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難民:感謝中國幫助,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拒絕西方施捨

2020-12-04 阿鬥觀察

戰爭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沒有經歷戰爭的人永遠感覺不到那份痛楚,建國之前,中國經歷一百多年的救國之路,飽經戰亂的國人,始終沒有放棄追求富國強軍的夢想。雖然現在是21世紀,但「霸權主義」和叢林法則重來沒有離我們遠去,曾經中東最富裕的國家敘利亞,從2013年到現在經歷的一切,似曾相識燕歸來,今天就講述敘利亞難民一個真實的故事。

1、戰爭就在腳下

敘利亞難民拉希德2013年之前,生活美滿,但2013年西方支持的叛軍開始肆無忌憚地發起內戰,西方國家的F16戰機不斷向自己的家園發射武器,眼睜睜的看著家園被毀,最終拉希德帶著家人離開了自己的家園,這一別就是6年時間,直到新華社記者採訪拉希德時,這位敘利亞難民才回到了自己的故居。

拉希德深情的對我國記者說:「感謝中國這幾年無私幫助,我又回來了!自己的村莊、自己的房子,沒有租金壓力,也沒有房東的抱怨,」哈立德坐在鬱鬱蔥蔥的石榴樹下說道,帶著期待,」。這份沉重的心情,不經受戰亂是永遠感覺不到的,西方的「霸權主義」毀滅了這一切,但他們不用負責,甚至可能會製造下次戰爭。叢林法則給世界深深的上了一課,沒有強大的國防何來有家可言。好在接下來,敘利亞難民將迎來新生,而這一切又和中國有關。

2、期待「基建狂魔」快來

本周,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給出敘利亞吃下了定心丸:「支持聯合國在敘利亞難民上所做的一切,中方將會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從2013年至今,據聯合國難民署公布的數據,中國援助的敘利亞難民物質位居全球第一(這是不是直接打了西方白頭套的臉),這些物質包括戰爭時期最缺乏的醫療和糧食。

也是在這一周,敘利亞負責重建的副總理親切的訪問中國,來到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人很熱情愛和平,當然這次這位副總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感恩北京無私的幫助,盛情邀請中國參加敘利亞的重建。」確實,敘利亞要重生,就需要國際社會伸出援助之手。現在敘利亞難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希望中國的重建企業能早日到達敘利亞,對於飽經戰亂的敘利亞難民而言,最奢望的事情就是早日恢復水電和通訊,早日重建家園,而這必須要藉助「基建狂魔」的實力。

3、拒絕西方施捨

眼見敘利亞恢復了往日的和平,西方開始投懷送抱,甚至表示願意參與敘利亞重建,但國恨家仇已經給敘利亞難民深深的上了一課,顯然,敘利亞難民永遠也不會答應西方,更不會接受西方的施捨。敘利亞如此中東的巴勒斯坦也是如此,即使西方捐助500億美元,照樣打動不了中東民眾,這是一份骨氣,也是戰爭帶來的愛國熱情。

4、開放包容

敘利亞石油資源豐富,戰後重建市場總額達到1000多億美元,這確實一份大蛋糕,尤其敘利亞石油資源儲量達到千億美元,對於中國而言能緩解能源短缺的難題。中國也多次表示將會力所能及的幫助敘利亞重建(戰後重建充滿風險,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下結論),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態度始終是秉持著和平開放態度,始終以和平尊重敘利亞民眾為出發點。正因為如此,在聯大會議上,中國始終堅持原則,數次挫敗西方國家轟炸敘利亞的企圖。聯合國也數次點讚中國為敘利亞做出的貢獻。

確實,敘利亞和平來之不易,相信隨著該國局勢不斷緩和,中國的「基建狂魔」也會在第一時間感到敘利亞,為他們重建家園做出貢獻。戰爭受傷的永遠是弱勢的百姓,中國給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已經受到各國好評。對於敘利亞難民拒絕西方施捨,卻甘願等待中國「基建狂魔」到來,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作者海波覽天下)

