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你離開,千裡之外,你無聲黑白。」一首《千裡之外》,讓許多人知道了費玉清,可他的作品,遠遠不止於此。
上個世紀80年代,費玉清以一首《夢駝鈴》獲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但令他名聲大噪的,則是他演唱的《一剪梅》同名主題曲,每當《一剪梅》的前奏,如慕如怨、如泣如訴的簫聲一起,費玉清朗潤輕颺的歌聲便仿佛隔空傳來,無數人沉醉其中,不由得不為之一掬清淚。
2006年,費玉清與周杰倫同臺合唱《千裡之外》,費玉清的加入,讓整首歌有了穿越時空的悠遠與悽美。周杰倫才華橫溢,但對費玉清心悅誠服:「我覺得可以把中國風的歌曲唱得這麼傳神的真的就只有他了。」
他的諸多代表作皆堪稱經典,巔峰時期,他紅遍了華語樂壇,當年就有「女有鄧麗君,男有費玉清」之說。
費玉清的唱歌風格獨特而又鮮明,他是樂壇裡標籤最明顯的一個歌手。錢楓曾在《火星情報局》裡生動地模仿過他唱歌時的表情動作,說小哥唱歌有五大特點。
第一, 頭仰到45度角;第二,保持微笑;第三,手要抬高;第四,臀要撅起;第五,腳要跟著歌曲的節奏來打節拍。
這五個標籤性動作,簡直是完美復刻了小哥的演唱風格,一旁的費玉清看到了都說「太像了」,忍不住拍手叫好。
小哥說,似乎從17歲出道以來,他就以這種方式來唱歌,可能是小時候常讀唐詩宋詞,不自覺間就養成了一種抬頭朗誦的習慣,於是也帶到了演唱中去了。
話說回來,如果小哥唱歌時沒有了這些標誌性動作,還真是缺了點靈魂,似乎這些動作讓歌曲更有韻味了,聽小哥唱歌簡直是如沐春風。
可惜的是,小哥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突然宣布退出樂壇,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縱橫歌壇46載,他說自己想過雲淡風清的日子,無牽無掛,蒔花弄草,寄情於大自然,但使願無違。