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鵯現身揚州常仿貓叫 是名副其實「白頭翁」

2021-01-08 騰訊網

現身揚州的黑鵯

俗稱白頭翁的白頭鵯

近日,鳥友在儀徵丘陵山區又有了新發現——黑鵯(bēi)。可別光看名字就認為它是黑色的鳥,其實,它的頭和頸部的羽毛都是雪白的,比揚州人熟悉的白頭翁還要白,是名副其實的「白頭翁」。

紅嘴紅腿,白頭黑身

黑鵯一身「打扮」堪稱經典

近日,鳥友靜遠、杭德泉、小朱等人在儀徵山區觀鳥時,發現一種黑白紅特別分明的鳥兒——黑鵯。

黑鵯的全名是「黑短腳鵯」,大家通常叫它黑鵯。黑鵯是鵯科大家族的一員,在這個家族中,揚州人最為熟悉的就是白頭鵯(白頭翁),另外還有不太熟悉的領雀嘴鵯。

因為黑鵯大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很少到長江以北。因此,能在江北的揚州看到它,也算一個小驚喜。

杭德泉說,作為白頭鵯的近親,黑鵯其實更有資格稱作「白頭翁」,這也讓鳥友戲稱,它來揚州要與白頭鵯搶名號了。當然,黑鵯也有很多自己專有的俗稱,如白山頭、紅嘴白頭黑鵯、紅嘴黑鵯等。

作為鵯科家族中非常有特點的種類,黑鵯的頭、脖子為雪白色,身體羽毛純黑色,嘴和腳都是鮮紅色,黑白紅分明,這種打扮顏色雖不「華麗」,但一直是經典搭配。

模仿能力很強

叫聲多變,常仿貓叫

白頭翁喜歡吃櫻桃,也因此容易成為鳥友拍攝的對象。其實,黑鵯也一樣,它也喜歡吃櫻桃。當然,白頭翁喜歡吃的其他東西,黑鵯也喜歡吃,如天牛、蛾子等,讓人感嘆不愧是一個大家族的。