相關焦點

  • 敘利亞再次獲得中國幫助,聯合國代表點讚,西方國家坐不住了
    短短的兩周時間,敘利亞再次獲得中國幫助,這將為敘利亞解決國內衝突帶來利好。1、敘利亞難題去年俄羅斯、土耳其兩國籤訂了《備忘錄》,根據這份協議,俄羅斯、土耳其和聯合國在伊德利普地區劃出一塊50多公裡的和平區,讓所有放下武器的民眾入駐這個和平區,區域內將有俄土兩國和聯合國共同負責解決難民安置和補給問題。
  • 中國能否接收敘利亞難民?
    自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俄羅斯、以及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都沒有安置敘利亞難民。』這麼說就有失公允了。中國跟沙特這樣富裕的海灣國家在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經濟條件、語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完全沒有可比性,而後者拒絕接收難民的態度早已在阿拉伯世界飽受指摘。敘利亞周邊的國家如約旦、土耳其、黎巴嫩等都已接收了大量的難民,雖然很多難民營的生活條件惡劣。
  • 西方一再阻礙敘利亞難民回國,美國還要追加制裁,花別人錢不心痛
    自從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後,大量的敘利亞人開始逃往海外,形成了一股的難民潮,如今敘利亞內戰趨於結束,國內的許多地方已經恢復和平,戰後重建也啟動了,在這種背景之下,敘利亞政府非常期待難民歸國,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西方一再阻礙敘利亞難民回國。
  • 敘利亞難民成美國手裡的人質?敘總統痛批西方虛偽,普京直接力挺
    根據敘利亞方面報導稱,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發表了最新演說:敘利亞總統回顧說,許多世紀以來,敘利亞沒有大規模難民現象。他說:「敘利亞的難民問題是人為的,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權繼續為敘利亞難民現象的出現和返回問題製造障礙。」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保證說:「今天我們有數百萬難民想要返回。」
  • 敘利亞難民眼裡的「中國紅」
    對於敘利亞籍難民諾拉·莎米亞來說,「中國紅」不只是代表著一個大國的光輝形象
  • 敘利亞難民紛紛返回故土謀恢復昔日生產,打破西方謠言
    經過多年的激戰之後,敘利亞的內戰呈現了平息之勢,敘利亞政府已經控制敘利亞絕大部分的國土,將叛軍驅逐到一塊很小的區域,正在試圖進行最後的解決。幾乎在戰亂平息的同時,國內的戰後重建工作也已經開始了,隨之而來的自然為大規模的難民回國。
  • 敘利亞境內外難民數一度超過1200萬 難民問題淪為「政治工具」
    敘利亞原本是中東地區主要的難民接收國之一,一場戰爭卻讓這個國家的境況徹底顛倒。目前,大部分敘利亞難民仍滯留在境外。但有專家表示,整體而言,敘利亞難民在各國的遭遇沒有明顯改觀;另一方面,雖有少量敘利亞難民回歸,但在可預測的未來,難民全面回歸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上千萬敘利亞民眾因戰爭妻離子散、無家可歸,被迫淪落成難民。這場敘利亞難民潮不僅面臨嚴重的人道主義問題,還逐漸被「政治化」,成為了西方國家及其部分地區盟友用以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
  • 黎巴嫩警告敘利亞難民勿回國:或失去難民身份
    自從三年前敘利亞爆發衝突以來,有100多萬敘利亞難民進入黎巴嫩境內(路透社/資料圖)中國網6月2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6月1日報導,黎巴嫩內政部要求在黎巴嫩登記過的敘利亞難民,從2014年6月1日起,不要再重返敘利亞。黎巴嫩內政部警告稱,離開黎巴嫩的人將失去其作為在聯合國登記在冊的難民的身份。黎巴嫩政府消息人士稱內政部的決定是明智之舉,因為在飽受戰爭摧殘的敘利亞到處都存在安全問題。
  • 敘利亞難民危機緣何難解
    11月26日,黎巴嫩看守政府外交部長沙爾貝勒·韋貝表示,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黎巴嫩一直是主要接收流離失所的敘利亞難民的國家之一。數量龐大的難民群體不僅面臨生存困境,也給收容國帶來了巨大的治理壓力。敘利亞難民問題可謂由來已久。
  • 在黎敘利亞難民領取中國援助大米
    新華社貝魯特2月27日電(記者 李良勇)中國向黎巴嫩提供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糧食分發儀式27日在黎北部城鎮米尼耶舉行,200戶敘利亞難民家庭領取了中國政府援助的大米。  當天,中國駐黎巴嫩大使王克儉、經濟商務參贊張鳳玲以及黎巴嫩社會事務部總司長艾哈邁德等出席儀式。王克儉表示,自敘利亞危機發生後,為緩解敘難民人道狀況,中國政府多次向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等周邊國家提供了大量人道援助,包括防雨布、醫療器械、糧食等。這次向黎方提供的2764噸大米是落實中方先前援助承諾,目前這些大米已全部運抵黎巴嫩,由黎社會事務部負責分發。
