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浸潤成都,幾千年來這座城市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榮。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為進一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將錦江打造為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已牽頭編制完成了《錦江公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蘭桂坊濱水區步行化改造效果圖
錦江公園範圍含括了繞城高速內的錦江段,河道共長48公裡,涉及郫都區、金牛區、 成華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 高新區7個區。 核心區為「錦江中央公園」,範圍為錦江公園中的兩江環抱區域及望江公園段,河道長17.6公裡,是錦江公園中代表性最強、關注度最高、資源點最密的區域。涉及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5個區。
南河臨江路段效果圖
記者了解到,在借鑑倫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納河、上海蘇州河等先進地區的經驗成果的基礎上,《規劃》提出了將錦江公園打造為「蜀都味、國際範的都市濱水公園」的總體目標與「大景區、大形象、大IP、大民生」的目標願景。
同時,《規劃》還確定了錦江公園「一帶、一核、十二景區」的總體結構。
其中,「一帶」即打造貫通南北聯接錦城公園,以錦江為主體構建的歷史景觀帶、文旅休閒帶、都市生活帶;「一核」即將資源最富集的兩江環抱區域,通過釋放開敞空間、縫合城市兩岸、集聚公共功能、修復濱水風貌,打造成為錦江公園的核心展示窗口。以微更新、微改造、生態修復為原則,激發濱水活力,彰顯城市魅力;「十二景區」即建設望江景區、合江亭景區、猛追灣景區、尋香道景區、大慈寺景區、蜀漢城景區、少城景區、九裡堤景區、安靖景區、東湖景區、交子景區、桂溪景區。
耍都藍花楹步行街效果圖
成都此次著手濱水空間,也正是欲以錦江公園帶動老城活力提升,防止空心化,同時通過環城生態區助力其周邊區域價值提升,推動老城功能疏解。
具體怎麼做呢?《規劃》制定了六大策略——「治水築景,形成開闊濱水空間」「交通重組,形成慢行通道網絡」「業態升級,形成多元活力場景」「亮化增輝,形成特色城市風貌」「品牌策劃,形成全線文旅走廊」「社區治理,形成開放公園街區」。
南繞城
記者了解到,錦江公園最終將形成全線貫通約20平方公裡以錦江為核心的開敞空間及慢行空間,並匯集約170處景點形成12大景區、體現成都特色的文旅骨架,形成20多處標誌性建構築物,塑造與推廣城市品牌的空間載體,形成水潤天府、城水共生的濱水公園帶。通過修復生態資源、釋放開敞空間、修復濱水風貌、集聚公共功能、植入消費業態等方式,最終實現錦江公園的生態價值轉換。(紅星新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