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接收敘利亞難民?

2020-12-05 海疆在線

幾天前,一項由「大赦國際」發布的民意調查顯示,中國人對難民的歡迎指數居世界第一,德國和英國分列二、三位,俄羅斯排名墊底。問卷中對難民的定義是「從其他國家逃離戰爭或政治迫害的人。」

來自27個國家的共27000人接受了此次調查。在全球範圍,約7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國家應該為難民提供更多幫助,80%的人表示願意讓難民生活在自己的國家、城市、村莊等。

總的來說,約十分之一的受訪者歡迎難民住進自己家裡,但這個比例在中國的受訪者中卻出奇地高。「大赦國際」認為,46%的中國人願意接納難民到自己家中生活,而這個比例在排名第二的英國人中只有29%。

在「政府是否應該為難民提供更多幫助」的問題上,中國排在第一位。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5%的中國受訪者同意這個觀點,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奈及利亞和約旦。

有趣的是,當被問道「遭受戰亂或政治迫害的人是否應該逃離到其他國家」時,中國受訪者似乎不太認同這個說法,因此排名降到了第19位,而德國、西班牙、加拿大位列前三。

不過,把以上多項指標綜合起來之後,中國的「難民歡迎指數」依然位列第一。這個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排名靠前的其他國家大多都已經接收了不少難民,而中國似乎是個特例。

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中國能接收敘利亞難民嗎?

一、對中國的數據調查有失偏頗

該調查很快被全球各大媒體廣泛引用,但很多中國讀者卻在質疑結果的真實性。其實,細讀「大赦國際」官網和各家媒體的報導,我們不難發現箇中玄機。

首先,該調查的樣本數量為27個國家的27000人,也就是說每個國家大約有一千個受訪者。美國Quartz網站指出,中國受訪者均為國內18個大城市的居民,並得出結論:這些人「對難民的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政府」。其實,考慮到自選擇偏差,這樣的結論根本站不住腳。

能夠耐心參與電話調查的人可能本身就對調查主題更感興趣,或者更願意表達自己的見解,否則很多人早就掛電話了。更何況,相對於中國近1.4億的人口總量來說,一千人的小樣本是否具有廣泛代表性?一千個來自大城市的居民又能否代表全國人民的意願?答案都是否定的。

其次,「大赦國際」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通過法律宣傳、媒體關注、研究、遊說等方式向政府和企業施壓,其目的是在世界範圍內保障人權。隨著中東難民問題持續發酵,此次調查無疑也是利用輿論聲音向各國政府施壓的手段。據英國《衛報》稱,因為強硬的難民政策而飽受詬病的澳大利亞在此次調查中排名第五,由此證明該國難民政策並不能代表民意。

當然,排名第一的中國也不能倖免。英國路透社報導稱,『雖然86%的中國參與者認為政府應該為難民提供更多幫助,但中國政府仍然不願安置那些逃離戰爭或迫害的難民。自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俄羅斯、以及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都沒有安置敘利亞難民。』

這麼說就有失公允了。中國跟沙特這樣富裕的海灣國家在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經濟條件、語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完全沒有可比性,而後者拒絕接收難民的態度早已在阿拉伯世界飽受指摘。

敘利亞周邊的國家如約旦、土耳其、黎巴嫩等都已接收了大量的難民,雖然很多難民營的生活條件惡劣。不過,這些國家在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化方面都與敘利亞相近,同為阿拉伯人在感情上也更親近些(土耳其除外),所以社會對難民接受程度相對更高。此外,黎巴嫩和約旦都有接收大量巴勒斯坦難民的先例,所以如今的狀況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即使中國人真的願意敞開國門,大批難民要安置在城市還是農村,能否融入中國社會文化,資源如何公正分配,對當地民眾生活和社會結構產生什麼影響,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難題。更何況,中國並沒有西方國家那樣完善的移民法律系統,難民的權利難以得到保障,再加上可能加劇的種族歧視、貧富分化等社會矛盾,只怕會顧此失彼。

簡言之,無論在法律政策、經濟發展、還是社會文化方面,中國都沒有做好迎接大量外國移民的準備,更不用說難民了。

所以,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激將法只是過過嘴癮,缺乏現實的考量。

二、外國難民在中國

其實,中國並非沒有接收外國難民的先例,只不過這些難民絕大多數是華人,與故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接收了301622名難民,其中約30萬來自越南,其餘少數分別來自索馬利亞、奈及利亞、伊拉克、賴比瑞亞等國。

在1978到1979年間,26萬越南難民在中國境內定居。1981到1982年間,中國又為泰國難民營的2500名寮國和柬埔寨難民提供了居所。根據難民的語言文化和家族背景,這些人被安置在廣西、廣東、雲南、福建、江西、海南等地,大多就職於國營農場。由於難民中有不少中國僑民,很多人原本就會說廣東話、潮汕話、客家話等方言,再加上政策的輔助,這些難民數十年來已經完全融入了中國社會。

然而,由於一部分越南難民至今依然沒有中國國籍和身份證,難民身份成為了他們頭上揮之不去的陰雲。這意味著他們無法享受和本國公民一樣的權利,如果觸犯法律也很難追究責任,甚至連上學、工作、存款、考駕照都有麻煩。

三、中國不適於安置敘利亞難民的因素

話說回來,如果中國有能力安置30萬越南難民,那麼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適用於敘利亞難民呢?

