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0日訊戰「疫」當前,每個人都是「戰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既需要有人衝鋒在前,也需要有人記錄下那些感人的戰「疫」瞬間,為戰士擂鼓助威。他們是幕後工作者,但卻如衝鋒一線的戰士,總能在第一時間傳播戰「疫」好聲音。
有這樣一位新聞宣傳工作者,疫情防控期間,一隻單薄的口罩、一支傳遞市場監管戰「疫」聲音的「筆」,就是她的全部「武器」。用「筆」勾勒對市民群眾實用的防疫科普知識,書寫市場監管衛士的前線戰「疫」故事,利用「報網端微屏」,為這場「人民戰爭」鼓與呼,營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良好氛圍和群眾共鳴,是她不變的初心。她就是曾榮獲 「濟南市三八紅旗手」的濟南市市場監管局宣傳處幹部胡藝萌。
寫下一種自信:
科學應對,咱不怕
疫情突如其來,在戰「疫」前期,面對太多的「未知」,許多人產生了莫名的恐慌。在胡藝萌的記憶中,與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2003年,SARS肆虐,那時的她在上初中,是被父母和老師保護的孩子。不過這次,胡藝萌有能力,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那就是積極投入這場戰「疫」之中,立足自身工作職責,通過工作的主戰場「濟南市場監管」公眾號,及時發聲,解開群眾思想中的疙瘩,破解群眾心中的疑團。
由此及彼,自己為什麼「心慌」,在擔心什麼,想知道什麼,應該怎麼辦,腦海中一連串地問題,讓胡藝萌意識到,這或許也是當下市民群眾迫切想了解的信息。思考中,她開始上網瀏覽一些重點媒體的網頁、公眾號、客戶端內容以及網友留言,在眾多信息中尋找權威、實用、易懂,能夠為群眾解疑答惑的防疫知識,梳理、列印出來,連同自己的想法一起向領導匯報,在領導的支持和處室同事的幫助下,「濟南市場監管」公眾號隨時會推出一條條防疫科普知識,每一條內容都力求科學、真實、實用,受眾面廣泛。有人問胡藝萌:「在海量信息中挑選合適的文字並不是一件易事,這也不是必須的工作,為什麼一定要做呢?」胡藝萌卻說:「尋找最有用文字的過程就好像是在黑暗中找尋光明,自己的工作量雖大一點,卻可以將與疫情相關的重要信息像接力棒一樣快速傳遞到讀者手中,方便大家用最短的時間,獲取這些實用的文字,及時了解病毒、疫情是什麼,該怎樣防範,群眾心裡也就有了底,自然就不慌不怕了。一條信息的光亮看起來很微弱,但積少成多,到時自然會像一盞盞明燈讓戰『疫』的前方道路充滿光明。」
寫下一種感動:
「逆行之花」,綻放最美
疫情防控中,泉城市場監管系統中湧現出許多勇敢無畏的「逆行人」,他們每個人的背後都藏著一個令人動容的閃光點。在市場監管的戰「疫」一線,從來不缺讓人感動的正能量好故事。但如何才能將這些好故事挖掘出來,再傳播出去,化作一種激勵鬥志的感悟,胡藝萌在這方面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她先是通過微信聯絡群,向各處室單位、各區縣局徵集來自戰「疫」一線的優秀基層人員的事跡和線索,這是一個在百餘篇文章中進行挑選的過程,但不管收到多少篇稿件,她都會一一細讀,生怕錯過精彩的內容。然後將挑選出的稿件,再次反覆研讀,在字裡行間挖掘出人物事件的亮點,抽出其中的動人瞬間和精髓內容,通過故事的形式,書寫出屬於濟南市防疫一線市場監管人員的生動實踐。
「細節之處見真章」。有時為了「刻畫」好故事中人物的某個細節,胡藝萌總會找到同事好好聊上一番。疫情期間,為了防疫需要,也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通常會幾經周折電話聯繫稿件作者或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認真傾聽、了解一些被人忽略的細節小事,正所謂,越接近現場,就能夠獲得越多真切內容和感人內在。之後再將收穫地細枝末節信息進行文字的精加工,融入文章,才會讓完整故事內容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時候更具可讀性,這一系列工作完成,伴隨著的是一次次挑燈夜戰。
雖不是身處一線的「逆行者」,但胡藝萌用碼字的方式在一刻不停地為一線同事默默加油,把感動化為行動,在筆尖上迎難而上,努力把這些好故事推廣到更高的媒體平臺。截至目前,「濟南市場監管」公眾號共推送《防控疫情中「逆行」的濟南市場監管人系列》故事十二期,不少故事被人民網、《中國市場監管報》、「學習強國」、大眾網等媒體選用,進行推廣傳播。
詮釋一種大愛:
所有的難,我們一起扛
