備勤
去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白雲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雲區積極築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牆,對重點人員實施分類管理,抓實境外航班抵穗人員排查,強化「疾控+公安+屬地鎮街」聯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機制,高效落實病例流調、應急處置、追蹤溯源、風險評估分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等防控工作。
▲ 一線工作人員晝夜不息,嚴守祖國疫情防控大門
同時,各大醫療機構落實預檢分診,強化發熱門診接診管理,有序進行發熱門診和發熱監測哨點診室規範化建設,並探索性地將疫情防控、愛國衛生監管納入網格化監管內容。
▲ 白雲各大醫療機構落實預檢分診,強化發熱門診接診管理
此外,區疾控中心成為全市第一間具有核酸檢測能力的區級疾控中心,檢測項目資質達143項。通過補短板、強弱項,全區的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研判、應對和處置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 區疾控中心在全市率先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在應急能力提升上,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構建了「1+4+24」防控防治體系,即1個領導小組,4支公共衛生應急隊,24鎮街共48支黨員突擊隊(包括一支醫療救援突擊隊和衛生消殺突擊隊),按照「黨建引領、統一指揮、分片包幹、反應迅速、處置高效、平戰結合」的原則,衝鋒在全區公共衛生防控第一線,用行動踐行黨員幹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的初心使命。
據統計,白雲區衛生健康系統去年共投入一線黨員作戰力量19540人(次),投入下沉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力量18848人(次),覆蓋全區402個社區和村居;組成「三人小組」405個,指導鎮街為隔離人群提供健康服務。通過示範引領,實現黨建與公共衛生應急工作雙融合雙促進。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醫衛事業快速發展,為群眾撐起「健康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