與白頭翁一樣,黑鵯的模仿能力也很強,叫聲多變不一,而且經常模仿貓叫聲。黑鵯性格比較活潑,平時居住在喬木林裡,活躍在樹冠上,很少到樹下活動。

另外,鳥友還在儀徵記錄到少見的綠鷺、斑姬啄木鳥等。

相關焦點

  • 定居南方的鳥竟現身揚州 慄背短腳鵯來到瘦西湖
    慄背短腳鵯 杭德泉攝【核心提示】近期以來,瘦西湖的「鳥訊」不斷,首先是罕見的慄鵐在這裡出現,接著又是揚州新記錄鳥種寶興歌鶇來到這裡。昨天,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鳴秋的蟲」等人再次在瘦西湖有了新記錄——一群慄背短腳鵯到來。
  • 白頭翁和白頭鵯是一種鳥類嗎?你聽一下它的鳥叫聲就明白了
    白頭鵯白頭翁這種鳥類的學名就叫做白頭鵯,屬於雀形目鵯科中的小型鳥類。你看它頭頂的白色羽毛,就像人的白頭髮似的,因此又叫它白頭翁。你要是在野外觀察它時,需要初步掌握一些關於它的知識才行。這就是說,白頭鵯和白頭翁其實就是一種鳥類,只是一個是成年鳥,一個是亞成鳥。唯一能確認的方法就是它們的鳥叫聲了,只要叫聲一樣,就是一種鳥類了。
  • 白頭翁(白頭鵯)的家庭生活,你知道多少
    一窩小鳥,看起來有四隻白頭翁,學名叫白頭鵯(bēi),在長江南部是非常常見的 一種鳥,平常食用大量農林業害蟲,是個值得被保護的益鳥呢。樓下櫻桃樹白頭翁築的巢最初,聽見窗外一陣一陣的「啾啾」聲,跑過去看,原來是白頭翁一家呀,鳥媽媽正在給小鳥餵食。
  • 【家鄉的有趣動物——白頭翁】
    白頭翁又叫白頭鵯(bei,一聲),屬於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白頭翁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白頭翁常呈3-5隻至10多隻的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亦集成20-30多隻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樹上活動,性活潑,不甚怕人
  • 私家小園林裡柿子太美味「飛賊」白頭翁來飽餐
    餘苑是一處位於城北的私家小園林,院子裡種了三棵柿子樹,每年都要結五六百個肥美香甜的柿子,成熟後的柿子吸引了不少飛鳥,其中,白頭翁成了這裡的常客。王惠餘介紹,一個月前,幾隻路過的白頭翁發現了這片「新大陸」,就此駐紮下來,對樹上的柿子動起了嘴,自從發現了這些免費大餐,白頭翁們呼朋喚友召來了「同夥」共享美食,很快就從當初的幾隻發展到幾十隻,「它們不分白天黑夜,只要嘴饞了就飛來飽餐一頓。」王惠餘透露,家裡的柿子樹每年都要結五六百個柿子,而現在被這些小傢伙分享後,樹枝上還剩二十多個柿子了,可謂「損失慘重」。
  • 黑短腳鵯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黑短腳鵯
    黑短腳鵯,拉丁學名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別名是黑鵯、馬島黑鵯、馬島短腳鵯,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鵯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Madagascar Black Bulbul,命名人為Müller,命名時間在1776年。
  • 白頭翁終結成都麻雀時代
    白頭翁終結成都麻雀時代     成都野生鳥類調查結果首次公布,白頭翁數量居第一位  冬意漸濃,蓉城的很多行道樹上掛滿了成熟的果實,留心點,你能看到只只黑尾、白頸、頭披羽冠的漂亮鳥兒在樹枝上專心致志地啄食可口的女貞果。這是什麼鳥?
  • 洪凝河畔竟然還有一種鳥叫:白頭翁
    家鄉的洪凝河畔,有一種常見的鳥,人們普遍叫「白頭翁」,是人類生存生活中的益鳥。
  • 恩愛白頭翁 成都鬧市孵育雛鳥
    雛鳥出生後,這對白頭翁夫妻出雙入對地奔忙著為小鳥一日三餐覓食捉蟲。令人感動的是, 20日午後的一場突來暴雨下了不到半分鐘,外出覓食的雌鳥便急匆匆地冒雨趕回樹上,迅速展開翅膀為四隻雛鳥遮風擋雨。隨著雛鳥漸漸長大,甘女士家的平臺便成了這對白頭翁的天地,只要有人進出陽臺,它倆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催你離開平臺。小鳥經過11天的茁壯成長,羽翼漸豐的小鳥在父母的訓導下開始離巢上樹,學習展翅飛翔。
  • 生活在香港的紅耳鵯光臨島城
    要不是親眼所見,打死也不敢相信,記者竟然拍到了一隻本該生活在香港以及兩廣南部的紅耳鵯,大冬天的光臨青島,這是要瘋了嗎?這是記者本周末拍到的紅耳鵯,其以耳後以及臀部紅色羽毛為「亮點」。紅耳鵯,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釐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
  • 白頭鵯
    □斯惟  白頭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白頭。白頭鵯體長約18釐米,全身黃綠色羽毛為主,而頭枕部卻是白色。正由於腦後那醒目的白色枕環,得別號「白頭翁」。  白頭鵯現在是城裡常見的鳥兒,房前屋後的樹林裡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
  • 白頭翁,冬天去哪了?
    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學名白頭鵯(音:bēi),是我國特有的鳥類。因耳羽後部帶有一片白斑,雙眼上方至後枕部又有一圈白色的枕狀帶,在黑色的頭部對比下顯得極為醒眼,至此被形象的俗稱為「白頭翁」。小哥兒與你聊,對於「白頭翁,冬天去哪了」這一話題的認知「白頭翁」,每年的春末夏初,開始築巢繁殖,雌、雄鳥共同育雛。長築巢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灌叢、果園、次生林或竹林等林緣地帶。性活潑,善鳴叫,是一種雜食性鳥類,既食金花甲、夜蛾、蝗蟲、蛇、蠅等動物,也食野山楂、桑椹、酸棗等植物果實與種子。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中國江蘇網10月9日訊 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揚州的天空真是太熱鬧了。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 城市常見鳥類之白頭鵯
    我考慮很久,還是決定做一個每周一次的推送,以期待有更多的朋友加入環保行動的行列中。推送中的照片除非著作者名的,其它都是我自己拍攝的。目前的這個系列是城市常見鳥類。希望各位喜歡!白頭鵯(音杯)是城市中相當常見的鳥類,目前在杭州的「保有量」甚至超過了人們熟識的麻雀,這和它超強的適應能力是有關的,白頭鵯似乎很習慣鋼筋水泥叢林裡的生活,當然,有綠化更好。他們能從人類丟棄的垃圾中獲得食物,這可能是他們變成強勢鳥種的原因之一。白頭鵯俗稱白頭翁,明代詩人王紱(音符)在他的《花上白頭翁》中寫道「欲訴芳心未肯休,不知春色去難留。
  • 受傷「萌鳥」微博躥紅(圖)|雛鳥|大學獸醫|揚州大學_網易新聞
    記者調查發現,這隻雛鳥因受傷得到救助,被養在揚州大學獸醫學院的辦公室裡。  近日,新浪微博網友「小居fiefie滴」連續發了幾張同一隻鳥的「萌圖」,不少人被這種人和鳥和諧相處的畫面所感動。  昨天上午,記者聯繫到網友「小居fiefie滴」,「我叫李旻,是揚州大學獸醫學院大二學生,這隻小鳥是8日一位已經畢業的學姐在四季園小區撿到,送來綠行社環境監測組救助的。」「小居fiefie滴」介紹,這隻雛鳥學名白頭鵯,俗稱白頭翁。  「當時學姐同時發現了兩隻,可能是學飛時掉下來的,明顯受傷了,另外一隻很快就死了,這隻存活下來的我們取名叫小白。」李旻介紹。
  • 科普一下,了解紅嘴黑鵯的請舉手
    紅嘴黑鵯,拉丁學名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紅嘴烏秋、紅嘴筆仔(閩南語、客家語)科,英文名Black Bulbul,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的一種動物。紅嘴黑鵯的食物有種子和昆蟲,經常成群或棲或飛尋找食物。特別是喜歡莓果。紅嘴黑鵯相當喧鬧,常發出大聲的「喵-、喵-」或「小氣鬼、小氣鬼」或「嘰喳、嘰喳」叫聲。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 棗莊地區常見的鳥類——白頭鵯
    白頭鵯又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鵯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
  • 鳥類攝影——飛行中的白頭鵯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頭翁 、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於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
  • 物種圖冊-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Asian black bulbul 紅嘴黑鵯(bēi),身長約24-25釐米,身體羽毛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皆有,嘴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冠羽。
  • 白頭鵯雛鳥(幼鳥)生長發育時間表
    白頭鵯(俗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的鳥類,20天左右就可以飛了,一個多月就可以離窩。以下是白頭鵯幼鳥發育狀況:嗷嗷待哺的白頭鵯雛鳥(幼鳥)白頭鵯1日齡:未睜眼,黑眼泡,嘴角發白。無羽毛,紅色,可以看見內臟。白頭鵯2日齡:嘴能張開,有微弱叫聲,肩、背有黑色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