首先,越南難民在語言文化上與中國人相近,很多僑民甚至直接回到家鄉故土,因此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對接納國社會的衝擊較小,安置地點也無可爭議。

其次,越南難民與中國人外貌相似,更容易被中國社會接納,不容易產生種族問題。

再者,70年代末正值中越戰爭時期,兩國關係敵對緊張,中國對越南難民的關照或多或少都與當時的國際形勢有關。

最後,由於中越是鄰國,大批越南難民到達中國相對容易(雖然也有不少難民遠渡去了西方國家)。

這幾點,對如今的中東難民來說,都是難以逾越的鴻溝。與山長水遠又困難重重的中國相比,可能歐美國家依然會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結語

我們希望政府能給難民提供更多的幫助,即使不能將大批難民安置在中國,也可以通過提供物資、派遣志願者、為難民創造來華學習和工作機會、積極參與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等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

難民問題歸根結底是西方國家幹預政策的結果,但中國長期以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應該為難民問題的解決貢獻自身的力量。畢竟,人道主義援助不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形象,而是應該實實在在解決危機中人們的生存問題。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移民部:已在國內接收2.5萬敘利亞難民
    據卡達媒體2月28日報導,加拿大移民部2月28日宣布,他們已經履行總理賈斯汀·杜魯多的承諾,在國內接收了2.5萬敘利亞難民。  加拿大移民部長約翰·麥家廉2月27日在其社交網站主頁上寫道,「作為加拿大人,我們有兩萬五千個理由去自豪。難民們,我們歡迎你們!」
  • 敘利亞難民危機緣何難解
    11月26日,黎巴嫩看守政府外交部長沙爾貝勒·韋貝表示,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黎巴嫩一直是主要接收流離失所的敘利亞難民的國家之一。數量龐大的難民群體不僅面臨生存困境,也給收容國帶來了巨大的治理壓力。敘利亞難民問題可謂由來已久。
  • 俄國防部:敘利亞境外難民人數超670萬人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8日消息,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數據,敘利亞境外難民人數超過670萬人。敘利亞武裝衝突自2011年3月起持續至今。從2020年3月6日起,敘利亞伊德利卜衝突降級區開始實行停火制度。
  • 敘利亞境內外難民數一度超過1200萬 難民問題淪為「政治工具」
    央視網消息:敘利亞自2011年爆發內戰以來,隨著戰事的加劇和不斷升級,大量敘利亞民眾被迫逃離家園躲避戰火,敘利亞境內外難民總數一度超過1200萬,超過了敘利亞總人口的一半。
  • 英國要求敘利亞遣返難民兒童遭拒,IS瓦解極端分子後人何以為家
    而在現實中,仍有許多難民兒童不僅得不到應受的教育,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 去年11月,英國接收了少數從敘利亞遣返的孤兒,當時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
  • 明說吧 敘利亞難民兒童的2015 無處安放的童年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超過百萬名像小艾蘭一樣的敘利亞兒童流亡異鄉。他們難以果腹,無法接收教育,很多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成為童工。  他們眼中,看不到未來的模樣。  一、「現在的我,只想坐在孩子和妻子的墳墓前」  9月2日清晨6點,土耳其多安通訊社女攝影師尼路弗德米爾正在海岸邊拍攝一群巴基斯坦難民。
  • 為何敘利亞難民選擇去遙遠的歐洲,而不選擇更近的沙特等富國
    西邊的黎巴嫩、約旦呢,地盤本來就小,巴以衝突這些年,不斷湧入的巴勒斯坦難民,早已讓他們難承其重,想要接收這些敘利亞同胞,也有心無力。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等阿拉伯國家,倒是同為遜尼派教友,而且經濟也很發達。但是這些國家都不是《難民地位公約》的締約國,根本沒有接納難民的國際義務。因此沒有開放邊境,接收難民的打算。
  • 敘利亞難民:感謝中國幫助,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拒絕西方施捨
    好在接下來,敘利亞難民將迎來新生,而這一切又和中國有關。2、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本周,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給出敘利亞吃下了定心丸:「支持聯合國在敘利亞難民上所做的一切,中方將會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從2013年至今,據聯合國難民署公布的數據,中國援助的敘利亞難民物質位居全球第一(這是不是直接打了西方白頭套的臉),這些物質包括戰爭時期最缺乏的醫療和糧食。也是在這一周,敘利亞負責重建的副總理親切的訪問中國,來到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人很熱情愛和平,當然這次這位副總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感恩北京無私的幫助,盛情邀請中國參加敘利亞的重建。」
