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完成質證後,汪品感覺到事態緊急,慌忙找了律師。他意識到之前的心態不對,一直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法庭理所當然會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現實中,雙方需要在法庭上據理力爭。
(小塵4x/圖)
2020年最後一天,歷經240餘天的撕扯後,中國銀行原油寶「第一案」一槌定音。
江蘇南京鼓樓法院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布,一審公開審理的3件涉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民事訴訟案,已全部結案。
鼓樓法院稱,3起案件中,1件由雙方當事人調解結案;另外2件,判決由中國銀行承擔原告全部穿倉損失和20%的本金損失,返還扣劃的原告帳戶中保證金餘額,並支付相應資金佔用費。
最終判決結果和此前中國銀行給出的和解協議相似。鼓樓法院的判決結果多了一項相應資金佔用費,但有多少未被提及。
2020年4月,海外極端負油價導致中國銀行旗下「原油寶」理財產品大面積爆倉。據媒體報導,6萬餘中行客戶共損失保證金42億元,還「倒欠」中行保證金逾58億元。
中行與投資人由此展開漫長的拉鋸戰。中行一度提出,免除投資人爆倉金額,再賠付20%本金,但仍有投資人拒絕接受,並選擇起訴中行。
其中一位起訴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庭審發生在2020年12月24日上午,原本以為要半年才能結案,「判決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波三折
白起是兩位原告之一。
2020年4月15日,他在中行App上買了18萬原油寶產品,5天後,帳戶裡本金虧完,還倒欠銀行兩倍本金。
白起最初是想通過談判,給自己爭取更高額的補償。白起購買原油寶產品的中行蘇州支行回復他,高層正在研究賠償方案。
爆倉後的4月22日起,中行相繼對產品情況作出說明,承諾「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29日晚,中行態度進一步緩和,提到 「深入查找存在的問題、隱患」,被大家認為是主動承認原油寶產品設計存在缺陷。
4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作出回應,要求中行「與客戶平等協商」。國務院金融委在5月4日會議上提及,要「高度重視當前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部分金融產品風險問題」。
誰知一周內卻迎來了反轉。
5月5日,中行的態度突然強硬,表示「如無法達成和解,雙方可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民事糾紛,中行將尊重最終司法判決」。所謂和解方案,就是由中行承擔穿倉的部分,只歸還本金的20%。
許多投資人對此表示不滿,他們和中行劍拔弩張,多個微信群的名字都改成了「戰狼」。
白起開始四處奔走。他首先找到當地開戶行,開戶行說「這是總行的產品,只能向上級匯報」;當地銀保監會回復,會交由中行總行協商處理。
轉了一圈,投資者最終還是要和中行協商,但總行仍一口咬定20%的數字。
傳聞不斷在群裡發酵,說有投資者以50%、70%的金額籤訂協議。但誰也無法證實,因為籤了協議的投資者還得再籤一份保密協議,不能透露實際賠付金額。中行對媒體稱,已經有80%的投資者籤了協議。「但群裡都不信。」白起說。
7月峰迴路轉,陸續有省市開始受理案件。
有法官曾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集中審理開庭考慮的是效率問題。全國6萬名投資者理論上可以在各地發起6萬件同類案件,不僅耗費資源,可能還會出現判決不一的情況,因此這類案件會被合併到個別法院集中審理。
遭遇了近4個月過山車般的劇情後,白起在8月中旬立案成功。但和他一同維權的兩位投資者已經籤了協議。微信群裡投資人越來越沉默,時間消耗了大多數人的耐心。
白起反倒更加堅定了,一開始只要求賠償本金,後來,他還要求銀行賠付利息。
白起的投資金額為18萬,如果按照預計70%的本金賠付計算,案件勝訴至少能拿回12.6萬。而這類維權案件,律師一般收取20%—30%的訴訟費用,最終能拿回的只有8萬元左右。如果他最初接受了銀行的提議,只能拿回3.6萬元。
