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來,成都這座城市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榮
錦江,將煥發全新的生機
成都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消息,為進一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將把錦江打造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近日已牽頭編制完成了
《錦江公園總體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
在借鑑倫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納河、上海蘇州河等先進地區的經驗成果的基礎上,《規劃》提出了將錦江公園打造為「蜀都味、國際範的都市濱水公園」的總體目標與「大景區、大形象、大IP、大民生「的目標願景。
錦江公園在哪裡?
根據《規劃》,錦江公園範圍含括了繞城高速內的錦江段,河道共長48公裡,涉及郫都區、金牛區、 成華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 高新區7個區。
核心區為「錦江中央公園」,範圍為錦江公園中的兩江環抱區域及望江公園段,河道長17.6公裡, 涉及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5個區。該區域是錦江公園中代表性最強、關注度最高、資源點最密的區域。
同時,《規劃》還確定了
錦江公園
一帶、一核、十二景區
總體結構
「一帶」即打造貫通南北聯接錦城公園,以錦江為主體構建的歷史景觀帶、文旅休閒帶、都市生活帶;
「一核」即將資源最富集的兩江環抱區域打造成為錦江公園的展示窗口,通過釋放開敞空間、縫合城市兩岸、集聚公共功能、修復濱水風貌,打造錦江公園的核心展示窗口。以微更新、微改造、生態修復為原則,激發濱水活力,彰顯城市魅力;
「十二景區」即建設望江景區、合江亭景區、猛追灣景區、尋香道景區、大慈寺景區、蜀漢城景區、少城景區、九裡堤景區、安靖景區、東湖景區、交子景區、桂溪景區。
來,高清效果圖
馬上走一波
童鞋們感受一下
▼
生態價值如何轉換?
成都以錦江公園帶動老城活力提升,同時通過環城生態區,助力其周邊區域價值提升,推動老城功能疏解,讓錦江公園這一城市濱水區,成為全新、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為此,《規劃》制定了
六大策略
治水築景,形成開闊濱水空間▽
交通重組,形成慢行通道網絡▽
業態升級,形成多元活力場景▽
亮化增輝,形成特色城市風貌▽
品牌策劃,形成全線文旅走廊▽
社區治理,形成開放公園街區▽
通過修復生態資源、釋放開敞空間、修復濱水風貌、集聚公共功能、植入消費業態等方式,最終實現錦江公園的生態價值轉換。
打造完成後什麼樣?
最終,錦江公園將形成全線貫通約20平方公裡以錦江為核心的開敞空間及慢行空間,並匯集約170處景點形成12大景區、體現成都特色的文旅骨架,形成20多處標誌性建構築物,成為塑造與推廣城市品牌的空間載體,形成水潤天府、城水共生的濱水公園帶。
結合成都實際,錦江公園將和環城生態整體聯動,形成「一江一區」的總體格局。
這,將是一個
「一帶一環兩島」的
「濱水天堂」
●慢行
錦江沿線車退人進,打造綠色慢行網絡。有條件的區域,近期就可以實現完全慢行化,包含北段,南段,西郊河及府河外側,全長約85.3公裡;條件受限區域,在全面實現一體化慢行改造的基礎上,近期暫時保留一定到達通行能力,後期逐步實現完全慢行化,包含兩江環抱區域內環線及南河南岸,全長約17.5公裡。
此外,錦江公園將規劃自行車專用道,一期線路走向沿錦江東岸布置,由南二環路至南繞城高速,長度7公裡;功能定位包括通勤功能、專用路權、建設標準和管控要求高。
●夜遊
「我們將規劃以夜景照明,點亮月下錦江。」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負責人透露。
兩江環抱區域規劃通過景觀照明提升,形成14個標誌性節點。通過景觀亮化沿線標誌性建(構)築物、街道、橋體、堤岸(植物、欄杆雕塑),突出成都文化特色、水體形象,其中重點突出環交大智慧城、寬窄巷子、武侯祠、猛追灣、大慈寺、合江亭、琴臺路、望江樓公園、東湖公園、交子公園等親水空間,展現天府文化迭代發展的千年畫卷。
●特色文旅
依託錦江,串聯少城、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4片歷史文化街區、9片歷史文化風貌片區以及34條特色街道。形成9大文旅主題遊線——詩意成都之旅、天府美食之旅、英雄三國之旅、蜀工技藝之旅、尋訪名人之旅、時尚休閒之旅、浪漫藝術之旅、錦城蜀學之旅、夜遊錦江之旅。
此外,錦江公園還將設置31處網紅打卡地,推廣城市IP。策劃一系列體現成都特色的雕塑、環境裝置藝術等,大力宣傳和推廣城市IP。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
因水而榮的成都
將再添旅遊「新地標」
休閒消費新場景
紅星新聞記者 尹沁彤
部分內容綜合 成都日報錦觀
效果圖據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編輯 | 雕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