  • 實拍: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
    原標題:實拍: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   12月15日,在土耳其基利斯省的一個臨時難民營,一名婦女抱著孩子在等待轉移。 在土耳其東南部小城基利斯的一個臨時敘利亞難民營裡,因天氣寒冷及食物供應等問題,約4000名敘利亞難民將轉移到另一個邊境地區尚勒烏爾法的難民營居住。
  • 敘利亞難民眼裡的「中國紅」
    對於敘利亞籍難民諾拉·莎米亞來說,「中國紅」不只是代表著一個大國的光輝形象
  • 美媒:敘利亞難民為何不來中國?中國網友似乎不關心
    美國《外交政策》1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網際網路如何看中東為何敘利亞難民不去中國?在歐美辯論如何應對敘利亞難民問題之際,這樣的問題似乎有些奇怪。不過,中國網民卻經常惦記著此事:這個問題位於百度自動搜索提示的第一位。
  • 黎巴嫩警告敘利亞難民勿回國:或失去難民身份
    自從三年前敘利亞爆發衝突以來,有100多萬敘利亞難民進入黎巴嫩境內(路透社/資料圖)中國網6月2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6月1日報導,黎巴嫩內政部要求在黎巴嫩登記過的敘利亞難民,從2014年6月1日起,不要再重返敘利亞。黎巴嫩內政部警告稱,離開黎巴嫩的人將失去其作為在聯合國登記在冊的難民的身份。黎巴嫩政府消息人士稱內政部的決定是明智之舉,因為在飽受戰爭摧殘的敘利亞到處都存在安全問題。
  • 敘利亞難民為什麼不參軍保護國家,而是甘當難民呢?
    不是每一個敘利亞難民都可以被武裝起來保衛敘利亞,也不是每一個敘利亞難民願意參加保衛敘利亞的戰爭,很多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敘利亞難民在逃難過程當中死傷,圖為一個小孩淹死的海灘上,這張照片在當時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今天我看到了一個新聞,敘利亞的總統巴沙爾和一些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在共同討論敘利亞難民回歸問題。
  • 澳大利亞遣返馬努斯島敘利亞難民被指違反國際法
    依照目前形勢來看,這兩名難民若一旦回國將面臨生命危險,不僅如此,目前他們還飽受戰爭帶來的創傷,患有嚴重的心理和健康問題。對此,人權觀察家表示,澳大利亞對敘利亞難民這種遣返行為「駭人聽聞」,而且有違國際法。根據1951生效的《聯合國難民公約》上的相關條款,聯合國難民署表示大多數敘利亞人符合該公約上的難民資格,應當得到各國提供的有效形式的保護。
  • 百萬敘利亞難民滯留黎巴嫩 生存現狀堪憂
    ,大量敘利亞人在黎巴嫩避難。部分敘利亞難民已經在黎巴嫩生活了6到7年之久。儘管成功的躲避了戰火,但據聯合國的調查,不少難民的生存狀況堪憂。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截至2015年,黎巴嫩接納的敘利亞難民總數達到了120萬人,難民營營地數量達到了2500多個。
  • 多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為敘利亞難民回國創造條件
    2020-11-12 11:22:2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鄭一晗    敘利亞難民回歸國際會議
  • 庫德藍眼睛:敘利亞難民的艱辛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法國攝影師Eric Lafforgue抵達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城的難民營,拍攝了那些因敘利亞內戰跨越國界,逃入伊拉克的庫德人。照片向人們展示了中東地區庫德人深邃、迷人的淺藍色大眼睛,以及他們的難民生活。
  • 敘利亞48小時3萬難民外湧 國內局勢急劇惡化
    中廣網北京7月22日消息(記者蘇鈴)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由於敘利亞局勢極度惡化,大批敘利亞民眾不得不逃離家園湧入周邊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宣布,在過去的48小時,有3萬名難民湧入黎巴嫩境內,截至目前,大約有15萬難民湧入約旦、伊拉克和土耳其。截止到上周,敘利亞國內的難民人數達到100萬。大批難民外湧是否折射了敘利亞國內局勢的根本轉變?
  • 敘利亞難民小孩屍體照片 畫面讓人心碎
    敘利亞難民小孩屍體照片 畫面讓人心碎 2015年09月04日 00:30作者:photoblog編輯:申沛 據新聞指,這是攝於土耳其Bodrum 附近的沙灘上,這個三歲孩子Aylan,就是其中一名敘利亞難民。 早前於土耳其對開的地中海上,一艘載了23 名難民的船沉沒,只有9 人生還,當中包括這孩子的爸爸,但他的5 歲哥哥與母親則同樣死去。
  • 在黎敘利亞難民領取中國援助大米
    新華社貝魯特2月27日電(記者 李良勇)中國向黎巴嫩提供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糧食分發儀式27日在黎北部城鎮米尼耶舉行,200戶敘利亞難民家庭領取了中國政府援助的大米。  當天,中國駐黎巴嫩大使王克儉、經濟商務參贊張鳳玲以及黎巴嫩社會事務部總司長艾哈邁德等出席儀式。王克儉表示,自敘利亞危機發生後,為緩解敘難民人道狀況,中國政府多次向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等周邊國家提供了大量人道援助,包括防雨布、醫療器械、糧食等。這次向黎方提供的2764噸大米是落實中方先前援助承諾,目前這些大米已全部運抵黎巴嫩,由黎社會事務部負責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