官司贏了,多拿5萬—9萬元,但需要耗費相當的精力。一旦輸了,可能一敗塗地。「剛開始是因為錢,後來感覺大家的堅持已經不單是為了錢。」
聽說2020年12月31日的一審判決結果後,白起表示,將與律師商量,是否要繼續上訴。
倉促上馬
汪品的案子同樣在2020年12月24日上午開庭,但他與白起此前並不認識。開庭前5天,汪品才聯繫好律師,確定要打官司。
2020年9月,他在南京立案成功,原以為這是一起「集體訴訟」案件,只要有一人提起訴訟並獲勝,其他原告都能獲得同等的賠償。沒想到,自己的案件被選為全國「第一案」。
除了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江蘇省內的原油寶投資人還可以去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兩個法院對應不同的訴訟標的額。
據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目前幾乎所有省份都宣布公開受理相關案件,並指定省內的1—2個法院集中審理。
集中審理的案件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協調,出具統一裁判標準。這時全國「第一案」就顯得極為重要,會極大影響後續法院裁決的尺度。
汪品認為自己勝算不大。起訴書抄的是投資者群裡的模板,資料是自己準備的,還曾被法官要求返工。尤其是在法院質證環節,雙方交換證據的時候,汪品尤其感覺不妙。
因為銀行下架了原油寶,部分投資者已無法找到當時在銀行App裡籤署的合同,只能引用其他投資者的通用版本。法官問了他一系列問題,如你的合同是哪裡來的、有沒有紙質原版、引用的是誰的合同、哪一部手機、怎麼證明這是你的合同。第一個問題,汪品就被問「懵了」。
這些問題也成為被對方律師攻擊的要點。12月中旬完成質證後,汪品感覺到事態緊急,慌忙找了律師。他意識到之前的心態不對,一直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法庭理所當然會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現實中,雙方需要在法庭上據理力爭。
他並不想成為第一個案件,曾向法院提出延期開庭,但被駁回。「槍打出頭鳥,我怕呀」,他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自己的心態。群裡投資人們則鼓勵他,甚至為他眾籌了部分律師費。
知道一審判決結果後,汪品有些迷茫,還沒想好後續要怎麼辦。
屢戰屢敗
庭審當日,曹峰雖然沒打官司,但也來到了現場。
曹峰被原油寶投資人稱為「曹博士」。因為他十多年前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堅定地主張投資人要和中行打官司。他在群裡發表的訴狀,清晰地羅列了原油寶的幾大問題以及中行的責任,邏輯嚴謹,被許多投資者視作模板。他行動力也極強,在與中行的談判過程中有理有據。
在微博上,曹峰有近1.5萬名粉絲,絕大部分都是原油寶投資者。他經常以文字加圖片的方式,記錄與中行打交道的故事。碰到銀行推諉,他寫四字打油詩諷刺,遇到平易近人的女法官,他會讚美對方「美麗又年輕」。
但面對銀行,曹峰實則屢戰屢敗。
最初,他向公安報案,並且實名舉報銀行違規行為,至今無果。
在監管部門出具調查結論前,曹峰主要精力是和各個支行、分行協商,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出謀劃策。他手上的投資者案例成百上千,儼然成為原油寶案件的資料庫。
在2020年7月最高法院宣布集中管轄後,他組織起國內第一個千人共同訴訟案件,但因代理律師相繼退出,不了了之。
曹峰積極勸說投資人共進退。他每天都會給其他投資人派任務,俗稱「做作業」,讓大家轉發他在微博上發布的信息,也因此成為原油寶事件微博超話主持人。為了維持熱度,他還會定期打賞粉絲。
2020年12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對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中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並對中行全球金融市場交易部兩任總經理甄梅、王衛東分別處以警告,罰款50萬元。
群裡有投資者大呼過癮,認為監管終於重罰中行,曹峰卻清醒地指出,行政罰款並不會返回投資者的口袋。
(應受訪者要求,白起、汪品、曹峰為化名)
來源南方周末 記者 徐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