  • 「中國人的面孔在敘利亞特別受歡迎」——訪敘利亞駐華大使
    敘利亞駐華大使伊馬德·穆斯塔法近照。(海外網 付勇超攝)擔任敘利亞駐華大使的7年來,伊馬德·穆斯塔法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見證了中敘友誼的不斷加深,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國發展背後蘊含的文化力量。從「一帶一路」中讀懂中國哲學作為「知華派」,穆斯塔法不僅對中國文化和外交政策有深刻理解,也十分認同中國走向世界所秉持的哲學理念。在穆斯塔法看來,中國道路富含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與西方國家的路徑選擇有極大不同。
  • 俄羅斯外交部批評美國為敘利亞難民返鄉設置障礙
    1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上周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舉行的敘利亞難民問題國際會議遭到了來自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和抵制。扎哈羅娃說,「美國對這一會議的批評表明,其執行的仍然是阻礙敘利亞難民返回祖國的政策。
  • 多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為敘利亞難民回國創造條件
    2020-11-12 11:22:2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鄭一晗    敘利亞難民回歸國際會議
  • 實拍: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
    原標題:實拍: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   12月15日,在土耳其基利斯省的一個臨時難民營,一名婦女抱著孩子在等待轉移。 在土耳其東南部小城基利斯的一個臨時敘利亞難民營裡,因天氣寒冷及食物供應等問題,約4000名敘利亞難民將轉移到另一個邊境地區尚勒烏爾法的難民營居住。
  • 敘利亞難民童工的艱難求學路:邊打工邊寫詩
    原標題:約旦:敘利亞難民童工的艱難求學路央視網消息: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約旦,這也導致難民童工人數激增,目前,在約旦大約有7萬名童工,其中,敘利亞難民童工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原本應該上學的孩子卻迫於生計遠離課堂。
  • 百萬敘利亞難民滯留黎巴嫩 生存現狀堪憂
    ,大量敘利亞人在黎巴嫩避難。部分敘利亞難民已經在黎巴嫩生活了6到7年之久。儘管成功的躲避了戰火,但據聯合國的調查,不少難民的生存狀況堪憂。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截至2015年,黎巴嫩接納的敘利亞難民總數達到了120萬人,難民營營地數量達到了2500多個。
  • 美媒:敘利亞難民為何不來中國?中國網友似乎不關心
    美國《外交政策》1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網際網路如何看中東為何敘利亞難民不去中國?在歐美辯論如何應對敘利亞難民問題之際,這樣的問題似乎有些奇怪。不過,中國網民卻經常惦記著此事:這個問題位於百度自動搜索提示的第一位。
  • 敘利亞難民為什麼不參軍保護國家,而是甘當難民呢?
    不是每一個敘利亞難民都可以被武裝起來保衛敘利亞,也不是每一個敘利亞難民願意參加保衛敘利亞的戰爭,很多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敘利亞難民在逃難過程當中死傷,圖為一個小孩淹死的海灘上,這張照片在當時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今天我看到了一個新聞,敘利亞的總統巴沙爾和一些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在共同討論敘利亞難民回歸問題。
  • 明說吧 敘利亞難民兒童的2015 無處安放的童年
    與此同時,這裡也是躲避戰亂的敘利亞等國難民通往歐洲的跳板。  無數難民坐著舢板,甚至是橡皮筏,試圖從博德魯姆偷渡到對面的希臘科斯島。但這段只有6公裡長的海路危機四伏——巨大的海浪時常吞沒那些簡陋的船隻,再將殘骸吐回岸邊。  突然,德米爾視野中出現了幾具敘利亞難民的遺體。
  • 敘利亞難民自學英語考澳洲第一,立志當醫生拯救同胞
    據《每日郵報》11月11日報導,一位28歲的敘利亞難民在自學兩年英語後,就以優異成績通過了12學年的高等教育考試,取得澳大利亞國籍。 2013年,卡薩布和全家人逃離了飽受戰爭蹂躪的敘利亞,他和哥哥奧馬爾通過父親留下的一本字典、以及看電視自學英語;2019年10月,他和其他600名移民一起參加了入籍儀式,成為合法的澳大利亞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