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疫情防控工作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也要做到統籌兼顧。疫情防控中,濟南市出臺《關於規範疫情防控引導生活性服務業有序開業復工的指導意見》,濟南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10項25條工作措施,相關信息一經發布,迅速引來許多企業的「圍觀」,有些企業家形象地說:「這些措施更像是寒冬中的一縷暖陽,讓人看到了春天的臨近。」
接收到這樣的反饋,胡藝萌隨即產生一個想法,「工作措施內容篇幅長、信息量大,不如做成『一圖讀懂』的形式,需要的企業了解起來會更加方便直觀。」很快,「一圖讀懂」式的工作措施就出現在「濟南市場監管」的公眾號中。可只是這些遠遠不夠,胡藝萌開始重點關注更多與企業復工復產相關的宣傳稿件,從中儘可能多的找出能夠告訴企業「什麼優惠政策來了」「如何做」「怎樣做」的「乾貨」信息,經常是深夜加工在公眾號進行發布,並在第一時間將相關通稿發送給各大媒體記者和平臺,生怕錯過了企業知曉信息的好時機,為了能讓更多的媒體用稿,和避免發布的信息中出現瑕疵誤導企業,她總是和同事們一起,反覆揣摩尋找最佳角度,反覆校對,確保信息準確無誤。搞活各種有效形式,多渠道的幫助各類企業克服復工復產中遇到的發展困難。同時,積極協調有此類採訪需求的記者,對接相應處室單位進行深度報導,回應好民生關切,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新聞發布會是宣傳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公眾了解政府信息最權威的途徑,體現著政府的公信力,但如果做不好也可能是容易引發社會負面輿情的導火索,會對政府形象帶來不良影響。胡藝萌在一次參與準備市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時,只是為了再次敲定某個細節,便連夜從家中趕回單位進行加班,落實好相關事宜。一次新聞發布時,由於某企業的失誤,將單個門店的二維碼作為全部門店的共用二維碼向社會公開發布,給消費者帶來一些不便。了解到這一情況後,胡藝萌立刻在領導的指揮調度下,及時協調企業方,詳細通報情況,且及時轉報給各大權威媒體,有效消除了公眾疑慮,化堵為暢,既解決了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又避免了一場輿論風波的發生。
詮釋一種責任:
精雕細琢,錘鍊精品
面對疫情,市場監管部門帶頭當好疫情防控的守衛者、踐行者、服務者,保安全、保秩序、保供給,落實了很多工作和措施,向社會、廣大群眾、市場主體、經營者、消費者及時發布這些惠民政策和相關信息,是市場監管宣傳人的職責所在。
2月22日,由胡藝萌採寫的「用大愛詮釋社會責任」新聞稿件在系統內最高級別媒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市場監管報》頭版頭條進行刊登,其內容所彰顯出的泉城企業的大愛情懷在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形成共鳴,反響良好。前期,在《中國市場監管報》推出的戰「疫」版面中,在以「武漢故事」為主線的選編導向下,胡藝萌採寫的4篇「濟南故事」,1篇小視頻和1篇新聞評論被採用,成為遙相呼應為武漢加油的另一種深層次的感動。
每天,胡藝萌都會收到不同類別的宣傳信息,其中包含重要活動、政策發布、工作動態、服務指南等,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信息,找準新聞點,實現精準展現,儘量規避輿論風險是信息發布的標準。所以,有的新聞發布後看似只有短短幾行文字,但它可能經歷了從幾千字到一千多字再到幾百字的「蛻變」,有的新聞即便已改好成型,也會因存在可能誤導群眾的輿論風險被最終撤稿。不僅如此,有時,部分稿件存在業務性強、專業術語多的情況,修改起來頗有難度,與相關處室單位反覆溝通請教是常事兒。而對待發新聞字面內容的校對,做到準確表述,也是最「磨人」的一環,因為這個環節經常會因一個詞語的運用是否正確,掀起身邊同事們的「大討論」;新聞中引用的內容,也全部都要查實出處;疫情防控期間,還要特別注意像是:從前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到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等規範表述的變化,做好這些名詞在不同時期發布的新聞信息中一字不差的及時「更新替換」。可這一些,都是為了儘可能的把生硬的文字變成生動的語言,打磨出真正的好新聞,並用最精準的表達讓群眾和企業「聽懂」市場監管部門的聲音。
閃電新聞記者 王樹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