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是寫好一首詩的條件之一,是詩人進行藝術構思時,經常運用的重要表現手段。晏幾道《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為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這首詞,在黃異的《花庵詞選》裡,題為《佳會》。全詞寫一對情人久別重逢,透過往昔歌舞生活的回憶,抒發了詞人無限今昔之感。
原文: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刺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
不難看出詞的上闋,是寫一對情侶分手之前的一段往事。詞人大概是一個偶然機會碰到這位歌女,邂逅相遇到,一見鍾情。
一個是「彩袖股勤捧玉鍾」,另一個則是「當年拼卻醉顏紅」,雙方的柔情蜜意,在這兩句詞裡,像圖畫似地浮現在讀者的面前。
接著詞人便滿懷深情地沉緬於那段美好往事的回憶:「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一個又一個的夜晚,他們在輕歌曼舞之中,忘卻了時光的流逝,直到樓外的明月低垂到柳樹梢的時分,才知道天快亮了,在那桃花盛開的日子裡,一遍又一遍的歌唱。直到手中的紈扇也無力揮動了,歌聲才漸漸休止。
這裡詞人借時間的推移,渲染了歌舞的場面,以及當時詞人與歌女們共度良宵狂歡達旦的情景「舞低」兩聯,特別受到喜歡工麗詞語的文人的稱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對此有「詞情婉麗」之評。
接著我們看此詞的下闋,抒發了詞人對這位歌女的深深眷念。「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從分別後就思念,就盼著重逢,思念到夢魂縈繞的程度,不知多少回在夢中同她在一起。不知經過多少年月,也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倆意外地重逢了:「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相逢是生活的現實,而非夢幻而詞人卻寫得虛虛實實,似夢非夢,把現實與夢交織在一起,更為作品平添了一層浪漫色彩和詩的意境。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生活在晏幾道二百多年前的杜甫,經歷安史之亂,輒轉千裡,回到故鄉與家人重逢,寫下了如上的名句、晏幾道的「今宵」二句,與杜甫「夜闌」二句,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把這對相思日久的情侶久別重逢,驚喜參半的神情描繪得維妙維肖。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詩人全詞按時間的順序,寫這對情侶,從初次相會一見鍾情,進而伯勞飛燕,兩地相思,最後在一個偶然機會,喜相逢的經過。語言明快,形象鮮明,歷來為人們傳誦。
此詩的創作背景據說歐陽修則因反對新法,逐漸失勢,後於熙寧五年(1072)病故,這使晏幾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生活景況日趨惡化。晏幾道採用憶昔思今對比手法寫下了許多追溯當年回憶的詞作,《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便是這其中的佼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